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测试(含解析)2023--2024学年上学期苏教版(2019)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3《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测试(含解析)2023--2024学年上学期苏教版(2019)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24 16:49: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3《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测试2023--2024学年上学期苏教版(2019)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的应用中,利用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用KOH溶液捕集吸收大气中的CO2
B.用NaOH溶液除去Al2O3薄膜
C.用盐酸去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xH2O)
D.维生素C与补铁剂共同服用可提高补铁效果
2.某澄清透明的溶液中可能含有:Na+、Mg2+、Fe2+、Cu2+、I-、、、Cl-中的几种,各离子浓度均为0.1mol/L,现进行如图实验(所加试剂均过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样品溶液中肯定存在Na+、Fe2+、
B.沉淀B中肯定有氢氧化铁,可能含有氢氧化镁
C.取1L黄色溶液D,能恰好溶解铁1.4g
D.该样品溶液中是否存在Cl-可取滤液C,滴加硝酸银和稀硝酸进行确定
3.某实验小组对氯水成分和性质进行研究,实验如下: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A.新制氯水呈黄绿色:溶解了氯气
B.实验1中现象说明:新制氯水显酸性和强氧化性
C.实验2中红色不褪去:
D.实验3中白色沉淀一定是:
4.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校科技节活动中表演了“滴水生火”“吹气生火”的小魔术。如图所示,在蒸发皿上放一小团脱脂棉,在里面裹入一种淡黄色的化合物,对着脱脂棉吹气或者用胶头滴管滴几滴水,一会儿脱脂棉会燃烧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淡黄色化合物为Na2O
B.由“滴水生火”的小魔术可以得出有氢气生成
C.由“吹气生火”的小魔术可以得出钠着火了不能用泡沫灭火器
D.在活动中为了更清楚的观察现象,需要近距离俯视蒸发皿
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钡稀溶液与碳酸氢铵稀溶液混合:
B.用溶液溶解:
C.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生成一氯甲烷:
D.铜溶解于氯化铁溶液中:
6.实验室从废定影液[含Ag(S2O3)和Br-等]中回收Ag和Br2的步骤是:向废定影液中加入Na2S沉银,过滤、洗涤、干燥,灼烧Ag2S制Ag;制取Cl2并将其通入滤液中氧化Br-,用四氯化碳萃取分液。其中部分操作的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装置甲分离出Ag2S B.用装置乙灼烧Ag2S制取Ag
C.用装置丙制备Cl2 D.用装置丁分液时,有机相应从下口放出
7.一瓶无色气体,可能由CO2、HCl、NH3、NO2、NO、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此无色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浓H2SO4的洗气瓶,气体体积减少,继续通过装有足量Na2O2的干燥管,气体变为红棕色,将排出的气体通入盛有足量蒸馏水的洗气瓶,无气体排出。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原气体一定含有CO2、NH3、NO2
B.原气体一定不含HCl、NO、H2
C.原气体中NO和CO2的体积比为2:3
D.无法确定H2是否存在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焰色试验中用盐酸来清洗铂丝
B.新制氯水可使红色石蕊试纸先变蓝后褪色
C.金属钠有很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点燃生成的Na2O2可作供氧剂
D.将一块表面打磨过的铝箱在酒精灯上加热化,液态铝不会滴落
9.核酸采样管中的红色液体为病毒核酸保存液,主要成为有盐酸胍、酸碱指示剂——酚红等物质。盐酸胍[NH=C(CH2)2·HCl]可以破坏病毒表面蛋白外壳,从而使病毒失去活性和感染能力。酚红在中性环境下它是红色的,碱性环境是紫色,酸性环境是黄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病毒核酸保存液存在较多细菌,会进行呼吸作用生成CO2,使保存液变成黄色而显示失效
B.盐酸胍和“84”消毒液使蛋白质变性的原理相同
C.禁止将拭子先浸入病毒核酸保存液,然后再采样
D.病毒核酸保存液采集样品后应尽快送入专业实验室进行检测
10.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氧化铜和稀H2SO4反应:O2 +2H+=H2O
B.钠与盐酸反应:2Na+2H+=2Na++H2↑
C.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
D.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CO+2H+=H2O+CO2↑
11.能正确表示下列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是
A.Cl2与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
B.盐酸与铁屑反应:2Fe + 6H+ =2Fe3+ + 3H2↑
C.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4 NH3·H2O =AlO+ 4NH
D.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CO+2H+=CO2↑+H2O
12.实验室模拟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流程如图:

下列装置不能达成相应操作目的的是( )
A. 灼烧用酒精湿润的干海带
B. 用水浸出海带灰中的I-
