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4 20:51:53

文档简介

石家庄市 2023~2024 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 参考答案 (2024.01.24)
一、 现代文阅读
(一)
1.D(曲解文意)
2.A(B 项表述绝对;C 项“已失去生命力”无中生有;D 项,“《老子》两章的推理方式不
值得借鉴”并非杨立华的观点)
3.C(依据原文“大故,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和“《墨经》所谓的‘大故’显然是现
代逻辑学所谓的‘必要而充足原因’”判断,只有 C 项体现了墨家对“大故”的认识)
4 ①“或”“假”二法,分别相当于现代逻辑中的特称命题和假言命题;
②“效”“推”二法,大致相当于现代逻辑中的演绎法和归纳法;
③《墨经》中所说的“小故”和“大故”,就是现代逻辑学所说的“必要原因”和“必
要而充足原因(充要原因)”。
(答对一点得 1分,两点 3 分,三点 4分。意思对即可。)
5.方法:“推”的方法(2 分)
说明:①“推”相当于归纳推理,其特点是由多个具体而类似的事实得出一般的结论。
②《老子》由人和草木万物“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的事实和“天下莫柔弱于
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的现象,得出“柔弱胜刚强”的道理,是典型的
归纳推理。
(每点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二)
6.B(老人不动身,有需要照顾小动物的原因,更主要是因为年事已高,身体疲累。)
7.A(“没有流露作者的感情”错误,描写中流露了作者的感情。比如:“他太累了,走不
动了”,表现出作者对老人现状的关心;“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
能起飞”,表现出对老人命运的忧虑。)
8 ①人物塑造方面:“我”是老人悲剧的见证者,通过“我”见闻、感受,侧面突出老人
善良无助的形象特点;
②情节组织方面:“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我与老人的对话构成小说的主要情节;
③主旨表达方面:“我”是故事的参与者,可以令读者更加真实地体验到战争对美好人
性的摧残;
④表达效果方面:使小说的叙述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一点 2分,任意两点满分;意思对即可。)
1
{#{QQABQQCEgggAAgBAAQgCAwEKCEKQkACAAKoOhEAIIAAACBNABAA=}#}
9 叙事视角:①文本一划线部分采用第一人称叙事,叙事者同时是故事里的人物,形成有
限视角,叙事比较客观冷静。文本二采用第三人称无限(全知)视角,叙
事比较自由全面。(3分)
塑造人物:②文本一划线部分以人物对话为主;文本二除了对话描写外,还有神态、动
作、心理等细节描写。(3分)
(共 6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
10.BEG(依据前文“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可知 B处应断开;依据句
末语气词“也”,可在 E 处断开;“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为判断句,故主
谓间应断开)
11.B(“不胜枚举”中“胜”的意思,也是“尽、完”)
12.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不是对魏国现状的描写)
13(1)河内遇到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转移到河东,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
荒年也是这样做。
(凶,荒年、饥荒;移,转移;第二个“其”,指河东;然,这样。每点 1 分)
(2)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不挨饿不受冻,这样却还不能称王的,
还从来没有(这种情况)。
(衣,穿;寒,受冻;王,称王;未之有也,宾语前置。每点 1分)
14. ①发展农业,保障民生;②兴办教育,推行孝悌。
(一点 1 分,两点 3分)
(二)
15.D(理解错误,第二首结尾两句的意思是“她虽早已成了九泉下的黄土,但壁上还尘封
着她和我昔日的墨痕”。)
16 同:内容上,都描写了梦游故地的情景;情感上,都抒发了对亡妻的怀念。(2 分)
异:内容上, 陆诗侧重描写沈园景物,苏词侧重描写与亡妻相见的场景。(2分)
情感上, 苏词还通过“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传达出身世落拓(失意、
凄凉)之感。(2分)
(共 6 分。意思对即可。)
(三)
