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要下雨了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 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空”的读音,读准“伸、沉、潮、湿”4个翘舌音;利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识记“潮,湿,消,沉”;利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形声字“腰,伸,搬,响”;利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识记“闷、息”。
2.会写 7个字,重点指导写好“吗,加,直”,知道口在不同位置的写法和“直”中三条短横距离均等。
3.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阴沉沉”的意思并运用此方法了解“潮湿,闷得很”等词语。
4.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吗”“呀”“呢”所表达的疑问或感叹语气,分角色读好课文对话。
5.尝试在对话中直接提取信息,了解下雨前“燕子低飞,小鱼透气,蚂蚁搬家”这些自然现象和形成原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了解“闷得很”的意思。2、读出“吗”、“呀”、“呢”所表达的语气。
教学难点:读好对话,尝试在对话中直接提取信息,了解一些小动物在下雨前的表现。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童话,齐读课题--14要下雨了。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那你知道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动物啊?(贴图)
【设计意图:贴图直观形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把学生引入故事情境,对童话故事有初步感知】
1、 识字写字
师:同学们课文预习的真不错,字词预习的怎么样呢?下面我们请小老师带领大家学习词语。
(一)多种形式正字音。
1.带拼音读词语
(1)小老师口令:请坐好,我坐好。提要求,认真听:我读一遍,大家读一遍。
(2)小老师提示:我想提醒大家:这节课有两个轻声,消息、搬东西;空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 kòng有空,它还有另一个读音你知道吗?Kong,你能给他组个词吗?我也给它组了词,我们一起读一读。
2.去拼音读词语(
1)男女赛读。去了拼音你还会读吗?男女对抗赛,男生先读,消息 1.2。
(2)同桌互评。同学们的声音真洪亮,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评价单,同桌互读,评价得星。
(3)评价老师。今天词语讲到这里,我对大家表现很满意,大家对我的表现满意吗?大家给我几颗星?生:三颗。师评:这真是一位十足的小老师。
(二)识字方法记字形。谁来当今天的生字小老师?
1.读生字自读生字。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些生字,想一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小老师及时点评。
2.记忆字形同学们用这么多好办法记住了生字,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字,快来看看,这个字你认识吗?出示金文“息”,你是怎么知道的?大家看:上面的“自”在过去指我们的鼻子,下面的“心”代表我们的胸部,表示呼吸时进出的气息,这个字是——息。同学们看,我们的祖先多么富有智慧啊!他们创造的字既让我们认识了字的样子,还理解了她的意思。后来“息”字不断演变,变成我们今天的“息”字。同学们,这种识字方法就叫“字理识字”。(三)示范指导写生字
师:同学们看,这节课有个字我们不光要认识还要会写呢!这个字是——“呢”
1.观察特点。大家仔细观察:这个字在结构上、占格上、笔顺上注意什么啊?
2.指导范写。这个字我们一起写一写,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书空,老师范写生书空。
3.学生练写。请同学们拿起评价单,拿起手中的笔,准备写字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足安。认真、快速写下一个“呢”字。(1)评价指导。投影展示,同学们,大家来看这个字她在书写的时候注意到了什么?没有注意什么?师在本子上范写。(2)自评。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笔书写一个更美观、更规范的“呢”!写完以后请给自己评价得星。
三、 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师:字词我们都学完了,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边读边思考:你从哪些句子看出要下雨了?读完以后请同学们用——画出这些句子。
【设计意图:结合课标理念,通过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学情的分析,以此大问题的设计推动全文发展,真正从文本出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初读课文,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一)体会“阴沉沉”天阴沉沉的,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
预设一:学生能找出,你可真会读书,这么细小的一处你都能发现,预设二:没有发现,再去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哪句话看出要下雨了?先来自己读一读,从哪个词看出要下雨了?同学们,看,满天的乌云重重的从天上压下来,这阴沉沉的天给你什么感觉?一起读出这种感情。通常出现这种天气的时候就是在告诉我们——要下雨了。大家看,同学们刚才找到的这三处最能体现要下雨了。
【设计意图:从学会的回答出发,最后落脚到学生的回答,教师从中进行总结提炼,真正意义上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学们翻开书找,这个过程是一个对课文理解的提炼过程,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这个问题的提出是抓住了课文的脉络,接下来所有课文内容都离不开这个问题,用一个大问题统领全文,是我们初次对低年级课文的尝试。】
