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5 17:44: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易经》中《乾卦》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为马”,马象征孜孜不倦、奋力进取;《坤卦》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为牛”,牛象征无为而治、厚德载物。因此,儒道两家学派创始人在后世的艺术形象常如下图所示。从中说明这两派学说初创时( )
孔子乘马车周游列国 老子将青牛出函谷关
A.针对现实问题有的放矢 B.两者互相矛盾互不兼容
C.均被当时统治者所采纳 D.迎合新兴地主阶级需求
2.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由左右亲信出任,负责起草诰命文书,皇帝制书、诏书下达也多由御史大夫承转。有些政事皇帝不愿差使丞相,会直接交给御史大夫办理。由此可见,秦始皇设立御史大夫的目的是( )
A.牵制丞相,加强君权 B.辅佐丞相,处理军政事务
C.掌控军权,统领全国 D.控制郡县,加强中央集权
3.游士本是奔走于诸侯之间,宣扬自己政治主张的特殊阶层,但西汉武帝后,游士之游从汉初时政治性很强的社会活动逐步发展成结伴而行,欣赏自然景观的浏览活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阶层流动的加强 B.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
C.理学受到官方的推崇 D.传统礼乐制度的瓦解
4.魏晋南北朝的豪强地主庄园里,除了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所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现象时有发生。材料能够表明这一时期( )
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B.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
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D.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与官营手工业相抗衡
5.唐太宗曾说:“朕为苍生父母,苟可利之,岂惜一女,北狄风俗,多由内政,亦既生子,则我外孙,不侵中国”。据此政策,唐太宗( )
A.推动唐朝与吐蕃会盟 B.嫁文成公主于吐蕃赞普
C.接受“天可汗”称号 D.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6.乡愁的产生是以人对故乡的远离为前提。中国士人早期的乡愁表达更多是城市性的,即更多关注旧国旧都,以废墟化的城市作为情感原乡;隋唐后中国士人的乡愁逐渐以乡村为主导,通过对乡村的回望寄托情感世界。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市民阶层的壮大 B.唐朝诗歌的兴盛
C.选官制度的变化 D.社会经济的繁荣
7.有学者指出,两宋都亡于国内的少数民族,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宋朝政治制度的“成功”,这与唐末以来的战乱摧毁了世家大族密切相关。这里的“政治制度”是指( )
A.削弱地方实力以加强中央集权 B.多次推行变法加重财政负担
C.沿用唐朝藩镇以加强地方控制 D.实行平民政治提升皇权专制
8.北宋与辽、西夏的和议中都有“岁币”“岁赐”规定,对此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指出“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他认为“以钱财换和平”做法( )
A.被迫委曲求全实不可取 B.实属权衡利弊无奈之举
C.导致百姓负担更加沉重 D.推动边境榷场得到发展
9.宋朝商税中的正税,分为过税、住税两种。商人每经过一个场、务,就要交纳一次过税,按照货物价格,每千钱征收20%;住税是对城镇店铺买卖货物所课的税,即交易税,税率是3%。正税之外,还有各种杂税。这表明宋朝( )
A.税收征管较为细密 B.商业发展环境恶劣
C.政府收入依赖商税 D.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10.金仿汉字结构创制了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此外,辽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也依据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材料反映( )
A.先进文明对落后文明的引领性 B.汉族书法艺术的扩展
C.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实现封建化 D.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
11.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 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
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
12.明代郑和船队在下西洋航行中,除了使用“针路”(罗盘方位)、“更数”(水上里程)等航海技术,还使用了阿拉伯人的“牵星过洋”(星辰定位)技术,从而到达非洲东海岸一些地区。由此可知( )
A.阿拉伯人航海技术高超 B.地理环境制约东西方交流
C.中国传统航海技术落后 D.东西航海技术具有互补性
13.明代,若遇四品以上大臣缺员,必由六部官员、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等共相计议,而后推荐,再经皇帝批准任用,称“廷推”。大臣们若未经廷推而是由皇帝特旨简拔的话,则深以为耻。据此可知,廷推制度( )
A.有利于理性构建政治领导层 B.标志着皇权专制达到了顶峰
C.成为皇权与相权斗争的工具 D.致使科举的选官功能被削弱
14.“玉蜀黍(注: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米气味甘、平、无毒,主治调中开胃。根叶主治小便淋沥沙石,痛不可忍,煎汤频饮。”这则史料应出自( )
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15.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 )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 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16.据文献记载,乾隆年间,河南巡抚陈宏谋“募间人种红薯”:江西大廣县知县余光璧也在当地大力推广种植并“告以种法”。上述史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
A.富民思想的践行 B.新农作物的传播
C.饮食结构的改变 D.人地矛盾的加剧
17.1841年8月,英军侵略厦门,当地防御的清军共计5680人,但驻守当地的福建水师因绿营分属不同指挥系统,导致4300余人中参战者不足2000人。这反映出( )
A.民众的民族意识缺失 B.清政府政治上腐朽不堪
C.清政府缺乏主权意识 D.清朝军事制度有待完善
18.下面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内容( )
