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怀化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4 19:35:17

文档简介

2023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试题·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正在于”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一“我之所以要说杜甫是中
国最伟大的诗人,原因就在于杜甫的作品所涉及的范围极广”可知,迈克尔·伍德认为之所以要说杜甫是中国最
伟大的诗人,原因就在于杜甫的作品所涉及的范围极广,而杜甫创造的“中国文化的道德和情感词汇”只是其中
的一个方面。)
2.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在当下找到古代文化的含义,这在世界上也是独
一无二的”错误,材料中并没有相关信息说只有中国“独一无二”“在当下找到古代文化的含义”,此信息属于无中
生有。)
3.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窦娥这句话所表现出的是坚强不屈的民族性格。根据“简
单的十个字,蕴藏着多么深厚的情感。这不正是我们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的生动写照吗”可知,材料二第二段通
过杜甫诗歌论证的是文学作品能表现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所以不能作为论据。)
4.①杜甫的作品所涉及的范围极广,比如战争、人与自然、亲情友情等;②杜甫不仅写下了“中文最伟大的词语”,而
且创造了“中国文化的道德和情感词汇”:③他信奉的儒家的仁义道德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运行及人际交往中仍然
具有基础性的地位。(答出一点给1分,两点2分,三点4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①结合“其诗作既有关于战争的宏大叙事,也有他在三峡
对于人与自然、风景以及宇宙之间关系的思考,还有关于亲情、友情的亲切描述,聚餐、画纸为棋局等生活场景的
再现”可知;②结合“杜甫广阔的想象力,不仅表现在他写下了‘中文最伟大的词语’,而且创造了‘中国文化的道
德和情感词汇’”;③结合“杜甫信奉儒家的仁义道德,这些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运行及人际交往中仍然具有基础性
的地位”可知。
5.不同意这种说法。(1分)①这对夫妻因战争要分离,简单的对话蕴藏着极为丰富深厚的思念与牵挂。(1分)②
这段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充分展示出中国人所特有的美好心灵和崇高情感,是中华文明独有的精神特质和文化
底蕴的真实体现。(2分)③这正是中华民族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的生动写照,是中华人文精神强调人与人和谐共生科
学的“真”、人伦的“善”和艺术的“美”的完整统一。(2分)(判断和结合材料分析共2分,对应文中观点各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首先回答:不同意这种说法。结合材料二“最根本的原
因在于,他们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文明独有的精神特质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含蓄内敛,坚强乐观,渊源有自,
历久弥新”“我们的文学艺术,就是在这些平凡的细节描写中,充分展现中国人的美好心灵、崇高情感和不屈性
格”“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高头讲章,在朴素平凡的生活中,苦干实干,勇敢顽强,生动地诠释着中华民族的精
神特质”可知,这对夫妻话别的细节描写充分展示出中国人特有的美好心灵和崇高情感,是中华文明独有的精神
特质和文化底蕴的真实体现。这正是中华民族含蓄内敛的民族性格的生动写照,是中华人文精神强调人与人和
谐共生科学的“真”、人伦的“善”和艺术的“美”的完整统一。
6.B(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是因为条件的艰苦”错误,是为了突出彭德怀的简朴。)
7.A(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塑造了彭德怀作为湖南人敢为人先、永争第一的形
象”错误,结合“从这一点和其他方面可以看出他精力过人”可知,是表现他精力过人。)
8.①信仰坚定,吃苦耐劳,百折不挠。彭德怀带领战士们突破层层防线,六千英里的漫漫长征,一步步走到了胜利。
②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热爱人民。彭德怀心怀士兵,他的吃穿用度和普通士兵几无不同。他认为人民的支持是
红军战无不胜的源泉。③英勇无畏,精力过人。不怕敌人的悬赏缉拿,勇于挑战。④粗犷豪爽,充满自信。(答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机密★启用前
2023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试题
语文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签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
用擦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签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对话英国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
记者:您刚刷提到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中国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文明。您认为中华文
明得以长期存续的力量何在?
伍德:简而言之,就是《论语》中孔子关于“斯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等)的著名论述。这
个理念一直风雨无阻地件随着中国人,即使有汉末或唐末那样的天下大乱。尽管文化和语言
种类繁多,但人们相信汉文化和文明,尤其是作为基石的文宇及包含中华价值观的核心文本。
记者:杜甫在中国被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您为何认为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
诗人呢?
伍德:我之所以要说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原因就在于杜甫的作品所涉及的范围极
广。其诗作既有关于战争的宏大叙事,也有他在三峡对于人与自然、风景以及宇宙之间关系
的思考,还有关于亲情、友情的亲切描迷,聚餐、画纸为棋局等生活场景的再现。杜甫广阔的
想象力,不仅表现在他写下了“中文最伟大的词语”,而且创造了“中国文化的道德和情感词
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杜甫信奉儒家的仁义道德,这些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运行及人际
交往中仍然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我们说,这些因素“使社会运转”。尽管杜甫寂然离世,但他
以美步的语言凝聚了中华文明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一直流传到今天。
记者:您认为以杜诗为代表的中回古诗在全球化的今天有何特珠意义?
伍德:在我们这个时代,过去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从我们身边诞去,但是,人们依然可
以在当下的中国寻找中国古代文化的含义。因为在这表面之下,所奔流的依然是所有中国人
共同拥有的深深的源泉,其中诗歌就是中华文化得以长期延续的一大源泉。中国有地球上最
古老的诗歌传统。《诗经》中最古老的诗歌要早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今天人们依然公
认,杜甫的言语从某些角度告诉我们,何为中回人,但杜甫的诗作不仅仅是为中国人而写
的一在我们这个动搞的时代,这位生活在8世纪之人的思索、关于友情的主题、唐诗的世俗
视野、禅宗的宇宙人文主义,即使是通过翻译,也仍然具有当代意义,固此,随着我们越来越
【高二语文试题第1面(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