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1-22 14:15:15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测试卷
一、选择题
1.联合国大厅悬挂着一则孔子的名言,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往来的至高准则,这则名言是(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谦虚好学才能进步,这句话出自(  )
A.《论语》 B.《道德经》
C.《孙子兵法》 D.《史记》
3.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4.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热播的《<论语>心得》,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关注。《论语》中所记载的言论出自我国古代思想家(  )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
5.“一阴一阳谓之道”,事物都包含对立的两方面,对立的双方又相互转化。这是谁的观点(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 D.墨子
6.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之一矣”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  )
A.《韩非子》 B.《论语》
C.《道德经》 D.《孙子兵法》
7.提出“温故而知新”主张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8.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
A.《道德经》 B.《论语》
C.《韩非子》 D.《孙子兵法》
9.下面四项内容中,表明墨子观点的一项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B.主张“兼爱”、“非攻”
C.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论语》是孔子的著作 D.《孙子兵法》是孙武的著作
1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思想 B.每个人生活的国家不一样
C.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 D.社会制度的变革
12.(2016七上·灵璧期中)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是(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13.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了哪家的思想来教育学生(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4.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本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  )
A.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B.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违法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修炼自行解决
D.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
15.“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二、非选择题
16.同学们,“热爱学校,爱护校园”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但平时在校园内,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花木被折断、桌椅被破坏,门窗玻璃被打破等。针对校园内破坏公物的行为,请你分别用儒家、法家的思想观点来加以分析,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非常繁荣。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二:与孔子影响有关的图片(魏照每天为老师洒扫庭除)
(1)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材料二内容是东汉时童子魏照每天为老师郭泰洒扫庭除(打扫庭院)。对魏照的做法,你怎么看?
18.央视《百家讲坛》节目的著名主讲人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经说过:“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1)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2)在政治上,孟子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孔子学说的?
(3)春秋战国是一段诸侯割据争霸、战争硝烟频仍的时期,关于战争,各家观点不一,浅谈儒家和墨家的看法。
(4)有人认为,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应该完全抛弃孔子的思想,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
19.什么是百家争鸣?
20.百家争鸣出现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处理国家间往来的至高准则”可知悬挂的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BC项是关于教育和学习方面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孔子名言的知识,难度不大。抓住信息“处理国家间往来的至高准则”是解题的关键,它体现了人们之间友好相处的准则。
2.【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孔子的言论,孔子的言论被其弟子收录在《论语》中。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知识层面的运用。学生还需掌握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可用列表法来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进行归纳。
3.【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的信息,结合将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要求巩固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统一的君主国家。厉行严刑峻法,监察官吏职守,建立官僚制度。是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所以为君主争霸出谋划策的学派是法家。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百家争鸣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4.【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有关知识的识记。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他的言行记录在由他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里。因此《论语》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关注。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所给信息“《论语》”,孔子的言行记录在由他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里,由此判断即可。
5.【答案】A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德经》中收录了关于老子的学说,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老子的知识。抓住题干所给信息“事物都包含对立的两方面,对立的双方又相互转化”是解题的关键,这是老子的主张。
6.【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著作。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之一矣”这一名句。名句中的“学”、“志”、“思”、“仁”反映了治学和“仁”的思想,这属于孔子儒家思想,所以应是出自《论语》。
《韩非子》属于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与“仁”的思想不符;
《道德经》属于道家,主张无为,与矢志求学的有为思想不符;
《孙子兵法》属于兵家,言兵事,与“仁”不符。选项中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抓住题干所给信息“仁在其中之一矣”是解题的关键,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由此判断出是孔子的思想,再结合所学判断即可。
7.【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观点,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8.【答案】A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老子的弟子整理的著作;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收录孔子言行的著作;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
《孙子兵法》是兵家思想的代表。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道德经》的知识。解题的关键需掌握《道德经》是由老子的弟子整理的著作,是道家的经典。
9.【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A项是孟子的观点;
B项是墨子的观点;
C项是韩非子的观点;
D项是孙武的观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墨子的主张,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百家争鸣的其他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可用列表法来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进行归纳。
10.【答案】C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论语》是由孔子的后世弟子,收录和整理了孔子的言行的著作,不是孔子的著作,其他选项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孔子的知识。抓住关键词“说法不正确”是解题的关键,《论语》是由孔子的后世弟子整理而成。
11.【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的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君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进行变革,或提出主张。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出现原因的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需掌握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可用列表法来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进行归纳。
12.【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反对人对人的压迫,主张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尽力帮助别人。“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百家争鸣相关知识的识记。
