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一、填空题
1. 和 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
2.空气中的 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 ,接近地表就是 。
3.它是我们身体的“司令部”,由 、 、 组成。
4.二十四节气中, 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5.降水形式除了雨和雪外,还有 、 、 等。
6.科学家一直在用多种方法研究大脑,利用图表特征是建立知识网络的有效方法。如 、 、 等。
7.(2023五上·法库期末)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 ℃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 。
8.一个完整的工程活动过程包括 、前期研究 、 ,测试改进和展示交流六个环节。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里)
9.关于人工智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就是人的智能
B.对人的意识、思维信息过程的模拟
C.应用领域广泛
10.脑的质量有1400克左右,大脑的重量约占脑重的( ),大约是1120克。
A.60% B.80% C.70%
11.如图,地震经常发生在( )处。
A.甲 B.乙 C.丙
12.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以冷水,这样岩石便爆裂了,这是人们利用了( )可使岩石爆裂的特征。
A.冷热作用 B.流水作用 C.植物作用
13.在“人造雾”的实验中,加冰袋是为了创设一个( ).
A.保鲜 B.高温环境 C.低温环境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从诗句中我们得知,人们在( ) 时间可以看到露。
A.春天 B.秋夜 C.冬季
15.李奶奶患上了脑血栓,右边的身体瘫痪,这是因为她的( )发生了栓塞。
A.左脑 B.右脑 C.小脑
16.下列图案中,( )一定不是雪花。
A. B. C.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7.(2022五上·新荣期末)所有的云都会产生降水。( )
18.大脑的软硬程度与豆腐差不多,颜色是红色的。 ( )
19.人体各个皮肤的敏感性是没有变化的。( )
20.(2022五上·新荣期末)拥有高度发达的大脑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重要区别。( )
21.雾和霾是一种天气现象,都与环境污染有关。( )
22.火山喷发是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灾害。( )
23.(2022五上·潜江期末)除了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同一个工作小组的合作也很重要。 ( )
24.(2022五上·万柏林期末)手碰到仙人掌的刺立刻收回,是因为人有保护自己的本能。 ( )
四、连线题。
25.碰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有什么反应,连一连。
听到鞭炮声 踩到铁钉 看到绿色信号灯 吃到苦花生
过马路 捂住耳朵 找地方吐掉 收回脚
26.请将下列人体功能填到对应的左、右脑位置。
数学 左脑 音乐
绘画 书写
语言 右脑 逻辑
技艺 情感
五、实验探究题:
27.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
①组装好水循环模型 ②在“小池”内注 ③盖好罩子,放上冰块,观察入水,四周种上小草 模型内的水循环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小池”内注入水主要是为了形成充足的
(2)放入冰决是为了让水蒸气在中层罩下方凝成 形成“ ”
(3)水循环模型内部的水蒸气来自“小池”中的水和植物的(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4)水循环模型里的小草代表地球上的 水池代表地球上的
(5)在这个模型内,水循环是如何进行的
(6)在大自然中水循环有三种方式,携带水量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C.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
(7)实验结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经历了蒸发、 、 的过程。
六、问答题
28.睡眠对大脑的休息很重要,10岁左右的儿童每天大约需要多少小时的睡眠时间 如果睡眠不足,会出现哪些情况
29.脊椎是人体神经系统控制中心,连接着脑组织和周围神经,可以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内脏等对我们人体非常重要。你有什么好办法保护我们的脊椎吗
30.研究发现:大脑是消耗人体能量最多的器官。它虽然只占体重地2.5%,却消耗着身体20%的能量和25%的氧气。为了保护大脑,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脑;脊髓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如果说大脑是人体控制中心,脊髓就是主干线。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它总是在不断地发送和接收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需要通过身体的联络员——神经系统来完成。
2.【答案】水蒸气;高;雾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雾是在低空形成的,接触地面,而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
3.【答案】大脑;小脑;脑干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
4.【答案】霜降
【知识点】天气现象;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气候
【解析】【分析】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
5.【答案】冰雹;露;霜
【知识点】降水形式;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或固水统称为降水,降水的形式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主要形式是降雨。自然界中发生的雨、雪、露、霜、雹等现象等都属于降水的范畴。
6.【答案】气泡图;概念图;鱼骨图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科学家一直在用多种方法研究大脑,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学习科学打下了基础。例如,脑科学发现了神经之间的联结方式,学习科学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图形表征是建立知识网络的有效方法,如气泡图、概念图、鱼骨图等。
