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章 观察生物 单元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章 观察生物 单元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23 17:30:32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章 观察生物 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1.羚羊发现猎豹追击就迅速奔逃,羚羊的这一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生物特征(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需要呼吸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观察蜗牛爬行用到的工具分别是(  )
A.显微镜、放大镜 B.放大镜、放大镜
C.显微镜、显微镜 D.放大镜、显微镜
3.下列哪种现象不能表示生长作用(  )
A.植物的种子萌发
B.甘薯长出新叶子
C.糖水蒸发成糖的结晶
D.家中的鸭由0.5千克增长到2.5千克
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若发现视野中细胞重叠不宜观察,应该(  )
A.移动装片 B.更换目镜 C.更换物镜 D.调亮视野
5.如图是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植物组织标本4次得到的图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③所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一定大于④
B.更换物镜一定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实现的
C.图像③中能非常清楚地看到细胞膜
D.每个细胞中都一定能找得到叶绿体
6.2015年2月,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绿叶海天牛”的动物在摄取藻类后,能够将藻类的某一细胞结构置于自己的细胞内,从而使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该细胞结构是(  )
A. 细胞壁 B.细胞膜 C.液泡 D.叶绿体
7.在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中,操作错误的是(  )
A.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B.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C.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内表皮一小块,平展地放在载玻片的清水中
D.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平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
8.(2017七上·越城期中)如图是某藻类细胞中叶绿体移动路线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下方,并绕液泡按逆时针方向移动,则实际上,该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移动的方向分别为(  )
A.位于液泡的上方 逆时针 B.位于液泡的上方 顺时针
C.位于液泡的下方 逆时针 D.位于液泡的下方 顺时针
9.植物体茎的结构中有一层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能够不断地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并向内发育成木质部,向外发育成韧皮部,据此判断,形成层属于(  )
A.保护组织 B.输导组织 C.分生组织 D.营养组织
10.李小芳同学将六种生物依据某一标准进行分类,结果如下所示,你认为她进行分类的依据是(  )
类群1:蜗牛、虾、蝗虫 类群2:眼镜蛇、鲫鱼、麻雀
A.脊椎骨的有无 B.体温是否恒定
C.呼吸方式的不同 D.生殖方式的不同
11.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特征的是(  )
A.卵生 B.全身被毛 C.哺乳 D.用肺呼吸
12.小明去野外考察时发现一株植物,仔细观察发现,这株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结构,据此可以判断,这株植物属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类植物
13.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单细胞生物不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草履虫能趋利避害
C.衣藻、变形虫、草履虫均属于单细胞生物
D.草履虫和衣藻都能利用细胞膜排泄废物
14.长兴的白果(银杏种子)和德清的枇杷是湖州的特产。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枇杷树属于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是(  )
A.白果与枇杷的甜度 B.叶的形状
C.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D.白果与枇杷的颜色
二、填空题
15.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长为一个小帅哥、小美女,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奇妙变化。下图所示为人体组织形成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   的过程,④表示细胞   的过程。
(2)人的大脑皮层主要由上图中的   组织构成,人体内的血液属于图中的   组织。
(3)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水稻植株的结构层次中没有   。
16.请你根据以下检索表,给下列动植物分类(请把答案填写在方框内)。
17.图示五种常见动物,请回答问题:
(1)A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它的体表有   ,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2)E与D相比,它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是   和   。
(3)依据动物身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将B、C、D、E归为   动物。除这种归类方法外,你还可以依据   将图中五种动物归为两类。
18. 1984年科学家在四川北部考察大熊猫时,惊奇地发现了一种奇兽——扭角羚。它与六种哺乳动物外形相似,被称为“六不像”。
(1)除了特殊外貌外,扭角羚还有三种基本体色:深棕色、浅黄色和金黄色。决定扭角羚体色这一性状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中的   内。
(2)扭角羚和大熊猫都属于哺乳动物。扭角羚的生殖方式是   。
19.结合如图所示生物,回答问题。
(1)需借助   来观察这些生物的内部结构。
(2)它们都属于   生物,A的名称是   。C通过   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3)上述生物中具有细胞壁的是   (填字母)。
三、实验探究题
20.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碘液;④亚甲基蓝溶液,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   (填序号)。
(2)小科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如图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3)完成以上正确操作后,小科先后在显微镜观察视野中看到图甲、乙两个物像,从物像甲到物像乙,小科操作的具体过程是   。
21.海洋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甲)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乙)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丙)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
