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蜜蜂》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4《蜜蜂》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4 17:2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设计:《蜜蜂》

一、教材分析

《蜜蜂》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普作品,文章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记录了作者为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进行的一次实验过程。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即“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接着,作者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了实验的过程,包括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论。最后,作者总结了实验的结果,得出了“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这一结论。

二、教学目标

1. 会认“概、阻”等 9 个生字,会写“蜜、蜂”等 12 个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证实”等词语。
2. 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 积累语言。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难点:

体会并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四、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法布尔的相关资料
3. 学生预习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谜语导入:“小小虫儿真可爱,飞到东来飞到西,飞来飞去采花粉,酿出蜜来人人夸。”(谜底:蜜蜂)
2.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蜜蜂有关,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布尔的蜜蜂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蜜蜂 辨认 能力 阻力 将近 包括 检查 迷失 准确 无误 尽管 沿途 陌生 确实
(2)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4)指导书写:“辨”左中右结构,中间是“ノ”;“阻”左右结构,右边是“且”;“跨”左右结构,右边是“夸”;“括”不要写成“舌”。

(三)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想做一个什么试验?
(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作者想做一个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能力的试验。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做这个试验呢?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因为作者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但是他并没有亲眼看到,所以他决定亲自做一个试验来验证这个说法。
2. 学习第二到七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做这个试验的?
(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作者在自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二十只蜜蜂,在它们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把它们放在纸袋里,让它们飞到两里外的陌生地方,再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看看蜜蜂能否飞回来。
(3)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在蜜蜂的背上做记号?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样做是为了便于观察和记录蜜蜂的行为,同时也可以避免蜜蜂在试验过程中被混淆。
(5)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把蜜蜂放在纸袋里?
(6)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样做是为了限制蜜蜂的飞行范围,以便更好地观察和记录它们的行为。
(7)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
(8)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这样做是为了让小女儿记录蜜蜂飞回蜂窝的时间,以便更好地观察和记录它们的行为。
(9)思考:作者在放飞蜜蜂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10)学生交流,教师总结:它们在空中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作者推测,它们可能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11)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推测蜜蜂可能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1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因为作者在放飞蜜蜂前,已经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所以他推测蜜蜂可能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13)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在等待蜜蜂飞回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14)学生交流,教师总结:作者在等待蜜蜂飞回来的过程中,看到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在两点四十分回到了蜂窝。作者还看到蜜蜂身上的白色记号,证实了蜜蜂确实是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3. 学习第八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八自然段,思考:作者从这个试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作者从这个试验中得出了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的结论。
(3)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
(4)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因为作者在放飞蜜蜂前,已经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但是它们还是能够准确地回到蜂窝,这说明它们并不是靠记忆力来找到回家的路的。
(5)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蜜蜂靠的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6)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因为作者在试验中观察到,蜜蜂在放飞后,能够准确地找到回家的路,即使它们在纸袋里闷了好久才出来,也没有影响它们的方向感。这种本能可能是由于蜜蜂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但是作者无法解释具体的原因。
4.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试验中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作者在试验中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值得我们学习。他在试验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试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和记录,在试验后得出了准确的结论。

(四)课堂总结

1.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课文主旨。
2.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学到了什么?
3. 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蜜蜂的认识和对法布尔的敬佩之情。

六、教学总结

《蜜蜂》这篇课文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证明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了解试验的过程和结果,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同时,我们也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学习法布尔的科学精神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