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篇【寒假计划】2024年七年级历史寒假作业19.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生版 教师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预习篇【寒假计划】2024年七年级历史寒假作业19.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学生版 教师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4 21:07:3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历史七年级下册 预习篇
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背景:①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②清初的统治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③清前期社会安定,有利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2.表现:(熟读)
(1)耕地面积扩大。 (2)大力兴修水利。
(3)粮食作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4)经济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3.作用: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发展的表现:(熟读)
(1)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2)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
2.商业发展的表现:(熟读)
(1)清朝前期的商业发达,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2)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3)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4)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江南徽州府的徽商,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人口的增长
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2. 表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3.问题: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1.明朝末年,人口锐减,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清朝人口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C.改进种植技术和改良新品种 D.商业发达,贸易兴盛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明末以来的经济衰败和连年战乱,造成人口锐减,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A项正确;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改进种植技术和改良新品种是清朝人口大量增加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商业发达,贸易兴盛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2.下表为明清时期中国引进作物表。据此推知,明清时期( )
作物名称 马铃薯 玉米 番薯 包菜 芒果 菠萝
原产地 南美洲 墨西哥 中美洲 地中海沿岸 印度、缅甸 美洲
A.注重海上丝绸之路交流 B.已受益于世界贸易的发展
C.与西域各地的联系密切 D.农作物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答案】B
【详解】明清时期,外来农作物主要来自美洲,其次是地中海沿岸、部分南亚国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商品贸易发展,外来物种跨洲流动。因此材料反映了世界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是新航路开辟后的影响,和海上丝绸之路交流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的外来作物来自美洲、地中海沿岸、部分南亚国家,而不是西域,排除C项;材料反映外来物种的传入,而不是农作物面积迅速扩大,排除D项。故选B项。
3.观察图片,其探究的最佳共同主题是( )
A.统一国家的盛世气象 B.中外经济的频繁往来
C.古代中原商业的繁荣 D.古代城市的丰富生活
【答案】C
【详解】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魏洛阳出土的东罗马金币”体现出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外商业交流的繁荣,“《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山陕会馆”反映了清代商帮的发展壮大,综上,这些体现出古代中原商业的繁荣,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商业领域,没有体现出统一国家的盛世气象,排除A项;《清明上河图》没有体现中外经济的频繁往来,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商业领域,没有体现出古代城市的丰富生活,排除D项。故选C项。
4.有学者认为,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西晋以后由西北引入;冠以“海”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北朝以后由海外引入;冠以“番”字的植物,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冠以“洋”字的植物,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这反映出( )
A.中国古代农业科技领先世界 B.古代国人心态兼具封闭保守
C.中国小农经济发展海纳兼容 D.自古以来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答案】C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国人在作物引种方面引入各个地区的植物,体现了兼收并蓄的特点,C项正确;引种作物不能简单认为中国古代农业科技领先世界,排除A项;“胡、番、海、洋”等字概括出不同引入物种的路径以及时代特征,不属于心态的封闭保守,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主要是中外经济交流,不是文化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
5.下面是清代著名画家王翚所作绘画作品《康熙南巡图》中的江上商船。下列历史叙述与图中情景一致的是( )

《康熙南巡图》中的江上商船
水路商旅往来频繁 B.对外贸易扩大
C.城市商业兴盛 D.人口数量增加
【答案】A
【详解】图片内容反映的是江上商船数量众多,往返穿梭繁忙的情景,说明水路商旅往来频繁,A项正确;由图中的商船,无法判断“对外贸易扩大”,排除B项;“城市商业兴盛”无法体现,排除C项;图片反映的是水路商旅往来频繁,“人口数量增加”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6.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开始废除移民禁令,鼓励民众前往东北、西北、西南、东南等地垦荒,并于1884年设立新疆行省、1885年设立台湾行省。其主要目的是( )
