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金卷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 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金卷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 地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4 18:10:45

文档简介

广东省金卷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 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三上·广东月考)白霓古堰位于长江一级支流陆水流域,是我国丘陵山区水利灌溉工程的代表,也是我国古代大规模砌石结构水利工程的典型。在堰体底部古人创造性设计了横断面呈矩形的孔口,宽约1.5米,高2米,孔口设有闸门,方便开启。下图示意白霓古堰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白霓古堰底部设置孔口的主要目的是(  )
A.发电 B.航运 C.排沙 D.排水
2.底部孔口闸门开启时间最可能是(  )
A.春耕时 B.春耕后 C.夏种时 D.秋收后
(2024高三上·广东月考)西藏的电能有着“夏盈冬缺、昼盈夜缺”的特点,日前位于西藏海拔5000多米的哲古草原山脊线上的风机开始投入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结合西藏电能特点,推测西藏自治区的电源结构(  )
A.以水电、光伏为主 B.以煤炭、天然气为主
C.以核电、地热为主 D.以石油、生物能为主
4.与河谷相比,将风机建在山脊线上的主要目的是(  )
①提高发电效率 ②降低施工难度
③方便并入电网 ④减少对牧民干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4高三上·广东月考)中央厨房是应用机械化自动化设备、集中规模采购、集约生产餐饮半成品或成品的生产场所。下图示意中央厨房全产业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中央厨房采用全产业链可以(  )
①保障稳定生产 ②提高生产效率
③稳定产品品质 ④简化生产工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保障全产业链上中下游快速联系的支撑体系是(  )
①生产制造体系 ②产品销售体系
③信息管理体系 ④物流运输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4高三上·广东月考)2022年9月28日飓风“伊恩”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登陆,是当地历史上致灾最严重的飓风,与许多飓风在靠近陆地时风力减弱相反,飓风“伊恩”在登陆时最大风力快速增强。下图为飓风“伊恩”的移动路径局部图(图示时间为当地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受飓风“伊恩”影响,当地时间28日10时迈阿密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8.飓风“伊恩”在登陆时风力增强的原因是(  )
A.陆地摩擦减小 B.海水温度升高
C.陆地水体丰富 D.太阳辐射减少
(2024高三上·广东月考)下图示意1980—2018年不同时期我国四大地区某粮食作物总产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对1980—2018年北方总产量变化影响最大的省份可能是(  )
A.河南 B.山东 C.黑龙江 D.北京
10.与1998—2003年相比,2004—2018年南方和北方总产量变化(  )
A.保障了国家安全稳定 B.限制了城市化推进
C.降低了土地生产能力 D.阻碍了工业化发展
(2024高三上·广东月考)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自治区和全国其他省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2013年墨脱公路的通车尤其是近10年来交通条件的改善,其产业结构会发生进一步的调整。下表示意墨脱县1998—2010年产业结构的演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墨脱1998—2010年间第二产业演变联系最密切的是(  )
A.产业基础好 B.政策扶持大 C.交通条件优 D.技术水平高
12.随着墨脱交通条件的改善,推测产业结构演变特点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产值下降 B.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C.第三产业产值下降 D.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2024高三上·广东月考)湖泊冻结消融主要受湖泊水深、盐度、面积、水质以及气温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色林错湖地处青藏高原,湖水主要来自冰雪融水,研究表明近年来该湖泊面积不断扩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色林错湖冰存在期最长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导致近年来色林错湖冰存在期整体呈缩短趋势的原因有(  )
①西风风速减弱 ②全球气候变暖
③湖泊面积增加 ④湖水浑浊度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4高三上·广东月考)石灵芝、流石坝同在一个水塘之中并且同步生长,由滴水和水塘积水联合作用生成的复合次生碳酸钙沉积物形态。其中叶片是洞顶滴水停止、水面相对稳定阶段由过饱和的塘水中析出碳酸钙在水平方向聚结而成。下图示意石灵芝形成模式及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叶片生长时对应的水塘水位是(  )
A.b B.c C.d D.e
16.与帽顶形成关联性密切的是(  )
①滴水1 ②滴水2 ③水塘水位a ④水塘水位f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
17.(2024高三上·广东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邮轮旅游的兴起,以探险为主题的邮轮旅游异军突起,尤其是以极地旅游为特色的探险邮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极地探险邮轮旅游中港口要素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60°N以北地区主要有邮轮挂靠港和始发港。邮轮挂靠港是以挂靠航线为主的邮轮港口,具备邮轮停泊、旅客和船员上下船等基本功能。邮轮始发港除挂靠港基本功能外,还应具备邮轮补给、垃圾污水处理、旅客通关、行李托送、旅游服务、船员服务等功能。下图示意60°N以北地区邮轮港口空间分布格局。
(1)从地理位置角度描述极地探险邮轮港口的分布特点。
(2)与乙地相比,指出甲地始发港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说明甲地邮轮港口冬季部署探险航线的理由。