(1)上文(甲)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   。
(2)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3)步骤   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
(4)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中:①观察、②调查、③收集和分析资料、④实验,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是   (填序号)。
(5)由于受到不利因素的作用,正常细胞可能发生癌变成为癌细胞,引起细胞癌变的因素很多,请举出其中的一例   。
22.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⑴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⑵作出假设:   。
⑶制订、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   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   (填“能”或“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
⑷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
⑸结论:   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   的环境中生活。
⑹为什么实验结束后要洗手?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解题,生物的基本特征为、①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③生物能够进行呼吸;④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⑤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⑥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⑦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和影响环境。
【解答】解:羚羊发现猎豹追击就迅速奔逃,羚羊的这一行为属于生物的防御行为,是生物对外界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
故答案为:C。
2.【答案】A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放大镜可看清物体的细微之处。
【解答】根据显微镜、放大镜的工作原理,从而得知,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放大镜将物体放在焦点以内,可以使物体放大,可看清物体的细微之处.例如观察蜗牛爬行。
故选A
3.【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解题,生物的基本特征为、①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③生物能够进行呼吸;④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⑤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⑥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⑦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和影响环境。
【解答】解:生物都具有生长和发育的特性,故生长是生物的基本特征;种子、甘薯、鸭都属于生物,种子的萌发、甘薯长出新叶子、鸭体重的增加都属于生长;而糖水不属于生物,糖水变成糖的结晶是物态的变化,不属于生长;
故答案为:C。
4.【答案】A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正确使用显微镜:
正确的使用顺序:安放 对光 放片 调焦 观察
使用显微镜时两眼同时睁开,左眼观察,右眼绘图。
【解答】当发现视野中的细胞重叠是,应该移动裝片,因为制作装片时,没有切得均匀,所以可以移动裝片,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5.【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显微镜的使用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倍数×物镜的倍数;③放大倍数最大,故③的目镜和物镜的乘积最大,所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不一定大于④,故A错误;
B、物镜位于转换器上,故更换物镜一定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实现的,故B正确;
C、由于植物细胞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光学显微镜下一般很难观察到细胞膜,故C错误;
D、植物细胞中,只有见光部分能够找到叶绿体,不是每个细胞中都一定能找得到叶绿体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细胞器的结构及其功能解题。
【解答】解: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
故答案为:D。
7.【答案】D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及其注意事项解题。
【解答】解: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慢放下;不能平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因为这样容易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故答案为:D。
8.【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显微镜所成的像的特点是放大倒立的像,左右、上下都相反,简便方法可以将画有图形的纸到过来看。
【解答】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是指左右、上下都相反,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下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实际叶绿体应在液泡的上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仍是逆时针的。A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9.【答案】C
【知识点】组织
【解析】【分析】根据植物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知识解题。
【解答】解:形成层细胞能够不断地分裂,产生新的细胞,故属于分生组织;
故答案为:C。
10.【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的分类知识解题,生物根据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解答】解:通过分析可知,类群1:蜗牛、虾、蝗虫体内均无颈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类群2:眼镜蛇、鲫鱼、麻雀体内均含有脊椎骨,属于脊椎动物;故分类的主要依据是有无脊椎骨;
故答案为:A。
11.【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根据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解题。
【解答】解:哺乳动物的特征有:心脏四腔、体表被毛、体温恒定、靠肺呼吸、胎生、哺乳等;
故答案为:A。
12.【答案】A
【知识点】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植物根据有无种子,分为种子植物(有种子)和孢子植物(没有种子),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分为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和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孢子植物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孢子植物根据有无根、茎、叶的分化,分为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没有根的分化)、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
