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历史七年级下册 预习篇
20.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一、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
(1)清朝初期,还保留着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而且一旦作出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
(2)康熙时,(目的)为了抑制满族贵族的一些权力,加强君主专制,设立南书房,(作用)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从而绕开议政王大臣会议。
2.军机处的设立
(1)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2)时间:雍正年间 (3)组成:由皇帝亲派亲信大臣组成
(4)性质: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5)特点:简速密
(6)职责: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3.影响: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文字狱
(1)目的: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含义/表现:(盛行朝代)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祸及亲友。
(3)特点:特点规模大,次数多,远超前代。
(4)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2.文化专制政策:
(1)目的: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
(2)表现:
①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
②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
(3)影响:许多珍贵的书籍被查禁和销毁,给传统文化传承造成巨大损失。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官场腐败:(了解)
(1)原因: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官吏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
(2)表现:①贿赂上级,结党营私。②乾隆以后,贪风更盛,各级官吏对上蒙骗朝廷,对下敲诈民众。
(3)结果: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
2.军队腐败:(了解)
(1)原因: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
(2)表现:军队长期养尊处优,军备废弛。将士接受骑射检阅,竟然“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坠地”。
(3)结果:昔日的尚武精神荡然无存,军风军纪日益败坏,将领贪污兵饷现象十分普遍。
3.财政危机:(了解)
(1)原因:清朝官僚机构臃肿,但在康乾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国库充盈,尚能承受庞大的运转费用。到了乾隆后期,由于皇帝好大喜功,花费无度,财政虚耗非常严重。尤其是各级官吏的贪污,截留税款,大大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2)结果:嘉庆以后,朝廷的财政收入日益减少,而支出却不断增多,出现了财政危机。
(3)影响: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
4.社会危机—土地兼并:(了解)
(1)原因:清朝中期以后,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
(2)结果: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变成地主的佃户和雇工,向地主交纳高额的地租。很多农民变为流民,以乞讨为生。
(3)影响: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四、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
①主观原因(内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②客观原因(外因):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侵犯。
③根本原因:传统重农抑商的思想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影响。
2.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3.演变过程:
(1)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
(2)康熙时,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1684年),开放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3)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管理外国商人。
4.影响
(1)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消极: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1.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军机处;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1735年乾隆帝继位罢军机处;乾隆二年(1737年)重新恢复军机处,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了权力。这一演变主要反映了( )
A.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军机处是国家最高的权力机构
C.军机大臣对制定政策作用巨大 D.军机处只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军机处由临时军务处理机构变成常设政务机构,中途短暂停止后很快恢复运行,这主要是服务于皇权专制的需要,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A项正确;军机处并不是法定权力机构,也没有实权,排除B项;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所有军国大事都由皇帝裁决,排除C项,军机处辅优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排除D项。故选A项。
2.某同学在探究清朝对外政策时使用了史料实证的方法。下图中乾隆皇帝的谕表明当时清政府( )
◆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 ◆外商必须住在政府指定的“行商”商馆中,由“行商”负责“管束稽查” ◆不准外商向中国人借款或雇佣中国人
A.禁绝一切中外交流 B.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鼓励民间对外交往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商必须住在政府指定的‘行商’商馆中”“不准外商向中国人借款或雇佣中国人”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严格管理外贸往来,严格限制对外贸易,C项正确;禁绝一切中外交流,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题干信息反映的是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放弃闭关锁国政策,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实行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而不是鼓励民间对外交往,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鸦片战争前,流行于广州地区的某些英语学习读物用粤语发音标注英语单词,词汇以贸易和日用为主。此类读物( )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发展 B.揭示了清政府腐败无能
C.适应了对外通商的需要 D.体现了富国强兵的政策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在广州设立十三行进行对外贸易,广州地区的某些英语学习读物用粤语发音标注英语单词,词汇以贸易和日用为主,是为了适应对外通商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广州地区的对外贸易,与科举制无关,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广州地区的对外贸易,不能反映出清政府是否腐败无能,排除B项;根据材料“词汇以贸易和日用为主”可知,这些读物不能体现富国强兵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
4.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对历史学习有独特价值。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空白处应填的关键词是( )
