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八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4月)地理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人口老龄化的城乡倒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在远低于城镇的情况下,乡村人口老龄化水平却高于城镇。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将由“大城市一乡村”的老龄化倒置转变为“中小城镇一乡村”的老龄化倒置。下图为2001—2016年我国城乡老年人口占比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某时段内曾出现城镇老年人口占比下降,是由于( )
A.城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 B.乡村劳动力向城镇迁移
C.乡村居民居住环境持续改善 D.城市人口生育率下降
2.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由“大城市一乡村”的老龄化倒置转变为“中小城镇一乡村”的老龄化倒置,说明( )
A.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扩大 B.户籍管理制度趋于严格
C.老龄化的倒置现象可能会逐步减弱 D.人口迁移的距离更大
生态足迹又叫生态占用,是用来评估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和环境影响的核算体系。在生态足迹计算中,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转化成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面积等。全球生态足迹是地球上所有人生态足迹的总和。下图示意全球生态足迹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生态足迹大小与资源消耗量的关系是( )
A.正比 B.反比 C.正相关 D.负相关
4.全球生态足迹超出地球承载力的年份是( )
A.1970年 B.1990年 C.2010年 D.2030年
贵州省六盘水市通过城市河道生态改造工程建设生态湿地公园,以缓解城市的相关问题,具体工程包括恢复滨河河道(左图)和建造梯田式湿地(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城市河道生态改造工程的建设,使六盘水市( )
A.绿化需水增多,径流减少 B.地表水下渗增多,地下径流增大
C.热岛效应减弱,蒸发减弱 D.空气湿度增大,降水量显著增加
6.城市河道生态改造工程的建设,对下列城市问题效果不明显的是( )
A.城市内涝问题 B.地表水污染问题
C.休闲和绿色空间不足问题 D.交通拥堵问题
下图为我国两地的传统民居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导致两地传统民居景观差异明显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河流 C.气候 D.风俗
8.两地传统民居的共同优点是( )
A.冬季保温 B.防火效果好 C.夏季凉爽 D.防震效果好
人们把“天府”与“物华天宝,安居乐业”联系起来。叫“天府”的地方应该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中国历史上曾有7个地区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2008年中国又评选出了十大“新天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既是“老天府”,又是“新天府”的地区是( )
A.长三角 B.成都平原 C.闽南地区 D.嘉南平原
10.东北三江平原被评为“新天府”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其所产粮食品质高,绿色生态。影响三江平原粮食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科技 C.水源 D.政策
11.“老天府”在“新天府”评选中落选的原因最不可能是( )
A.人口急剧增加 B.产业结构调整 C.环境污染加剧 D.水旱灾害多发
编织是以竹子、杞柳条、藤类、棕榈叶、秸秆、蒲草等为原料用手工进行编织的工艺,其作品做工精巧,造型美观,经济实用。根据原料不同可分为草编、竹编、藤编、棕编、柳编等,我国从事手工编织的大多数为农村中老年妇女,原料多就地取材,地域差异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我国编织原料地域差异较大主要由于各地( )
A.经济水平差距大 B.地形复杂多样
C.工业化水平差异大 D.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3.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可能会造成手工编织( )
A.从业人员流失 B.生产效率降低 C.消费市场萎缩 D.原材料稀缺
位于中南半岛东部的越南,人口约0.97亿,是东南亚地区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之一。但近年来,很多跨国公司将生产线由中国等国迁往越南,但其多数是涉及最后工序的组装厂,上游、中游的环节仍在中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与我国相比,跨国公司投资越南主要是为了获得(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廉价的劳动力 C.优惠的政府政策 D.良好的投资环境
15.有学者认为,虽然目前有大量制造业都迁入了越南,但越南并不能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制约目前越南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内消费市场狭小 B.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
C.劳动力素质较低 D.工业体系不完善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存在一条明显的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线”,以“黑河—腾冲线”为界的人口分布格局制约着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下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和黑河—腾冲线示意图。
(1)描述我国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
(2)分析“黑河一腾冲线”东侧人口密集的社会经济原因。