【解答】解:因为这株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故一定属于被子植物;
故答案为:A。
13.【答案】A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根据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及其功能知识解题。
【解答】解: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物体,能够独立的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故答案为:A。
14.【答案】C
【知识点】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植物根据有无种子,分为种子植物(有种子)和孢子植物(没有种子),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分为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和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孢子植物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孢子植物根据有无根、茎、叶的分化,分为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没有根的分化)、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
【解答】解:银杏和枇杷都属于种子植物,其中银杏种子外无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枇杷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故两者分类的依据是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故答案为:C。
15.【答案】(1)分裂;分化
(2)神经;结缔
(3)系统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根据细胞分裂和分化相关知识解题,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据图可知,过程①②③都属于细胞分裂的过程、过程④为细胞分化的过程。
【解答】解:(1)据图可知,过程①②③细胞的形态、结构均没有变化,只是增加了细胞的数量,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过程④细胞的形态、结构均发生了改变,表示细胞分化的过程;
(2)人的大脑皮质属于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组织组成的;人体内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3)水稻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故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水稻植株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这个层次;
故答案为:(1)分裂、分化;(2)神经、结缔;(3)系统。
16.【答案】从左到右依次为:鸡、扬子鳄、蜜蜂、向日葵、银杏、满江红、紫菜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的分类知识解题,生物根据有无叶绿体分为动物(无叶绿体)和植物(有叶绿体);动物根据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有脊椎骨)和无脊椎动物(没有脊椎骨);植物根据有无种子,分为种子植物(有种子)和孢子植物(没有种子),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分为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和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孢子植物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孢子植物根据有无根、茎、叶的分化,分为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没有根的分化)、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
【解答】解:据题干可知,鸡、扬子鳄、蜜蜂属于动物;银杏、向日葵、满江红、紫菜、属于植物;其中鸡体内有脊椎骨,体表被覆羽毛;扬子鳄体内有脊椎骨,体表没有羽毛;蜜蜂体内没有脊椎骨;植物中,向日葵有种子、种子外有果皮;银杏有种子、种子外无果皮;满江红无种子、有根、茎、叶的分化;紫菜无种子、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故答案为:从左到右依次为:鸡、扬子鳄、蜜蜂、向日葵、银杏、满江红、紫菜。
17.【答案】(1)外骨骼
(2)胎生;哺乳
(3)脊椎;体温是否恒定(或受精方式或生殖方式)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的分类知识解题;据图可知,A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B是鱼、属于鱼类;C是青蛙、属于两栖类;D是鸟类;E是家兔,属于哺乳类。
【解答】解:(1)A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2)E是哺乳动物、D是鸟类,它在生殖方面的主要特点是胎生和哺乳,能够大大的提高后代的存活率;
(3)依据动物身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将B、C、D、E归为脊椎动物;A归为无脊椎动物;这五种生物还可以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将A、B、C归为变温动物;D、E归为恒温动物;还可以根据生殖方式的不同,将A、B、C、D归为卵生、E归为胎生;还可以根据受精方式的不同,分为体内受精和体外受精两类;
故答案为:(1)外骨骼;(2)胎生、哺乳;(3)脊椎、体温是否恒定(或受精方式或生殖方式)。
18.【答案】(1)细胞核
(2)胎生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根据哺乳动物的特征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1)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是生物体的遗传中心;故决定扭角羚体色这一性状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中的细胞核内;
(2)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为胎生;
故答案为:(1)细胞核;(2)胎生;
19.【答案】(1)显微镜
(2)单细胞;草履虫;表膜
(3)B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据图可知,A是草履虫、B是衣藻、C是变形虫,都是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能够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解答】解:(1)因为单细胞生物都非常的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这些生物的内部结构;
(2)据图可知,A是草履虫、B是衣藻、C是变形虫,都是单细胞生物;其中变形虫通过表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3)在A是草履虫、B是衣藻、C是变形虫三种生物中,只有衣藻具有细胞壁;
故答案为:(1)显微镜;(2)单细胞、草履虫、表膜;(3)B。
20.【答案】(1)①③
(2)③①②④
(3)向右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选择较大物镜,调节光圈,选择大的通光孔,转动细准焦螺旋调清物像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显微镜的使用及临时装片的制作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1)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为:擦→滴→取→展→盖→染;故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液步骤选取的液体是清水,染色时使用的液体是碘液;故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①③;