18.(2024高三上·广东月考)江西作为南方红壤丘陵区的典型区域,其大规模的经果林开发已成为南方丘陵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某团队在江西某脐橙果园进行了调查与研究,该果园原生坡度约为18°,土地覆盖类型为灌草地,用挖掘机开挖整理形成水平台阶,台面宽4m。下图示意果园建成后第二年、第三年10月果园景观,下表示意原生植被(对照)与水平台阶土壤养分,回答下列问题。
样地 土层/cm 土壤养分含量//(g·kg- )
有机质 全氮 全磷 全钾
原生植被 (对照) 0~5 50.08 1.64 0.44 11.29
5~10 34.82 1.09 0.36 10.57
10~20 23.53 0.64 0.33 12.08
水平台阶 0~5 4.88 0.22 0.29 7.56
5~10 7.48 0.26 0.25 7.29
10~20 5.12 0.32 0.28 7.36
(1)分析原生植被(对照)土壤有机质含量远高于水平台阶的原因。
(2)描述水平台阶土壤有机质垂直分布特征并推测成因。
(3)为减轻水土流失,请为该果园提出合理建议。
19.(2024高三上·广东月考)昂拉仁错地处冈底斯山北坡的东西向断陷带,位于藏北内流湖区,是一个巨大的封闭区域。目前该湖泊面积为 湖面海拔4715m,平面上大体呈近东西向长条形展布,与冈底斯山脉大致平行,主要有拉布让藏布、阿毛藏布和祝地藏布三条河流注入湖泊。下图示意昂拉仁错在A~E五个时期的湖泊范围。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明昂拉仁错A~E时期湖泊的变化特点。
(2)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昂拉仁错的变化给周围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D
【知识点】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 白霓古堰位于湖北省崇阳县境内,包括石枧堰和远陂堰两座古堰。据文献记载,石枧堰至迟公元931年修建,远陂堰至迟1226年修建,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两座古堰至今仍发挥着灌溉、防洪、抗旱、供水等多方面功能,灌溉面积约3.5万亩,是我国古代大规模砌石结构水利工程的典型代表。石枧堰堰坝长272米,顶宽2米,高约5米;石堰由灰岩巨石垒砌、水泥浆砌加固处理。历史上有大量糯米石灰黏结塞缝。堰体底部设有一孔泄水孔,宽约1.5米,高约2米,春闭秋开。春天来临,农民用稻草、木板等材料将底孔堵塞蓄水灌溉,秋收之后将底孔疏通放水,并进行堰体检修及堰前清淤。这种古代的堰体上设有底孔的形式在中国还是首次发现。远陂堰与石枧堰结构类似,堰坝长108米,高4-5米。
1.A、古代没有发电技术,A错误;
B、位于堰体底部不可能航运,B错误;
C、白霓古堰是在河道上砌石拦水以便于农业灌溉,由于堰体的存在导致泥沙容易淤积古堰上游河床,底部设置孔口便于排沙,C正确;
D、读图可知,堰体上方可以排水,无需底部再设置排水口,D错误。
故答案为:C
2.A与B与C、孔口位于底部,开启古堰不能蓄水,而春耕、夏种时农田都需要水源灌溉,古堰应蓄水,不宜开启,A、B、C错误;
D、秋收后可以开启闸门排沙,D 正确。
故答案为:D
【答案】3.A
4.B
【知识点】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解析】【点评】 风能是一种清洁,安全,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利用风能对环境无污染,对生态无破坏,环保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风能发电还分为水平轴和垂直轴两种,风能的好处是可以提水、可以发电、还能助航和制热。
3.西藏的电能有着“夏盈冬缺、昼盈夜缺”的特点,煤炭、天然气、石油、核电等受季节、昼夜影响较小;青藏高原夏季河流水量大,冬季河流水量小,发电量偏小;光伏白天发电、晚上不能发电。推测西藏自治区的电源结构以水电、光伏为主,昼夜和季节变化大。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4.建在山脊线上阻挡小,风力更大,提高发电效率,①正确。风机位于草原,山脊海拔高,对牧民影响小,④正确;将风机建在山脊线上比建在草原的难度更大,②错误。跟草原相比,更不方便接入电网,③错误。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答案】5.A
6.C
【知识点】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与主要方式
【解析】【点评】中央厨房最大的好处就是通过集中规模采购、集约生产来实现菜品的质优价廉,在需求量增大的情况下,采购量增长相当可观。为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形成集约化、标准化的操作模式,中央厨房对原料采购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品牌原料不仅能够保证稳定的供应,良好的物流体系能更好地保证原料的新鲜与安全。集约采购将能带来中央厨房深化发展的机遇。
中央厨房为保证原料质量的稳定,最佳方式是建立原料基地或定点品牌供应企业。拥有了自己的专业原料生产基地和厂家,在原辅料达到规范的前提下,产品才有统一的保证,产品质量才可能达到稳定一致。中央厨房从采购到加工都有严格的控制标准,甚至对原料的冷冻程度、排骨中骨与肉的比例等都有具体规定。对于一些特殊产品,可以指定厂家进行定制。由于进货量大,中央厨房可以对原料的规格标准、质量要求、运送方式等做出全面规定,保证原料新鲜优质,为生产制作统一优质的菜品提供前期保证。
5.中央厨房应用机械化自动化设备集中采购、集约生产,可以保障稳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稳定产品品质,但不能简化生产工序,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6.保障全产业链上中下游快速联系需要信息沟通和原料、产品运输,所以支撑体系是信息管理体系和物流运输体系,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7.A
8.B
【知识点】台风灾害
【解析】【点评】飓风是热带海洋中产生的强大气旋风暴,主要由低气压系统、暖湿气流、旋转气流以及对流云组成。它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海水温度和湿度条件,并通常在赤道附近的热带海域中形成。它由巨大的旋转气旋系统组成,伴随着极强的风力和强降雨。飓风可以造成严重的破坏,包括强风、暴雨、风暴潮和洪水等。其强度根据风速分级,常见的分类系统为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飓风预警和监测非常重要,以便提前采取措施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7.当地时间28日10时飓风低压中心移动到迈阿密的西侧,迈阿密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东指向西,该地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偏转为东南风,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8.陆地摩擦比海面摩擦大,海水温度升高,飓风获得的能量升高,达到的最大持续风力也越强。从图中看出飓风登陆地附近陆地水体不多,太阳辐射减少能量不足,不会致使飓风风力增强。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答案】9.C