(附谕旨内容:一、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但不准久住据为巢穴;二、福州不准开放,不得已可改为泉州;三、香港仍坚持“赏借”;四、对于赔款不再反对)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19.林则徐是彪炳青史的民族英雄,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毛泽东评价林则徐是“我们的民主革命先驱……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命了一百多年。”把林则徐放在了“中国民主革命先驱”的历史地位上。林则徐“开眼看世界”主要是指他( )
A.领导了虎门销烟 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设译馆,翻译外文刊物 D.编订了《海国图志》
20.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冲积于厦口(厦门)”,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这则材料可用以说明当时( )
A.传统经济结构在西方冲击下发生变动
B.厦门取代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
C.传统家庭手工业已被机器大生产取代
D.政府主动开放以应对对外贸易形势变化
21.洋务运动期间,京师同文馆在课程设置上,除算学、化学、格致、医学外,又增设了天文测算、各国史地、富国策等课程。这表明洋务运动旨在( )
A.谋求国家富强 B.缓和社会矛盾 C.改变封建统治 D.推动社会转型
22.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曾国藩组建团练武装“湘军”。湘军以营为单位,先设官,然后由官回本乡招兵,形成了士兵只服从将领、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的局面。这反映了( )
A.中国近代化进程受阻 B.列强侵略战争加剧
C.地方割据局面的形成 D.中央权力逐渐下移
23.福州船政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著名军事企业。据统计,1867 1873年,在福州船政局工作的外国人员有52名,其职务分布如表所示。由此可以窥见,洋务企业( )
监督 帮办 技师 监工 匠首 工人领班 职员 医生 翻译 教师 合计
1人 1人 4人 1人 8人 23人 3人 1人 1人 9人 52人
A.对外依赖性强 B.生产技术先进
C.遭到列强压制 D.忽视人才培养
24.“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及其体制
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D.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
25.梁启超评论洋务运动,“虽宣言变法,却专事练兵、购械等项,不知本源,只变事不变法”。他认为洋务运动( )
A.未触及封建君主专制 B.动摇了传统文化的根基
C.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D.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26.同治年间,清政府在给英国公使阿礼国的节略中明确提出:中外“且亦各有国体及自主之权。如时势可行,及无碍国体政权者,中国原有自主变通之法;其窒碍难行者,无论不能勉强”。据此可知,当时的清政府( )
A.放弃“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
B.近代国家主权意识增强
C.已有改革政治制度的意图
D.反对与列强协商解决问题
27.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开始废除移民禁令,鼓励民众前往东北、西北、西南、东南等地垦荒,并于1884年设立新疆行省、1885年设立台湾行省。其主要目的是( )
A.缓解财政压力 B.推动民族交融 C.促进经济发展 D.应对边疆危机
28.下图为张之洞于1894年7月3日视察汉阳铁厂时拍摄的老照片。该照片( )
A.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环境污染的忧虑 B.可印证中国早期现代化尝试的成就
C.旨在坚定清军对日作战胜利的信心 D.折射出洋务派“易服改制”的壮志
29.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30.马勇在《甲午战争十二讲——温情敬意看历史》中说:“我想甲午战争真正带给中国的教训和启示就是如李鸿章所讲的,'一场战争让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但是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中国终于在悲情的状态下重新出发了。”该学者认为( )
A.温情敬意是历史基本史观 B.李鸿章是反思甲午战争第一人
C.民族危机引发了民族觉醒 D.甲午战争让中国彻底摆脱沉沦
二、材料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理学家继承传统儒家入世思想,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出发,形成了理学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
——摘自徐公喜万红《宋明理学的层次模式》
材料二: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并概括理学思想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有哪些政治和经济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倾向的根源。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重大事件
1840-1842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
1856-1860 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871 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
1874 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
1883-1885 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
1888-1889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
1894-1895 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
19世纪90年代 列强加紧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出现“瓜分危机”
1900-1901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40-90年代列强侵华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
三、论述题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卷中的明代商业
