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萧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图片版 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图片版 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5 08:10: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萧县2023一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早期著名的原始人类。欲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
一手资料,要通过()
A.神话传说
B,考古发掘
C.史书记载
D.互联网查询
2.我国原始居民很早就过着定居的浓耕生活。下图所示房屋的建筑样式的创造者生活在()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
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
3.“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发展,形成
日后的华夏族。”材料中的“他们”是()
A.炎帝和黄帝
B.夏禹和商汤
C.老子和孔子
D.秦始皇和汉高祖
4.“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
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一现象源于西周的()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终身制
5.2022年央视春晚上,展示了令人震撼的三星堆青铜大面具,不仅让人领略了青铜文明的绚
烂多彩,更感叹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中国古代的青铜时代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这一时代
指的是()
A.原始社会时期
B、夏商周时期
C.秦朝时期
D.两汉时期
6.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石器的广泛使用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青铜器的出现
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7.下图所示的工程修筑于战国时期,至今仍发挥着巨大作用。当时这一重要工程修建在()
A.陕西西安
B。湖北随州
C.四川成都
D.河南洛阳
8.2021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与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
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
A,善于用人
B.勤于政事
C,勤俭治国
D.虚怀纳谏
9.西汉文帝、景帝在位40年左右的时间里,政治稳定,经济上始终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
出现了封建社会第一次“盛世”景象。这主要得益于当时统治者推行的什么政策()
A.休养生息政策
B,汉化政策
C.“改制举措
D.争霸政策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4页)
10.(汉武帝):“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
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中央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由此
可知,他推行的是()
A.奴隶制
B.推恩令
C.禅让制
D.世袭制
11.汉武帝分别设置《诗》《书》《易》《礼》《春秋》博士,让他们专心传经讲学,后来,
博士又演变为国家学术教育机关的学官。这有利于()
A.人民负担减轻B.经济管理强化C.儒学地位提高
D.科举制度完善
12.
他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
使西汉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这位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3.下图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公元25年政权建立
光武中兴
外戚宦官
黄巾起义
交替专权
兴盛
表弱
A.东周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14.西汉一位名人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他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
各国的联系。这位“凿空西域的使者是()
A.张骞
B.甘英
C.张謇
D.班超
15.
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汉政府为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辖而设
置的官职是()
A.御史大夫
B.安西都护
C.伊犁将军
D.西域都护
16.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就斐然。下列成就能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是
A.西汉蔡伦首创造纸术
B.张仲景发明了“麻沸散”
C.司马迁完成了《史记》
D.佛教通过丝绸之路向外传播
17.历史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秦汉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18.探究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图所示的历史事件()

A.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
B.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C.加速了对西南地区的开发
D.推动了北魏政权走向覆灭
19.
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A.瀛洲
B.夷洲
C.新罗
D.琉球
20.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东汉三国
十六国
南北朝
东晋
A.刘邦
B.刘秀
C.司马炎
D.司马睿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