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历史八下第13课《亚非拉的奋起》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历史八下第13课《亚非拉的奋起》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7-11 15:3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亚非拉的奋起想一想1.印度怎样赢得独立?印度独立后经济发展的情况怎样? 2.如何认识印巴问题? 3.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还有哪些国家取得独立?它们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4.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主要经过如何? 5.纳赛尔对埃及和世界民族独立运动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6.古巴怎样捍卫民族主权? 7.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在战略、经济、交通方面有何重要地位?当地人民收回主权的过程有什么不同?知识引入: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次世界大战使得许多之前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都遭受到了战争的重创。不论从政治上、经济上都已经大不如前,它们在战前拥有很大的殖民地,但是一旦他们的实力下降之后,再加上在战争过程中,殖民地人民意识的觉醒,他们逐渐认识到取得民族独立的重要性。所以这些地区的国家不约而同的走上了寻求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的道路。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三个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看一看一、亚洲国家的独立与振兴(1)英国从哪一世纪开始侵入印度,当时的统治机构叫什么?又从哪一世纪开始完全占有印度,进行直接统治? (2)英国为什么视印度为它的“生命线”,称它是“英王王冠上一颗明亮的宝石”? (3)为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印度人民进行多次斗争。请你举出几件典型史实和几位著名领导人。 (4)英国采取的“分而治之”方针,指的是什么?造成怎样的后果?1、印度的独立想一想答案:(1)17世纪、东印度公司、18世纪 (2)印度是英国在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物 产 非常丰富的殖民地。是英国进行工业生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推销地,成为英国进行资本积累的主要基地。 (3)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1905~1908年反英斗争;1920年开始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著名领导人有:章西女王,甘地,尼赫鲁。 (4) 1947 年,英国承认印度独立,根据居民宗教信仰,将 印度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这一方针,造成了该地区的分裂,伤害了印度人民的感情,由此开始了印巴两个国家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冲突,是当今印巴冲突的历史根源。1.尼赫鲁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A.“厄运”指什么? 印度遭受英国的殖民奴役 B.为什么说是“再次发现了自己”? 印度自19世纪中期以来进行了许多次民族独立斗争,二战后独立运动高潮是“再次”出现的。 C.“厄运”怎么结束? 1947年英国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中以“分而治之”的政策,同意印度独立。1950年,印度共和国宣告成立,结束了遭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  印度民族主义运动领导人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与圣雄甘地在1946年孟买政治会议间歇时在谈话。两人都认为印度必须从英国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他们共同领导了一场大规模的非暴力抵抗运动。首都:新德里(new delhi) 印度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India) 国庆节(共和国日):1月26日(1950年) 2、当今的印度、巴基斯坦两个国家最大的矛盾是什么?其产生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 矛盾:直到今天,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仍然是印巴对立的焦点,严重影响着两国的关系。 根源:第一,英国的“分而治之”伤害了印度人民的感情,激起其强烈的不满并加剧了“分治”双方因“保卫祖国”而滋长的对立情绪与争夺行动。 第二,“分而治之”政策加深了该地区的民族与宗教矛盾。蒙巴顿方案的核心是按宗教,而不是按语言、文化或民族的区别来划分自治领,由此产生的印巴分立造成了无穷的后患。如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穆斯林与印度教的宗教之争问题,这些都造成了印巴两国之间的流血冲突和战争。 想一想79. 6万平方公里 297.47万平方公里 14.4平方公里 西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3、印度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1950年印度共和国建立后,实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积极倡导并发起不结盟运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粮食的基本自给,在科技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现在的印度不但能制造飞机、汽车、远洋轮船、各种机床和仪器,还建立了原子能发电站,发射了自己设计和制造的人造地球卫星和通讯卫星,具备了生产核武器的能力,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印度注重国民经济的综合发展,既重视工业也重视农业,在农业生产方面实施“绿色革命”,取得显著效果。20世纪90年代以前,印度沿着“尼赫鲁式社会主义”模式发展,经济呈平稳低速增长。90年代以来,印度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促进经济向国际化转轨,年均增长达6%以上。印度国土面积排世界第七,稻米、小麦、牛奶的产量却居世界第二。今天,“重新发现”印度的美国等西方国家认为,在21世纪的国际体系中,印度将同美国、欧盟、中国、日本、俄罗斯一起,成为世界六大力量中心。 想一想4、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还有哪些国家取得独立?它们的经济发展情况如何? A.独立的国家:巴基斯坦、缅甸、老挝、柬埔寨、马来亚、韩国、锡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 B.经济发展情况:韩国、新加坡(1965年从马来西亚退出)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还有盛产石油的西亚各国经济发展也十分引人注目. 想一想5、如何认识印巴问题? 印度教徒与穆斯林[伊斯兰教徒]曾在南亚次大陆共同生活了十几个世纪,他们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1947年,英国公布印巴分治方案,使这一地区分裂成以印度教徒为多数的印度和以穆斯林为多数的巴基斯坦两个国家,遗留下宗教矛盾、克什米尔归属等严重问题,致使印巴之间的冲突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殖民主义者奴役非洲的情况: 思考: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殖民灾难最早可以上溯到什么时候?可恶的欧洲殖民主义强盗从事过哪些令人发指的罪恶活动? 15世纪,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最早踏上非洲大陆,此后西方殖民主义者接踵而来。其罪恶活动有始于16世纪的黑奴贩卖活动,19世纪末掀起的瓜分狂潮,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等。 