材料: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常熟翁氏旧藏的明人画作《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描绘明代后期南京市郊商业繁华的景象。其中各种招牌颇为醒目,写有“天之美禄”“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寄”“万源号通商银钱出入公平”“京式鞋靴店”“川广杂货”等等的布帘,最长者达数丈,迎风飘拂,使摩肩接踵的市民,目不暇接。
——摘自王春瑜《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王春瑜说明史》
上述材料招牌中的哪些信息可以作为解释明代后期商业繁荣的证据?概括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根据“马象征孜孜不倦、奋力进取;”“牛象征无为而治、厚德载物。”可得出儒道两家学派的思想内涵各有不一,一个主张积极进取,一个主张无为而治,这是针对不同的社会状况而提出的主张,是针对具体现实问题有的放矢,C项正确 。
2.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由左右亲信出任,负责起草诰命文书,皇帝制书、诏书下达也多由御史大夫承转。有些政事皇帝不愿差使承相,会直接交给御史大夫办理”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牵制丞相,以加强君权,A项正确;御史大夫是丞相助手,负责监察系统,排除B项;秦朝设太尉主持军事,排除C项;秦朝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排除D项。故选A项。
3.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武帝后。根据材料“游士本是奔走于诸侯之间,宣扬自己政治主张的特殊阶层,但西汉武帝后,……逐步发展成结伴而行,欣赏自然景观的浏览活动。”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与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对于游士的活动进行了限制有关,B项正确;游士活动性质的变化主要和国家的控制力加强有关,不是因为社会阶层流动的加速,排除A项;理学产生在北宋中期,从南宋后期始,程朱理学受到官方的推崇,排除C项;春秋战国时期传统的礼乐制度就已经开始瓦解,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B
解析:庄园经营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出现了“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现象,说明庄园的经济活动促进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中现象冲击了盐铁专卖制度,但不能得出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A项错误;庄园经济的一大特征是自给自足,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不能得出,C项错误;D项夸大了此时期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程度,且不能由材料得出,错误。
5.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唐太宗将皇室公主嫁于少数民族首领的和亲政策,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符合这一政策,B项正确;唐太宗执政时期是626年到649年,唐蕃会盟发生在9世纪,排除A项;突厥称唐太宗为“天可汗”,不能体现和亲政策,排除C项;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排除D项。故选:B。
6.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的中国。据材料中国士人的乡愁从“更多关注旧国旧都”到“逐渐以乡村为主导”,结合所学,隋唐时期,开创了科举制,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为社会下层民众提供了新的上升通道,使许多出身于乡村的寒门子弟有机会进入统治阶层,隋唐后中国士人的乡愁逐渐以乡村为主导正是与科举制度的施行有关,即选官制度的变化,C项正确;市民阶层生活在城市,与回望乡村无关,排除A项;材料现象与唐朝诗歌的兴盛、社会经济的繁荣无必然因果关系,排除BD项。故选C项。
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两宋都亡于国内的少数民族,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宋朝政治制度的‘成功’”及所学知识,宋朝吸取前代弊病,从政治到军事,从中央到地方,逐步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把政治、军事、财政大权最大限度地集中到朝廷,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本上消除了造成封建割据和威胁皇权的种种因素,所以宋代成为了中国帝王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亡于内乱的朝代,A项正确;宋朝并没有沿用唐朝藩镇,而是崇文抑武,排除C项;材料所指宋朝政治制度指的是宋初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是变法运动,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制度是削弱地方实力以加强中央集权,不是皇权专制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A。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可知,李焘认为北宋赠予辽的岁币,不到与辽战争用于军费的百分之一,即北宋以钱财换和平,是实属权衡利弊无奈之举,B项正确;材料所述内容中李焘认为北宋赠予辽的岁币,不到与辽战争用于军费的百分之一,是肯定了澶渊之盟的积极作用,而不是强调不可取,排除A项;材料所述内容中李焘认为北宋赠予辽的岁币,不到与辽战争用于军费的百分之一,因此“岁币”是北宋为维持和平是属于权衡利弊的举措,没有强调“岁币”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北宋赠予辽岁币,以维持和平,没有强调北宋赠予的“岁币”推动边境榷场发展方面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
9.答案:A
解析:题干中宋朝商业税分征税和其他杂税,征税又分为两种,每一种税都有具体的规定,可以看出宋朝税收很细密,A正确;宋朝的统一结束了之前的封建割据,有利于商业的发展,B错误;宋朝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选项中“依赖”的说法错误,C错误;题干中无法体现长途贩运贸易,D错误。故选:A。
10.答案:A
