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遂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4 18:1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秘密★启用前
遂宁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第Ⅰ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第Ⅱ卷必须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长江下游地区诞生了良渚文化。与良渚文化处于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存是( )
A.仰韶文化 B.河姆渡文化 C.红山文化 D.大汶口文化
2.春秋战国时期,某派思想家强调“任物自然”,要人们遵循客观规律,与一切外物和谐共生,以获得人与自然在整体上的和谐。这一思想流派是(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3.秦统一六国以后,在地方上设监御史,与郡守、郡尉并称,其主要职责是“掌监郡”。在此基础上,汉武帝( )
A.实行察举制 B.设十三州刺史 C.建立丞相制 D.推行郡国并行
4. 表1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数比重 人口(户) 占全国户数比重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表1是唐宋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统计。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 )
A.雇佣关系的普及 B.北方经济的持续衰退
C.高产作物的引进 D.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
5.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开封的相国寺“殿后资胜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令曲之类”。可见,开封的百姓对书籍实有一定的需求,城中处处是书店。这一现象得益于( )
A.印刷术的进步 B.造纸术的发明 C.指南针的应用 D.科举制的废除
6.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和宰相,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此后,为应付繁重的政务,明成祖设立了( )
A.东厂 B.军机处 C.内阁 D.理藩院
7.1757年,清乾隆皇帝颁布上谕,撤销沿海各海关,仅保留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促使一个特殊的商人群体迅速崛起。他们是( )
A.徽商 B.十三行商人 C.晋商 D.宁波商帮
8.1843年中英《通商章程》中,进口税率中棉纱下降了58%,棉布下降了73%,出口税率中生丝和茶叶都下降了58%。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列强扩大资本输出 B.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C.通商口岸逐渐增多 D.近代民族工业的崛起
9.图1是一位同学创作的漫画,画中有两位清政府官员在用力“加固”摇摇欲坠的房屋,慈禧端坐在龙椅上。该画讽刺的历史事件是( )
图1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维新运动
10.它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颁布于1912年,废除于1914年。这部法律是( )
A.《清帝逊位诏书》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民国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1.1920年3月,由李大钊主持,在北京大学成立了一个研究会,其办公室和图书馆取名为“亢慕义斋”(“亢慕义”为英文的音译)。据此判断,该会主要研究方向是( )
A.西方民主政治 B.马克思主义学说 C.近代自然科学 D.白话文与新文学
12.1928年6月,中央在一封指示信中,对根据地“在这种刻苦的劳顿的生活中,而能努力不懈的工作甚为欣慰”。这封信最有可能写给( )
A.广州国民政府 B.敌后抗日根据地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陕甘宁边区政府
13.1940年下半年,为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参战部队达到105个团。这一次作战被称为(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14.美国为了阻止某次会议的召开,把矛头首先对准新中国,捏造说中国要“夺取亚非世界领导权”,已对远东“构成了尖锐、迫切的威胁”。这次会议是( )
A.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D.1955年亚非会议
15.图2是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比重的变化。图中数据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
图2
A.国民经济调整政策的实施 B.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C.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 D.独立完整工业体系的建立
16.1993年4月1日,国家取消粮票之后,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浩浩荡荡地涌进城市,由此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民工潮”。该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C.十五届五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52分)
17.(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方行政体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它的好坏关系到王朝的兴衰。在对地方如何治理的问题上,历代统治者花了不少的功夫,力图达到“内外相制,轻重相权”的局势,使地方易于中央控制,以求封建统治长治久安。
——摘编自张创新《中国封建社会地方行政体制比较研究》
材料二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行省后,改为布政使司,掌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同时,设置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司法,设置都指挥使司掌管军政。三司互相不统属,各司其职。明代中期又开始临时派出巡抚、总督处理地方事务,因事而设,事毕而撤,进一步将权力收归中央。
——据白钢主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宋、元控制地方的主要举措。(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地方行政制度与元代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在历史上的作用。(14分)
18.(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史料记载,1912—1919年,全国共设厂472个,资本额高达9478万元,平均每年设厂59个,几年时间民族工业的资本总额就超过过去的50倍。尤其是纺织、面粉等轻工业迅猛发展。1895—1919年,全国共有纱厂18家,平均每年设厂1.1家,一战期间共设厂50家,平均每年5.5个,设厂数量为过去十几年的2.8倍;面粉厂由1911年的2家增加到1915年的46家。
——据杨大金《中国工业志》
材料二
1950年,政务院通过了《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指出:“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经济政策的规定,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鼓励并扶助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企业。”
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决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并分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对民族工商业政策的调整,并分别说明其影响。(8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3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共有13名代表出席。大会通过纲领,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历史诗篇。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史实,选择一个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C 2.D 3.B 4.D 5.A 6.C 7.B 8.B 9.A 10.D
11.B 12.C 13.C 14.D 15.A 16.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52分)
17.(20分)
(1)汉代:继承秦朝的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打击王国势力,同时又设刺史以监察地方。(2分)宋代:派文官任知州,设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2分)元代:地方实行行省制,由中书省委派官员处理地方事务。(2分)
(2)不同之处:废除行省制,设三司;三司分掌地方权力,互不统属;地方督抚具有临时派遣性制。(6分)作用: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8分)
18.(20分)
(1)状况:工厂数量增长快,资本总量迅速增加,轻工业发展迅速。(4分)原因:中华民国成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南京临时政府颁布鼓励民间兴办实业;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8分)
(2)调整:由鼓励私营工商业发展调整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4分)“鼓励”意义: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2分)“改造”意义: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2分)
19.(12分)
示例:
事件:1935年1月,遵义会议。(2分)
阐释:因“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长征。中国革命到了最危险的时刻。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6分)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机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