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前九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湖北省襄阳市凤凰咀遗址不仅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还出土了一件制作精致、外表漆黑、薄如蛋壳的“黑陶杯”。下列与这一文化属于同一时期的考古遗址是
A.蓝田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牛河梁遗址 D.姜寨聚落遗址
2.汉朝吸收各国的营养,激发了本身的勃勃生机,形成强盛的统一帝国,散发出多面向的黄金光辉,在科学领域,天文学和医学领跑全人类。以下能够印证这一成就的是
A.《周髀算经》 B.《汜胜之书》 C.《四民月令》 D.《神农本草经》
3.“中华”一词始见于西晋末年,是在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背景下,中原士人为把中原的政治、文化与这些民族相区分而产生的自我称谓。人唐以后,“中华”一词被广泛使用,不仅成为唐朝的别称,也成为中国的名号。这一进程反映出
A.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加深 B.边疆与内地实行一体化的管理
C.民族矛盾和冲突逐布消弭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初步形成
4.图l所示为铸于唐朝时期高昌王朝钱币。钱币
正面钱文为“高昌’’‘‘吉利”四字,字体为隶书,背
面无文。“高昌”为国名,“吉利”为吉祥语。该货币
A.见证了东西文明的交流融合
B.印证了唐朝文化强大的辐射力
C.体现了唐朝多元开放的特征
D.反映了唐朝货币体系的多元化
5.北宋规定州级行政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进行牵制。后来,中央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提举常平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可由武人担任。北宋此举旨在
A.推行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 B.吸取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
C.削弱相权以加强君主专制 D.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
6.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西夏)元吴倔强构逆,兵势甚锐,竭天下之力,不能稍挫其锋;然至绝其岁赐、互市,则不免衣皮食酪,几不能以为国,是以亟亟屈服……北事辽,南事宋,仅足以自存。”马端临意在说明,当时西夏
A.军事战斗力强大B.国力日渐衰弱
C.经济依赖性较强D.榷场贸易发达
7.元代,改变了汉唐时期任命边疆少数民族首领管理本民族地区的做法,先后在辽阳、云南、甘肃、岭山等地设立行省,而且这些行省“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一变化
A.清除了边疆分裂势力 B.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
C.增强了边疆治理能力 D.完善了地方管理体制
8.明代密疏制度要求奏章直达御前并由皇帝亲批,无须内阁票拟,皇帝也无须与他人商议密疏内容,朝臣们可能都不知道何时有人上密疏,何人给皇帝上了密疏。皇帝除下诏鼓励阁臣密疏言事外,还对应进密疏而没有进密疏者予以批评。可见,明代密疏制度
A.以强化君权为目的 B.受到阁臣意见的影响
C.能够减少决策失误 D.拥有特别的传递渠道
9.同治七年(1868年),江苏巡抚上奏称“自上海与洋人通商以来,福建、广东之鸟船(船首形似鸟嘴的海船),由多而少,由少而无”。此变化主要是由于
A.闭关政策的推行 B对外关税的提高
C.五口通商的影响 D.鸦片贸易的盛行
10.表1所示为部分近现代学者对义和团运动的看法。据此可知,这些学者均认为义和团运动
A.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B.以打击侵略势力为主
C.运动规模相对较大 D.与传统农民起义无异
11.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中分崩离析,这是“孙中山领导的党和人民一起推翻的结果”。这里“孙中山领导的党”,主要是指
A.同盟会 B.兴中会 C.国民党 D.革命党
12.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报告中指出,“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们集合起来的,这才成立了党”。毛泽东强调的是
A.新文化运动就此拉开帷幕 B.《新青年》对中共的影响重大
C.五四运动揭开革命新篇章 D.陈独秀领导了中国近代革命
13.1928年5月3日,日本侵略者在山东省济南市向国民党军发动进攻,制造了“济南惨案”,大量中国军民被屠杀。日本侵略者这样做是为了
A.破坏中国工农运动 B.阻挠国民政府北伐
C.拆散国共两党合作 D.挑起军阀之间混战
14 1939年7月7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抗战两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
A.奉行人民战争的路线 B.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C.坚持团结抗战的方针 D.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
15.1947年7月,国民党政府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共、反人民内战,法币发行如脱缰野马。19 48年8月,法币崩溃。造成“法币崩溃”的直接原因是
A.国内经济的凋敝 B.国民政府的腐败
C.战争的开支庞大 D.解放区经济繁荣
16.图2为20世纪50年代的一幅农村宣传画——
《把最好的粮食卖给国家》。该宣传画反映出
A.粮食丰收促进城乡经济繁荣
B.农业集体化有利于工业化建设
C.计划经济合理分配国家资源
D.农业合作化打击农民生产热情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周代分封制始于周武王克商之后,直至康王时还在继续实施。周代分封制首封夏商帝王后裔和吕尚等周室功臣,后又扩及秦、楚、肃慎等许多臣服于周天子的异姓异族部落。分封对象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分封地域也不限于夏商周王族的活动中心,而是覆盖了中华民族赖以发祥的黄河、长江流域主要地区。受封诸侯从周天子那里不仅得到了土地、部落民众和表示身份与权力的彝器等,还得到因地制宜的行政权和开疆拓土的军事征伐权。
——摘编自董恩林《论周代分封制与国家统一》
材料二
刘邦分封诸侯早在楚汉战争中便已开始,这是为了孤立项羽一方.壮大自己一方的势力而不得不进行的权宜之计。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分封的诸侯有赵王张耳、衡山王昊芮、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萘、齐王韩信、韩王信。分封完后,没用几年时间,刘邦就将所封的大多数异姓王消灭了,并分封了十一个同姓王。刘邦的分封思想早已不是过去的了,而是秦末以来的新型分封思想:在天下统一的前提下,允许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实行郡国并行制。
——摘编自刘文超《试论秦末汉初的新型分封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分封制的特点及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周代分封制相比,汉朝分封制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
汉初的分封制。(8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明清君主强调自身统治合法性的依据,既诉诸传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儒家正名理论,也诉诸神化君主世袭罔替的血统高贵性和道德完满性。明末吕坤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而剥天下以自奉哉?”清初唐甄说,“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直接戳破了君主自我神化的虚伪性。
——摘编自孙邦金《明清儒学对君臣关系与忠君伦理的多元省思》