7.【答案】0;霜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有三种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变化。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霜是水的固态形式。
8.【答案】明确问题;设计方案;模型建造
【知识点】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 工程活动的基本环节如下:明确问题—前期研究—设计方案—模型建造—测试改进—展示交流。
9.【答案】A
【知识点】设计与生活;科技
【解析】【分析】人工智能是一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大脑功能的新技术。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信息过程的模拟,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会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改善我们的生活,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
10.【答案】B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大脑是人体最重要,最复杂,最精密的器官,脑重大约1400克左右,大脑的质量约占脑重的80%,大约是1120克,大脑大小与形状两只拳头并拢差不多。
11.【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壳的运动有关。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帽、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12.【答案】A
【知识点】风化
【解析】【解答】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的很高时,再浇以冷水,这样岩石便爆裂了,这是人们利用了冷热作用使岩石爆裂。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岩石在经过火烧后再遇到冷水就会爆裂。
13.【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设计、制作模型;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一定会伴随着热量传递。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水的二态变化一定伴随着热量传递过程,水蒸气遇冷容易凝结,水受热容易蒸发形成水蒸气。做人造露实验时,加水袋是为了形成一个低温环境,这样水蒸气遇冷会迅速凝结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雾。故C选项正确。
14.【答案】B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气候
【解析】【分析】 露、云和雾是水的液态形式,它们都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由于它们都是液态形式存在,所以其存在的温度是高于0℃,其中的露是附着在物体上的小水珠,云和雾都是在空中形成的小水珠。根据对水的状态的认识,露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物体上凝结而成的,形成露的温度在0℃以上,形成霜的温度在0℃以下。月是故乡明证明时间是中秋节,所以人们在秋夜时间可以看到露。
15.【答案】A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 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即大脑左半球控制右侧身体的运动,大脑右半球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李奶奶患上了脑血栓,右边的身体瘫痪,这是因为她的左脑发生了栓塞。
16.【答案】B
【知识点】降水形式;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雪花的形状是六角形的。题干中的图案中AB属于六角形;B是八角形,所以B一定不是雪花。
17.【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并不是所有的云都会产生降水,只有当形成云层的小水滴越来越多,超过上升的气流能承托的重量时,才会产生降水,因此这句话错误。
18.【答案】正确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 大脑的大小和形状像两只并拢的拳头;大脑的表面像核桃,有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可增加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大脑的软硬像豆腐,颜色是淡粉红色。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是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神经越多的地方,皮肤的敏感性越强,人不一样,身体各部分神经的敏感性也不一样。
20.【答案】正确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人的大脑负责各种认知和思维活动,还负责管理人的情绪和运动,拥有高度发达的大脑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重要区别。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霾,是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浑油的现象,它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霾是一种天气现象,与环境污染有关系。雾,是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便会凝结成细小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是一种天气现象,与环境污染无必然关系。故题目说法错。
22.【答案】错误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火山喷发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利与蔽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房屋,覆盖田野,污染空气,引起海啸,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中有丰富的矿物质,火山岩又是优质的建筑材料,在火山常发的地区,往往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成为旅游和考察的胜地。
23.【答案】正确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我们完成一项工程时,除了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同一个工作小组的合作也很重要。
24.【答案】正确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 手碰到仙人掌的刺时,手的肌肉本能反应是收缩,属于人的应激反应。