C. 用NaOH溶液分离I2/CCl4
D. 加入稀H2SO4后分离生成的I2
二、填空题
13.现有下列9种物质:①铝 ②纯醋酸 ③CO2④H2SO4 ⑤Ba(OH)2 ⑥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 ⑦稀盐酸 ⑧NaHSO4⑨碳酸钙 ⑩乙醇
(1)上述物质中能导电的是 属于电解质的有 (填序号)。
(2)向⑥中逐渐滴加④的溶液,看到的现象是 。
(3)上述物质中有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⑧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
(5)⑨和⑦混合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
(6)在一定温度下,向不同电解质溶液中加入新物质时溶液电导率()随新物质加入体积(V)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分别与A、B、C曲线变化趋势一致的是 (填序号)。
①向氨水中通入HCl气体至恰好完全反应
②向饱和石灰水中不断通入
③向硝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氢氧化钾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4.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可以对物质的性质进行解释和预测。
(1)阅读资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①资料涉及的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填化学式);属于盐的是 (填化学式)。
②Cl2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③“84”消毒液的稀溶液在浸泡餐具过程中,因吸收空气中CO2使消毒杀菌能力增强,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符合规律: + = + (填物质类别) 。
(2)“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含盐酸)混用,混用会发生如下反应:ClO-+Cl-+2H+=Cl2↑+H2O。
①该反应中起氧化作用的微粒是 。。
②若反应中生成了0.01molCl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3)2016年巴西奥运会期间,由于工作人员将“84”消毒液与双氧水两种消毒剂混用,导致游泳池藻类快速生长,池水变绿。一种可能的原因是NaClO将H2O2氧化产生的O2促进藻类快速生长。该反应说明氧化性:NaClO H2O2的(填“>”或“<”)。
15.按要求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请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锌粒投入稀中,溶液里氢离子的量减少,锌离子的量增加, 离子的量没有变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将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烧碱溶液中,然后将反应后的溶液分成两等份,分别加入足量的硝酸、氢氧化钙溶液.请分别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 。
② 。
16.工业上制取氯酸钾的主要步骤为:
I.将Cl2通入石灰浆,在75℃左右充分反应,然后过滤;
II.向滤液中加入稍过量的KCl固体,进行适当操作可析出KClO3固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I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Ca(OH)2+ 6Cl2=Ca(ClO3)2+5CaCl2+ 6H2O 。
①标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②滤液中Ca(ClO3)2与CaC12的物质的量之比n[Ca(ClO3)2]:n [CaCl2] l∶5 (填“> ”“< ”、或“=” ) ,理由是 。
(2)下图是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步骤II中,若溶液中KClO3的含量为147g·L-1,则KClO3得物质的量浓度为 。从该溶液中尽可能多地析出KClO3 固体的方法是 。
17.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湿润有色布条的广口瓶,根据本实验的现象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与该实验现象有关的物质是 。
(2)为防止氯气尾气污染空气,实验室通常用烧碱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工业上常用廉价的石灰乳吸收工业氯气尾气制得漂白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 (填化学式),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化学方程式为 ,产生的次氯酸见光易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因此漂白粉保存的方法是 。
(3)一旦发生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周围群众应紧急疏散。当人们逃离爆炸现场时,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某物质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最适宜采用的该物质是_______。
A.NaOH B.NaCl C.KCl D.Na2CO3
18.有A、B、C、D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Na2CO3、Na2SO4、H2SO4、BaCl2中的某一种,为确定各是何种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A+B→溶液+气体:
②C+D→溶液+沉淀:
③B+D→溶液+沉淀(X);
④A+D→溶液(Y)+沉淀;
⑤沉淀(X)+溶液(Y)→溶液+气体。
(1)由以上实验可知A为 ,B为 ,X为 ,Y为 。(写化学式)
(2)请写出A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