A.应对边疆危机 B.推动民族交流 C.促进农业发展 D.缓解财政压力
【答案】A
【详解】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起”“鼓励民众前往东北、西北、西南、东南等地垦荒,并于1884年设立新疆行省、1885年设立台湾行省”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边疆地区出现新危机,为了巩固国防,应对边疆危机,清政府采取了鼓励民众到边疆地区垦荒、设立行省等措施,A项正确;材料中“鼓励民众前往东北、西北、西南、东南等地垦荒”,虽然有利于民族交融,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鼓励民众前往东北、西北、西南、东南等地垦荒”,其目的是加强对边疆的管理,不是促进农业发展,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财政方面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7.据史书记载,清朝时期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据此推断,清朝时期( )
A.耕地面积扩大 B.人口增长迅速 C.商业发达 D.手工业发展水平高
【答案】D
【详解】根据题意,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可知清朝时期手工业发展水平高,D项正确;题意中未提及耕地面积扩大,排除A项;题意中未提及人口增长迅速,排除B项;题意中提及的是手工业而非商业,排除C项。故选D项。
8.下图为某一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清朝经济兴盛 B.资本主义萌芽
C.海外贸易繁荣 D.明朝经济兴盛
【答案】A
【详解】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可以看出,中国的比重在19世纪20年代高于欧洲,反映出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仅从比重看不出资本主义萌芽,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比重,不能体现是对外贸易的比重,排除C项;1820年是清朝,明朝是1368-1644年,排除D项。故选A项。
9.“有御稻、香粳、银条等类别,取其品质好,而更多的是百日动、六十日、八月白等名目,取其早熟,这对于实行复种、提高产量至为重要。”这说明( )
A.清朝时期农业耕地面积增加 B.清朝水稻品种繁多,农家经常选育新种
C.清朝水稻产量显著提高 D.水稻成为清朝人民的主要粮食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有御稻、香粳、银条等类别、百日动、六十日、八月白等名目”可知水稻的品种多,根据“取其品质好”可知农民经常选育新种,B项正确;题干清朝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农业耕地面积增加,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到水稻的产量问题,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了水稻种类多,说明不了水稻成为清朝人民的主要粮食,排除D项。故选B项。
10.以下属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
①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推广 ②出现了早市、夜市、草市
③形成晋商、徽商等大的商帮 ④丝织业等手工业有很大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推,形成晋商、徽商等大的商帮,丝织业等手工业有很大发展,A项正确;宋代出现了早市、夜市、草市,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我国商业发展到一个新水平。唐代以前,城市布局是一种方格状的坊市结构,到唐代,城市的扩大,居民的众多,工商业的繁荣,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在一些城郊附近、交通要道、驿站渡口,形成了大的农村市场,这被称为草市。到了宋代,商业的发展遂导致坊市制崩溃,因四川使用铁币不便,当地大商人就联合发行一种纸币,称作交子。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我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全国性的统一市场已经趋于形成,大宗商品被长途贩运而广泛流通,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品的地区性生产基地出现。因钞易为政府滥用,又在中西方贸易中,中国是出超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而大量的商品流通需要有一种稳定的货币,于是民间渐弃钞不用,改用贵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唐宋以后社会经济新因素的成长,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向近代化的萌动,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并且首先是在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出现的。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也有曲折,也有波澜,但始终具有不断向前的活力。
——摘自章开沅主编《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唐宋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归纳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唐宋、明清时期货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商品经济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答案】(1)唐代出现了早市、夜市、草市(或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宋代坊市制崩溃;北宋四川发行纸币交子。
(2)全国性的统一市场已经趋于形成;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品的地区性生产基地出现;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
(3)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
【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一“ 唐宋时我国商业发展到一个新水平。唐代以前,城市布局是一种方格状的坊市结构,到唐代,城市的扩大,居民的众多,工商业的繁荣,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在一些城郊附近、交通要道、驿站渡口,形成了大的农村市场,这被称为草市。到了宋代,商业的发展遂导致坊市制崩溃,因四川使用铁币不便,当地大商人就联合发行一种纸币,称作交子。”可知,唐宋时期商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唐代出现了早市、夜市、草市(或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宋代坊市制崩溃;北宋四川发行纸币交子。