(3)从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的角度,列举可以有效均衡我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措施。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我国南方某一规划合理的城市进行用地调查,该城市依山傍水。下图为该城市距市中心不同距离范围内的对应土地利用类型(商业、住宅、工业)百分比统计图。
(1)甲乙丙三类土地利用类型代表商业用地的是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2)据图推断高级住宅区分布在城市的___________方向,理由是___________。
(3)分析土地利用类型丙远离中心城区的原因。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刺梨是一种集食用、药用、保健、观赏为一体的亚热带水果,其根系分布较浅、抗旱能力强,在石漠化治理、助农增收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贵州盘关镇贾西村位于乌蒙山区,平均海拔1800米,2014年盘关镇联合贾西村等7个贫困村,开始种植刺梨。短短3年,曾经荒芜的石山,已是满眼的绿,刺梨种植面积达3.1万亩,成功帮助超过一半的人口实现脱贫。如今,盘关镇刺梨正由鲜果出售向深加工转型,从单一种植向产旅融合发展。
(1)分析盘关镇刺梨产业园区发展刺梨产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2)简述刺梨产业在盘关镇脱贫致富中的作用。
(3)说明盘关镇的脱贫致富对我国其他贫困县的启示。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风汽车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三大集团之一。1969年遵照毛泽东同志“三线建设”的指示,工厂选址在武当山北麓的十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十堰市成为我国汽车及相关产业地域集聚度最高的城市。并形成了由十堰(商用车制造)、襄阳(轻型商用车及中高档轿车制造)、随州(专用汽车)、武汉(乘用车制造)四大整车生产基地及众多的零部件生产城市组成的千里汽车工业走廊。
(1)推测1969东风汽车公司选址十堰建厂的有利条件。
(2)从汽车产业生产过程的特点角度,分析汽车及相关产业高度集聚于十堰的原因。
(3)说明建设以各具特色的四大整车生产基地为中心的千里汽车工业走廊的意义。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由图文材料可知,2009年至2010年我国城镇老年人口占比下降明显,这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有关。城镇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迁移,造成城镇地区老年人口占比下降,B正确;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及城镇人口生育率下降会使老年人口占比升高,A、D错误;乡村居民居住环境持续改善会使乡村迁移进城人口减少,城镇老年人口占比上升,C错误。故选B。
2.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可知,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由“大城市一乡村”的老龄化倒置转变为“中小城镇一乡村”的老龄化倒置,乡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迁移出现变化,由迁往大城市逐渐转变为就近迁往中小城镇,说明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逐渐缩小,A错误;城乡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水平差异相关,与户籍管理制度关系较小,B错误;老龄化倒置现象的转变与人口迁移相关,城乡差异由“大城市一乡村”的老龄化倒置转变为“中小城镇一乡村”主要原因是城乡经济发展差异缩小,乡村劳动力就近迁往中小城镇务工,人口迁移的距离更小,D错误;城乡经济的协同发展会使城乡经济发展水平逐渐缩小,老龄化的倒置现象也可能会逐步减弱,C正确。故选C。
3.答案:C
解析:在生态足迹计算中,一个人的粮食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转化成吸收这些二氧化碳所需要的森林面积等。生态足迹越大说明资源消耗量越大,反之生态足迹越小,说明资源消耗量越小,二者呈现正相关的关系,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答案:A
解析:从1960年开始,生态足迹呈稳定的上升趋势,在1970年生态足迹等于1个地球数量,在1970年之后生态足迹超出了地球的承载力,故全球生态足迹开始超出地球承载力的年份是1970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答案:B
解析:六盘水河道生态改造工程拆除混凝土河堤,硬化地面变为可透水地面,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B正确;径流减少的原因不是绿化需水量的增加,而是下渗增加,A错误;恢复滨河河道,恢复河道内的植被,水域面积和植被面积增加,主要引起蒸发量、蒸腾量增加,下渗增加,C错误;空气湿度增大,但是对降水量的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B。
6.答案:D
解析:建设城市河道生态改造工程的湿地中植被丰富,增加水体的净化能力,可缓解地表水污染,B不符合题意;由于城市地面硬化,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容易形成城市洪涝,城市湿地可滞留洪水,减轻内涝,A不符合题意;河道生态改造工程增加了城市居民的休闲空间,C不符合题意;河道生态改造工程主要影响生态环境,对城市交通拥堵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
7.答案:C
解析:湘西气候湿热,吊脚楼底层有支撑,通风透气,利于散热散湿,陕北气候较为干旱,直接挖掘黄土,形成窑洞,故影响因素为气候,C正确;地形、河流和风俗不是两地景观差异的最主要因素,ABD错误;故选C。
8.答案:C
解析:湘西为亚热带气候,冬季温和,无需保温,A错误;两民居的防火功能不强,B错误;夏季两地高温,吊脚楼底层通风透气,可以散热降温,陕北窑洞位于深厚黄土中,夏季凉爽,C正确;两种方式防震效果都不好,D错误;故选C。
9.答案:B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成都平原既是“老天府”,又是“新天府”,B正确;长三角为老天府,A错误;闽南地区和嘉南平原为新天府,CD错误;故选B。
10.答案:A
解析:东北三江平原被评为“新天府”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其所产粮食品质高,绿色生态主要是热量较低,病虫害少,生长周期长,有机质积累多,A正确;科技和水源不是最主要因素,BC错误;政策对品质的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A。