(3)请写出B的一个用途
19.氧化还原反应是物质制备中经常涉及的化学反应类型:
(1)实验室制备氧气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实现,其发生的反应为:,其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氧化产物是 (填化学式)。
(2)下列反应方程式:中还原剂是 ,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HCl个数是12个,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个。
(3)下面三个方法都可以用来制:



根据以上三个反应,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I.反应②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
II.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 。
III.已知反应④:,该反应也能制得氯气。提醒一下,反应条件越简单反应越容易发生,说明性质越强烈。则、、三种物质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20.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两份,每份50mL。向其中分别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随后各取溶液10mL,并分别加水稀释到100mL。分别向稀溶液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盐酸,产生CO2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入的盐酸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下图(a)(b)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a)情况下,溶质为(写化学式) ,其物质的量之比是 ,标准状况下CO2气体的体积为 。
(2)在(b)情况下,溶质为(写化学式) ,标准状况下CO2气体的体积为 ,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系列实验,实验时将药品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若A为水,B为过氧化钠,C中盛有酸化过的FeCl2溶液,旋开活塞E后,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中的现象为 ;
(2)利用上述装置可以验证物质的性质,如设计证明氧化性:KMnO4>Cl2并制取漂白液(有效成分为NaClO),则A为浓盐酸,B为高锰酸钾C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装置的作用是: 也可设计证明酸性的强弱:H2SO4>H2CO3>H2SiO3则A为硫酸、B为纯碱、C中盛有水玻璃,则小试管中的现象是 ;
(3)利用上述装置可以验证SO2的性质,若A为浓硫酸,B为亚硫酸钠固体,那么C中盛有 溶液时可验证其具有漂白性;而C中盛有 溶液时可验证其具有还原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KOH与CO2反应产生K2CO3、H2O,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不变,因此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NaOH与Al2O3反应产生NaAlO2、H2O,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不变,因此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
C.盐酸与铁锈(主要成分Fe2O3·xH2O)反应产生FeCl3、H2O,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不变,因此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补铁剂中的Fe2+容易被空气氧化为Fe3+而导致铁中毒,同时服用维生素C,可以将Fe3+还原为Fe2+,因此可达到提高补铁效果的作用,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D。
2.B
【分析】加氯气和氯化钡生成白色沉淀,故A为硫酸钡沉淀,所以原溶液含有;由分层后的液体颜色呈紫红色,说明原溶液含I-;加过量氢氧化钠得到沉淀B,再加盐酸溶解得到黄色溶液D,说明原溶液含Fe2+、无Cu2+;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 L-1,根据电荷关系可知若溶液中含有Na+,则一定无Mg2+、、Cl-;若溶液中Mg2+,则溶液中一定含有Cl-,不含有Na+ 、,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A.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不一定含有Na+,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可能含有Mg2+,所以沉淀B中肯定含有氢氧化铁,可能含有氢氧化镁,B正确;
C.1L黄色溶液D含有0.1molFe3+,根据2Fe3++Fe=3Fe2+,所以0.1molFe3+能溶解0.05molFe即2.8g,但D溶液中HCl过量,溶解Fe的量增加,C错误;
D.过程中加入氯气和氯化钡溶液,取滤液C进行检验会干扰氯离子的检验,D错误;
答案选B。
3.D
【详解】A.新制氯水呈黄绿色,说明了氯水中存在氯气分子,故A正确;
B.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显红色,由实验1可知,说明新制氯水显酸性;一段时间后褪色,说明具有强氧化性,故B正确;
C.氯水中存在反应:,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由实验2可知,阳光照射一段时间后,红色不褪去,说明溶液中不存在,发生反应,故C正确;
D.向新制的氯水中加入溶液,由于氯水中存在反应:,如果白色沉淀只是,则滤液中含有,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一段时间后红色溶液应该褪色,由实验3可知,红色不褪去,且试管口无现象,说明白色沉淀里不只含有,故D错误;
故选D。
4.C