(2)据图可知,步骤①是压片、步骤②是镜筒下降、步骤③是对光、步骤④是镜筒上升观察;故几步操作的先后顺序为:③①②④;
(3)通过观察可知,物像甲,显微镜放大倍数小、物像偏在视野的右边;物像乙,放大倍数大,物像在视野的正中央;故从物像甲到物像乙,第一步应该是向右边移动装片,使物像位于视野的正中央;第二步转动转换器,选择倍数较大的物镜;由于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故第三步为换用大光圈;第四步是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故答案为:(1)①③;(2)③①②④;(3)向右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选择较大物镜,调节光圈,选择大的通光孔,转动细准焦螺旋调清物像。
21.【答案】(1)作出假设
(2)错误
(3)(乙)
(4)①②③④
(5)油炸(或腌制)食品、射线、化学药剂等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
【解答】解:(1)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方案、实施实验、得出结论;步骤甲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属于科学探究中作出假设;
(2)当实验结果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正确的;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错误的;
(3)科学探究实验常用的是对照实验,文中步骤乙形成了含有黄樟素与不含黄樟素的对照;
(4)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很多,如①观察、②调查、③收集和分析资料、④实验。
(5)引起细胞癌变的因子主要有:物理因子,如各种射线的作用;化学因子,如亚硝酸盐的作用;生物因子,如生物毒素的作用;
故答案为:(1)作出假设;(2)错误;(3)乙;(4)①②③④;(5)油炸(或腌制)食品、射线、化学药剂等。
22.【答案】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或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明亮、阴暗;光;不能;鼠妇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计算出5次实验结果中,鼠妇在明亮和阴暗环境中的平均值;光;阴暗;主要从讲究卫生角度出发,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
【解答】解: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肯定或否定回答,故作出的假设为: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或鼠妇不会选择阴暗的环境;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形成阴暗环境,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形成明亮环境,这样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对照;探究的单一变量为光照;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而不是1只鼠妇的原因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率;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一般需要多次实验,然后取平均值;通过对上表中数据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根据实验室要求,实验结束后,需要将实验器材洗刷干净、摆放整齐;最后为了个人卫生,需要将手洗干净;
故答案为: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或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明亮、阴暗;光;不能;鼠妇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计算出5次实验结果中,鼠妇在明亮和阴暗环境中的平均值;光;阴暗;主要从讲究卫生角度出发,答案合理即可。
1 / 1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二章 观察生物 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1.羚羊发现猎豹追击就迅速奔逃,羚羊的这一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生物特征(  )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需要呼吸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解题,生物的基本特征为、①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③生物能够进行呼吸;④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⑤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⑥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⑦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和影响环境。
【解答】解:羚羊发现猎豹追击就迅速奔逃,羚羊的这一行为属于生物的防御行为,是生物对外界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
故答案为:C。
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观察蜗牛爬行用到的工具分别是(  )
A.显微镜、放大镜 B.放大镜、放大镜
C.显微镜、显微镜 D.放大镜、显微镜
【答案】A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放大镜可看清物体的细微之处。
【解答】根据显微镜、放大镜的工作原理,从而得知,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放大镜将物体放在焦点以内,可以使物体放大,可看清物体的细微之处.例如观察蜗牛爬行。
故选A
3.下列哪种现象不能表示生长作用(  )
A.植物的种子萌发
B.甘薯长出新叶子
C.糖水蒸发成糖的结晶
D.家中的鸭由0.5千克增长到2.5千克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解题,生物的基本特征为、①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③生物能够进行呼吸;④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⑤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⑥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⑦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和影响环境。
【解答】解:生物都具有生长和发育的特性,故生长是生物的基本特征;种子、甘薯、鸭都属于生物,种子的萌发、甘薯长出新叶子、鸭体重的增加都属于生长;而糖水不属于生物,糖水变成糖的结晶是物态的变化,不属于生长;
故答案为:C。
4.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若发现视野中细胞重叠不宜观察,应该(  )
A.移动装片 B.更换目镜 C.更换物镜 D.调亮视野
【答案】A
【知识点】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正确使用显微镜:
正确的使用顺序:安放 对光 放片 调焦 观察
使用显微镜时两眼同时睁开,左眼观察,右眼绘图。
【解答】当发现视野中的细胞重叠是,应该移动裝片,因为制作装片时,没有切得均匀,所以可以移动裝片,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5.如图是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植物组织标本4次得到的图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③所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一定大于④
B.更换物镜一定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实现的
C.图像③中能非常清楚地看到细胞膜