13.【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道家思想。老子是春秋晚期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主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需掌握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可用列表法来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进行归纳。
14.【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主张“爱人”、“为政以德”。损害公物不属于无意识行为,不属于奢侈浪费行为,更不属于犯罪行为,应该属于道德问题,因此按照儒家的观点。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需需掌握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可用列表法来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进行归纳。
15.【答案】C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教育观点,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16.【答案】儒家:损坏公物是品德问题;法家:损坏公物是违法行为。认识:说服教育是主要方法,纪律惩罚是辅助手段,两者不应互相排斥,它们对学生形成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都起着重要作用。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儒家的思想的主张结合材料可知,损坏公物属于是品德问题;根据法家的思想:损坏公物是违法行为。认识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说服教育是主要方法,纪律惩罚是辅助手段,两者不应互相排斥,它们对学生形成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都起着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儒家:损坏公物是品德问题;法家:损坏公物是违法行为。认识:说服教育是主要方法,纪律惩罚是辅助手段,两者不应互相排斥,它们对学生形成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都起着重要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知识,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可用列表法来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进行归纳。
17.【答案】(1)学派:儒家。思想核心:“仁”“礼”。原因: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被奉为圣人和先师,教师的楷模。
(2)肯定:做得好,尊师重教的优良品德值得发扬。否定:师生不平等,封建糟粕不值得提倡。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 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因为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被奉为圣人和先师,教师的楷模。(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肯定:做得好,尊师重教的优良品德值得发扬。否定:师生不平等,封建糟粕不值得提倡。
故答案为:(1)学派:儒家。思想核心:“仁”“礼”。原因: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被奉为圣人和先师,教师的楷模。(2)肯定:做得好,尊师重教的优良品德值得发扬。否定:师生不平等,封建糟粕不值得提倡。
【点评】关于孔子的考查,还应掌握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为何称孔子为大教育家和大思想家等相关内容。
18.【答案】(1)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2)孟子将孔子“仁”的学说进一步发展成“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3)孟子(儒家):反对非正义战争,主张“仁政”。墨子(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4)孔子的思想尽管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但是对我们今天来说,其中很多方面,比如他“仁”的学说及教育思想等并没有过时,所以,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孔子思想中的有用成分,而不是将它完全抛弃。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爱心”体现了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创始人,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将孔子“仁”的学说进一步发展成“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3)依旧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对待战争儒家的观点是:反对非正义战争,主张“仁政”。墨家的观点是: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我认为这种观点不正确。孔子的思想尽管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但是对我们今天来说,其中很多方面,比如他“仁”的学说及教育思想等并没有过时,所以,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孔子思想中的有用成分,而不是将它完全抛弃。
故答案为:(1)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2)孟子将孔子“仁”的学说进一步发展成“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3)孟子(儒家):反对非正义战争,主张“仁政”。墨子(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4)孔子的思想尽管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但是对我们今天来说,其中很多方面,比如他“仁”的学说及教育思想等并没有过时,所以,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孔子思想中的有用成分,而不是将它完全抛弃。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及其百家争鸣的知识,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可用列表法来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进行归纳。
19.【答案】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当时,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诸子百家针对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其实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等等。“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特别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故答案为: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当时,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诸子百家针对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对百家争鸣的识记能力。学生还需掌握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可用列表法来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进行归纳。
20.【答案】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而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后2000多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除了佛学的传入之外)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后经过不断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了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故答案为: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而深远的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影响的知识,难度不大,属于知识层面的记忆。学生还需掌握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可用列表法来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进行归纳。
1 /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测试卷
一、选择题
1.联合国大厅悬挂着一则孔子的名言,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往来的至高准则,这则名言是(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答案】D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处理国家间往来的至高准则”可知悬挂的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ABC项是关于教育和学习方面的内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孔子名言的知识,难度不大。抓住信息“处理国家间往来的至高准则”是解题的关键,它体现了人们之间友好相处的准则。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只有谦虚好学才能进步,这句话出自(  )
A.《论语》 B.《道德经》
C.《孙子兵法》 D.《史记》
【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孔子的言论,孔子的言论被其弟子收录在《论语》中。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属于知识层面的运用。学生还需掌握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可用列表法来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进行归纳。
3.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的信息,结合将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要求巩固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统一的君主国家。厉行严刑峻法,监察官吏职守,建立官僚制度。是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所以为君主争霸出谋划策的学派是法家。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百家争鸣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4.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热播的《<论语>心得》,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关注。《论语》中所记载的言论出自我国古代思想家(  )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
