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避免革命的改革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7-11 17:0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9张PPT。【前置测评】 1、17、18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①请你举出三个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
②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哪个国家?英国、美国、法国 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文艺复兴
新航路的开辟资产阶级
革命工业
革命基础确立产生扩展改革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关于俄国,我们了解多少?俄罗斯偏僻的小乡村12世纪建城莫斯科公国13世纪为蒙古
金帐汉国统治
下的一小邦1480年独立16世纪中期
莫斯科大公
伊凡四世
称沙皇彼得一世的改革 17世纪彼得一世的改革使俄国迅速强大起来,并随即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18世纪初,俄国在北方战争中打败瑞典;18世纪后期,在对土耳其人的战争中取胜;同时,三次参与瓜分波兰,疆域西拓,渗入中欧。从莫斯科公国到俄罗斯帝国从欧洲内陆国到地跨欧亚的大帝国(19世纪)1、1804年,俄国有1200家手工工场,到50年代末发展到2800家。19世纪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1860年,俄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已达1万多家。2、19世纪中期,俄国的生铁产量只有英国的1/15,法国的1/3,铁路总里程只有法国的1/10。改革的背景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经济比较 ★ 以上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俄国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但是,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非常落后资本主义要发展需要什么?
市场劳动力原料技术资本工人太少,素质也低,产量、质量都不乐观;产品销售也不如意,农民太穷了,他们不买,社会又不太平……唉,都是那讨厌的农奴制.有啥办法搬开这块绊脚石①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使资本主义工业缺乏大量自由的劳动力。他们没有劳动积极性,生产效率极低。 ②农奴生活水平低,影响国内市场的扩大。俄国资本主义要发展需要
什么?
市场劳动力农奴家属在田间为地主干活地主在毒打农奴 尤里的生活★尤里的故事和上述图片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有效信息?1、农奴“像牲口那样带着镣铐出售”。出卖农奴的广告同出卖骡马、狗的广告一起刊登在官方的报纸上。10个卢布可以买到一名少女农奴,而一条良种狗却值几千卢布。
2、在叶卡捷琳娜执政初期,一个把138名农奴鞭打致死的女农奴主(其中包括一个12岁的小女孩),所得到的的惩罚只是被判终身苦役监禁。
3、到19世纪初,俄国农奴超过2000万,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 地主监督农奴在田间劳动? “是谁给这可怕的权力,让一些人奴役另一些与他同样生活的人的意志,剥夺了他们的自由?……主人为了排解愁闷,随意将他当做一头牛卖出,换进来一匹马,或者一条狗,而他却从此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爹娘、兄弟姐妹……” ? ? ? ? --别林斯基《德米特里·卡列宁》 俄国在庄园作坊中劳动的农奴农奴制将农民视同牲畜,农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无情摧残。他们整天无偿地为封建地主劳动,甚至被作为物品抵押债务;他们机械、麻木地活着,一个个成为愚昧的文盲、愚钝的苦力。地主在毒打农奴生活贫苦的俄国农民俄国资本家要发展需要什么?
市场农奴制没有人身自由,可以买卖没有钱购买商品
自由劳动力市场自由劳动力1.改革原因: :俄国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根本原因不能提供劳动力和市场克里木战争英法联军在克里木半岛登陆英法联军与俄军在克里木的激战俄国陆军约100万人(其中可用于对外作战的兵力70万人),火炮1400余门;海军战舰约380艘(其中黑海舰队178艘),兵力9万余人。俄军装备落后,陆军的主要装备燧发滑膛枪射程很短,舰队基本上由陈旧的帆船组成。法国陆军总兵力50余万人,火炮约1200门,海军战舰170余艘;英国陆军16万余人(参战部队仅5万人),海军战舰200余艘。英、法陆军训练水平较高,装备先进的线膛枪,火炮射程远,便于机动;海军战舰多数为汽船,机动性强。VS返回英国:汽船、铁路俄国:帆船、马车克里木战争
——帆船与汽船的较量恩格斯就这次战争谈道:
“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克里木战争惨败,激化了国内的矛盾 2)直接原因亚历山大二世 1855年秋,
尼古拉一世为扩大在黑海和高加索的统治权而与英、法、土耳其发生克里木战争。于行将战败时突然去世。也有服毒自杀的传说。在俄国内外危机的冲击中其子亚历山大二世继位。农奴制危机 1858年---1860年,俄国共发生近300次农民起义,它表明一个严峻现实,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石---农奴制正面临灭顶之灾。两种可能革命改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与其等待农民自下而上的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1)材料中,“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指的是什么?“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又指什么?农民暴动;农奴制改革2、时间、改革者1861年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3、改革目的:为了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增强国家实力,避免人民革命。 4、主要内容(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2)农民能以赎买的方式分到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
(3)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当地的“村社”管理。 请你们相信,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切都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沙皇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这段话说明改革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5.前提:尽量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材料分析: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6、实质: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的双重敲诈和掠夺。改革的影响各抒己见 1、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量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2、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出自《改革与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积极性: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7、历史意义:1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转折点?
2.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为什么废除了农奴制,会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因为废除农奴制后,可以提供自由劳动力和市场农奴制废除后的农民“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宁:“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农民尤里的回忆改革后,我们自由了,不再害怕被地主又打又骂或买卖。但是我们一家人的收入都用来还了贷款,而且还只还了一小部分,至今一贫如洗。我听说改革后各地农民暴动频发。这个“自由”的代价太大了。局限性: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沙皇专制仍然存在,农民缺乏基本民主权利(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7、局限性:积极性: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局限性: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沙皇专制仍然存在,农民缺乏基本民主权利(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俄国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而缓慢
7、历史意义:8、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改革应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要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减轻农民的负担,维护社会稳定9、启示感悟: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拓展提高】合作探究:俄国1861年改革是由地主阶级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是资产阶级改革?想一想,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次相同性质的改革是什么? 因为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劳动力),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98年维新变法/戊戌变法归纳总结: 想一想,这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俄国
1861年
改革原因时间、改革者:目的内容实质性质影响1861 亚历山大二世为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增强
国家实力。是沙皇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②还能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③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村社”管理。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社会矛盾,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对实现近代化起积极作用。但是农民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沙皇专制制度没有发生本质性的改变。 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克里木战争启发 作业完成学考精炼第14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