10.A
【知识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1)增加粮食总产量: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人力、物质和技术投入,提高耕地利用率、养分和水热资源保障能力、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水平等。
(2)跨区域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
(3)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
(4)建立粮食储备。维持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制度。
9.读图可知该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为水稻,1980-2018年北方总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东北地区水分条件好于华北地区,且近些年来水稻品种改良,东北地区种植水稻面积不断增加,黑龙江逐渐超越湖南成为我国水稻产量最高的省份。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10.1998-2003年我国南北方水稻产量都显著减少,而2004-2018年南北方水稻产量都显著增加,粮食产量增加有利于保障我国安全稳定。粮食产量增加并没有限制城市化推进、降低土地生产能力,阻碍工业化发展。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答案】11.B
12.D
【知识点】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地区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11.读表可知,墨脱在1998年第二产业比重仅有1.67% ,说明产业基础差;直到2013年墨脱公路才通车;墨脱整体条件相对较差,技术水平也可能不太高;在此期间第二产业发展迅速最可能是国家政策的扶持,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12.交通条件改善会有更多的人进入到墨脱旅游,墨脱的第三产业会更快发展;墨脱的农产品销售市场更大,第一产业产值可能上升;第二产业本身并不是墨脱的优势,产业基础一般,第三产业发展导致第二产业比重可能下降。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答案】13.A
14.C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点评】影响水体结冰的因素有直接因素:气温;间接因素:纬度、地形、盐度、水深、离陆地远近、流动性、温泉(地热)河流、湖泊等。
13.湖泊冻结消融主要受湖泊水深、盐度、面积、水质以及气温等影响,甲地湖水浅、北部有河流注入,盐度低并且较为封闭,冰冻时间较长,乙地处深水区,距离陆地远,水量较大,水较深,冬季降温较慢,不容易冻结,冻结的时间最晚;丙、丁两地较甲地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故丙、丁两地较甲地湖冰存在期短。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14.风速增大会加快湖冰的破裂而加速消融并且风速增大使湖水流动不易结冰,若风速减弱则有利于湖水结冰,使湖冰存在期呈延长趋势,①错误;全球气候变暖,大量冰雪融水注入到色林错湖,湖泊面积增加,热容量变大,冬季降温减慢,使得湖冰存在期呈缩短趋势,②③正确;湖泊浑浊度下降,湖面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下降,水温较低,更容易结冰,使得湖冰存在期增长,④错误。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答案】15.D
16.D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石灰岩。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
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15.结合材料可知叶片是洞顶滴水停止、水面相对稳定阶段由过饱和的塘水中析出碳酸钙在水平方向聚结而成,所以叶片生长时,水塘水位应大致与叶片高度一致,对应的水塘水位是e,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16.读图可知滴水1形成了石灵芝的茎部,滴水2形成了帽顶,水塘水位a时水位太低,不会形成帽顶,水塘水位f是冒顶形成时对应的水位。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17.【答案】(1)分布不均匀;探险邮轮港口主要分布在60°N~75°N;探险邮轮港口多分布在北大西洋;其中始发港主要分布在欧洲(5°E~34°E,60°N~70°N);挂靠港主要集中在冰岛、格陵兰岛(44°W~53°W及18°W~24°W,60°N~71°N)。
(2)特点:甲地比乙地始发港数量更多。原因:甲地经济更发达、配套设施更好;甲地比乙地分布纬度更高;甲地受暖流影响,同一纬度海水水温更高。
(3)与其他海域相比,该地邮轮港口冬季不易结冰可开展探险航线;与夏季相比,该航线冬季探险景观更丰富、壮观,对游客吸引力较大;冬季其他邮轮港口不开展业务,市场竞争小。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极地探险邮轮港口整体上分布不均匀,从纬度位置来看探险邮轮港口主要分布在60°N~75°N;从海陆位置来看,探险邮轮港口多分布在北大西洋。而分开来看的话,始发港主要分布在欧洲(5°E~34°E,60°N~70°N),挂靠港主要集中在冰岛、格陵兰岛(44°w~53°W及18°W~24°W,60°N~71°N)。
(2)从图中可以看出,相较于乙地,甲地始发港数量更多。乙地位于格林兰岛附近,而甲地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附近,甲地人口更多,经济更发达,配套设施更好;从纬度来看,甲地比乙地分布纬度更高,对港口的功能要求和依赖更高,因此甲地始发港数量更多;甲地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同一纬度海水水温更高,始发港建设更有利。
(3)与其他海域相比,甲地有暖流流经,水温较高,邮轮港口冬季不易结冰可开展探险航线;与其他季节相比,甲地邮轮港口冬季部署探险航线探险景观(极光,冰山)更丰富、壮观,使游客获得更多游览体验,对游客吸引力更大;冬季其他邮轮港口因天气原因不开展业务,市场竞争小。
【点评】交通运输点——港口的区位条件答题模板
角度 关键词 答题思路
陆域 地形、交通、
经济腹地、
城市依托 地形相对平坦(崎岖)、开阔(狭窄),利(不利)于港口建设;交通运输便利,可以实现河海(水陆)联运;经济腹地广阔,客货运输需求量大;以××城市为依托,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水域 航道、停泊、
