鲁教版历史七下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课件 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历史七下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课件 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7-11 12:2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全国大动乱这是疯狂的十年,混乱的十年。 这是让人痛心疾首的十年,让人不堪 回首的十年。 这是左倾思想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十年。 这更是一段我们中华民族永远不能忘 记的历史。本节目标1、“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是什么? 2、“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发动起来的? 3、“一月革命”和“全面夺权”的时间和实质 4、“二月逆流”——二月抗争原因和目的 5、中共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6、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和干部下放课堂检测文化大革命的原因1.根本原因: 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 2.具体原因: a 、党和国家对国际形势做出错误判断. B、 被林彪和四人帮一伙所利用 c 、当时国家政治生活当中存在的个人 崇 拜现象. 毛泽东认为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都将存在资产阶级,并企图复辟资本主义,这是党内产生 修正主义的根源。他要求全党对阶级斗争问题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号召“千万不能忘记阶级斗争”。 ---------文化大革命简史 请问:该材料对“阶级斗争”问题的提法有什么不符合实际之处?1964年,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进一步提出:“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摘自《文化大革命简史》这段材料说明左倾错误有了什么发展?请思考:“文化大革命”的发起(1966年夏)1.导火线 —— 1965年批判《海瑞罢官》 姚文元在《文汇报》上发表的文章2.开始的标志——1966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重要文件:“五.一六通知”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3、中央文革小组的成立:陈伯达、康生、 江青、张春桥。职能基本取代中央政治局4、红卫兵运动的狂热掀起“文化大革命”发起的过程 1、导火索:1965年姚文元《文汇报》发表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2、全面发动:1966年夏。两会和两个文件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五一六通知” 中共中央八届十一中全会“十六条”《中共 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3、中央文革小组的成立,基本取代政治局 4、红卫兵运动的在全国的狂热掀起 1966年5月25日?北京大学聂元梓等七人在校园贴出大字报,攻击中共北京市委大学工作部和北京大学党委主要领导人宋硕、陆平、彭 云。6月1日,毛泽东决定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广播这张大字报,从而点燃了自下而上冲击领导的竤众运动的烈火。 毛泽东盛赞它是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二十世纪60年代北京公社的宣言。它被公认为文化大革命群众运动开始的标志。 “一月革命”和“全面夺权” 1967年1月,张春桥、姚文元策划 王洪文等造反派在上海夺权。 至此,全国的造反派全面夺权开始, 武斗在全国泛滥。 使党政领导机关陷于瘫痪,生产遭到更大 的破坏,全国限于空前的混乱之中。“二月逆流”——二月抗争 1967年 谭震林、陈毅、叶剑英、 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等 原因:当时由于全面夺取而全国大乱, 林彪、江青一伙打着文化大革命的 旗号来否定党的领导,搞垮军队, 打倒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目的:这场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 为了维护党和国家的命运,维护广 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他们挺身而出 进行二月开展、抗争。刘少奇冤案: “叛徒、内奸、工贼” 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将他永远开除出党 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被迫害致死于 开封,时年71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时间---1968年12月开始 人数---1600多万 评价---广大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 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经受了 一定的锻炼;但是大批知识 青年在青春年华失去了在学 校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造 成了人才的断层,给国家的 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相当困难。 1.“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标志是 A.〈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文章发表 B.1966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 C.中央文革小组的成立 D.红卫兵运动在全国兴起 B 2.1967年对“二月逆流”的批判的直接后果是 A.刘少奇被永远开除出党 B.老干部受到进一步的打击迫害 C.林彪被确定为接班人 D.江青一伙把持了中央政治局 B 3.文化大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1)毛泽东对国内形势估计错误; (2)党内出现了一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3)党内长期“左”倾错误思想的发展 (4)林彪、江青等人的煽动 A(1)(3) B(2)(4) C(1)(3)(4) D(2)(3)(4)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