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年段 四年级下 课 题 1.古诗《独坐敬亭山》 课时 1
目 标 1. 会认、会写生字。 2.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古诗《独坐敬亭山》,会默写。 3. 理解诗意,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重难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
教学准备 Ppt 自学导航纸
学 案 点 案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基础部分:知诗人通过上网搜索、查阅工具书等方式,我了解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李白某一方面的资料,我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 ★明背景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从上面介绍的背景中,我知道了当时的李白心情是 ★要点部分:探究一:整体诵读,初步感知我能借助《词语手册》、字典等工具书读懂诗题的意思。★通过查工具书,我知道了这些字的意思:独: 尽: 孤: 闲: 厌: ★轻轻地读读这首诗,我知道了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样景物。★★我知道诗题的意思是 ,并能带着理解将诗题读好。★★探究二:分步解读,感悟诗情 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画。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笔画画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2. 议。说说自己的画,理解“众鸟”、“孤云”和“尽”、“去”。★ 3. 转。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此时他的心情是 ,难怪题目里是——“ ” 坐敬亭山。★ 4. 品。作者的这种孤独的内心世界是通过 来表达的。★5. 读。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 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质疑。提出自学这两句诗的疑难问题:______ _★★3. 释疑。我能解决同伴提出的问题。 ★★4.追问: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5. 感悟。这句诗中,“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的是______和_______。诗句中,能表现出“孤独”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猜猜看,此时诗人在想些什么? ★★ 7. 品读。此时,你就是诗人李白,你来吟一下这首诗吧!★★探究三:表情朗读,升华诗意。《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其实也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着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并背诵全诗。★★★拓展部分:一、根据意思写诗句。★★(1)和我久久地凝视着而互相看不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有敬亭山了。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从《独坐敬亭山》中“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我能体会到诗人孤独的心情。二、填空★★《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是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诗中用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把__________比作自己的知己。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说明了诗人的心情是很孤独的。默写《独坐敬亭山》★★( )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