25.【答案】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能够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当人体受到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时,都会由传入神经将信号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相应的指令并通过传出神经使身体做出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会接受到各种各样的刺激,并且会对这些刺激作出必要的反应。例如听到鞭炮声会捂住耳朵;踩到铁钉会立即收回脚;看到绿色信号灯会马上过马路;吃到苦花生会找地方吐掉。
26.【答案】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大脑包括大脑左半球和大脑右半球。大脑能根据感官发来的信息进行认知和决策,控制人体的行为,如进行学习、记忆和判断、推理等活动。小脑能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能控制呼吸和心跳。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即大脑左半球控制右侧身体的运动,大脑右半球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人的大脑中左脑偏重于管理语言等功能,如数学、逻辑、语言、书写;右脑则偏重于管理空间概念等功能,如音乐、绘画、情感、技艺。
27.【答案】(1)水源
(2)小水滴;降雨
(3)C
(4)植被;海洋
(5)地表水的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进入大气中,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降水,回到地面,形成地表径流,有的下渗变成地下水,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最终流回“小池”,形成水循环。
(6)C
(7)凝结;降水
【知识点】叶的作用;凝结;自然界的水循环;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循水循环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淡水的更新,塑造地表形态。
(1)根据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的实验步骤,在“小池”内注入水,四周种上小草,盖好蛋子,放上冰块,观察模型内的水循环。在“小池”内注入水主要是为了形成充足的水源,增加水蒸气含量,使得实验效果更明显。
(2)在自然界中,水有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实验中,在置子上放冰块是为了模拟低温的大气层,使水蒸气遇冷凝成小水滴,形成“降雨”。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水循环模型内部的水蒸气来自“小池”中的水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
(4)水循环模型里的小草代表地球上的植被,水池代表地球上的海洋。
(5)在这个模型内,水循环是通过水的基发和植物蒸腾作用进入大气中,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降水,回到地面,形成地表径流,有的下渗变成地下水,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最终流回“小池”,形成水循环。
(6)在大自然中水循环有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三种方式。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洋、大气,陆地之间,海上大盾环发生在海洋和大气之间,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与大气之间。三种水循环方式中按照携带水量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顺序是:海上内循环一海陆间循环一陆地内循环。
(7)根据以上模拟实验过程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经历了蒸发、凝结、降水的过程。
28.【答案】10岁左右的儿童每天大约需要10小时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会导致记亿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时间长了会导致免疫能力下降,还会影响生长发育。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睡眠可以消除大脑疲劳,可以恢复大脑功能,还与增强免疫力、抵抗疾病的能力有着密切关系。10岁左右的儿童每天大约需要0小时的睡眠时间。睡眠可以让体得到休息和恢复,睡眠不足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时间长了会导致免疫能力下降,还会影响生长发育。
29.【答案】我们在运动时要注意自身安全。例如,不要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做下腰动作,在剧烈运动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在人的神经系统中,脊髓由一把类似电线的神经束组成,连接着脑组织和周围神经。脊髓分布在能弯曲的脊椎中间,虽然被脊椎骨和软骨包围着,但还是有可能受到伤害。一旦脊随受损,轻则身体麻木,重则瘫癌。因此,我们在运动时要注意自身安全。例如,不要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做下腰动作,在剧烈运动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
30.【答案】充足睡眠、交替学习、长时间看书后适当放松休息。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脑连着身心每个部位,尤其与心交、与肾交、与气通,不用脑不行,用脑过度也不行,所以我们提倡的是科学用脑,要掌握用脑的诀窍,保护脑健康。人脑具有高级功能,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脑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调指挥人体各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充足睡眠、交替学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滑冰时戴头盔、长时间看书后适当放松休息有利于保护脑健康。
1 / 1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科学试题
一、填空题
1. 和 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
【答案】脑;脊髓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如果说大脑是人体控制中心,脊髓就是主干线。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它总是在不断地发送和接收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需要通过身体的联络员——神经系统来完成。