【详解】A.氧化钠为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为过氧化钠,故A错误;
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与氧气,故B错误;
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与氧气,因此钠着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故C正确;
D.反应过程中有明火,近距离俯视存在安全隐患,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5.D
【详解】A、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钡稀溶液与碳酸氢铵稀溶液混合,铵根离子也参与了反应,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
B、醋酸不能拆开写,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B错误;
C、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生成一氯甲烷和氯化氢的反应不是离子反应,C错误;
D、铜溶解于氯化铁溶液中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A.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故A错误;
B.灼烧Ag2S制取Ag应在坩埚中进行,故B错误;
C.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应加热,故C错误;
D.用四氯化碳萃取分液,四氯化碳密度大,在下层,有机相应从下口放出,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C
【分析】无色气体首先排除有色气体NO2,将此无色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浓H2SO4的洗气瓶,气体体积减少,说明含有碱性气体氨气,因此一定不存在与氨气反应的氯化氢。继续通过装有足量Na2O2的干燥管,气体变为红棕色,说明有NO2产生,因此一定存在NO和能与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的气体,应该是CO2,将排出的气体通入盛有足量蒸馏水的洗气瓶,无气体排出,因此不存在氢气。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原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CO2、NH3、NO,一定不存在HCl、NO2、H2。则
A. 原气体一定含有CO2、NH3、NO,A错误;
B. 原气体一定不含HCl、NO2、H2,B错误;
C. 由于最终没有气体剩余,说明生成的NO2与剩余的氧气恰好反应生成硝酸,设NO是4mol,则消耗氧气是2mol,生成4molNO2,根据方程式4NO2+O2+2H2O=4HNO3可知又消耗氧气是1mol,所以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共产生氧气3mol,因此CO2是6mol,所以原气体中NO和CO2的体积比为4:6=2:3,C正确;
D. 原气体一定不含H2,D错误;
答案选C。
8.B
【详解】A.用盐酸清洗铂丝一方面盐酸遇热挥发不影响实验效果,另一方面铂丝不与盐酸反应,用盐酸可以清洗掉表面的一些杂质,故A正确;
B.新制氯水中有盐酸、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氯水显酸性,可使红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故B错误;
C.金属钠有很强的还原性,在空气中点燃, Na2O2可作供氧剂,故C正确;
D.铝箱加热生成氧化铝,氧化铝的熔点比铝高,在酒精灯上加热化,液态铝不会滴落,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9.B
【详解】A.若病毒核酸保存液存在较多细菌,会进行呼吸作用生成CO2,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而使保存液显酸性,酚红在酸性环境是黄色的,保存液显示失效,故A正确;
B.盐酸胍[NH=C(CH2)2·HCl]可以破坏病毒表面蛋白外壳,从而使病毒失去活性和感染能力,“84”消毒液消毒原理是HClO的强氧化性,二者使蛋白质变性的原理不相同,故B错误;
C.禁止将拭子先浸入病毒核酸保存液,然后再采样,这样可以避免抗生素引起过敏,故C正确;
D.标本采集4小时后,应在室温下保存不超过4小时,2-4小时内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故D正确;
故选B。
10.B
【详解】A.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O+2H+= Cu2++H2O,故A错误;
B.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Na++H2↑,故B正确;
C.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故C错误;
D.碳酸钠溶液与少量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H+=HCO,故D错误;
故选B。
11.A
【详解】A.Cl2与H2O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是弱酸不可拆,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故A正确;
B.盐酸与铁屑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故B错误;
C.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氯化铵,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 H2O=Al(OH)3↓+3NH,故C错误;
D.小苏打(NaHCO3)治疗胃酸(HCl)过多,离子方程式为:HCO+H+=H2O+CO2↑,故D错误;
故选:A。
12.D
【详解】A.灼烧在坩埚中进行,装置及仪器合理,故A正确;
B.在烧杯中溶解,玻璃棒搅拌,操作合理,故B正确;
C.NaOH与碘反应后,与四氯化碳分层,分液可分离,故C正确;
D.加硫酸后生成碘的水溶液,不能蒸馏分离,应萃取后蒸馏,故D错误;
答案选D。
13.(1) ①⑥⑦ ②④⑤⑧⑨
(2)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最终溶液呈黄色