D.每个细胞中都一定能找得到叶绿体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显微镜的使用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倍数×物镜的倍数;③放大倍数最大,故③的目镜和物镜的乘积最大,所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不一定大于④,故A错误;
B、物镜位于转换器上,故更换物镜一定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实现的,故B正确;
C、由于植物细胞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光学显微镜下一般很难观察到细胞膜,故C错误;
D、植物细胞中,只有见光部分能够找到叶绿体,不是每个细胞中都一定能找得到叶绿体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2015年2月,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绿叶海天牛”的动物在摄取藻类后,能够将藻类的某一细胞结构置于自己的细胞内,从而使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该细胞结构是(  )
A. 细胞壁 B.细胞膜 C.液泡 D.叶绿体
【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细胞器的结构及其功能解题。
【解答】解: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
故答案为:D。
7.在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中,操作错误的是(  )
A.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B.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C.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内表皮一小块,平展地放在载玻片的清水中
D.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平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
【答案】D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根据洋葱鳞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及其注意事项解题。
【解答】解: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慢放下;不能平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因为这样容易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故答案为:D。
8.(2017七上·越城期中)如图是某藻类细胞中叶绿体移动路线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下方,并绕液泡按逆时针方向移动,则实际上,该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和移动的方向分别为(  )
A.位于液泡的上方 逆时针 B.位于液泡的上方 顺时针
C.位于液泡的下方 逆时针 D.位于液泡的下方 顺时针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显微镜所成的像的特点是放大倒立的像,左右、上下都相反,简便方法可以将画有图形的纸到过来看。
【解答】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是指左右、上下都相反,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下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实际叶绿体应在液泡的上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仍是逆时针的。A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9.植物体茎的结构中有一层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能够不断地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并向内发育成木质部,向外发育成韧皮部,据此判断,形成层属于(  )
A.保护组织 B.输导组织 C.分生组织 D.营养组织
【答案】C
【知识点】组织
【解析】【分析】根据植物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知识解题。
【解答】解:形成层细胞能够不断地分裂,产生新的细胞,故属于分生组织;
故答案为:C。
10.李小芳同学将六种生物依据某一标准进行分类,结果如下所示,你认为她进行分类的依据是(  )
类群1:蜗牛、虾、蝗虫 类群2:眼镜蛇、鲫鱼、麻雀
A.脊椎骨的有无 B.体温是否恒定
C.呼吸方式的不同 D.生殖方式的不同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的分类知识解题,生物根据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解答】解:通过分析可知,类群1:蜗牛、虾、蝗虫体内均无颈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类群2:眼镜蛇、鲫鱼、麻雀体内均含有脊椎骨,属于脊椎动物;故分类的主要依据是有无脊椎骨;
故答案为:A。
11.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特征的是(  )
A.卵生 B.全身被毛 C.哺乳 D.用肺呼吸
【答案】A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根据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解题。
【解答】解:哺乳动物的特征有:心脏四腔、体表被毛、体温恒定、靠肺呼吸、胎生、哺乳等;
故答案为:A。
12.小明去野外考察时发现一株植物,仔细观察发现,这株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结构,据此可以判断,这株植物属于(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类植物
【答案】A
【知识点】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植物根据有无种子,分为种子植物(有种子)和孢子植物(没有种子),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分为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和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孢子植物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孢子植物根据有无根、茎、叶的分化,分为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没有根的分化)、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
【解答】解:因为这株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故一定属于被子植物;
故答案为:A。
13.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单细胞生物不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草履虫能趋利避害
C.衣藻、变形虫、草履虫均属于单细胞生物
D.草履虫和衣藻都能利用细胞膜排泄废物
【答案】A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根据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及其功能知识解题。
【解答】解: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物体,能够独立的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故答案为:A。
14.长兴的白果(银杏种子)和德清的枇杷是湖州的特产。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枇杷树属于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是(  )
A.白果与枇杷的甜度 B.叶的形状
C.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D.白果与枇杷的颜色