想一想1、非洲大陆,从什么地方开始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处在北非的埃及, 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英国支持的法鲁克王朝;1953年6月18日,埃及废除君主制,宣布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并挫败英、法、以的联合军事干预,最终赢得了埃及的真正独立。想一想纳赛尔履历: 中学时代:曾组织和领导学生反英示威,数次入狱。 40年代:秘密筹建“自由军官组织” 1952年:领导该组织推翻了埃及法鲁克封建王朝 1956年:领导埃及人民赢得苏伊士运河战争的胜利。 获得阿拉伯世界人民的爱戴,人称“雄狮”、“新萨拉丁”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The Arab Republic of Egypt) 国庆日:7月23日(1952年) 首都:开罗(Cairo)运河开通后,英法两国就垄断了苏伊士运河公司96%的股份,每年获得巨额利润。1956年纳赛尔总统宣布运河国有化2、苏伊士运河在战略、经济、交通方面有何重要地位?苏伊士运河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之处,于1869年11月17日向国际运输开放,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无船闸运河,可昼夜通航,具有极高的交通与战略地位。它的通航,大大缩短了世界贸易运输的航程。如从沙特吉达港到黑海康斯坦察港之间绕好望角的距离是18943千米,而经过苏伊士运河仅2732千米,节约了约86%的航程;从荷兰鹿特丹到日本东京,经苏伊士运河,也可比经好望角节约23%的航程。苏伊士运河位于当今世界的天然油库中东附近,连接着红海和波斯湾沿岸港口,扼欧洲通向印度和东南亚及东亚地区港口等航线,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1956年7月26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在开罗独立广场,面对数万兴高采烈的人民群众庄严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国军队被迫撤出苏伊士运河区。这一震惊全世界的历史事件,极大地维护了埃及的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3、非洲的其他国家的独立运动的进展情况如何?埃及率先发起了独立运动,埃及的独立运动将非洲独立浪潮推向高潮,五六十年代,非洲有三十多个国家赢得独立,其中1960年就有17国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西方殖民者在非洲殖民统治的最终崩溃。4、谈谈纳赛尔对埃及和世界民族独立运动有何贡献?纳赛尔的主要贡献是,领导埃及获得真正的独立;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与印度的尼赫鲁、南斯拉夫的铁托共同倡导、建立了第三世界的不结盟运动。 三、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古巴独立运动的领导人是谁呢? 古巴长期处于美国控制之下。1956年12月,卡斯特罗等81名革命青年乘坐“格拉玛”号游艇由墨西哥回到古巴,在古巴科罗拉多海滩登陆,展开了反对美国支持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的革命斗争,受挫后卡斯特罗等人潜入山区,与农民运动结合,进行游击战争。1959年1月,游击队进入古巴首都哈瓦那,打败了巴蒂斯塔反动武装,建立了独立、民主的新古巴。古巴革命政权建立后实行国有化改革和土地改革,1961年宣布为社会主义国家。古巴的独立沉重打击美国在拉美的霸权,鼓舞了世界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 古巴共和国 (The?Republic?of?Cuba) 首都:哈瓦那?(La?Habana) 国庆日:1月1日(1959年) 卡斯特罗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影响最大的事件是什么? 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巴拿马地峡上,1914年建成通航,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著名国际航运水道。它的通航,使两大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麦哲伦海峡缩短5000~1.4万千米,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历史上,美国通过与巴拿马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取了修建和经营巴拿马运河的永久性权利。运河通航后美国一直把持着经营和管理权,后来又将运河周围1400多平方千米的地带划为运河区,形成“国中之国”。近百年来,巴拿马人民为收复运河主权,维护民族尊严,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在1977年9月7日,巴美双方签署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规定在1999年12月31日前美国从巴拿马撤出全部驻军并将运河归还给巴拿马。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政府正式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结束了美国对这条黄金水道长达85年的殖民统治,使运河成为名副其实的“巴拿马的运河”。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想一想巴拿马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Panama) 独立日和国庆日:11月3日(1903年)巴拿马沟通两洋的巴拿马运河国际黄金水道 ——巴拿马运河亚非拉独立与振兴历史进程表(19世纪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亚非拉独立与振兴历史进程表(19世纪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 地区时间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 1947年 “蒙巴顿方案” 1950年 印度共和国建立 1952年 埃及起义 1953年 埃及独立 1956年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建立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古巴武装起义 1959年 古巴革命政府建立 1960年 非洲独立年 70年代 独立运动深入发展 巴拿马收回运河部分权利 90年代 纳米比亚独立 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知识拓展练一练1.印度独立后第一个著名领导人是( ) A.尼赫鲁 B.纳赛尔 C.真纳 D.苏加诺 2.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是 ( ) A.纳米比亚独立 B.尼日利亚独立 C.利比亚独立 D.肯尼亚独立 3.二战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 ①中国 ②韩国 ③古巴 ④朝鲜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AAC2.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在战略、经济、交通方面有何重要地位?当地人民收回主权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A.苏伊士运河的战略地位:它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之处,是世界上最长的无船闸运河,大大缩短了世界贸易运输的航程。它位于当今世界的天然油库中东附近,连接着红海和波斯湾沿岸港口,扼欧洲通向印度和东南亚及东亚地区港口等航线,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B.巴拿马运河的战略地位:它位于中美洲巴拿马共和国中部的巴拿马地峡上,是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著名国际航运水道。它的通航,使两大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麦哲伦海峡大大缩短了,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 C.两条运河主权收回过程的不同点:苏伊士运河的主权是埃及独立后,在1956年直接从英、法收回的。巴拿马运河的主权是巴拿马人民展开不懈斗争,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从美国手中逐步收回的,到1999年才全部收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