(3)Ba(OH)2 + 2HCl = BaCl2 + 2H2O
(4)NaHSO4 = Na+ + H+ + SO
(5)CaCO3 + 2H+ = Ca2+ + CO2↑ + H2O
(6)②③①
【分析】根据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物质导电的因素分析判断;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离子浓度、离子所带电荷成正比,即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溶液导电性越强,结合反应过程中离子浓度的变化分析解答。
【详解】(1)①铝为金属单质,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纯醋酸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电解质;
③CO2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自身不能电离,是非电解质;
④H2SO4不能导电,在水溶液中能导电,是电解质;
⑤Ba(OH)2不能导电,是在熔融状态下或水溶液中都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⑥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能导电,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⑦稀盐酸能导电,是HCl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⑧NaHSO4不能导电,是在熔融状态下或水溶液中都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⑨碳酸钙不能导电,是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⑩乙醇不能导电,在熔融状态和水溶液中都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
能导电的是①⑥⑦,属于电解质的是:②④⑤⑧⑨,故答案为:①⑥⑦;②④⑤⑧⑨;
(2)向⑥中逐渐滴加④的溶液,H2SO4是电解质,氢氧化铁胶体遇到H2SO4溶液,发生聚沉,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再滴加H2SO4溶液,氢氧化铁沉淀与H2SO4反应生成硫酸铁,故现象为: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得到黄色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H++Fe(OH)3=Fe3++3H2O,故答案为: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得到黄色溶液;
(3)H++OH-═H2O表示可溶性的强碱与强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的反应,满足该条件下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2HCl═BaCl2+2H2O,故答案为:Ba(OH)2+2HCl═BaCl2+2H2O;
(4)⑧为NaHSO4,在水中电离产生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故答案为:NaHSO4=Na++H++SO;
(5)⑨和⑦混合,碳酸钙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CO2↑+H2O,故答案为:CaCO3+2H+=Ca2++CO2↑+H2O;
(6)(6)①NH3 H2O是弱电解质,向NH3 H2O溶液中通入HCl气体至恰好完全反应,则起始时溶液中c(NH)逐渐增大,恰好反应完全时c(NH)最大,溶液导电性最强,因此随着HCl气体的通入,溶液中阴、阳离子总浓度增大,导电性增强,与图象C相符;
②向饱和石灰水中不断通入CO2,先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导电性减弱,恰好反应时,导电性接近于0,随着CO2气体的通入,碳酸钙溶解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溶液中离子浓度又逐渐增大,导电性又逐渐增强,与图象A相符;
③向硝酸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氢氧化钾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起始阶段,溶液的体积增大,离子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离子的浓度不断减小,溶液的导电性减弱,恰好反应时导电性最弱,与图象B相符;
与A、B、C曲线变化趋势一致的是②③①,故答案为:②③①。
14.(1) NaOH NaClO、NaCl Cl2+2OH-=Cl-+ClO-+H2O 酸与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2) ClO- 0.01
(3)>
【详解】(1)①84”消毒液呈无色或淡黄色,可由Cl2与NaOH溶液反应制得,其主要成分为NaClO、NaCl,鼠疫碱的是NaOH,属于盐的是:NaClO、NaCl,故答案为:NaOH;NaClO、NaCl;
②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故答案为:Cl2+2OH-═Cl- +ClO-+H2O;
③“84”消毒液的稀溶液在浸泡餐具过程中,因吸收空气中CO2使消毒杀菌能力增强,反应为:NaClO+CO2+H2O=NaHCO3+HClO,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符合规律是:酸与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故答案为:酸与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2)①“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含盐酸)混用,混用会发生如下反应:ClO-+Cl-+2H+═Cl2↑+H2O,反应过程中次氯酸根离子中氯元素化合价+1价降低到0价,最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该反应中起氧化作用的微粒是:ClO-,故答案为:ClO-;