(2)表现:根据材料二“ 明清时期我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全国性的统一市场已经趋于形成,大宗商品被长途贩运而广泛流通,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品的地区性生产基地出现。因钞易为政府滥用,又在中西方贸易中,中国是出超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而大量的商品流通需要有一种稳定的货币,于是民间渐弃钞不用,改用贵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可知,明清时期商业有了明显的发展,全国性的统一市场已经趋于形成;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品的地区性生产基地出现;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原因: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宋、明清时期货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
(3)作用:根据材料三“唐宋以后社会经济新因素的成长,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向近代化的萌动,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并且首先是在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出现的。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也有曲折,也有波澜,但始终具有不断向前的活力。”和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把垦荒成绩列为考核地方官员的一个内容,督、抚、布、按,在一年内垦至六千公顷以上者加升一级;州、县垦至三百公顷以上者加升一级。……许多荒山得到开垦,农业生产恢复。
材料二 据推算,康熙六十一年(1772年)全国人口为1.24亿,比顺治八年(1651年)增长近140%;乾隆六年(1741年)全国人口为1.43亿,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3亿。
(1)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政策。并概括这一政策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前期的人口变化的趋势。
(3)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清朝前期我国人口变化的原因。
【答案】(1)政策:鼓励垦荒。影响:许多荒山得到开垦,农业生产得到恢复。
(2)趋势:不断增长。
(3)原因:清初推行垦荒政策,促进了农业恢复和发展,政府重视兴修水利工程等。
【详解】(1)政策:根据材料一“清政府把垦荒成绩列为考核地方官员的一个内容”可知,清政府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政策是鼓励垦荒。
影响:根据材料一中的“许多荒山得到开垦,农业生产恢复”可知,这一政策的影响是许多荒山得到开垦,促使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得到恢复。
(2)趋势:根据材料二“据推算,康熙六十一年(1772年)全国人口为1.24亿;比顺治八年(1651年)增长近140%;乾隆六年(1741年)全国人口为1.43亿,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3亿”可知,清朝前期的人口变化的趋势是不断增长。
(3)原因: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清朝前期我国人口变化的原因如下:一是清初推行垦荒政策,促进了农业恢复和发展,二是高产作物的引进提高了粮食产量,三是政府重视兴修水利工程等。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时在南方很多地区种植双季稻,在河北有大批旱地改为水田种水稻,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明代引入中国后,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此外,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更多的地方推广。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简述明代引入的高产作物名称。
(2)小历认为,高产作物的大面积推广,是促进清代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等
(2)【答案一】
判断:同意。
理由:清代大面积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更多的地方推广,增加了农业产品的品种和产量,促进了清代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因此,我同意小历的观点。
【答案二】
判断:不同意。
理由:清代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大面积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而是因为清代前期的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促进了经济发展。因此,我不同意小历的观点。
【答案三】
判断:不同意。
理由:虽然清代大面积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清代前期的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以及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所以清代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要辩证看待。
【详解】(1)根据“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明代引入中国后,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得出主要有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等。
(2)【答案一】判断:结合所学可得出同意。理由:根据所学,可回答高产作物的积极影响,可得出清代大面积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更多的地方推广,增加了农业产品的品种和产量,促进了清代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因此,我同意小历的观点。
【答案二】判断:也可不同意。理由:可从农业发展在其他方面的因素回答,如政府的政策等,可得出清代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大面积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而是因为清代前期的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促进了经济发展。因此,我不同意小历的观点。
【答案三】判断:不同意。理由:阐述说明时同样可从促进农业发展的多重因素角度概括,可得出虽然清代大面积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清代前期的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以及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所以清代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要辩证看待。