(二)学习“燕子低飞”
1.自读小白兔和小燕子的对话。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小白兔和小燕子的对话,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从哪句话看出要下雨了?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潮湿。
(1)联系生活说潮湿现象。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潮湿的现象?预设一:潮湿的土。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下雨之前土是干的,下雨之后土就变得潮潮的、湿湿的,就变得潮湿起来。还有吗?(你很留心观察生活)预设二:满头大汗。你很会联系生活,尤其是上完体育课后,身上除了很多汗,让我们感觉很潮湿。预设三:潮湿的被子。哦,老师明白了,阴雨天的时候我们的被子很潮湿。
(2)借助实物体验潮湿感觉。同学们,潮湿的现象可不止这些呢。看老师手里的抹布,放在手上什么感觉?凉凉的,这种凉凉的感觉就叫潮湿。摸一摸还有什么感觉?湿湿的,这种感觉就叫潮湿。你也来试试吧,摸一摸,你来,你来。同学们这种感觉就叫潮湿。刚才我们就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了解词语潮湿的意思。三生摸,感受潮湿。同学们,我们这就是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燕子的话。
3.理解燕子低飞的原因。
师:同学们,空气很潮湿对给小虫子带来什么影响呢?生——飞不高。所以燕子要想吃到虫子,也要——低飞。(板书)哪位同学能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燕子低飞的原因呢?(师指黑板)预设一:回答的很正确。你回答的非常完整,真了不起,谁能像他一样再来说一说?预设二:回答的不清楚。我明白你的意思。/老师听出你明白了,谁能说的更清楚些?哦!同学们可真聪明,大家知道燕子低飞的原因,可是小白兔却不知道啊!难怪他这样问燕子呢?【设计意图: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帮助学生理解燕子低飞的原因,同时让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既理解了原因,同时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
4.朗读指导。
(1)关注提示语。你来当小白兔问一问小燕子,谁想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为什么要声音大点?预设一:因为是小白兔大声喊,所以要大声读。哦,你是从文中找到了大声喊这样的提示语指导要大声喊,你很会读书!那你来当小白兔大声读一读小白兔的话。(读得出来:你读出了大声喊的语气。/读不出来:同学们这是大声喊吗?谁是一只会大声喊的小白兔?)哪只小白兔能加上动作读一读?预设二:因为他怕小燕子听不到。那你来当小白兔大声喊让小燕子听到你的话。谁能加上动作读一读。
(2)读好问句。同学们再看这个句子,这是个什么句?生——疑问句,从哪看出来啊?所以我们还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哪只小白兔能读出疑问的语气?这么多同学都想读,那我们一起当小白兔问一问燕子吧?
(3)体会语气词的表达效果。同学们看,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句子,自己读一读,你觉得哪一句好,好在哪里?第二个句子好,让疑问的语气更强烈了,你能把这种语气读出来吗?借助像“呀”这样的语气词和标点能让我们的朗读更加到位。现在同学们一起合作读一读小白兔和小燕子的对话,男生当小白兔,女生当小燕子。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三)学习“小鱼出水”。
1.小组学习。小白兔听了燕子的话半信半疑,是要下雨了吗?他又跑去问了谁呀,他们之间又说了什么?接下来请同学们借助手中的评价单,小组合作学习 4-6自然段,——开始吧!2.小组汇报。(1)我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闷”的意思。(2)小鱼,小鱼,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啊?因为,所以。(3)借助“呢、呢、呀”等语气词和标点读好对话。
3.交流补充。小组汇报回答完“闷”的问题,问:其他小组有补充吗?同学们都学会了联系生活了解词语的方法,“闷”已经让我们喘不上气来了,那“闷得很”又是一种什么感受?让我们读出小鱼这样感受。)(1)哪个小组还想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小鱼出水的原因?(2)谁想给大家读一读小白兔和小鱼的对话?板书:从同学们的对话中我们知道小鱼出水也在告诉我们——要下雨了。写:出水
(四)学习“蚂蚁搬家”
1.蚂蚁,蚂蚁,要下雨了。现在听了小鱼的话,小白兔相信要下雨了,于是连忙跨起篮子往家跑。跑回家的路上遇到了谁?于是,小白兔就把一个重要的消息告诉了蚂蚁,他可能会对蚂蚁说什么呢?补白:其他同学当大蚂蚁,一起回答:是要下雨了,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两生告诉大蚂蚁们要下雨的消息,其他同学当大蚂蚁。
2.蚂蚁,蚂蚁,要下雨了?同学们,从你们的回答中我知道,小白兔不光告诉大蚂蚁要下雨的消息了,还给他问了一个问题,谁能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蚂蚁,蚂蚁,?两生补全,两生问,大蚂蚁们一起回答。板书:哦,原来蚂蚁搬家也告诉我们——要下雨了。
四、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带读。通过这么多现象,小白兔更加相信要下雨了,于是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他一边跑一边喊(生读):“妈妈,妈妈,要下雨了!”(齐)
2.情境朗读。图片、声音:轰隆隆,天空响起了一阵雷声。哗,哗,哗,大雨真的下起来了!五、 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大自然会发出很多信号告诉我们要下雨了,很多小动物也通过一些变化告诉我们要下雨了。除了燕子低飞、小鱼出水、蚂蚁搬家,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的变化吗?大自然还有很多现象告诉我们要下雨了,同学们要多去观察,让我们一起了解更多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