【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有关知识的识记。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他的言行记录在由他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里。因此《论语》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关注。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所给信息“《论语》”,孔子的言行记录在由他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里,由此判断即可。
5.“一阴一阳谓之道”,事物都包含对立的两方面,对立的双方又相互转化。这是谁的观点(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 D.墨子
【答案】A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德经》中收录了关于老子的学说,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老子的知识。抓住题干所给信息“事物都包含对立的两方面,对立的双方又相互转化”是解题的关键,这是老子的主张。
6.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之一矣”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  )
A.《韩非子》 B.《论语》
C.《道德经》 D.《孙子兵法》
【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著作。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之一矣”这一名句。名句中的“学”、“志”、“思”、“仁”反映了治学和“仁”的思想,这属于孔子儒家思想,所以应是出自《论语》。
《韩非子》属于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与“仁”的思想不符;
《道德经》属于道家,主张无为,与矢志求学的有为思想不符;
《孙子兵法》属于兵家,言兵事,与“仁”不符。选项中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抓住题干所给信息“仁在其中之一矣”是解题的关键,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由此判断出是孔子的思想,再结合所学判断即可。
7.提出“温故而知新”主张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观点,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8.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
A.《道德经》 B.《论语》
C.《韩非子》 D.《孙子兵法》
【答案】A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老子的弟子整理的著作;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收录孔子言行的著作;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代表;
《孙子兵法》是兵家思想的代表。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道德经》的知识。解题的关键需掌握《道德经》是由老子的弟子整理的著作,是道家的经典。
9.下面四项内容中,表明墨子观点的一项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B.主张“兼爱”、“非攻”
C.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
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
A项是孟子的观点;
B项是墨子的观点;
C项是韩非子的观点;
D项是孙武的观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墨子的主张,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百家争鸣的其他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可用列表法来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进行归纳。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 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C.《论语》是孔子的著作 D.《孙子兵法》是孙武的著作
【答案】C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论语》是由孔子的后世弟子,收录和整理了孔子的言行的著作,不是孔子的著作,其他选项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孔子的知识。抓住关键词“说法不正确”是解题的关键,《论语》是由孔子的后世弟子整理而成。
1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思想 B.每个人生活的国家不一样
C.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 D.社会制度的变革
【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的大变革。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君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过渡的时期,新旧阶级之间,各阶级、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又激烈。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进行变革,或提出主张。于是出现了一个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出现原因的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需掌握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可用列表法来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进行归纳。
12.(2016七上·灵璧期中)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是(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反对人对人的压迫,主张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尽力帮助别人。“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百家争鸣相关知识的识记。
13.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了哪家的思想来教育学生(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道家思想。老子是春秋晚期人,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主张: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需掌握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可用列表法来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进行归纳。
14.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本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害公物”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  )
A.儒家组:损害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B.法家组:损害公物属于违法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C.道家组:损害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修炼自行解决
D.墨家组:损害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
【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主张“爱人”、“为政以德”。损害公物不属于无意识行为,不属于奢侈浪费行为,更不属于犯罪行为,应该属于道德问题,因此按照儒家的观点。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属于知识层面的识记,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需需掌握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可用列表法来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进行归纳。
15.“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
A.以“德”教化人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
【答案】C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教育观点,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二、非选择题
16.同学们,“热爱学校,爱护校园”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但平时在校园内,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花木被折断、桌椅被破坏,门窗玻璃被打破等。针对校园内破坏公物的行为,请你分别用儒家、法家的思想观点来加以分析,并谈谈自己的认识。
【答案】儒家:损坏公物是品德问题;法家:损坏公物是违法行为。认识:说服教育是主要方法,纪律惩罚是辅助手段,两者不应互相排斥,它们对学生形成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都起着重要作用。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儒家的思想的主张结合材料可知,损坏公物属于是品德问题;根据法家的思想:损坏公物是违法行为。认识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说服教育是主要方法,纪律惩罚是辅助手段,两者不应互相排斥,它们对学生形成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都起着重要作用。
故答案为:儒家:损坏公物是品德问题;法家:损坏公物是违法行为。认识:说服教育是主要方法,纪律惩罚是辅助手段,两者不应互相排斥,它们对学生形成爱护公物的良好习惯都起着重要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的知识,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可用列表法来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进行归纳。
1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非常繁荣。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二:与孔子影响有关的图片(魏照每天为老师洒扫庭除)
(1)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材料二内容是东汉时童子魏照每天为老师郭泰洒扫庭除(打扫庭院)。对魏照的做法,你怎么看?