A.君主专制 B.文化交流 C.经济控制 D.地方管理
【答案】A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宋:分化事权,削弱相权”“明:废除丞相制度”“清:设立军机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君主专制,宋朝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撤销中书省,权分六部;清朝设立军机处,A项正确;题干信息反映的是政治方面的措施,与文化交流无关、经济无关,排除BC项;材料反映的是宋、明、清三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未体现宋、明、清对地方的管辖,排除D项。故选A项。
5.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位文人的书页吹乱,这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这表明清初实行( )
A.焚书坑儒 B.文字狱 C.闭关自守 D.八股取士
【答案】B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位文人的书页吹乱”“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可推断出其指的是清朝大兴文字狱。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而对不利于他们统治的言行进行严厉钳制的措施,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从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与题干信息“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相符,B项正确;焚书坑儒是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排除A项;闭关自守是清朝统治者实行的对外政策,排除C项;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排除D项。故选B项。
6.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 )
①西周的分封制②明朝废除宰相制度③元朝的行省制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废除宰相制度,标志着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清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②④均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C项正确;西周的分封制不属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①错误,排除AB项;元朝行省制度也与上述特征无关,③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7.清初的戴梓发明火器“连珠铳”,一次可填发28发子弹,又造出威远将军炮。然而,清统治者抱着“骑射乃满洲根本”的想法,不仅不采用,反而听信谗言,将戴梓充军关外。这说明清朝统治者( )
A.鄙薄科学技术 B.提倡“重本抑末”
C.实行文化专制 D.重视和平交流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清初的戴梓发明火器‘连珠铳’,……又造出威远将军炮。……不仅不采用……将戴梓充军关外”可以看出清统治者对戴梓发明者的态度,说明对科技技术的鄙薄,A项正确;材料反映清统治者对科学技术的鄙薄,与“提倡‘重本抑末’”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清统治者对科学技术的鄙薄,与“实行文化专制”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清统治者对科学技术的鄙薄,与“重视和平交流”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8.关于明清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繁荣开放的社会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答案】C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长河里一个重要阶段,其典型的历史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清时期,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C项正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是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A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隋唐时期典型的历史特征,排除B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典型的历史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
9.中国近代史研究权威学者徐中约指出,“这样一种高度的集权,在康熙、雍正和乾隆辈足智多谋的君主统治下尚能运转良好,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在此,徐中约着重强调( )
A.晚清君主统治脱离国情 B.康乾盛世值得后世铭记
C.皇帝勤政事关国家存亡 D.皇权专制暗含统治危机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这样一种高度的集权,在康熙、雍正和乾隆辈足智多谋的君主统治下尚能运转良好,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设立军机处后,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君主的个人智慧与能力对于国家治理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皇权专制暗含统治危机,D项正确;晚清君主统治脱离国情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材料着重强调了皇权专制的后果,未体现康乾盛世的功绩,排除B项;题干旨在说明高度集权下可能带来的危机,未体现皇帝勤政相关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10.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长生殿》和桃花扇两部政治历史剧成为传世之作,清朝中期以后,昆曲逐步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上演的剧目多是逃避现实或歌功颂德的庸俗作品,为宫廷和贵族所观赏。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展 B.小说文化繁荣
C.文化专制政策 D.社会矛盾激化
【答案】C
【详解】据“清朝中期以后,昆曲逐步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上演的剧目多是逃避现实或歌功颂德的庸俗作品,为宫廷和贵族所观赏”可知,这说明由于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清朝中期以后,昆曲逐步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上演的剧目也多是逃避现实或歌功颂德的庸俗作品,为宫廷和贵族所观赏,成为统治阶级和社会上层的玩物。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根据题意,C项正确;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使昆曲创作陷入瓶颈,逐渐走向衰落,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A项;据“清朝中期以后,昆曲逐步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上演的剧目多是逃避现实或歌功颂德的庸俗作品,为宫廷和贵族所观赏”可知,材料内容描述的是昆曲发展的没落,与小说文化繁荣没有关系,排除B项;材料内容描述的是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使昆曲创作陷入瓶颈,逐渐走向衰落,与社会矛盾激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对外交往是国家实力的展示,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开放,友好交往,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远方时有至者……
——《明史·郑和传》
材料四 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对外友好交往的两个具体事例。
(2)宋代为加强和管理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了哪一机构?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七奉使”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指出,清朝“限制贸易政策”指的是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这一政策带来了怎样的消极作用?