避风、冰期 港阔水深,利于船只的停泊和航行;泥沙含量大,容易淤积,不利于大型船只停靠;位于峡湾,避风、避浪;无冰期(冰期长),通航时间长(短)
18.【答案】(1)原生植被为灌草地,有机质多从根系进入土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且不易流失;水平台阶种植经果林,有机质以枯枝落叶形式进入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且集中在土壤表层易流失;该地区用挖掘机开挖整理形成水平台阶,破坏了原生植被,植被覆盖率下降,进入土壤有机质减少;原生植被遭到破坏,土壤裸露面积增加,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使土壤养分大幅降低。
(2)特征:自上而下先增加后减少。原因:由于降雨冲刷上层坡面和台阶,流失的土壤覆盖在台阶的表层,0~5cm土层有机质低于5~10cm ,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随土壤深度增加,生物作用逐渐减弱,有机质逐渐减少,故 10~20cm间土壤有机质低于5~10cm。
(3)采取在台阶交界处修筑田埂等工程措施,贮水拦土;林间种植根系发达的灌草植物,恢复天然植被;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渗水和保水能力,提高土壤的抗蚀性。
【知识点】土壤的功能与养护;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指单位体积土壤中含有的种动植物残体与微生物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的数量,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有气候和生物因素,该地的气候条件一样,故主要为生物因素。读题干“该果园原生坡度约为18°,土地覆盖类型为灌草地,”可知,该原生植被为灌草地,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有机质多,从根系进入土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且不易流失;而水平台阶种植经果林,有机质以枯枝落叶形式进入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且集中在土壤表层易流失;读题干“用挖掘机开挖整理形成水平台阶,台面宽4m。”可知,通过修建水平台阶,破坏了原生灌草地植被,植被覆盖率下降,进入土壤有机质减少;原生灌草地植被遣到破坏,土壤裸露面积增加,一旦暴雨,土壤容易被冲刷,进入河流,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使土壤养分大幅降低,使原生植被土壤有机质含量远高于水平台阶。
(2)特征:读表可知,水平台阶0~5,土壤有机质是4.88个单位,5~10cm的土层是7.48,10~20cm是5.12,故垂直分布特征是自上而下先增加后减少。原因是:5~10cm土层原来生物量较多,有机质含量较高,但是由于处于土壤表层,受降水的影响较大,由于降雨冲刷上层坡面和台阶,流失的土壤覆盖在台阶的表层,故0~5cm土层有机质低于5~10cm;而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随土壤深度增加,动植物数量逐渐减少,生物作用逐渐减弱,动植物残体与微生物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的数量逐渐减少,故10~20cm间土壤有机质低于5~10cm。
(3)当地地处南方红壤丘陵区,大规模的经果林开发已成为南方丘陵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为减轻该果园的水土流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可以在沟谷中修筑拦土坝,修筑田梗等工程措施,贮水拦土,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可以在林间种植根系发达的灌草植物,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吸水能力等。
【点评】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土壤耕作层被侵蚀、破坏,使土地肥力日趋衰竭;淤塞河流、渠道、水库,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甚至导致水旱灾害发生,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水土流失对山区农业生产及下游河道带来严重威胁。黄土高原是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域之一。
19.【答案】(1)昂拉仁错湖泊面积不断萎缩,西南部和西北部面积萎缩更加明显,由一个大湖变成两个独立的小湖。
(2)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气候能力减弱,当地气温变化幅度增大;湖水蒸发量减少, 湖泊周围气候更加干旱;湿地面积减小,生物多样性降低;湖泊盐度升高,生物生存环境改变;湖床裸露面积扩大,周围风沙活动加剧。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湖泊A时期,距今24.1万年前,湖泊的面积较大,E时期,目前湖泊的面积较小,昂拉仁错湖泊面积不断萎缩,其中西南部和西北部面积萎缩更加明显;A时期为一个大湖,E时期萎缩成了两个独立的小湖泊。
(2)对气温的影响,湖泊面积萎缩,湖泊对气温调节能力下降,夏季气温更高,冬季气温更低,当地气温变化幅度增大;对降水的影响:湖泊面积萎缩,湖水蒸发量减小,湖泊上空水汽含量减小,降水量减小,湖泊周围气候更加干旱;对生物的影响,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减小,动植物无法适应变化之后的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对湖泊盐度影响,由于降水减少,径流减少补给湖泊的水量较少,湖泊盐度升高,湖泊中生物生存环境发生改变,对湖床的影响,由于湖泊面积萎缩,湖泊的水位下降,湖床裸露面积扩大,当风力较大时,周围风沙活动加剧。
【点评】昂拉仁错在过去近40年内出现先萎缩后扩张的变化趋势, 2000年为转折年, 整体的变化趋势为萎缩; 流域内冰川在研究时段内一直处于萎缩状态, 并持续补给昂拉仁错。分析比较流域附近3个站在气温、降水量和最大潜在蒸发量的变化趋势之后, 选用与昂拉仁错流域气候变化最为相近的改则站的气象参数为参照分析引起昂拉仁错湖泊面积发生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 昂拉仁错湖面变化的每个时期内, 在气温持续升高、冰川持续消融补给昂拉仁错水量输入的背景环境下, 蒸发量和降水量差值的变化主要调控了湖泊面积的变化; 区域冰川量的减少与温度持续升高相匹配; 当持续增加的冰雪融水与降水量对湖泊水量输入小于流域蒸发量时, 湖泊面积萎缩; 当冰川冻土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而加速融化、流域的降水量逐步上升; 当二者的水量输入总和超过流域内蒸发量时, 湖泊面积开始扩张。