解析:材料“金仿汉字结构创制了女真文字”“辽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也依据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体现的是农耕文明对少数民族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与汉族书法艺术的扩展无关,排除B项;仅从文字发展来看,无法得出少数民族政权实现封建化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与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A。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唐宋到明代的思想文化及史学研究方法。柳宗元作为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在唐宋时期都得到极高评价。但是,到了明代,人们对他的思想成就关注较少,多将他视为文学家,这与明代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有关,因此C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明代对柳宗元思想评价的具体内容,无法得出A项的结论。B项说法太绝对,排除。明代对柳宗元成就的评价仅限于文学领域,并不全面,排除D项。
12.答案:D
解析:题干所给材料中“除了使用‘针路’(罗盘方位)、‘更数’(水上里程)等航海技术,还使用了阿拉伯人的‘牵星过洋’(星辰定位)技术”体现的是郑和下西洋除了使用中国传统的航海技术外,还使用了阿拉伯人的航海技术,这说明的是东西航海技术具有互补性,故D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东西方航海技术的对比,因此无法得出“阿拉伯人航海技术高超”、“中国传统航海技术落后”的结论,故A、C项错误;题干所给材料信息未涉及地理环境对东西方交往的制约,故B项错误。故选:D。
13.答案:A
解析:廷推而来的高级官员意味着得到了官僚体系的认可,这种制度较为理性,有助于构建政治领导层,A项正确;廷推制度与加强专制无关,排除B项;明代废除了宰相,排除C项;廷推是在现有官员体系中推选,和科举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4.答案:D
解析:根据“玉蜀黍(注: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结合所学可知,明朝玉米传入中国,材料中对玉米性能的介绍应出自明朝李时珍编著的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D项正确;《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排除A项;《神农本草经》是东汉时期的医学著作,排除B项;《农政全书》是明朝徐光启的农学著作,排除C项。故选:D。
1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善书的内容都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内容,而儒家思想是明清时期的主流思想,所以善书的流行是在强化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故选B;理学的主导地位在南宋就已经得到确立,排除A;儒家思想就是官方的意识形态,所以“阻碍”的说法错误,排除C;善书的流行是强化了儒家思想的地位,没有冲击,排除D。
1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募间人种红薯’……大力推广种植”可知当时红薯被种植和推广,故选B项。材料中没有提及红薯种植的效果,不能体现富民思想,排除A项。清朝饮食结构仍然是南稻北麦,排除C项。新农作物的传播可以缓解人地矛盾,排除D项。
17.答案:D
解析:D根据材料“但驻守当地的福建水师因绿营分属不同指挥系统,导致4300余人中参战者却不足2000人”可知,因为当时清朝军队分属不同指挥系统,调动困难,这说明清朝军事制度存在弊端,故选D;仅凭清军参战人数情况,无法得出民族意识情况,排除A项;绿营只有部分参战是制度设置所致,与清朝政治腐败无直接关系,故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对外态度,无法得出缺乏主权意识,排除C项。故选:D。
18.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错误,由“、厦门、宁波、上海准其贸易”可知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由“香港仍坚持‘赏借’”可以分析出此时中国的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故本题选B项。C项错误,社会性质的转变并不是由这个谕旨造成的;D项与材料“福州不准开放,不得已可改为泉州”不符。
19.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他设译馆,翻译外文刊物,了解与学习西方,C 项正确;A 项与看世界无关,排除;B项与其无关,排除;D 项是魏源,排除。
20.答案:A
解析: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农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破产,中国的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材料中“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的现象正是由此引发的。故选A。厦门取代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口岸、传统家庭手工业已被机器大生产取代、政府主动开放以应对对外贸易形势变化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史实,排除BCD。故选:A。
21.答案:A
解析:从材料可得出,洋务运动期间所涉及的各个领域,都是为了要谋求国家富强,不断的探索,A项正确;BCD项都不是其主旨所在,排除BCD项。故选A项。
22.答案:D
解析:据材料“形成了士兵只服从将领、全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的局面”可知,湘军只服从曾国藩一人,形成地方势力,说明中央权力逐渐下移,故选D项;据所学,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是推动近代化之人,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清政府内部权力的变化,没有涉及列强侵略,排除B项;据所学,湘军主要是负责替中央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并没有形成割据,排除C项。
23.答案:A
解析:依据表格可知,洋务运动聘请了大量的外籍技术人员,这说明洋务企业在技术上对西方存在较强的依赖性,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洋务企业的技术先进与否,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洋务企业受到压制,故C项错误;材料只涉及了聘请的外籍人才,不能说明中国没有自己培养人才,故D项错误。故选:A。
24.答案:B
解析: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主要是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王朝统治,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B正确;虽然《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但并未实施,故不是主要依据,A错误;《资政新篇》的发展资本主义,也没有实行,故C错误;拜上帝教是发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宗教旗帜,并不是减少近代化阻力的依据,D错误。