(5)综合上述材料,对比汉唐的兴盛和明清走向衰落,谈谈你的感想。
【答案】(1)事例: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2)机构:市舶司。
(3)事件:郑和下西洋。意义: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4)政策:闭关锁国。消极作用: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5)感想:开放则兴,封闭则衰。
【详解】(1)事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对外交往的史实中进行列举即可。
(2)机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为加强和管理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了市舶司。
(3)事件:根据材料三“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明史郑和传》”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郑和下西洋。
意义:结合所学,从中外交往来说,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从世界航海史来看,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4)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限制贸易政策”指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消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闭关锁国政策拉大了中国与世界距离,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5)感想:根据材料中唐宋时期对外开放、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开放则兴,闭关则衰;对外关系应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要坚持改革开放等。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安城内居住有许多外国人,形成了盛极一时的文化交流大场面,也形成了有唐一代我国文化辉煌发达的大时代。唐代文化所以能发展到如此鼎盛,除了有坚实的经济为其基础外,更重要的就是实行广泛的文化交流,吸取外来的许多文化,加以转化发扬;同时也把自己的文化传播出去,供其他国家民族吸收转化。
——摘自何国松《中华文明简史一本通》
材料二 在对外政策上,朱元璋“固守”内地,不许向外,清代更严申海禁,片板不许下海,后来海禁虽开,但通商口岸长期只限于广州一地。由于放弃向外开拓进取的机会,不知中国以外的世界,养成了故步自封、自我中心的思想,又继承了原来汉人王朝君临天下、四夷宾服的观点,陷入保守落后、无法自拔的处境。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摘自中共十九大报告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文化鼎盛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唐代吸取外来文化、传播自己文化的史实各一例。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一,分析指出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
(3)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历史结论。
【答案】(1)原因:坚实的经济为其基础;实行广泛的文化交流。史实:玄奘西行、鉴真东渡。
(2)变化:由开放走向封闭。政策:闭关锁国。
(3)结论:开放使民族繁荣,封闭使民族衰弱。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唐代文化所以能发展到如此鼎盛,除了有坚实的经济为其基础外,更重要的就是实行广泛的文化交流”得出坚实的经济为其基础;实行广泛的文化交流。史实: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把古印度的佛教等文化带回中国,鉴真东渡日本,把中国的建筑等文化传入日本。
(2)变化:根据材料一“唐代文化所以能发展到如此鼎盛……更重要的就是实行广泛的文化交流”反映唐朝实行的是开放的对外政策,根据材料二“清代更严申海禁,片板不许下海,后来海禁虽开,但通商口岸长期只限于广州一地。”反映清朝实行的是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由此得出由开放走向封闭。政策:根据材料二“清代更严申海禁,片板不许下海,后来海禁虽开,但通商口岸长期只限于广州一地。”和所学可知,清朝采取闭关锁国政策。
(3)结论:材料一唐朝时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材料三“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促进了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材料二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导致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局面,由此得出开放使民族繁荣,封闭使民族衰弱。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后,对专题知识点进行归纳,以下是他的学习笔记:
笔记一 笔记二
主题:君主专制 主题:
趋势:皇权不断强化 趋势:
内容:1.三公九卿制 内容:1.
2.三省六部制 2.
3.废丞相,设内阁 3.
4. 4.