17.(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俱怀逸兴
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开放性试题,符合情境即可)
2
{#{QQABQQCEgggAAgBAAQgCAwEKCEKQkACAAKoOhEAIIAAACBNABAA=}#}
三、语言文字运用
18. A.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 B.它在十一个省散布了许多种子
(每句 2 分,意思对即可)
19.①比喻:(1 分)将长征比作宣言书,自信地宣告了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1 分);
将长征比作宣传队,形象地指出长征在全国人民心中产生了广泛而重大的影响(1 分);
将长征比作播种机,生动地说明长征将革命种子播撒在十一个省,壮大了革命的力量。
(1 分)
②排比(1分):三个“是”字句连用,句式整齐,富有气势,有力地突出了长征的非
凡意义。(1分)
(共 6分。意思对即可)
20 ①用精确到分的数字交代时间,真实而细致地再现了告别仪式的重要事件和完整过程;
②交代港督府于 1885 年建成和 25 任港督在此居住,表现了港督治港时间之久,凸显
了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
③数字的使用,增强了报道的真实性和历史感。
(每点 1 分,共 3 分。意思对即可。)
21.A(A 项与题干的双引号都表示特殊含义。B项特定称谓;C项直接引用;D项特定称谓。)
22.原句好。
①原句将“4时 40 分”放在句首,与上下文的时间形成明显的呼应。
②原句强调“劳斯莱斯”的皇家标记,突出了这一事件的政治意义。
③原句采用长句,表述更加庄重,更能凸显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④原句主语始终是彭定康,保持了陈述主体的一致性,与段首句形成呼应。
(一点 2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共 4分。)
23.【写作指导】
写作应围绕“礼”的话题展开议论,可以挖掘新时代“礼”的内涵,可以谈论崇礼、
守礼的意义,还可以阐述如何崇礼、守礼;将以上几方面集中于一篇文章中加以阐述,亦
可。
3
{#{QQABQQCEgggAAgBAAQgCAwEKCEKQkACAAKoOhEAIIAAACBNABAA=}#}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墨子·小取》篇的大部分,是用于讨论“辩”的。它说:“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
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萃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好意,以说
出故,以类取,以类予。”
这段话的前半段是说辩的目的和功用,后半段是说辩的方法。《小取》中还说,辩有七种方法:“或
也者,不尽也。假者,今不然也。效者,为之法也。故中效,则是也;不中效,则非也;此效也。辟也者,
举他物而以明之也。件也者;比辞而俱行也。援也者,曰:子然,我奚独不可以然也?推也者,以其所不
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或”表示特称命题。“尽”表示全称命题。“假”表示假言命题,假设一种
现在还没有发生的情况。“效”就是取法。若原因与效相合,就是弃的原因;若原图与效不合,就不是真
的原因。这是效的方法。“碎(壁》”的方法是用一事物解释另一事物。“件”的方法是系就而详尽地对比
两个系列的问题。“接”的方法是说:“你可以这样,为什么我独独不可以这样?”“推”的方法是将相同
的东西,像归于已知者那样,归于未知者。
这一段内“效”的方法,也就是前一段内的“以说出故”。这一段内“推”的方法,也就是前一段内
的“以类取,以类予”。这是两种极其重要的方法,大致相当于西方逻辑学的演蜂法和归纳法。
在进一步解释这两种方法之前,先说一说《墨经》所谓的“故”。它说:“故,所得而后成也。”(《经上》)
就是说,有了“故”,某一现象才成其为某一现象。它还把“故”分为“大故”“小故”。“小故,有之不必然,
无之必不然。”“大故,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经说上》)《墨经》所谓的“小故”显然就是现代逻辑
学所谓的“必要原因”:《墨经》所谓的“大故”显然是现代逻辑学所谓的“必要而充足原因”。现代逻辑
学还区别出另一种原因,即充足原因,可以说是“有之必然,无之或然或不然”,墨家却没有看出这一种
原因。
在现代的辽辑推理中,若要知道某个一般命题是真是假,就用事实或用实脸来检验它。例如,若要
确定某细酋是某病的原因,检验它的方法是,先假设一般命题“A细菌是B病的原图”"为公式,再进行实
验,看假设的原因是否真的产生预期的结果。产生了,它就真是原因:没有产生,就不是。这是演蜂推理,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