1 / 1广东省金卷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 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小题,每小题3 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高三上·广东月考)白霓古堰位于长江一级支流陆水流域,是我国丘陵山区水利灌溉工程的代表,也是我国古代大规模砌石结构水利工程的典型。在堰体底部古人创造性设计了横断面呈矩形的孔口,宽约1.5米,高2米,孔口设有闸门,方便开启。下图示意白霓古堰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白霓古堰底部设置孔口的主要目的是(  )
A.发电 B.航运 C.排沙 D.排水
2.底部孔口闸门开启时间最可能是(  )
A.春耕时 B.春耕后 C.夏种时 D.秋收后
【答案】1.C
2.D
【知识点】流域的开发与综合治理
【解析】【点评】 白霓古堰位于湖北省崇阳县境内,包括石枧堰和远陂堰两座古堰。据文献记载,石枧堰至迟公元931年修建,远陂堰至迟1226年修建,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两座古堰至今仍发挥着灌溉、防洪、抗旱、供水等多方面功能,灌溉面积约3.5万亩,是我国古代大规模砌石结构水利工程的典型代表。石枧堰堰坝长272米,顶宽2米,高约5米;石堰由灰岩巨石垒砌、水泥浆砌加固处理。历史上有大量糯米石灰黏结塞缝。堰体底部设有一孔泄水孔,宽约1.5米,高约2米,春闭秋开。春天来临,农民用稻草、木板等材料将底孔堵塞蓄水灌溉,秋收之后将底孔疏通放水,并进行堰体检修及堰前清淤。这种古代的堰体上设有底孔的形式在中国还是首次发现。远陂堰与石枧堰结构类似,堰坝长108米,高4-5米。
1.A、古代没有发电技术,A错误;
B、位于堰体底部不可能航运,B错误;
C、白霓古堰是在河道上砌石拦水以便于农业灌溉,由于堰体的存在导致泥沙容易淤积古堰上游河床,底部设置孔口便于排沙,C正确;
D、读图可知,堰体上方可以排水,无需底部再设置排水口,D错误。
故答案为:C
2.A与B与C、孔口位于底部,开启古堰不能蓄水,而春耕、夏种时农田都需要水源灌溉,古堰应蓄水,不宜开启,A、B、C错误;
D、秋收后可以开启闸门排沙,D 正确。
故答案为:D
(2024高三上·广东月考)西藏的电能有着“夏盈冬缺、昼盈夜缺”的特点,日前位于西藏海拔5000多米的哲古草原山脊线上的风机开始投入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结合西藏电能特点,推测西藏自治区的电源结构(  )
A.以水电、光伏为主 B.以煤炭、天然气为主
C.以核电、地热为主 D.以石油、生物能为主
4.与河谷相比,将风机建在山脊线上的主要目的是(  )
①提高发电效率 ②降低施工难度
③方便并入电网 ④减少对牧民干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3.A
4.B
【知识点】新能源开发与利用
【解析】【点评】 风能是一种清洁,安全,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利用风能对环境无污染,对生态无破坏,环保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风能发电还分为水平轴和垂直轴两种,风能的好处是可以提水、可以发电、还能助航和制热。
3.西藏的电能有着“夏盈冬缺、昼盈夜缺”的特点,煤炭、天然气、石油、核电等受季节、昼夜影响较小;青藏高原夏季河流水量大,冬季河流水量小,发电量偏小;光伏白天发电、晚上不能发电。推测西藏自治区的电源结构以水电、光伏为主,昼夜和季节变化大。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4.建在山脊线上阻挡小,风力更大,提高发电效率,①正确。风机位于草原,山脊海拔高,对牧民影响小,④正确;将风机建在山脊线上比建在草原的难度更大,②错误。跟草原相比,更不方便接入电网,③错误。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2024高三上·广东月考)中央厨房是应用机械化自动化设备、集中规模采购、集约生产餐饮半成品或成品的生产场所。下图示意中央厨房全产业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中央厨房采用全产业链可以(  )
①保障稳定生产 ②提高生产效率
③稳定产品品质 ④简化生产工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保障全产业链上中下游快速联系的支撑体系是(  )
①生产制造体系 ②产品销售体系
③信息管理体系 ④物流运输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5.A
6.C
【知识点】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与主要方式
【解析】【点评】中央厨房最大的好处就是通过集中规模采购、集约生产来实现菜品的质优价廉,在需求量增大的情况下,采购量增长相当可观。为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形成集约化、标准化的操作模式,中央厨房对原料采购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品牌原料不仅能够保证稳定的供应,良好的物流体系能更好地保证原料的新鲜与安全。集约采购将能带来中央厨房深化发展的机遇。
中央厨房为保证原料质量的稳定,最佳方式是建立原料基地或定点品牌供应企业。拥有了自己的专业原料生产基地和厂家,在原辅料达到规范的前提下,产品才有统一的保证,产品质量才可能达到稳定一致。中央厨房从采购到加工都有严格的控制标准,甚至对原料的冷冻程度、排骨中骨与肉的比例等都有具体规定。对于一些特殊产品,可以指定厂家进行定制。由于进货量大,中央厨房可以对原料的规格标准、质量要求、运送方式等做出全面规定,保证原料新鲜优质,为生产制作统一优质的菜品提供前期保证。
5.中央厨房应用机械化自动化设备集中采购、集约生产,可以保障稳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稳定产品品质,但不能简化生产工序,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6.保障全产业链上中下游快速联系需要信息沟通和原料、产品运输,所以支撑体系是信息管理体系和物流运输体系,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2024高三上·广东月考)2022年9月28日飓风“伊恩”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登陆,是当地历史上致灾最严重的飓风,与许多飓风在靠近陆地时风力减弱相反,飓风“伊恩”在登陆时最大风力快速增强。下图为飓风“伊恩”的移动路径局部图(图示时间为当地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受飓风“伊恩”影响,当地时间28日10时迈阿密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8.飓风“伊恩”在登陆时风力增强的原因是(  )
A.陆地摩擦减小 B.海水温度升高
C.陆地水体丰富 D.太阳辐射减少
【答案】7.A
8.B
【知识点】台风灾害