25.答案:A
解析:梁启超认为洋务运动只重视练兵、购械等器物,没有发现中国的根本问题,不是真正的变法,未触及封建君主专制,故选A项;洋务运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没有动摇传统文化的根基,排除B项;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但梁启超强调其只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排除C项;洋务运动是晚清洋务派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地主阶级不会宣传民主思想,排除D项。
2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通过国际法对照不平等条约,认识到国家主权遭受严重侵害,并开始萌生出近代国家主权意识,B项正确。
2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边疆危机。根据材料“19世纪60年代起”鼓励民众前往东北、西北、西南、东南等地垦荒,并于1884年设立新疆行省、1885年设立台湾行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以来,为了加译同内地的联系,巩固边防,应对边疆危机,清政府采取了鼓励民众到边禮地区垦荒、设立行省等措施,故D项正确;A、B、C三项并不是材料中措施的主要目的,排除。
28.答案:B
解析:据材料,汉阳铁厂已建成投产,颇具规模,这是张之洞大力推进洋务运动的结果,故B项正确;AC两项从图片本身推导不出,排除AC项; D项不符合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原则,且与图片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题干信息表明中国发展海军是应对西方侵略的被动反应,以至于出现“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局面。这说明中国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题干主旨相左。
30.答案:C
解析:根据“但是终于把中国长长的大梦惊醒了中国终于在悲情的状态下重新出发了”可得出其强调甲午战争使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从而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先进了中国人在此基础上探索救国之路,C项正确;温情敬意并不是历史基本史观,排除A项;材料不能证明他是第一人,排除B项;D项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31.答案:(1)差别: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经世致用。作用:士大夫可以参与多层面的讨论;建立道德伦理规范;弱化阶级矛盾;充实士子心灵。
(2)思想: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工商皆本。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专制集权的空前强化。
解析:(1)差别:朱熹:根据材料“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可知,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根据材料“‘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可知,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经世致用。派别: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朱熹:客观唯心主义;王守仁:主观唯心主义。
(2)作用:根据材料“这一思想使士大夫阶层普遍参与讨论个人、家庭、家族、国家和政治”可知,士大夫可以参与多层面的讨论;根据材料“从而建立了统治者认定和推行的道德伦理规范,使阶级矛盾在某种意义上有了一定的弱化,更使得士子的心灵得到充实”可知,建立道德伦理规范、弱化阶级矛盾、充实士子心灵。
(3)思想:根据材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知,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根据材料“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可知,工商皆本。根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专制集权的空前强化。
32.答案:(1)特点:以战争为主要手段;战后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侵略国家日益增多;侵略区域多在边疆和沿长江地区。
(2)努力: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信息“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战后,先后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法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俄国出兵侵占中国伊犁地区。日本出兵侵犯中国台湾南部地区。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中法战争。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西藏战争。日本发动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台湾军民开展反割台斗争”概括得出:以战争为主要手段、战后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侵略国家日益增多、侵略区域多在边疆和沿长江地区等。
(2)“努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地主阶级发动洋务运动;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角度说明。
33.答案:
信息 理由
东西两洋货物俱全 与外国交流频繁,外国商品流入中国,老百姓能享受到外国商品
西北两口皮货发寄、川广杂货 国内长途贸易发达
万源号通商银钱出入公平 白银货币化,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京式鞋靴店 商品专业化、区域化,商品交流频繁
解析:本题是特点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明朝。信息1及理由:据材料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可知,信息1是东西两洋货物俱全。结合所学从与外国交流频繁、外国商品流入中国的角度分析。信息2及理由:据材料“西北两口皮货发寄”“川广杂货”可知,信息2是西北两口皮货发寄、川广杂货。结合所学从国内长途贸易发达的角度分析。信息3及理由:据材料“万源号通商银钱出入公平”可知,信息3是万源号通商银钱出入公平,结合所学从白银货币化的角度分析。信息4及理由:据材料“京式鞋靴店”可知,京式鞋靴店。结合所学从商品专业化、区域化、商品交流频繁的角度分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