14.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在兴修水利方面,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在庄稼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从孔子的时代起,手工业者和商人的杰出贡献就推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虽然中国仍然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但比起古时候,制造业和商业在经济上更加重要了。因此,那些能够发现和利用机会的人就有可能过上舒适的生活,甚至爬到特权士绅阶层。但是中国的商人和手工业者没有和政府当局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像英国和荷兰在近代早期所形成的政治商业联盟。明朝晚期和清朝政府允许中国商人从事小规模的贸易,并允许外国人通过在广州的官方商会进行交易,但是,他们主要关心的是保持一个庞大的农业社会的稳定,而非通过贸易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1)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判断正误。(正确的填写“正确”,错误的填写“错误”。)
①自春秋战国,手工业者和商人就推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②随着时间的推移,制造业和商业在经济上会更加重要。
③那些能够发现和利用机会的工商业者都成了特权士绅阶层。
④明清统治者更关心保持一个庞大的农业社会的稳定。
⑤清政府允许外国人通过在广州的官方商会进行交易。
⑥在近代早期,英国和荷兰就出现了政治商业联盟。
(3)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关系。
【答案】(1)原因:耕地面积扩大;兴修水利;改进种植技术和引进高产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
(2)①正确;②正确;③正确;④正确;⑤正确;⑥正确。
(3)关系:农业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促进商业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商业反过来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等。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可知,其原因为耕地面积扩大;根据材料“在兴修水利方面,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可知,其原因为兴修水利;根据材料“在庄稼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可知,其原因为改进种植技术和引进高产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
(2)①:根据材料“从孔子的时代起,手工业者和商人的杰出贡献就推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可知,其正确;
②:根据材料“虽然中国仍然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但比起古时候,制造业和商业在经济上更加重要了”可知,其正确;
③:根据材料“因此,那些能够发现和利用机会的人就有可能过上舒适的生活,甚至爬到特权士绅阶层”可知,其正确;
④:根据材料“但是,他们主要关心的是保持一个庞大的农业社会的稳定,而非通过贸易促进经济迅速发展”可知,其正确;
⑤:根据材料“明朝晚期和清朝政府允许中国商人从事小规模的贸易,并允许外国人通过在广州的官方商会进行交易”可知,其正确;
⑥:根据材料“但是中国的商人和手工业者没有和政府当局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像英国和荷兰在近代早期所形成的政治商业联盟”可知,其正确。
(3)关系:本题可以从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角度进行作答,如:农业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促进商业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商业反过来促进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历史七年级下册 预习篇
19.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背景:①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②清初的统治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③清前期社会安定,有利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2.表现:(熟读)
(1)耕地面积扩大。 (2)大力兴修水利。
(3)粮食作物: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4)经济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3.作用: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发展的表现:(熟读)
(1)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2)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
2.商业发展的表现:(熟读)
(1)清朝前期的商业发达,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2)一些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
(3)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
(4)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江南徽州府的徽商,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人口的增长
1.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2. 表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3.问题: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1.明朝末年,人口锐减,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1.5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清朝人口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稳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C.改进种植技术和改良新品种 D.商业发达,贸易兴盛
2.下表为明清时期中国引进作物表。据此推知,明清时期( )
作物名称 马铃薯 玉米 番薯 包菜 芒果 菠萝
原产地 南美洲 墨西哥 中美洲 地中海沿岸 印度、缅甸 美洲
A.注重海上丝绸之路交流 B.已受益于世界贸易的发展
C.与西域各地的联系密切 D.农作物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3.观察图片,其探究的最佳共同主题是( )
A.统一国家的盛世气象 B.中外经济的频繁往来
C.古代中原商业的繁荣 D.古代城市的丰富生活
4.有学者认为,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西晋以后由西北引入;冠以“海”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北朝以后由海外引入;冠以“番”字的植物,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冠以“洋”字的植物,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这反映出( )