【答案】C
【知识点】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植物根据有无种子,分为种子植物(有种子)和孢子植物(没有种子),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分为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和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孢子植物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孢子植物根据有无根、茎、叶的分化,分为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没有根的分化)、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
【解答】解:银杏和枇杷都属于种子植物,其中银杏种子外无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枇杷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故两者分类的依据是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5.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长为一个小帅哥、小美女,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奇妙变化。下图所示为人体组织形成过程,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   的过程,④表示细胞   的过程。
(2)人的大脑皮层主要由上图中的   组织构成,人体内的血液属于图中的   组织。
(3)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水稻植株的结构层次中没有   。
【答案】(1)分裂;分化
(2)神经;结缔
(3)系统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
【解析】【分析】根据细胞分裂和分化相关知识解题,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据图可知,过程①②③都属于细胞分裂的过程、过程④为细胞分化的过程。
【解答】解:(1)据图可知,过程①②③细胞的形态、结构均没有变化,只是增加了细胞的数量,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过程④细胞的形态、结构均发生了改变,表示细胞分化的过程;
(2)人的大脑皮质属于神经系统,是由神经组织组成的;人体内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3)水稻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故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水稻植株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这个层次;
故答案为:(1)分裂、分化;(2)神经、结缔;(3)系统。
16.请你根据以下检索表,给下列动植物分类(请把答案填写在方框内)。
【答案】从左到右依次为:鸡、扬子鳄、蜜蜂、向日葵、银杏、满江红、紫菜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的分类知识解题,生物根据有无叶绿体分为动物(无叶绿体)和植物(有叶绿体);动物根据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有脊椎骨)和无脊椎动物(没有脊椎骨);植物根据有无种子,分为种子植物(有种子)和孢子植物(没有种子),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分为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和被子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孢子植物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孢子植物根据有无根、茎、叶的分化,分为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没有根的分化)、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
【解答】解:据题干可知,鸡、扬子鳄、蜜蜂属于动物;银杏、向日葵、满江红、紫菜、属于植物;其中鸡体内有脊椎骨,体表被覆羽毛;扬子鳄体内有脊椎骨,体表没有羽毛;蜜蜂体内没有脊椎骨;植物中,向日葵有种子、种子外有果皮;银杏有种子、种子外无果皮;满江红无种子、有根、茎、叶的分化;紫菜无种子、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故答案为:从左到右依次为:鸡、扬子鳄、蜜蜂、向日葵、银杏、满江红、紫菜。
17.图示五种常见动物,请回答问题:
(1)A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它的体表有   ,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2)E与D相比,它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是   和   。
(3)依据动物身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将B、C、D、E归为   动物。除这种归类方法外,你还可以依据   将图中五种动物归为两类。
【答案】(1)外骨骼
(2)胎生;哺乳
(3)脊椎;体温是否恒定(或受精方式或生殖方式)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根据生物的分类知识解题;据图可知,A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B是鱼、属于鱼类;C是青蛙、属于两栖类;D是鸟类;E是家兔,属于哺乳类。
【解答】解:(1)A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2)E是哺乳动物、D是鸟类,它在生殖方面的主要特点是胎生和哺乳,能够大大的提高后代的存活率;
(3)依据动物身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将B、C、D、E归为脊椎动物;A归为无脊椎动物;这五种生物还可以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将A、B、C归为变温动物;D、E归为恒温动物;还可以根据生殖方式的不同,将A、B、C、D归为卵生、E归为胎生;还可以根据受精方式的不同,分为体内受精和体外受精两类;
故答案为:(1)外骨骼;(2)胎生、哺乳;(3)脊椎、体温是否恒定(或受精方式或生殖方式)。
18. 1984年科学家在四川北部考察大熊猫时,惊奇地发现了一种奇兽——扭角羚。它与六种哺乳动物外形相似,被称为“六不像”。
(1)除了特殊外貌外,扭角羚还有三种基本体色:深棕色、浅黄色和金黄色。决定扭角羚体色这一性状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中的   内。
(2)扭角羚和大熊猫都属于哺乳动物。扭角羚的生殖方式是   。
【答案】(1)细胞核
(2)胎生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解析】【分析】根据哺乳动物的特征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1)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核是生物体的遗传中心;故决定扭角羚体色这一性状的遗传物质位于细胞中的细胞核内;
(2)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为胎生;
故答案为:(1)细胞核;(2)胎生;
19.结合如图所示生物,回答问题。
(1)需借助   来观察这些生物的内部结构。
(2)它们都属于   生物,A的名称是   。C通过   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3)上述生物中具有细胞壁的是   (填字母)。
【答案】(1)显微镜
(2)单细胞;草履虫;表膜
(3)B
【知识点】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据图可知,A是草履虫、B是衣藻、C是变形虫,都是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能够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解答】解:(1)因为单细胞生物都非常的微小,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这些生物的内部结构;