2.空气中的 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 ,接近地表就是 。
【答案】水蒸气;高;雾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 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雾是在低空形成的,接触地面,而云的底部不接触地面。
3.它是我们身体的“司令部”,由 、 、 组成。
【答案】大脑;小脑;脑干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
4.二十四节气中, 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答案】霜降
【知识点】天气现象;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气候
【解析】【分析】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
5.降水形式除了雨和雪外,还有 、 、 等。
【答案】冰雹;露;霜
【知识点】降水形式;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或固水统称为降水,降水的形式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主要形式是降雨。自然界中发生的雨、雪、露、霜、雹等现象等都属于降水的范畴。
6.科学家一直在用多种方法研究大脑,利用图表特征是建立知识网络的有效方法。如 、 、 等。
【答案】气泡图;概念图;鱼骨图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科学家一直在用多种方法研究大脑,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学习科学打下了基础。例如,脑科学发现了神经之间的联结方式,学习科学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图形表征是建立知识网络的有效方法,如气泡图、概念图、鱼骨图等。
7.(2023五上·法库期末)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 ℃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 。
【答案】0;霜
【知识点】凝结
【解析】【分析】水有三种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变化。当夜晚的气温急剧降低到0℃以下,接近地表的水蒸气会在物体表面凝结成冰晶,这就是霜。霜是水的固态形式。
8.一个完整的工程活动过程包括 、前期研究 、 ,测试改进和展示交流六个环节。
【答案】明确问题;设计方案;模型建造
【知识点】认识工程
【解析】【分析】 工程活动的基本环节如下:明确问题—前期研究—设计方案—模型建造—测试改进—展示交流。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括号里)
9.关于人工智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就是人的智能
B.对人的意识、思维信息过程的模拟
C.应用领域广泛
【答案】A
【知识点】设计与生活;科技
【解析】【分析】人工智能是一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大脑功能的新技术。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信息过程的模拟,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会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改善我们的生活,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
10.脑的质量有1400克左右,大脑的重量约占脑重的( ),大约是1120克。
A.60% B.80% C.70%
【答案】B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大脑是人体最重要,最复杂,最精密的器官,脑重大约1400克左右,大脑的质量约占脑重的80%,大约是1120克,大脑大小与形状两只拳头并拢差不多。
11.如图,地震经常发生在( )处。
A.甲 B.乙 C.丙
【答案】A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壳的运动有关。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帽、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12.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以冷水,这样岩石便爆裂了,这是人们利用了( )可使岩石爆裂的特征。
A.冷热作用 B.流水作用 C.植物作用
【答案】A
【知识点】风化
【解析】【解答】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的很高时,再浇以冷水,这样岩石便爆裂了,这是人们利用了冷热作用使岩石爆裂。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岩石在经过火烧后再遇到冷水就会爆裂。
13.在“人造雾”的实验中,加冰袋是为了创设一个( ).
A.保鲜 B.高温环境 C.低温环境
【答案】C
【知识点】天气现象;设计、制作模型;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一定会伴随着热量传递。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的温度下降到0摄氏度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水的二态变化一定伴随着热量传递过程,水蒸气遇冷容易凝结,水受热容易蒸发形成水蒸气。做人造露实验时,加水袋是为了形成一个低温环境,这样水蒸气遇冷会迅速凝结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雾。故C选项正确。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从诗句中我们得知,人们在( ) 时间可以看到露。
A.春天 B.秋夜 C.冬季
【答案】B
【知识点】天气现象;水的三态变化;气候
【解析】【分析】 露、云和雾是水的液态形式,它们都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由于它们都是液态形式存在,所以其存在的温度是高于0℃,其中的露是附着在物体上的小水珠,云和雾都是在空中形成的小水珠。根据对水的状态的认识,露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物体上凝结而成的,形成露的温度在0℃以上,形成霜的温度在0℃以下。月是故乡明证明时间是中秋节,所以人们在秋夜时间可以看到露。
15.李奶奶患上了脑血栓,右边的身体瘫痪,这是因为她的( )发生了栓塞。
A.左脑 B.右脑 C.小脑
【答案】A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 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即大脑左半球控制右侧身体的运动,大脑右半球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李奶奶患上了脑血栓,右边的身体瘫痪,这是因为她的左脑发生了栓塞。
