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思想文化的发展
-、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1)了解魏源、严复的主要思想。
(2)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的主要成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l)了解魏源、严复的进步思想及其产生的原因。
(2)知道鲁迅在文学方面、徐悲鸿在美术方面、聂耳和冼星海在音乐方面的成就。
2.过程方法与能力
(1)通过对近代魏源、严复二位进步思想家思想异同的比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鲁迅的文学作品,学唱聂耳、冼星海创作的歌曲,提高从历史的角度来欣赏文学艺术作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魏源、严复的了解,使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认识到,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魏源、严复等一代知识分子主张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我们要学习他们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高度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学习他们励精图治、勇于探索和革新的精神。
(2)通过学习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文化巨匠的成就,分析他们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使学生认识到,民国时期文化的主旋律是宣传科学进步,反对迷信落后;追求人民民主,抨击专制独裁;讴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二、教学要点
重点:魏源、严复的新思想。
难点:如何认识新思想的内涵?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习本课内容之前,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明清时期的学术思想和文化,指出那时候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等因素,思想领域产生了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而近代的新思想是在鸦片战争时期出现的,是面对现实问题而萌发的。
【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一、向西方学习的人们
1、新思想萌发的原因 教师首先通过投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图片向学生介绍几位进步思想家,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回忆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来分析地主阶级改革派思想家产生的背景
和他们的思想特点。
新思想产生的背景和特点:鸦片战争前后,清朝统治日趋衰微,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不断入侵,震动了一部分比较开明的士大夫,他们认识到了清政府的腐朽和国家的危难,感到义理、考据之学远离实际,无济于事,强调经世致用,解决现实问题。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主张学习外国,兴力除弊,倡导社会变革,为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2、魏源和《海国图志》 首先介绍魏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平,然后引导学生看课文的正文和小字了解《海国图志》的内容。教师可解释《海国图志》书名中的“图”指地图,“志”指记录历史的文字。《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较为详尽较为系统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一部介绍、传播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关于战舰和火器的生产技术的著作,同时也是研究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探索学习西方富国强兵之路的启蒙著作。
本目的重点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内涵与意义。
魏源在《海国图志》 ( http: / / www.21cnjy.com )序言中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唯有“师夷之长技”才可“制夷”,“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戛者,外夷制之”。这就是说,写书的目的是了解“夷情”,帮助人们习其“长技”,以抵御外侮,振奋国威。所谓“师夷”就是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长处,“制夷”指抵抗侵略,克敌制胜。他认为只有把西方军事技术的长技学过来才能克敌制胜。
在学生对魏源的思想有了充分理解的基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让学生讨论:“魏源的思想有什么影响?通过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魏源的思想,反映了鸦片战争后知识分子中的先进人物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解脱出来,开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启迪人们学习外国,改变现状,寻求救国御侮之路。魏源是新思想的倡导者,揭开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新的一页。
想一想:魏源的主张与后来洋务运动的做法有哪些相似之处?
魏源的主张和洋务运动都敢于抛弃传统的陈腐观念,客观地去了解外面的世界;敢于正视现实问题,要求改革弊政,抵抗侵略,主张学习西方;认为中国文武制度比西方好,不必改革,只要学习西方制造利器即可,中体西用;对学习西方的认识是肤浅的,不可能认识到西方国家先进的根本原因。因此,魏源等人只提出了学习先进技术以御外侮的主张,当然也就无法使中国真正找到一条富强御侮的道路;其思想从总体上仍属“经世致用”封建思想体系。他们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活动的基点是维持封建统治。
3、严复的贡献 教师首先介 ( http: / / www.21cnjy.com )绍维新变法运动期间,严复在天津主办《国闻报》宣传变法的史实,指出严复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然后,结合小字课文,对严复的生平作简单介绍。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严复的思想形成的背景: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严复力主维新变法,救亡图存。他的思想是与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维新变法思想高涨的时代背景相适应的。
《天演论》及其影响:教师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严复翻译此书的主要目的在于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观点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最后,着重分析严复翻译《天演论》的重要意义。《天演论》打破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观念,也就是打破了封建意识形态,这对封建势力是致命的打击。《天演论》还起到了启发中国知识界探索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作用,它带给人们一种新的资产阶级世界观,使中国广大知识分子第一次真正打开眼界,获得新知识。
二、文学巨匠鲁迅
这一目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我国第一篇白话小说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地位。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谈谈对鲁迅及其作品的了解,然后介绍我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突出鲁迅利用文学作品抨击封建礼教的重要价值。
想一想:鲁迅弃医从文,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鲁迅弃医从文,是因为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使他深深感到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只有改变国民的精神,才能使中国变得强大。鲁迅这种将个人志愿与祖国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鲁迅用手中的笔作武器,写出了《呐喊》、《狂人日记》等许多作品,向黑暗的旧社会发起了挑战,唤醒了数以万计的中华儿女起来同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毛泽东赞誉他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在纪念鲁迅留学仙台9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为中国鲁迅研究界中的前辈学者、东北师范大学的孙中田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历史位置的抉择与鲁迅的心态》的研究报告。指出鲁迅是在“历史转折的空间,在多重文化的冲击、整合中,开拓自己的人生道路”。认为“鲁迅承诺了文艺改造世界的使命,并且以大勇者的坦诚,成为不断地把这一事业的理性认知向更高层次推进的宣告者”。指出鲁迅自觉赋予了自己的使命,即在“人与非人”的历史和文化反差中,“唤醒非人向人的转化”。
三、艺术家徐悲鸿、聂耳、冼星海
1、徐悲鸿借鉴西洋写实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技法改良中国画,代表作有油画《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首先让学生欣赏徐悲鸿的作品,分析徐悲鸿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指出:其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进取精神。徐悲鸿笔下的马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他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愚公移山》图极具现实意义,画家以宏大的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表达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决心与毅力。《田横五百士》取材于《史记·田儋列传》,巨大的历史画面渗透出一种悲壮的气概,撼人心魄。
2、聂耳以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创作出众多的优秀歌曲,歌曲具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和民族风格,为中国革命音乐开辟了道路。其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前进歌》、《大路歌》、《开路先锋》、《新女性》、《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等30余首,集中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坚强意志和工农群众的苦难与反抗,聂耳是我国无产阶级音乐的先驱。教师可以借助课后的知识拓展进一步介绍《义勇军进行曲》:“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侵占东北,中国军民不甘做亡国奴,不顾蒋介石不抵抗的政策,组成义勇军奋起抗日。聂耳满怀革命激情,以悲壮激昂的曲调,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这首歌曲在民族危难的时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勇气和信心。新中国成立时,被定为国歌。
冼星海创作的歌曲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游击队之歌》、《在太行山上》等。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黄河大合唱》。这些歌曲的写作背景是日本帝国主义进行全面侵华战争,民族危亡,中华儿女正在进行英勇的抗日斗争。歌曲激励中国人民投身到抗日斗争、挽救民族危亡的伟大事业中去,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情感,振奋了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