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练习题--第二章测评(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练习题--第二章测评(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5 11:20: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2练习题
第二章测评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6题,共48分)
[2023·安徽芜湖期末]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简称黔西南州,地处云、桂、黔三个省级行政区接合部,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境内森林资源少,石漠化面积广,生态环境脆弱,属于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地石漠化生态脆弱区。下图示意黔西南州2000—2020年石漠化面积变化(单位:平方千米)。据此完成1~2题。
年份 无石 漠化 潜在石 漠化 轻度石 漠化 中度石 漠化 重度石 漠化
2000 3 479.09 2 477.43 2 582.08 3 006.98 5 244.78
2010 5 831.76 2 049.64 3 644.66 4 203.73 1 060.57
2020 6 294.50 1 856.62 5 231.25 2 759.14 648.85
1.黔西南州生态脆弱区生态退化根本上是由于(  )
A.喀斯特地貌区土层薄
B.森林植被覆盖率较低
C.农业种植技术水平低
D.人类对耕地需求增加
2.促使2000—2020年黔西南州石漠化面积发生变化的直接措施是(  )
A.生态环境改善 B.大规模生态移民
C.实行生态退耕 D.严格控制旅游规模
内蒙古草原区煤炭资源富集,而煤炭资源开采形成的废弃地的恢复与重建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内蒙古某露天煤矿排土场(指采矿废弃物集中排放的场所,如下图)基质主要为采矿剥离物、采矿废弃物、灰渣等,岩土混排后覆土,形成覆土坡。某研究单位在该地进行人工恢复植被试验,下表示意该试验地设置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在4—5年后土壤养分含量和物种多样性状况(样地Ⅰ—Ⅳ为四种不同植被配置模式,Ⅴ为未进行植被恢复的对照区)。据此完成3~5题。
pH 有机质 全氮 全磷 全钾 物种多 样性指数
Ⅰ 9.08 6.39 0.42 0.32 34.37 2.543
Ⅱ 9.92 9.83 0.51 0.26 43.65 2.594
Ⅲ 9.13 8.66 0.47 0.34 39.94 2.465
Ⅳ 8.75 5.91 0.38 0.28 44.18 2.174
Ⅴ 9.25 3.80 0.25 0.13 30.71 1.852
3.该露天煤矿排土场生态系统恢复困难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贫瘠 B.降水极少
C.风沙肆虐 D.坡度较大
4.该试验成果中,最具推广价值的植被配置模式是样地(  )
A.Ⅰ B.Ⅱ
C.Ⅲ D.Ⅳ
5.该地选择生态修复植被时,应遵循的首要原则是(  )
A.优先选择最耐旱物种
B.优先选择最耐盐碱物种
C.优先选择当地的物种
D.物种尽可能丰富多样
[2023·辽宁盘锦期末]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2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当地水土流失严重,1999年以来,该地区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据此完成6~8题。
图1
图2
6.导致图2所示区域自然植被产生空间分异的根本因素是(  )
A.热量 B.地形
C.降水 D.土壤肥力
7.图2中最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部位是(  )
A.各部位相差不大 B.丘陵顶部
C.坡面 D.沟壑底部
8.该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植被建设的有效途径是(  )
A.培育耐旱特色树种
B.采用植被自然恢复
C.营造大面积人工林
D.人工干预促进植被恢复
[2023·山西晋城期末]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的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累计采出储量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这类城市如何转型是社会发展中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突出问题。下图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命周期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过分依赖哪些资源容易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  )
A.水能、地热 B.森林、土地
C.旅游、交通 D.矿产、森林
10.新生期阶段,城市遇到的阻力主要来自(  )
①土地 ②资金 ③人才 ④交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1.为避免经济衰退,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必须早于(  )
A.幼年期 B.中年期
C.老年期 D.新生期
资源型城市需要制定相对应的资源产业体系,利用区位优势、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实现合理转型。下图为某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主城区、矿区、乡村产业演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显示,该城市(  )
