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一搭【一】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内容。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本节课要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竖式书写格式,还要认识余数。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探索有余数除法意义,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难点:通过摆正方形的实际操作,逐渐探索规律。
二、说教法
1、创设情境法:创设情景与栩栩如生的卡通人物一起摆小棒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通过小棒让学生动手操作,搭一搭正方形,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自主探究,多层次思考。
3、讲授法:除法竖式的规范写法和余数的认识是一个新的知识,它不能完全依赖学生去发现,需要老师的精心讲授。
4、演示法。
教学准备:小木棒,课件。
三、说学法
1、在具体情景中让学生经历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通过摆学具、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进一步认识余数的意义及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通过灵活、有趣层次性强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淘气和笑笑在玩摆小棒的游戏,你们想玩一玩吗?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余数。
(1)课件显示搭正方形的画面以及问题“4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13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2)组织小组讨论:有13根小棒,能搭几个正方形?
请每个同学利用学具摆一摆,再依据上节课学习的除法算式,小组内讨论用竖式怎样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摆小棒搭正方形和自主探究等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多层次思考,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方式,推动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开阔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横向思维能力。】
(3)进行全班交流。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并进一步认识余数。课件显示搭小棒的过程及横式和竖式:
13÷4=3(个)……1(根)
3
4)13
12
1
答: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1根。
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13”表示把13根小棒拿去分,“4”表示摆一个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3”表示可以摆3个正方形(强调单位“个”),“12”表示3个正方形共12根(4×3=12)。“1”表示摆了3个后还剩下1根(强调单位:“根”),说明“1”是这个竖式的余数,这1根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
【设计意图: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和有余数除法竖式每一步表示的实际含义是这节课的重难点所在,让学生在与横式的比较中找出他们不同之处的基础上,再用讲授法进行教学,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次探究性学习过程,教师在课件演示和讲解中结合搭正方形的过程,直观形象地把数和形,形和式结合起来,有效地帮助学生通过构建除法竖式的雏型,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利于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含义和有余数除法竖式的算理,掌握算法和写法;让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完整模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搭一搭,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1)同桌合作先搭一搭、并填写表格。
(2)观察表格,你发现什么?有什么问题?“余数一会大一会小,怎么回事?”“余数都比除数小,为什么?”
(3)说一说余数和除数分别表示哪部分?
(4)从这个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
(5)再分别用25、31根小棒搭一搭正方形,试一试。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趣味练习,拓展运用
我设计了三个层面的练习,逐步提高要求:
第一层是基本练习(智力开门)。通过本题的练习,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练一练第一题)
第二层是动手操作,延伸算法(智慧屋)。再次通过动手实践,体会余数的意义。(练一练第二题)
第三层是改错练习。让学生在判断和改错中强化新知识。(练一练第三题)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不同层面的练习,希望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及一步加深理解,达到熟练掌握。】
(四)小结。
(五)作业。练习册或评价的本节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