(1)请补全笔记一内容。
(2)请从下列提供的学习内容中选取四个,参照笔记一完成笔记二。
秦半两、鉴真东渡、人口南迁、江南开发、郑和下西洋、广州十三行、北宋“交子”玄奘西行、“苏湖熟,天下足”、五铢钱、“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南宋“会子”
【答案】(1)补全笔记:设置军机处。
(2)主题:经济重心;
趋势:不断南移;
内容:1.人口南迁;2.江南开发;3.“苏湖熟,天下足”;4.“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详解】(1)补全笔记:结合题干所给内容可知,笔记一反映的是皇权的不断强化,从秦朝到明朝的政治制度,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皇权不断强化的内容还有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一项;
(2)笔记二:对下列提供的学习内容进行分类,可分为三类。一是关于古代的经济重心,内容有人口南迁,江南开发,“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趋势是不断南移。第二类是古代的钱币,内容有秦半两,五铢钱,北宋交子、南宋会子,趋势是便携化、纸质化。第三类是古代的对外交流,内容有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广州十三行,趋势是由文化交流发展到经济交流,任选一类即可。如主题:经济重心;趋势:不断南移;内容:1.人口南迁;2.江南开发;3.“苏湖熟,天下足”;4.“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
材料二: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材料三: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迅速衰落下去,往日出现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谁?“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何历史意义?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郑和下西洋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何特点?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造成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在清代迅速衰落、在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被西方国家船队所取代的不利局面,与清朝实行的哪一政策有关?请对此政策作简要评价。
【答案】(1)历史人物:张骞。历史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2)特点:和平交往,公平交易,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3)主要原因:闭关锁国。评价: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清廷故步自封,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详解】(1)历史人物:根据材料一“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历史意义:根据材料“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和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2)特点:根据材料“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和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与海外各国交往的特点是和平交往。
积极影响:根据材料“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和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
(3)政策:根据材料“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迅速衰落”和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
评价:根据材料“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和结合所学可知,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造成中国与世隔绝,使中国逐渐落伍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历史七年级下册 预习篇
20.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一、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
(1)清朝初期,还保留着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而且一旦作出决定,连皇帝也不能改变。
(2)康熙时,(目的)为了抑制满族贵族的一些权力,加强君主专制,设立南书房,(作用)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从而绕开议政王大臣会议。
2.军机处的设立
(1)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2)时间:雍正年间 (3)组成:由皇帝亲派亲信大臣组成
(4)性质: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5)特点:简速密
(6)职责: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
3.影响: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文字狱
(1)目的: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
(2)含义/表现:(盛行朝代)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大批冤狱,祸及亲友。
(3)特点:特点规模大,次数多,远超前代。
(4)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2.文化专制政策:
(1)目的:为了维护集权统治,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
(2)表现:
①大力提倡尊孔读经,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
②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进行销毁。
(3)影响:许多珍贵的书籍被查禁和销毁,给传统文化传承造成巨大损失。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官场腐败:(了解)
(1)原因: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官吏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
(2)表现:①贿赂上级,结党营私。②乾隆以后,贪风更盛,各级官吏对上蒙骗朝廷,对下敲诈民众。
(3)结果: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
2.军队腐败:(了解)
(1)原因: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
(2)表现:军队长期养尊处优,军备废弛。将士接受骑射检阅,竟然“射箭箭虚发,驰马人坠地”。
(3)结果:昔日的尚武精神荡然无存,军风军纪日益败坏,将领贪污兵饷现象十分普遍。
3.财政危机:(了解)
(1)原因:清朝官僚机构臃肿,但在康乾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国库充盈,尚能承受庞大的运转费用。到了乾隆后期,由于皇帝好大喜功,花费无度,财政虚耗非常严重。尤其是各级官吏的贪污,截留税款,大大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
(2)结果:嘉庆以后,朝廷的财政收入日益减少,而支出却不断增多,出现了财政危机。
(3)影响: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
4.社会危机—土地兼并:(了解)
(1)原因:清朝中期以后,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
(2)结果: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变成地主的佃户和雇工,向地主交纳高额的地租。很多农民变为流民,以乞讨为生。
(3)影响: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困苦,社会危机重重。
四、闭关锁国政策
1.原因
①主观原因(内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②客观原因(外因):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侵犯。
③根本原因:传统重农抑商的思想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影响。