②ClO-+Cl-+2H+═Cl2↑+H2O,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1价升高到0价,+1价降低到0价,生成1mol氯气,电子转移总数为e-,若反应中生成了0.01molCl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1mol,故答案为:0.01;
(3)NaClO将H2O2氧化产生的O2促进藻类快速生长,说明次氯酸钠做氧化剂,能氧化过氧化氢生成氧气,氧化性大小:NaClO>H2O2,故答案为:>。
15.(1)CO2+Ca2++2OH-=CaCO3↓+H2O
(2) SO Zn+2H+=Zn2++H2↑
(3)2H++SO+Ba2++2OH-=BaSO4↓+2H2O
(4) HCO+H+=CO2↑+2H2O HCO+Ca2++OH-=CaCO3↓+H2O
【分析】(1)
往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少量,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2+Ca2++2OH-=CaCO3↓+H2O。故答案为:CO2+Ca2++2OH-=CaCO3↓+H2O;
(2)
锌和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硫酸根离子实际不参加反应,SO离子的量没有变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Zn+2H+=Zn2++H2↑。故答案为:SO;Zn+2H+=Zn2++H2↑;
(3)
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至中性,反应生成硫酸钡、硫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H++SO+Ba2++2OH-=BaSO4↓+2H2O。故答案为:2H++SO+Ba2++2OH-=BaSO4↓+2H2O;
(4)
①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烧碱溶液中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过量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水、二氧化碳,离子反应为HCO+H+=CO2↑+2H2O。②碳酸氢钠与过量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水、NaOH,HCO+Ca2++OH-=CaCO3↓+H2O。故答案为:HCO+H+=CO2↑+2H2O;HCO+Ca2++OH-=CaCO3↓+H2O。
16. < 同时还发生反应 2Ca(OH)2+ 2C12=Ca(ClO)2+CaCl2+ 2H2O 1. 2 mol L-1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详解】(1)①反应6Ca(OH)2+ 6Cl2=Ca(ClO3)2+5CaCl2+ 6H2O中只有Cl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由0价分别变化为+5价、-1价,氯气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由方程式可知反应6mol氯气时生成1mol Ca(ClO3)2,转移10mol电子,则表示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②部分氯气与冷的氢氧化钙反应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也生成氯化钙,所以n[Ca(ClO3)2]:n [CaCl2]<l:5;(2)若溶液中KClO3的含量为147g·L-1,则1L溶液中含有KClO3的物质的量是147g÷122.5g/mol=1.2mol,因此物质的量浓度为1.2mol/L。由于氯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该溶液中尽可能多地析出KClO3固体的操作应该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17.(1) Cl2+ H2O = HClO+ HCl HClO(次氯酸)
(2) Cl2+2NaOH=NaCl+NaClO+H2O Ca(ClO)2 CO2+H2O+ Ca(ClO)2=CaCO3↓+2HClO 避光置于阴凉处密闭保存
(3)D
【详解】(1)干燥的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才具有漂白性,故实验现象为: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而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Cl2+ H2O = HClO+ HCl;与该实验现象有关的物质是HClO(次氯酸)。
(2)为了防止氯气尾气污染空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石灰乳吸收氯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可用于工业上制漂白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 +Ca(ClO)2 +2H2O,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Ca(ClO)2,次氯酸钙Ca(ClO)2受空气中的CO2、水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和碳酸钙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O2+H2O═CaCO3↓+2HClO;次氯酸见光分解为盐酸和氧气,则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由Ca(ClO)2+CO2+H2O═CaCO3↓+2HClO和可知,次氯酸钙容易变质,则漂白粉应避光置于阴凉处密闭保存。
(3)氯气泄漏群众应紧急疏散时,由于氯气能够与碱反应,又由于NaOH腐蚀性强不适宜与口鼻接触,因而用浸有碱性物质Na2CO3的毛巾捂住口鼻最合适,故选D。
18. H2SO4 Na2CO3 BaCO3 HCl H2SO4=2H++SO 作洗涤剂(玻璃)
【分析】(1) Na2CO3、Na2SO4、H2SO4、BaCl2中只有BaCl2可以和其他三种物质之间反应生成沉淀,所以D是BaCl2,Na2CO3和H2SO4之间反应可以产生气体,所以C是Na2SO4,碳酸钡可以溶于盐酸中,所以沉淀(X)是BaCO3;B是Na2CO3,A是H2SO4,据此解答。
【详解】(1)由以上实验可知,A为H2SO4,B为Na2CO3,X为BaCO3,Y为HCl,故答案为:H2SO4;Na2CO3;BaCO3;HCl;