【解析】【点评】飓风是热带海洋中产生的强大气旋风暴,主要由低气压系统、暖湿气流、旋转气流以及对流云组成。它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海水温度和湿度条件,并通常在赤道附近的热带海域中形成。它由巨大的旋转气旋系统组成,伴随着极强的风力和强降雨。飓风可以造成严重的破坏,包括强风、暴雨、风暴潮和洪水等。其强度根据风速分级,常见的分类系统为萨菲尔-辛普森飓风风力等级。飓风预警和监测非常重要,以便提前采取措施来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7.当地时间28日10时飓风低压中心移动到迈阿密的西侧,迈阿密水平气压梯度力由东指向西,该地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偏转为东南风,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8.陆地摩擦比海面摩擦大,海水温度升高,飓风获得的能量升高,达到的最大持续风力也越强。从图中看出飓风登陆地附近陆地水体不多,太阳辐射减少能量不足,不会致使飓风风力增强。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2024高三上·广东月考)下图示意1980—2018年不同时期我国四大地区某粮食作物总产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对1980—2018年北方总产量变化影响最大的省份可能是(  )
A.河南 B.山东 C.黑龙江 D.北京
10.与1998—2003年相比,2004—2018年南方和北方总产量变化(  )
A.保障了国家安全稳定 B.限制了城市化推进
C.降低了土地生产能力 D.阻碍了工业化发展
【答案】9.C
10.A
【知识点】我国粮食安全现状与途径
【解析】【点评】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1)增加粮食总产量: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人力、物质和技术投入,提高耕地利用率、养分和水热资源保障能力、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水平等。
(2)跨区域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
(3)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
(4)建立粮食储备。维持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制度。
9.读图可知该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为水稻,1980-2018年北方总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东北地区水分条件好于华北地区,且近些年来水稻品种改良,东北地区种植水稻面积不断增加,黑龙江逐渐超越湖南成为我国水稻产量最高的省份。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10.1998-2003年我国南北方水稻产量都显著减少,而2004-2018年南北方水稻产量都显著增加,粮食产量增加有利于保障我国安全稳定。粮食产量增加并没有限制城市化推进、降低土地生产能力,阻碍工业化发展。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2024高三上·广东月考)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自治区和全国其他省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其中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2013年墨脱公路的通车尤其是近10年来交通条件的改善,其产业结构会发生进一步的调整。下表示意墨脱县1998—2010年产业结构的演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与墨脱1998—2010年间第二产业演变联系最密切的是(  )
A.产业基础好 B.政策扶持大 C.交通条件优 D.技术水平高
12.随着墨脱交通条件的改善,推测产业结构演变特点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产值下降 B.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C.第三产业产值下降 D.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答案】11.B
12.D
【知识点】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
【解析】【点评】地区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11.读表可知,墨脱在1998年第二产业比重仅有1.67% ,说明产业基础差;直到2013年墨脱公路才通车;墨脱整体条件相对较差,技术水平也可能不太高;在此期间第二产业发展迅速最可能是国家政策的扶持,B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B。
12.交通条件改善会有更多的人进入到墨脱旅游,墨脱的第三产业会更快发展;墨脱的农产品销售市场更大,第一产业产值可能上升;第二产业本身并不是墨脱的优势,产业基础一般,第三产业发展导致第二产业比重可能下降。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2024高三上·广东月考)湖泊冻结消融主要受湖泊水深、盐度、面积、水质以及气温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色林错湖地处青藏高原,湖水主要来自冰雪融水,研究表明近年来该湖泊面积不断扩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色林错湖冰存在期最长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4.导致近年来色林错湖冰存在期整体呈缩短趋势的原因有(  )
①西风风速减弱 ②全球气候变暖
③湖泊面积增加 ④湖水浑浊度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3.A
14.C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点评】影响水体结冰的因素有直接因素:气温;间接因素:纬度、地形、盐度、水深、离陆地远近、流动性、温泉(地热)河流、湖泊等。
13.湖泊冻结消融主要受湖泊水深、盐度、面积、水质以及气温等影响,甲地湖水浅、北部有河流注入,盐度低并且较为封闭,冰冻时间较长,乙地处深水区,距离陆地远,水量较大,水较深,冬季降温较慢,不容易冻结,冻结的时间最晚;丙、丁两地较甲地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故丙、丁两地较甲地湖冰存在期短。A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A。
14.风速增大会加快湖冰的破裂而加速消融并且风速增大使湖水流动不易结冰,若风速减弱则有利于湖水结冰,使湖冰存在期呈延长趋势,①错误;全球气候变暖,大量冰雪融水注入到色林错湖,湖泊面积增加,热容量变大,冬季降温减慢,使得湖冰存在期呈缩短趋势,②③正确;湖泊浑浊度下降,湖面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下降,水温较低,更容易结冰,使得湖冰存在期增长,④错误。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2024高三上·广东月考)石灵芝、流石坝同在一个水塘之中并且同步生长,由滴水和水塘积水联合作用生成的复合次生碳酸钙沉积物形态。其中叶片是洞顶滴水停止、水面相对稳定阶段由过饱和的塘水中析出碳酸钙在水平方向聚结而成。下图示意石灵芝形成模式及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叶片生长时对应的水塘水位是(  )