16.下列图案中,( )一定不是雪花。
A. B. C.
【答案】B
【知识点】降水形式;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雪花的形状是六角形的。题干中的图案中AB属于六角形;B是八角形,所以B一定不是雪花。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7.(2022五上·新荣期末)所有的云都会产生降水。(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自然界的水循环
【解析】【分析】并不是所有的云都会产生降水,只有当形成云层的小水滴越来越多,超过上升的气流能承托的重量时,才会产生降水,因此这句话错误。
18.大脑的软硬程度与豆腐差不多,颜色是红色的。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 大脑的大小和形状像两只并拢的拳头;大脑的表面像核桃,有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可增加大脑皮层的表面积;大脑的软硬像豆腐,颜色是淡粉红色。
19.人体各个皮肤的敏感性是没有变化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神经系统是机体内对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起主导作用的系统,主要由神经组织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神经越多的地方,皮肤的敏感性越强,人不一样,身体各部分神经的敏感性也不一样。
20.(2022五上·新荣期末)拥有高度发达的大脑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重要区别。(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人的大脑负责各种认知和思维活动,还负责管理人的情绪和运动,拥有高度发达的大脑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重要区别。
21.雾和霾是一种天气现象,都与环境污染有关。(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空气污染
【解析】【分析】霾,是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浑油的现象,它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霾是一种天气现象,与环境污染有关系。雾,是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便会凝结成细小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是一种天气现象,与环境污染无必然关系。故题目说法错。
22.火山喷发是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灾害。(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 火山喷发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利与蔽火山喷发会烧毁森林、房屋,覆盖田野,污染空气,引起海啸,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中有丰富的矿物质,火山岩又是优质的建筑材料,在火山常发的地区,往往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成为旅游和考察的胜地。
23.(2022五上·潜江期末)除了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同一个工作小组的合作也很重要。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我们完成一项工程时,除了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同一个工作小组的合作也很重要。
24.(2022五上·万柏林期末)手碰到仙人掌的刺立刻收回,是因为人有保护自己的本能。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 手碰到仙人掌的刺时,手的肌肉本能反应是收缩,属于人的应激反应。
四、连线题。
25.碰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有什么反应,连一连。
听到鞭炮声 踩到铁钉 看到绿色信号灯 吃到苦花生
过马路 捂住耳朵 找地方吐掉 收回脚
【答案】
【知识点】人体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人体能够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当人体受到环境中的各种刺激时,都会由传入神经将信号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做出相应的指令并通过传出神经使身体做出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会接受到各种各样的刺激,并且会对这些刺激作出必要的反应。例如听到鞭炮声会捂住耳朵;踩到铁钉会立即收回脚;看到绿色信号灯会马上过马路;吃到苦花生会找地方吐掉。
26.请将下列人体功能填到对应的左、右脑位置。
数学 左脑 音乐
绘画 书写
语言 右脑 逻辑
技艺 情感
【答案】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
【解析】【分析】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等部分。大脑包括大脑左半球和大脑右半球。大脑能根据感官发来的信息进行认知和决策,控制人体的行为,如进行学习、记忆和判断、推理等活动。小脑能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能控制呼吸和心跳。大脑对人体的管理,是一种交叉的关系,即大脑左半球控制右侧身体的运动,大脑右半球控制左侧身体的运动。人的大脑中左脑偏重于管理语言等功能,如数学、逻辑、语言、书写;右脑则偏重于管理空间概念等功能,如音乐、绘画、情感、技艺。
五、实验探究题:
27.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
①组装好水循环模型 ②在“小池”内注 ③盖好罩子,放上冰块,观察入水,四周种上小草 模型内的水循环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小池”内注入水主要是为了形成充足的
(2)放入冰决是为了让水蒸气在中层罩下方凝成 形成“ ”