A.中国古代农业科技领先世界 B.古代国人心态兼具封闭保守
C.中国小农经济发展海纳兼容 D.自古以来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5.下面是清代著名画家王翚所作绘画作品《康熙南巡图》中的江上商船。下列历史叙述与图中情景一致的是( )

《康熙南巡图》中的江上商船
水路商旅往来频繁 B.对外贸易扩大
C.城市商业兴盛 D.人口数量增加
6.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开始废除移民禁令,鼓励民众前往东北、西北、西南、东南等地垦荒,并于1884年设立新疆行省、1885年设立台湾行省。其主要目的是( )
A.应对边疆危机 B.推动民族交流 C.促进农业发展 D.缓解财政压力
7.据史书记载,清朝时期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据此推断,清朝时期( )
A.耕地面积扩大 B.人口增长迅速 C.商业发达 D.手工业发展水平高
8.下图为某一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清朝经济兴盛 B.资本主义萌芽
C.海外贸易繁荣 D.明朝经济兴盛
9.“有御稻、香粳、银条等类别,取其品质好,而更多的是百日动、六十日、八月白等名目,取其早熟,这对于实行复种、提高产量至为重要。”这说明( )
A.清朝时期农业耕地面积增加 B.清朝水稻品种繁多,农家经常选育新种
C.清朝水稻产量显著提高 D.水稻成为清朝人民的主要粮食
10.以下属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
①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推广 ②出现了早市、夜市、草市
③形成晋商、徽商等大的商帮 ④丝织业等手工业有很大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我国商业发展到一个新水平。唐代以前,城市布局是一种方格状的坊市结构,到唐代,城市的扩大,居民的众多,工商业的繁荣,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在一些城郊附近、交通要道、驿站渡口,形成了大的农村市场,这被称为草市。到了宋代,商业的发展遂导致坊市制崩溃,因四川使用铁币不便,当地大商人就联合发行一种纸币,称作交子。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明清时期我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全国性的统一市场已经趋于形成,大宗商品被长途贩运而广泛流通,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品的地区性生产基地出现。因钞易为政府滥用,又在中西方贸易中,中国是出超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而大量的商品流通需要有一种稳定的货币,于是民间渐弃钞不用,改用贵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唐宋以后社会经济新因素的成长,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向近代化的萌动,都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并且首先是在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出现的。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也有曲折,也有波澜,但始终具有不断向前的活力。
——摘自章开沅主编《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归纳唐宋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归纳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唐宋、明清时期货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商品经济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把垦荒成绩列为考核地方官员的一个内容,督、抚、布、按,在一年内垦至六千公顷以上者加升一级;州、县垦至三百公顷以上者加升一级。……许多荒山得到开垦,农业生产恢复。
材料二 据推算,康熙六十一年(1772年)全国人口为1.24亿,比顺治八年(1651年)增长近140%;乾隆六年(1741年)全国人口为1.43亿,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3亿。
(1)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政策。并概括这一政策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清朝前期的人口变化的趋势。
(3)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清朝前期我国人口变化的原因。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当时在南方很多地区种植双季稻,在河北有大批旱地改为水田种水稻,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明代引入中国后,到了清代得到大面积的推广。此外,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更多的地方推广。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简述明代引入的高产作物名称。
(2)小历认为,高产作物的大面积推广,是促进清代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14.阅读下列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在兴修水利方面,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在庄稼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从孔子的时代起,手工业者和商人的杰出贡献就推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虽然中国仍然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但比起古时候,制造业和商业在经济上更加重要了。因此,那些能够发现和利用机会的人就有可能过上舒适的生活,甚至爬到特权士绅阶层。但是中国的商人和手工业者没有和政府当局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像英国和荷兰在近代早期所形成的政治商业联盟。明朝晚期和清朝政府允许中国商人从事小规模的贸易,并允许外国人通过在广州的官方商会进行交易,但是,他们主要关心的是保持一个庞大的农业社会的稳定,而非通过贸易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1)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判断正误。(正确的填写“正确”,错误的填写“错误”。)
①自春秋战国,手工业者和商人就推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②随着时间的推移,制造业和商业在经济上会更加重要。
③那些能够发现和利用机会的工商业者都成了特权士绅阶层。
④明清统治者更关心保持一个庞大的农业社会的稳定。
⑤清政府允许外国人通过在广州的官方商会进行交易。
⑥在近代早期,英国和荷兰就出现了政治商业联盟。
(3)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关系。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