材料二
20世纪初,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学术层面,人们向西方学习的主动性空前增强。很多西学由日本引入,而引入的内容也从科技转向哲学、社会科学。加之新式学堂的增多,西学思想进一步传播,儒学与政治绑定关系逐渐出现裂痕。从废除科举制度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儒学丧失了全部的政治保障,知识分子纷纷转型,使儒学的传承中斯。
——摘编自于跃《中国近代儒学的式微及反思——以张锡勤先生
(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儒学的新发展。(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儒学地位发生的变化。(2分)
(3)练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明末清初与20世纪初儒学发生变化的原因。
(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20世纪50年代,福建省以“一五”计划为标志,主要依靠国内积累建设资金,从建立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入手,高速地发展国民经济;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出口一部分农产品、矿产品等初级产品和轻工业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并用国内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替代它们的进口;改善旧中国留下的工业生产布局极端不合理和区域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畸形状态;随着重工业的建立和优先发展,用重工业生产的生产资料逐步装备农业、轻工业和其他产业部门;随着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及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逐步建立起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逐步改善了人民生活。
——摘编自黄超凡《福建省“一五”期间福建省的经济社会建设的伟大成就》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五”计划期间福建省经济发展策略及其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福建省“一五”计划制定的背景及取得的成就。(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洋务运动,打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第一枪”。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中国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洋务运动历时三十五栽,创办近代企业的同时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开化。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洋务运动引进的“西学”在实践中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有着标志性意义。
——摘编自李登辉《洋务运动对我国近代化的积极影响和启示》
根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准确,
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高一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1. C 2. D 3. A 4. B 5. D 6. C 7. C 8. A 9. C 10. A 11. A 12. B 13. B 14. C 15.C 16.B
17.(1)特点:长期推行;分封对象及内容广泛;分封以姬姓子弟为主体;推行的地域广阔;所封诸侯拥有较大自主权。(3分,答出三点即可)
作用: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扩展了周朝的疆域;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不同:开始于政权争夺战;逐步废除异姓诸侯;允许与郡县制并存。(6分)
评析:汉初分封制虽一时巩固了政权,但也埋下了地方叛乱的隐患。(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8.(1)新发展:部分儒学家反思了传统君臣关系和忠君思想进行反思;出现批判君主专制,倡导民本,主张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等思潮。(4分)
(2)变化:儒学式微,逐渐脱离了与政治的绑定关系,告别其繁荣时代,主导地位丧失。
(2分)
(3)明末清初发生变化原因:明末清初社会出现剧烈动荡;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商品经济的
发展;程朱理学僵化;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出现;儒学家们的努力。(3分,任答三点即可)
20世纪初发生变化原因: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儒学思想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民族资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学的进一步传播;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3分,任答三点即可)
19.(1)发展策略:出口低技术含量资源型产品,换回技术含量高的重工业生产资料,逐步建立和发展重工业生产体系。再以重工业生产体系为依托,装备农业和其他轻工业生产部门。
(4分)
特点:以高速发展为首要目标;以发展重工业为优先要务。(2分)
(2)背景:重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内经济成分复杂;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与
资本主义强国直接对抗。(4分,答出两点即可)
成就:迅速改变了我国的产业结构;加强了过于薄弱的重工业;建立了一些新兴产业;缩短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工业技术水平的差距;为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分,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0.示例
论题: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2分)
阐述:在“自强”的口号下,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其中以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最为著
名;同时,大量购买枪炮及军舰,组建北洋、南洋、福建等三支海军,以新式武器装备陆海军,这在一定程度上了促进了中国军队的近代化。在“求富”的口号下,洋务派着手创办近代企业,如福州船政局、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化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为了更好地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及先进技术,洋务派设立了一批学习西方文化知识、技术的学堂,并多次派遣学生留学,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洋务运动在学习和引进了西方技术的同时,启迪人们去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思想近代化的进程。
(8分)
总之,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加速了中国军事、工业生产、教育、思想等领域的变革,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