11.答案:B
解析:老天府经济发展快,城镇化明显,人口急剧增加,耕地面积减小,A是落选的原因之一;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地关系和谐,B不是落选的原因;随着老天府经济发展,人口急剧增加,环境污染严重,C是落选的原因之一;老天府位于季风气候区,水旱灾害多发,农业生产不稳定,D是落选的原因之一;故选B。
12.答案:D
解析:由于我国编织原料多就地取材,以竹子、杞柳条、藤类、棕榈叶、秸秆、蒲草等为原料,由于原料就地取材,各地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环境条件差异大,所以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用于编织的原料,因此我国编织原料地域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差异较为显著,D正确。地形对于编织原料的差异影响较小,B错误。由于原料就地取材,所以经济水平和工业化水平与编织原料相关性较弱,AC错误,故选D。
13.答案:A
解析: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大多数农村劳动力都进城务工,因此造成了大量编织工艺者的流失,A正确。工业化的发展会提高生产效率,B错误。城镇化发展会促进经济发展,能够扩大消费市场,C错误。工业化与城镇化快速发展可能会造成原材料产出减少,但原材料不会稀缺,D错误,故选A。
14.答案:A
解析:
15.答案:B
解析:
16.答案:(1)东部人口多,西部人口少。
(2)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城镇多,人口集中;开发历史悠久。
(3)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对资源进行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经济和就业。
解析:(1)由图可知,我国人口分布以黑河—腾冲为界,以东地区人口稠密,以西地区人口稀疏。
(2)“黑河一腾冲线”东侧人口密集的社会经济原因: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城镇多;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人口稠密。
(3)我国西部资源丰富,应合理开发和保护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经济发展;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同时,增加就业机会;根据地方的优势,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资源,以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振兴乡村经济。
17.答案:(1)甲 距离中心距离越近,占比越大
(2)西南(偏西) 远离工业区,位于上风位,环境好
(3)丙是工业区,污染大,支付地租能力低。
解析:(1)由图可知,甲离市中心越近,占比越大,应为商业区;乙在离市中心10-20km时,占比最大,应为住宅区,丙在20-30km时,占比最大,应为工业区,故商业用地的是甲。
(2)由图可知,在东北和东南方,工业区占比大,由于工业区污染大,一般位于下风位,由此推出主导风向为偏西风,高级住宅区要求环境优美,空气好,一般位于上风位,故推断高级住宅区位于西侧,这里远离工业区,位于上风位。
(3)丙离市中心距离越远,其占比越大,说明其为工业区,工业区污染严重,为减少对城市的污染,应分布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同时可以节约土地租金。
18.答案:(1)刺梨产量大,原料丰富;劳动力丰富;政策支持;产业基础好。
(2)种植刺梨,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产旅结合,扩大经济收入来源。
(3)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行产业的多元化发展等。
解析:(1)当地的劳动力丰富,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种植面积广,刺梨产量大,为产品的深加工提供足够的原料;当地种植、加工形成产业链,产业基础好;政府政策支持等。
(2)农民通过种植刺梨,可增加农民收入;设立产业园区,对农产品加工,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以种植刺梨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扩大经济收入来源,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
(3)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以种植业为核心,将采摘、旅游观光融为一体,实行产业的多元化发展等。
19.答案:(1)十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离海岸线较远,遇到空袭的威胁较小;十堰地处鄂西山地,地形崎岖,多山地,厂房隐蔽性好,且当地工业基础薄弱,其他厂房较少,不易遭到空中打击;十堰北临秦岭,南临大巴山,形成天然地形屏障,不易受到陆上打击。
(2)汽车及相关产业集聚可以减少运费和能耗;共用基础设施;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提高总体生产能力,获得规模效益。
(3)发挥各自城市优势,实现产业链分工,避免恶性竞争;种类丰富,分别占领不同类型的汽车市场。
解析:(1)1969年遵照毛泽东同志“三线建设”的指示,工厂选址在武当山北麓的十堰。说明东风汽车选址十堰的目的是国防需要。十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位于我国中部地区,遇到空袭的威胁较小;十堰地处武当山山麓,多山地,厂房隐蔽性好;当地工业基础薄弱,其他厂房较少,空中可见性小,不易遭到空袭;十堰北临秦岭,南临大巴山,山地阻挡,不易受到陆上打击,安全性好。
(2)汽车产业生产过程复杂,产业链长,汽车及相关产业高度集聚可以减少中间产品运输费用和能耗;集聚也可以共用基础设施;产业集聚也可以加强产业间的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能力,提高利润。
(3)根据材料“由十堰(商用车制造)、襄阳(轻型商用车及中高档轿车制造)、随州(专用汽车)、武汉(乘用车制造)四大整车生产基地及众多的零部件生产城市组成的千里汽车工业走廊”,可知各城市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产业链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可避免同质化竞争;整个走廊产品种类多样,可占领不同类型的汽车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