A.b B.c C.d D.e
16.与帽顶形成关联性密切的是(  )
①滴水1 ②滴水2 ③水塘水位a ④水塘水位f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5.D
16.D
【知识点】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
【解析】【点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主要是石灰岩。喀斯特可划分许多不同的类型。按出露条件分为:裸露型
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此外,还有按海拔高度、发育程度、水文特征、形成时期等不同的划分等。由其他不同成因而产生形态上类似喀斯特的现象,统称为假喀斯特,包括碎屑喀斯特、黄土和粘土喀斯特、热融喀斯特和火山岩区的熔岩喀斯特等。它们不是由可溶性岩石所构成,在本质上不同于喀斯特。
15.结合材料可知叶片是洞顶滴水停止、水面相对稳定阶段由过饱和的塘水中析出碳酸钙在水平方向聚结而成,所以叶片生长时,水塘水位应大致与叶片高度一致,对应的水塘水位是e,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16.读图可知滴水1形成了石灵芝的茎部,滴水2形成了帽顶,水塘水位a时水位太低,不会形成帽顶,水塘水位f是冒顶形成时对应的水位。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二、综合题
17.(2024高三上·广东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邮轮旅游的兴起,以探险为主题的邮轮旅游异军突起,尤其是以极地旅游为特色的探险邮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极地探险邮轮旅游中港口要素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60°N以北地区主要有邮轮挂靠港和始发港。邮轮挂靠港是以挂靠航线为主的邮轮港口,具备邮轮停泊、旅客和船员上下船等基本功能。邮轮始发港除挂靠港基本功能外,还应具备邮轮补给、垃圾污水处理、旅客通关、行李托送、旅游服务、船员服务等功能。下图示意60°N以北地区邮轮港口空间分布格局。
(1)从地理位置角度描述极地探险邮轮港口的分布特点。
(2)与乙地相比,指出甲地始发港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说明甲地邮轮港口冬季部署探险航线的理由。
【答案】(1)分布不均匀;探险邮轮港口主要分布在60°N~75°N;探险邮轮港口多分布在北大西洋;其中始发港主要分布在欧洲(5°E~34°E,60°N~70°N);挂靠港主要集中在冰岛、格陵兰岛(44°W~53°W及18°W~24°W,60°N~71°N)。
(2)特点:甲地比乙地始发港数量更多。原因:甲地经济更发达、配套设施更好;甲地比乙地分布纬度更高;甲地受暖流影响,同一纬度海水水温更高。
(3)与其他海域相比,该地邮轮港口冬季不易结冰可开展探险航线;与夏季相比,该航线冬季探险景观更丰富、壮观,对游客吸引力较大;冬季其他邮轮港口不开展业务,市场竞争小。
【知识点】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与区位因素;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
【解析】【分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极地探险邮轮港口整体上分布不均匀,从纬度位置来看探险邮轮港口主要分布在60°N~75°N;从海陆位置来看,探险邮轮港口多分布在北大西洋。而分开来看的话,始发港主要分布在欧洲(5°E~34°E,60°N~70°N),挂靠港主要集中在冰岛、格陵兰岛(44°w~53°W及18°W~24°W,60°N~71°N)。
(2)从图中可以看出,相较于乙地,甲地始发港数量更多。乙地位于格林兰岛附近,而甲地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附近,甲地人口更多,经济更发达,配套设施更好;从纬度来看,甲地比乙地分布纬度更高,对港口的功能要求和依赖更高,因此甲地始发港数量更多;甲地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同一纬度海水水温更高,始发港建设更有利。
(3)与其他海域相比,甲地有暖流流经,水温较高,邮轮港口冬季不易结冰可开展探险航线;与其他季节相比,甲地邮轮港口冬季部署探险航线探险景观(极光,冰山)更丰富、壮观,使游客获得更多游览体验,对游客吸引力更大;冬季其他邮轮港口因天气原因不开展业务,市场竞争小。
【点评】交通运输点——港口的区位条件答题模板
角度 关键词 答题思路
陆域 地形、交通、
经济腹地、
城市依托 地形相对平坦(崎岖)、开阔(狭窄),利(不利)于港口建设;交通运输便利,可以实现河海(水陆)联运;经济腹地广阔,客货运输需求量大;以××城市为依托,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
水域 航道、停泊、
避风、冰期 港阔水深,利于船只的停泊和航行;泥沙含量大,容易淤积,不利于大型船只停靠;位于峡湾,避风、避浪;无冰期(冰期长),通航时间长(短)
18.(2024高三上·广东月考)江西作为南方红壤丘陵区的典型区域,其大规模的经果林开发已成为南方丘陵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某团队在江西某脐橙果园进行了调查与研究,该果园原生坡度约为18°,土地覆盖类型为灌草地,用挖掘机开挖整理形成水平台阶,台面宽4m。下图示意果园建成后第二年、第三年10月果园景观,下表示意原生植被(对照)与水平台阶土壤养分,回答下列问题。
样地 土层/cm 土壤养分含量//(g·kg- )
有机质 全氮 全磷 全钾
原生植被 (对照) 0~5 50.08 1.64 0.44 11.29
5~10 34.82 1.09 0.36 10.57
10~20 23.53 0.64 0.33 12.08
水平台阶 0~5 4.88 0.22 0.29 7.56
5~10 7.48 0.26 0.25 7.29
10~20 5.12 0.32 0.28 7.36
(1)分析原生植被(对照)土壤有机质含量远高于水平台阶的原因。
(2)描述水平台阶土壤有机质垂直分布特征并推测成因。
(3)为减轻水土流失,请为该果园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原生植被为灌草地,有机质多从根系进入土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且不易流失;水平台阶种植经果林,有机质以枯枝落叶形式进入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且集中在土壤表层易流失;该地区用挖掘机开挖整理形成水平台阶,破坏了原生植被,植被覆盖率下降,进入土壤有机质减少;原生植被遭到破坏,土壤裸露面积增加,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使土壤养分大幅降低。
