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3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鲁教版六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第13课《大一统的汉朝》教案(鲁教版六年级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7-11 15:5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课 大一统的汉朝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汉初统治者采取比较宽松政策的原因及措施。
2.掌握文景之治的含义,汉武帝大一统在政治、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加深对史实理解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
2.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组讨论,探究秦亡汉兴的原因,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评价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汉初高祖、文帝、景帝时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原因、措施和结果的学习,使学生认识 “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2.使学生认识到,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鼎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认识到中华民族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重点
“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教法与学法
1.联系法:让学生运用联系回忆的方法,分析出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的原因,掌握历史发展的因由规律。
2.讲解法:教师运用讲解法来解决汉武帝大一统的历史意义等问题,达到学生全面、系统理解的目的。
3.讨论法:指导学生讨论“汉武帝的大一统是怎样形成的?”并用图示小结,旨在指导学生梳理知识的思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利用导入框汉高祖宴群臣的故事——设置疑问导入新课。(怎样治理天下?)你认为汉高祖的话有没有道理?有道理!俗话说,得人心者得天下!他就是因为深得人心,知才善用,才打败项羽。但是,得天下不易,坐天下更难。汉高祖建立汉朝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汉朝统治者是怎样进行统治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板书课题)
请阅读课本,5分钟后回答以下问题。
自学指导一:
西汉建立后,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是怎样造成的?
汉统治者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后教点拔:
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引导学生从回忆旧课中得出结论:这种形势是秦的暴政、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造成的。
(口述:西汉初年,有三大社会问题非常突出,一是经济凋敝,二是边境不安,三是诸侯王割据称雄。其中,经济问题最大。秦朝每年服徭役的人不下三百万,繁重的徭役迫使大量农民脱离农业生产,后接连发生秦末农民战争,使社会经济濒临溃的边缘,再加上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的影响,就出现了以上的社会问题。)
分组讨论:面对这种情况汉初统治者该怎样进行统治?假如,你是汉高祖,你会怎么做?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定其中两组的同学讲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吸取历史教训。)
只有采取措施尽快恢复经济,才能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达到长治久安。于是,汉高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以轻徭薄赋、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措施。
2.汉高祖以后的几代皇帝,特别是文帝、景帝时期(前180-前141)推行轻徭薄赋、发展农业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 的太平盛世景象。
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小组一起互相交流、质疑,归纳出文景之治时采取的主要措施:
轻徭薄赋
奖励农桑
提倡节俭,
重视“以德化民”。
讨论探究:什么是“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对我们当今社会经济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
在生讨论的过程中师予以点拔,引导学生对比秦修建阿房宫、骊山陵与汉文帝预修陵墓要求从简,停建露台的做法有何有同。得出结论:得出“成由俭,败由奢”的道理。
过渡小结:文景之治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的雄厚物质基础,为汉武帝时期西汉鼎盛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我们来认识一下汉武帝。
自学指导二:
1、说说你所知道的汉武帝。
2、阅读P77页课文小字,说出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3、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两项措施?有没有达到他的目的?
后教点拔
1、学生自由发言。得出结论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
2、通过阅读引出汉武帝重视选拔人才、善于使用人才的结论。正是因为汉武帝善于用人,这就为汉武帝打造一个“大一统的西汉盛世”提供了一个条件。
(口述:汉朝实行中央集权的条件已经具备。汉武帝雄才大略,重视选拔人材、善于使用人材是主观条件,文景之治的出现,为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物质条件。)
3、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政治上: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教师分析:
⑴阅读关于梁王的课文,引出“武帝时诸候国仍有相当的势力”的认识,为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使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又找借口,一次就消去当时半数的侯国。使诸侯国无力与中央政权对抗,汉武帝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⑵设计问题,层层深入,在充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口述:汉武帝在政治上的措施引起了当时诸子百家的非议,对于汉武帝的做法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和意见。
汉武帝采纳了谁的建议?实行什么政策?
什么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是如何推行儒学教育的?
议一议:“董仲舒的建议为什么会被汉武帝接受?(学生各抒已见)
小结:讲完“汉武帝的大一统”一目,引导同学讨论:“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用以下图示小结:
1.原因 客观: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大一统
政治:削弱诸侯国势力,封国越分越小
2.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  
3. 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4.分组探究,说一说 俗话说,功过自有后人评。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在位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但是秦二世而亡,而汉朝经历了百余年后才走向衰亡,你怎样看待这两位皇帝?(多媒体图片)
(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理解来回答,只要不太离题便可)
〔说明〕这个小练习的确定主要是巩固这课的小知识,以达到学与练的结合。
过渡:汉武帝的大一统,使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但是,百余年后,西汉逐渐走向衰亡。重新建立的汉朝,定都在洛阳,历史上称为东汉。
自学指导三:
西汉灭亡,东汉建立,简要交待清楚即可。尤其是“东汉的统治”一目,全为阅读内容,不展开讲述。了解几个简单的问题即可。
A、西汉何时灭亡的?
B、东汉建立的时间,建立人,都城?
C、东汉光武帝在位时期经济怎样?历史上称为什么?
D、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了怎样的黑暗局面?
学习小结:你知道今天讲了几个历史人物吗?你能谈谈对他们的看法吗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了汉朝由“文景之治”到“汉武帝大一统”,形成了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这节课我们主要收获的不仅仅是这样一些基础的知识,还明白了守业更比创业难和祖国统一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我们无论是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都应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只有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强盛昌荣。
达标练习
一、选择题
1.西汉第一个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景帝
2.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轻徭薄赋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吸取秦亡的教训 B.重视“以德化民” C.经济困难 D.人心思安
3.以注意节俭而著称的西汉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4.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项是
A.中央实行盐铁专卖 B.平定“七国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发行五铢钱
5.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是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武帝 D.光武帝
二、论从史出
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到这个时期,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1)这段话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2)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什么?
(3)你认为出现这一治世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
材料2 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
(1)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何不同?
(2)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呢?
三、百家争鸣
8.汉代前期,由于统治者采取相对宽松的政策,诸子百家的思想虽然经历了秦朝的劫难,但到汉武帝时,已经重新活跃起来。假如一天,儒、道、法三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各自阐述着本家的观点,汉武帝对谁情有独钟呢?为什么?请你设计一个他们的谈话方案。儒家代表简称儒,道家代表简称道,法家代表简称法,汉武帝简称武。
法: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人能阻挡它的步伐,今胜昔,我们必须跟着时代的变化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则,拘泥于古法,不就像守株待兔一样可笑吗?
道:但我看来,有为还不如无为的好啊。秦始皇就是你们法家的知音,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结果怎样,还不是二世而亡吗?
儒:我觉得做事不能太绝对,对人民实行残酷镇压实在是应该吸取的教训,但一味的“无为”,很多事情也无法解决呀,所以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才能长治久安啊。
武:(心想)对呀,如果只是无为,与民休息,可边疆地区何时才能安宁呢?我又如何建功立业呢?而他们几家争来争去,对我的统治也不利呀!于是汉武帝采纳了_________家的建议,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命令,从而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登上了至尊的地位。
参考答案
一、1.A 2.C 3.B 4.C 5.C
二、6.(1)汉景帝时期。
(2)“文景之治”。
(3)他们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又注意节俭。
7.(1)秦朝的统治者奢侈腐化,汉文帝注意节俭。
(2)秦对人民实施暴政,而汉朝统治者以此为戒,轻徭薄赋,减轻对人民的剥削,注意节俭。
三、8.(根据各家的主要思想,言之有理即可)
主要措施
PAGE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