A.a阶段主城区、矿区以及乡村均衡发展
B.b阶段形成以煤炭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C.c阶段主城区、矿区、乡村趋于一体化
D.煤炭资源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作用加强
13.该城市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  )
A.能源结构发生转变
B.产业附加值提高
C.城乡差异不断扩大
D.劳动力大量外迁
榆林市地处陕西省北部,煤炭资源丰富。近年来,该市逐步形成从煤炭到各种化工产品的“化黑为白”的完整产业链。下图为现代煤化工与传统煤化工产业链比较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榆林市发展煤化工产业链最大的限制性因素是(  )
A.劳动力 B.水资源
C.产业基础 D.技术
15.与传统煤化工相比,提高榆林市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质量的关键是(  )
A.水土流失的防治
B.提高能源外运能力
C.控制煤炭开采量
D.能源资源综合利用
16.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可借鉴的“榆林经验”是(  )
A.引进先进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利用人力优势,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C.依托优势资源,培植新型替代产业
D.加大资金投入,培育重点龙头企业
二、综合题(共3大题,共52分)
1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蒋家塘小流域位于浙江省中部偏西,钱塘江上游,地形为低丘岗地,该地区人口密度较大,水土流失量大且季节变化大。下图为蒋家塘小流域土地利用示意图,图中裸露土地为开矿所致。
(1)说明蒋家塘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季节变化特征。(6分)
(2)判断蒋家塘小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土地利用类型,并分析原因。(6分)
(3)有学者建议在裸露土地地区的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以种植草灌替代单一乔木树种,试说明其优势。(6分)
18.(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科尔沁沙地位于内蒙古东南部,植被多为草原带的沙地植被,属于我国生态脆弱区。清朝中后期,大量农耕人口迁入内蒙古东南部和南部地区,其中科尔沁地区成为重要迁入地。大量人口涌入,引发了土地沙漠化、沙尘暴、旱涝灾害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生态恶化又造成了贫困。探索“环境友好型”的生计模式成为该区域解决贫困问题的根本之策。河甸村是科尔沁沙地辖区内通过植树造林,突破生态恶性循环,走上绿色小康之路的典型村庄之一。经过多年治理,该村森林、草地、湿地约占总面积的80%,耕地错落于林间,约占总面积的20%。耕地定期进行休耕,其中约2/3的耕地生产粮食,约1/3耕地的农产品作为牛羊饲料,最终以商品牛、商品羊的方式外销。图1示意科尔沁沙地的分布,图2示意河甸村功能区分布。
图1
图2
(1)分析大量农耕人口的迁入,对科尔沁沙漠化面积扩张的影响。(6分)
(2)说明河甸村高达80%的森林、草地、湿地覆盖率给该村带来的环境效益。(6分)
(3)概括河甸村突破生态恶性循环的基本做法。(6分)
19.(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北海道岛是日本第二大岛,曾是日本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工业以食品工业为主,目前旅游业和服务业发达。位于其中部的夕张市是日本著名的煤炭城市,总面积约763平方千米。夕张市是围绕煤炭而发展起来的,在繁荣时期煤炭产量占北海道的20%左右,人口达到11.7万人,被誉为“煤炭之都”。夕张市采煤始于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煤炭产业开始衰落,煤矿开始陆续关闭,当地人口逐渐减少。2006年7月夕张市政府宣布破产,截至2012年,夕张市人口不足1万人。下图示意夕张市的地理位置及地形。
(1)简析夕张市早期煤炭开发面临的不利条件。(8分) 
(2)简述夕张市在20世纪60年代后煤炭产业开始衰落的原因。(4分)
(3)简述日本夕张市政府破产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警示。(4分)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喀斯特地貌区土层薄和森林资源少是黔西南州生态脆弱区的基础条件,不是其生态退化的根本原因,A、B错误;黔西南州农业技术水平低会使农业生产破坏生态,这是导致生态退化的直接原因,C错误;根本原因是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城镇化发展,当地对耕地的需求持续增加,导致植被不断遭到破坏,生态退化,D正确。故选D。第2题,生态环境改善是石漠化治理的结果,而不是治理措施,A错误;大规模生态移民不符合黔西南州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B错误;实行生态退耕有利于恢复植被,减少水土流失,C正确;旅游对当地石漠化的直接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