(2)特征:自上而下先增加后减少。原因:由于降雨冲刷上层坡面和台阶,流失的土壤覆盖在台阶的表层,0~5cm土层有机质低于5~10cm ,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随土壤深度增加,生物作用逐渐减弱,有机质逐渐减少,故 10~20cm间土壤有机质低于5~10cm。
(3)采取在台阶交界处修筑田埂等工程措施,贮水拦土;林间种植根系发达的灌草植物,恢复天然植被;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渗水和保水能力,提高土壤的抗蚀性。
【知识点】土壤的功能与养护;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
【解析】【分析】(1)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指单位体积土壤中含有的种动植物残体与微生物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的数量,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主要有气候和生物因素,该地的气候条件一样,故主要为生物因素。读题干“该果园原生坡度约为18°,土地覆盖类型为灌草地,”可知,该原生植被为灌草地,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有机质多,从根系进入土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且不易流失;而水平台阶种植经果林,有机质以枯枝落叶形式进入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且集中在土壤表层易流失;读题干“用挖掘机开挖整理形成水平台阶,台面宽4m。”可知,通过修建水平台阶,破坏了原生灌草地植被,植被覆盖率下降,进入土壤有机质减少;原生灌草地植被遣到破坏,土壤裸露面积增加,一旦暴雨,土壤容易被冲刷,进入河流,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使土壤养分大幅降低,使原生植被土壤有机质含量远高于水平台阶。
(2)特征:读表可知,水平台阶0~5,土壤有机质是4.88个单位,5~10cm的土层是7.48,10~20cm是5.12,故垂直分布特征是自上而下先增加后减少。原因是:5~10cm土层原来生物量较多,有机质含量较高,但是由于处于土壤表层,受降水的影响较大,由于降雨冲刷上层坡面和台阶,流失的土壤覆盖在台阶的表层,故0~5cm土层有机质低于5~10cm;而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随土壤深度增加,动植物数量逐渐减少,生物作用逐渐减弱,动植物残体与微生物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的数量逐渐减少,故10~20cm间土壤有机质低于5~10cm。
(3)当地地处南方红壤丘陵区,大规模的经果林开发已成为南方丘陵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为减轻该果园的水土流失,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可以在沟谷中修筑拦土坝,修筑田梗等工程措施,贮水拦土,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可以在林间种植根系发达的灌草植物,提高植被覆盖率,可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吸水能力等。
【点评】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等。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土壤耕作层被侵蚀、破坏,使土地肥力日趋衰竭;淤塞河流、渠道、水库,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甚至导致水旱灾害发生,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水土流失对山区农业生产及下游河道带来严重威胁。黄土高原是中国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域之一。
19.(2024高三上·广东月考)昂拉仁错地处冈底斯山北坡的东西向断陷带,位于藏北内流湖区,是一个巨大的封闭区域。目前该湖泊面积为 湖面海拔4715m,平面上大体呈近东西向长条形展布,与冈底斯山脉大致平行,主要有拉布让藏布、阿毛藏布和祝地藏布三条河流注入湖泊。下图示意昂拉仁错在A~E五个时期的湖泊范围。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明昂拉仁错A~E时期湖泊的变化特点。
(2)利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昂拉仁错的变化给周围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答案】(1)昂拉仁错湖泊面积不断萎缩,西南部和西北部面积萎缩更加明显,由一个大湖变成两个独立的小湖。
(2)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气候能力减弱,当地气温变化幅度增大;湖水蒸发量减少, 湖泊周围气候更加干旱;湿地面积减小,生物多样性降低;湖泊盐度升高,生物生存环境改变;湖床裸露面积扩大,周围风沙活动加剧。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湖泊A时期,距今24.1万年前,湖泊的面积较大,E时期,目前湖泊的面积较小,昂拉仁错湖泊面积不断萎缩,其中西南部和西北部面积萎缩更加明显;A时期为一个大湖,E时期萎缩成了两个独立的小湖泊。
(2)对气温的影响,湖泊面积萎缩,湖泊对气温调节能力下降,夏季气温更高,冬季气温更低,当地气温变化幅度增大;对降水的影响:湖泊面积萎缩,湖水蒸发量减小,湖泊上空水汽含量减小,降水量减小,湖泊周围气候更加干旱;对生物的影响,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减少,湿地面积减小,动植物无法适应变化之后的环境,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对湖泊盐度影响,由于降水减少,径流减少补给湖泊的水量较少,湖泊盐度升高,湖泊中生物生存环境发生改变,对湖床的影响,由于湖泊面积萎缩,湖泊的水位下降,湖床裸露面积扩大,当风力较大时,周围风沙活动加剧。
【点评】昂拉仁错在过去近40年内出现先萎缩后扩张的变化趋势, 2000年为转折年, 整体的变化趋势为萎缩; 流域内冰川在研究时段内一直处于萎缩状态, 并持续补给昂拉仁错。分析比较流域附近3个站在气温、降水量和最大潜在蒸发量的变化趋势之后, 选用与昂拉仁错流域气候变化最为相近的改则站的气象参数为参照分析引起昂拉仁错湖泊面积发生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 昂拉仁错湖面变化的每个时期内, 在气温持续升高、冰川持续消融补给昂拉仁错水量输入的背景环境下, 蒸发量和降水量差值的变化主要调控了湖泊面积的变化; 区域冰川量的减少与温度持续升高相匹配; 当持续增加的冰雪融水与降水量对湖泊水量输入小于流域蒸发量时, 湖泊面积萎缩; 当冰川冻土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而加速融化、流域的降水量逐步上升; 当二者的水量输入总和超过流域内蒸发量时, 湖泊面积开始扩张。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