(2) A是H2SO4,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H2SO4=2H++SO,故答案为:H2SO4=2H++SO;
(3) B为Na2CO3,可作洗涤剂,玻璃等,故答案为:作洗涤剂(玻璃)。
19.(1) Mn O2
(2) HCl 12
(3) 5:1 10Cl-+2MnO+16H+=2Mn2++5Cl2↑+8H2O KMnO4>MnO2>O2
【详解】(1)反应中Mn元素化合价由+7价分别降低为+6价、+4价,KMnO4为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得到K2MnO4、MnO2为还原产物;O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得到O2为氧化产物,故其中被还原的元素是Mn,氧化产物是O2;
(2)氧化还原反应K2Cr2O7+14HCl=2KCl+2CrCl3+3Cl2↑+7H2O中,HCl中氯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还原剂是HCl;若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的HCl个数为12,每个HCl失去1个电子,则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2;
(3)I.KClO3+6HCl(浓)═3Cl2↑+KCl+3H2O反应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是氯气,生成的3个氯气分子中的6个氯原子中有1个来自于KClO3是还原产物,5个来自于HCl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比为5:1;
II.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10Cl-+2MnO+16H+=2Mn2++5Cl2↑+8H2O;
III.根据①4HCl(浓)+MnO2MnCl2+Cl2↑+2H2O、③,反应④:4HCl+O22Cl2+2H2O(g);③没有反应条件,①的反应条件是加热,④的条件是催化剂、加热,说明氧化性KMnO4>MnO2>O2。
20. NaOH、Na2CO3 1:1 0.056L NaHCO3 、Na2CO3 0.112L 7.5mol/L
【详解】当生成CO2气体时,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
(1)(a)中生成CO2气体至最大,消耗HCl为25mL,若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后溶液中不含NaHCO3,由Na2CO3+HCl=NaHCO3+NaCl可知,将CO32-转化为HCO3-应消耗HCl为25mL,而图象中开始生成CO2气体时消耗HCl体积为50mL,说明该阶段还发生反应NaOH+HCl=NaCl+H2O,溶液中溶质为NaOH、Na2CO3,中和NaOH消耗HCl的体积为50mL-25mL=25mL,由方程式可知NaHCO3和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两个过程分别消耗盐酸的体积之比,故NaOH、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25mL:25mL=1:1,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从50mL~75mL消耗25mL盐酸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为10mLNaOH溶液通入CO2气体的体积,该阶段生成二氧化碳为0.025L×0.1mol/L=0.0025mol,故10mLNaOH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的体积=0.0025mol/L×22.4L/mol=0.056L;(2)(b)中生成CO2气体至最大,消耗HCl为50mL,若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后溶液中不含NaHCO3,由Na2CO3+HCl=NaHCO3+NaCl可知,将CO32-转化为HCO3-应消耗HCl为50mL,而图象中开始生成CO2气体时消耗HCl体积为25mL,说明该阶段只发生Na2CO3+HCl=NaHCO3+NaCl,且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后溶液中含NaHCO3、Na2CO3,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从25mL~75mL消耗50mL盐酸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为10mLNaOH溶液通入CO2气体的体积,该阶段生成二氧化碳为0.05L×0.1mol/L=0.005mol,故10mLNaOH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的体积=0.005mol/L×22.4L/mol=0.112L;(3)加入75mL盐酸时,溶液中溶质都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为NaCl溶液,根据守恒可知10mL溶液中n(NaOH)=n(NaCl)=n(HCl)=0.075L×0.1mol/L=0.0075mol,故原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0.75mol/L,故答案为0.75mol/L。
21.(1) 2Na2O2+2H2O=4NaOH+O2↑ 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为(棕)黄色
(2) Cl2+2OH﹣=Cl﹣+ClO﹣+H2O 防止倒吸 溶液变浑浊
(3) 品红 氯水
【详解】(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能氧化具有还原性的FeCl2,生成黄色的Fe3+,溶液由浅绿色逐渐变为(棕)黄色;
(2)KMnO4>Cl2,酸性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B中应加入高锰酸钾,制备漂白液,用氯气和NaOH溶液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D可防止倒吸,证明酸性的强弱:H2SO4>H2CO3>H2SiO3,生成的硅酸不溶于水,溶液变浑浊;
(3)SO2具有还原性,可与氯水等氧化性物质反应,SO2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褪色,所以C中应盛有品红。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