2.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3.演变过程:
(1)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
(2)康熙时,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1684年),开放宁波、漳州等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3)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管理外国商人。
4.影响
(1)积极: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2)消极:清廷故步自封,闭关自守,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1.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军机处;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1735年乾隆帝继位罢军机处;乾隆二年(1737年)重新恢复军机处,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了权力。这一演变主要反映了( )
A.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军机处是国家最高的权力机构
C.军机大臣对制定政策作用巨大 D.军机处只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
2.某同学在探究清朝对外政策时使用了史料实证的方法。下图中乾隆皇帝的谕表明当时清政府( )
◆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 ◆外商必须住在政府指定的“行商”商馆中,由“行商”负责“管束稽查” ◆不准外商向中国人借款或雇佣中国人
A.禁绝一切中外交流 B.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D.鼓励民间对外交往
3.鸦片战争前,流行于广州地区的某些英语学习读物用粤语发音标注英语单词,词汇以贸易和日用为主。此类读物( )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发展 B.揭示了清政府腐败无能
C.适应了对外通商的需要 D.体现了富国强兵的政策
4.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对历史学习有独特价值。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空白处应填的关键词是( )
A.君主专制 B.文化交流 C.经济控制 D.地方管理
5.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位文人的书页吹乱,这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这表明清初实行( )
A.焚书坑儒 B.文字狱 C.闭关自守 D.八股取士
6.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 )
①西周的分封制②明朝废除宰相制度③元朝的行省制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清初的戴梓发明火器“连珠铳”,一次可填发28发子弹,又造出威远将军炮。然而,清统治者抱着“骑射乃满洲根本”的想法,不仅不采用,反而听信谗言,将戴梓充军关外。这说明清朝统治者( )
A.鄙薄科学技术 B.提倡“重本抑末”
C.实行文化专制 D.重视和平交流
8.关于明清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繁荣开放的社会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9.中国近代史研究权威学者徐中约指出,“这样一种高度的集权,在康熙、雍正和乾隆辈足智多谋的君主统治下尚能运转良好,一旦最高首脑踌躇徘徊时,这艘国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在此,徐中约着重强调( )
A.晚清君主统治脱离国情 B.康乾盛世值得后世铭记
C.皇帝勤政事关国家存亡 D.皇权专制暗含统治危机
10.清朝前期,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长生殿》和桃花扇两部政治历史剧成为传世之作,清朝中期以后,昆曲逐步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上演的剧目多是逃避现实或歌功颂德的庸俗作品,为宫廷和贵族所观赏。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展 B.小说文化繁荣
C.文化专制政策 D.社会矛盾激化
11.对外交往是国家实力的展示,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开放,友好交往,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远方时有至者……
——《明史·郑和传》
材料四 故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很大的消极作用。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对外友好交往的两个具体事例。
(2)宋代为加强和管理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了哪一机构?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七奉使”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四指出,清朝“限制贸易政策”指的是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这一政策带来了怎样的消极作用?
(5)综合上述材料,对比汉唐的兴盛和明清走向衰落,谈谈你的感想。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安城内居住有许多外国人,形成了盛极一时的文化交流大场面,也形成了有唐一代我国文化辉煌发达的大时代。唐代文化所以能发展到如此鼎盛,除了有坚实的经济为其基础外,更重要的就是实行广泛的文化交流,吸取外来的许多文化,加以转化发扬;同时也把自己的文化传播出去,供其他国家民族吸收转化。
——摘自何国松《中华文明简史一本通》
材料二 在对外政策上,朱元璋“固守”内地,不许向外,清代更严申海禁,片板不许下海,后来海禁虽开,但通商口岸长期只限于广州一地。由于放弃向外开拓进取的机会,不知中国以外的世界,养成了故步自封、自我中心的思想,又继承了原来汉人王朝君临天下、四夷宾服的观点,陷入保守落后、无法自拔的处境。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摘自中共十九大报告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文化鼎盛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唐代吸取外来文化、传播自己文化的史实各一例。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一,分析指出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
(3)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历史结论。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小明同学学习中国古代史后,对专题知识点进行归纳,以下是他的学习笔记:
笔记一 笔记二
主题:君主专制 主题:
趋势:皇权不断强化 趋势:
内容:1.三公九卿制 内容:1.
2.三省六部制 2.
3.废丞相,设内阁 3.
4. 4.
(1)请补全笔记一内容。
(2)请从下列提供的学习内容中选取四个,参照笔记一完成笔记二。
秦半两、鉴真东渡、人口南迁、江南开发、郑和下西洋、广州十三行、北宋“交子”玄奘西行、“苏湖熟,天下足”、五铢钱、“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南宋“会子”
1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
材料二: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材料三: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迅速衰落下去,往日出现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谁?“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何历史意义?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郑和下西洋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何特点?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造成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在清代迅速衰落、在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被西方国家船队所取代的不利局面,与清朝实行的哪一政策有关?请对此政策作简要评价。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