(2)据图可知,A是草履虫、B是衣藻、C是变形虫,都是单细胞生物;其中变形虫通过表膜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3)在A是草履虫、B是衣藻、C是变形虫三种生物中,只有衣藻具有细胞壁;
故答案为:(1)显微镜;(2)单细胞、草履虫、表膜;(3)B。
三、实验探究题
20.小科在实验室进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请你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实验桌上摆放有以下四瓶试剂:①清水;②生理盐水;③碘液;④亚甲基蓝溶液,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   (填序号)。
(2)小科按照正确的方法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后,接下来他想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如图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
(3)完成以上正确操作后,小科先后在显微镜观察视野中看到图甲、乙两个物像,从物像甲到物像乙,小科操作的具体过程是   。
【答案】(1)①③
(2)③①②④
(3)向右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选择较大物镜,调节光圈,选择大的通光孔,转动细准焦螺旋调清物像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根据显微镜的使用及临时装片的制作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1)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为:擦→滴→取→展→盖→染;故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滴液步骤选取的液体是清水,染色时使用的液体是碘液;故小科需要用到的试剂有①③;
(2)据图可知,步骤①是压片、步骤②是镜筒下降、步骤③是对光、步骤④是镜筒上升观察;故几步操作的先后顺序为:③①②④;
(3)通过观察可知,物像甲,显微镜放大倍数小、物像偏在视野的右边;物像乙,放大倍数大,物像在视野的正中央;故从物像甲到物像乙,第一步应该是向右边移动装片,使物像位于视野的正中央;第二步转动转换器,选择倍数较大的物镜;由于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故第三步为换用大光圈;第四步是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故答案为:(1)①③;(2)③①②④;(3)向右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选择较大物镜,调节光圈,选择大的通光孔,转动细准焦螺旋调清物像。
21.海洋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甲)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乙)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丙)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
(1)上文(甲)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   。
(2)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3)步骤   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
(4)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中:①观察、②调查、③收集和分析资料、④实验,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是   (填序号)。
(5)由于受到不利因素的作用,正常细胞可能发生癌变成为癌细胞,引起细胞癌变的因素很多,请举出其中的一例   。
【答案】(1)作出假设
(2)错误
(3)(乙)
(4)①②③④
(5)油炸(或腌制)食品、射线、化学药剂等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
【解答】解:(1)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方案、实施实验、得出结论;步骤甲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属于科学探究中作出假设;
(2)当实验结果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正确的;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错误的;
(3)科学探究实验常用的是对照实验,文中步骤乙形成了含有黄樟素与不含黄樟素的对照;
(4)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很多,如①观察、②调查、③收集和分析资料、④实验。
(5)引起细胞癌变的因子主要有:物理因子,如各种射线的作用;化学因子,如亚硝酸盐的作用;生物因子,如生物毒素的作用;
故答案为:(1)作出假设;(2)错误;(3)乙;(4)①②③④;(5)油炸(或腌制)食品、射线、化学药剂等。
22.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⑴提出问题: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
⑵作出假设:   。
⑶制订、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   两种环境。该实验的变量是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   (填“能”或“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   。
⑷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   。
⑸结论:   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   的环境中生活。
⑹为什么实验结束后要洗手?   。
【答案】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或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明亮、阴暗;光;不能;鼠妇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计算出5次实验结果中,鼠妇在明亮和阴暗环境中的平均值;光;阴暗;主要从讲究卫生角度出发,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实验的原则:①对照原则;②单一变量原则解题。
【解答】解: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肯定或否定回答,故作出的假设为: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或鼠妇不会选择阴暗的环境;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形成阴暗环境,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形成明亮环境,这样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对照;探究的单一变量为光照;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而不是1只鼠妇的原因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准确率;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一般需要多次实验,然后取平均值;通过对上表中数据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根据实验室要求,实验结束后,需要将实验器材洗刷干净、摆放整齐;最后为了个人卫生,需要将手洗干净;
故答案为: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或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明亮、阴暗;光;不能;鼠妇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计算出5次实验结果中,鼠妇在明亮和阴暗环境中的平均值;光;阴暗;主要从讲究卫生角度出发,答案合理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