【答案】(1)学派:儒家。思想核心:“仁”“礼”。原因: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被奉为圣人和先师,教师的楷模。
(2)肯定:做得好,尊师重教的优良品德值得发扬。否定:师生不平等,封建糟粕不值得提倡。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 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因为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被奉为圣人和先师,教师的楷模。(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肯定:做得好,尊师重教的优良品德值得发扬。否定:师生不平等,封建糟粕不值得提倡。
故答案为:(1)学派:儒家。思想核心:“仁”“礼”。原因:孔子是古代伟大的教育家,被奉为圣人和先师,教师的楷模。(2)肯定:做得好,尊师重教的优良品德值得发扬。否定:师生不平等,封建糟粕不值得提倡。
【点评】关于孔子的考查,还应掌握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为何称孔子为大教育家和大思想家等相关内容。
18.央视《百家讲坛》节目的著名主讲人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经说过:“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1)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2)在政治上,孟子是怎样继承和发展孔子学说的?
(3)春秋战国是一段诸侯割据争霸、战争硝烟频仍的时期,关于战争,各家观点不一,浅谈儒家和墨家的看法。
(4)有人认为,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应该完全抛弃孔子的思想,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
【答案】(1)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2)孟子将孔子“仁”的学说进一步发展成“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3)孟子(儒家):反对非正义战争,主张“仁政”。墨子(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4)孔子的思想尽管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但是对我们今天来说,其中很多方面,比如他“仁”的学说及教育思想等并没有过时,所以,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孔子思想中的有用成分,而不是将它完全抛弃。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爱心”体现了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创始人,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将孔子“仁”的学说进一步发展成“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3)依旧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对待战争儒家的观点是:反对非正义战争,主张“仁政”。墨家的观点是: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我认为这种观点不正确。孔子的思想尽管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但是对我们今天来说,其中很多方面,比如他“仁”的学说及教育思想等并没有过时,所以,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孔子思想中的有用成分,而不是将它完全抛弃。
故答案为:(1)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韩非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2)孟子将孔子“仁”的学说进一步发展成“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3)孟子(儒家):反对非正义战争,主张“仁政”。墨子(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4)孔子的思想尽管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但是对我们今天来说,其中很多方面,比如他“仁”的学说及教育思想等并没有过时,所以,我们应继承和发扬孔子思想中的有用成分,而不是将它完全抛弃。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思想及其百家争鸣的知识,难度不大。学生还需掌握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可用列表法来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进行归纳。
19.什么是百家争鸣?
【答案】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当时,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诸子百家针对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其实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等等。“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特别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故答案为: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当时,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诸子百家针对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对百家争鸣的识记能力。学生还需掌握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可用列表法来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进行归纳。
20.百家争鸣出现的影响。
【答案】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而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以后2000多年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发展的道路、特点及其中的各种问题、思想(除了佛学的传入之外)都可以从先秦百家争鸣中追溯到其源头。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后经过不断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了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故答案为: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是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而深远的影响。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百家争鸣影响的知识,难度不大,属于知识层面的记忆。学生还需掌握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可用列表法来对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进行归纳。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