(3)水循环模型内部的水蒸气来自“小池”中的水和植物的(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4)水循环模型里的小草代表地球上的 水池代表地球上的
(5)在这个模型内,水循环是如何进行的
(6)在大自然中水循环有三种方式,携带水量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A.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C.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
(7)实验结论: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经历了蒸发、 、 的过程。
【答案】(1)水源
(2)小水滴;降雨
(3)C
(4)植被;海洋
(5)地表水的蒸发和植物蒸腾作用进入大气中,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降水,回到地面,形成地表径流,有的下渗变成地下水,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最终流回“小池”,形成水循环。
(6)C
(7)凝结;降水
【知识点】叶的作用;凝结;自然界的水循环;水的三态变化
【解析】【分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主要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循水循环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淡水的更新,塑造地表形态。
(1)根据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的实验步骤,在“小池”内注入水,四周种上小草,盖好蛋子,放上冰块,观察模型内的水循环。在“小池”内注入水主要是为了形成充足的水源,增加水蒸气含量,使得实验效果更明显。
(2)在自然界中,水有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和气态。“模拟大自然中的水循环”实验中,在置子上放冰块是为了模拟低温的大气层,使水蒸气遇冷凝成小水滴,形成“降雨”。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水循环模型内部的水蒸气来自“小池”中的水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作用。
(4)水循环模型里的小草代表地球上的植被,水池代表地球上的海洋。
(5)在这个模型内,水循环是通过水的基发和植物蒸腾作用进入大气中,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降水,回到地面,形成地表径流,有的下渗变成地下水,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最终流回“小池”,形成水循环。
(6)在大自然中水循环有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三种方式。海陆间循环发生在海洋、大气,陆地之间,海上大盾环发生在海洋和大气之间,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与大气之间。三种水循环方式中按照携带水量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顺序是:海上内循环一海陆间循环一陆地内循环。
(7)根据以上模拟实验过程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经历了蒸发、凝结、降水的过程。
六、问答题
28.睡眠对大脑的休息很重要,10岁左右的儿童每天大约需要多少小时的睡眠时间 如果睡眠不足,会出现哪些情况
【答案】10岁左右的儿童每天大约需要10小时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会导致记亿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时间长了会导致免疫能力下降,还会影响生长发育。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睡眠可以消除大脑疲劳,可以恢复大脑功能,还与增强免疫力、抵抗疾病的能力有着密切关系。10岁左右的儿童每天大约需要0小时的睡眠时间。睡眠可以让体得到休息和恢复,睡眠不足会导致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时间长了会导致免疫能力下降,还会影响生长发育。
29.脊椎是人体神经系统控制中心,连接着脑组织和周围神经,可以支撑我们的身体、保护内脏等对我们人体非常重要。你有什么好办法保护我们的脊椎吗
【答案】我们在运动时要注意自身安全。例如,不要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做下腰动作,在剧烈运动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在人的神经系统中,脊髓由一把类似电线的神经束组成,连接着脑组织和周围神经。脊髓分布在能弯曲的脊椎中间,虽然被脊椎骨和软骨包围着,但还是有可能受到伤害。一旦脊随受损,轻则身体麻木,重则瘫癌。因此,我们在运动时要注意自身安全。例如,不要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做下腰动作,在剧烈运动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
30.研究发现:大脑是消耗人体能量最多的器官。它虽然只占体重地2.5%,却消耗着身体20%的能量和25%的氧气。为了保护大脑,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答案】充足睡眠、交替学习、长时间看书后适当放松休息。
【知识点】大脑的结构;大脑的作用与保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解析】【分析】脑连着身心每个部位,尤其与心交、与肾交、与气通,不用脑不行,用脑过度也不行,所以我们提倡的是科学用脑,要掌握用脑的诀窍,保护脑健康。人脑具有高级功能,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脑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协调指挥人体各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充足睡眠、交替学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滑冰时戴头盔、长时间看书后适当放松休息有利于保护脑健康。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