3.A 4.B 5.C 解析 第3题,该露天煤矿排土场基质主要为采矿剥离物、采矿废弃物、灰渣等,岩土混排后覆土,形成覆土坡。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土壤碱性强,杂质多,有机质和养分少,土壤肥力低,是其生态系统恢复困难的主要原因,A正确;材料信息中没有反映降水、风沙、坡度的相关信息,无法判断其是该露天煤矿排土场生态系统恢复困难的主要原因,B、C、D错误。所以选A。第4题,Ⅱ样地与其他样地相比,土壤中多种养分含量和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生态恢复的效果最好,最具推广价值。所以选B。第5题,该地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恢复难度大,在选择生态修复植被时,应首先选择最能适应当地环境的物种,即当地物种,C正确;最耐旱物种、最耐盐碱物种不一定适合当地的地理环境,A、B错误;当地地理环境恶劣,物种越丰富多样越难以恢复生态系统,D错误。所以选C。
6.B 7.C 8.D 解析 第6题,该地区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使得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土壤水分条件差异较大,进而产生自然植被从沟底的落叶阔叶林逐渐变为疏林草原、灌木草原的空间分异,该区域水土流失严重,沟底水源较坡地丰富,地形导致沟底到坡顶水分差异而出现不同的自然植被,因此地形是图2所示区域自然植被产生空间分异的根本因素,B正确。第7题,结合水土流失形成的主要原因来分析,沟壑底部地势低洼,是水土积聚的地方;丘陵顶部较为平坦,不易发生水土流失;坡面部位坡度较陡,且受长期耕作活动影响,最容易发生水土流失。C符合题意。第8题,该地区位于我国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培育耐旱特色树种虽然可以适应当地自然环境,但树种单一,生态环境效益较差,A错误;植被的自然恢复时间长、速度慢,B错误;该区域气候较为干旱,营造大面积人工林,树种单一,成活率较低,不适合当地生态环境,C错误;通过人工干预,加速植被恢复,改善其生态环境,D正确。
9.D 10.A 11.C 解析 第9题,自然资源中,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容易出现枯竭现象;可再生资源中,森林资源开发可以促进城市发展,但森林资源过度开发容易出现青黄不接而影响城市发展后劲。D正确。水能、地热资源可以循环利用,土地资源只是在数量上制约城市空间发展,且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可建设新城区,A、B错误;旅游、交通等社会资源可以不断发展更新,C错误。故选D。第10题,经济转型开始,城市发展进入新生期,作为资源型城市进入老年期,其土地资源有限,同时,由于资源趋于枯竭,城市发展的动力不足,资金相对较为短缺,而交通相对较为完善,土地和资金是此时城市发展面临的主要阻力,①②正确,④错误。人才是新生期的主要动力来源,③错误。故选A。第11题,需要在到达老年期之前找到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城市经济结构转型,才能避免走向衰退,C正确。幼年期、中年期正是城市发展水平上升阶段,此时暂可不必转型,A、B错误。城市转型要早于老年期,才可进入新生期,D错误。故选C。
12.C 13.B 解析 第12题,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阶段主城区、矿区发展较快,农村发展以传统农业为主,发展缓慢,因此并不均衡发展,故A错误;b阶段矿区以煤炭产业为主,主城区主要是制造业和服务业,并未形成以煤炭产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故B错误;c阶段,主城区、乡村以及矿区之间存在产业的相互融合,相互联系并发展,因此趋于一体化,故C正确;煤炭资源在城市发展中,随着a、b、c阶段的推移,地位逐渐下降,故D错误。故选C。第13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该城市在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能源结构依然是以煤炭为主,故A错误;从c阶段可以看出,乡村出现农副产品加工业,矿区出现制造业,主城区出现综合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附加值得到提高,故B正确;乡村的现代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得到发展,居民经济收入提高,因此和主城区的差异减小,故C错误;a、b、c三个阶段产业不断增加,需要的劳动力也不断增加,因此劳动力外迁可能性小,故D错误。故选B。
14.B 15.D 16.C 解析 第14题,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榆林市劳动力较为充足,劳动力不是主要限制性因素,A错误。由材料“近年来,该市逐步形成从煤炭到各种化工产品的‘化黑为白’的完整产业链”可知,该市产业基础好,技术较好,C、D错误。陕西省榆林市位于西北地区,降水较少,河流水系较少,水资源短缺是其发展煤化工产业链最大的限制性因素,B正确。故选B。第15题,提高建设质量的关键是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榆林市能源工业的发展方向,应该加大投入,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加强能源资源综合利用,D正确;水土流失的防治、提高能源外运能力、控制煤炭开采量,与榆林市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质量关系较小,A、B、C错误。故选D。第16题,榆林市产业转型后发展的产业不是高新技术产业,A错误。榆林市没有利用人力优势发展出口加工工业,B错误。榆林市依托煤炭资源发展多元化工业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依托优势资源,培植新型替代产业可以借鉴,C正确。榆林市没有体现培育重点龙头企业,D错误。故选C。
17.答案 (1)夏秋季节受梅雨、台风等影响,降水量大且较集中,水土流失严重;冬春季节降水较少,水土流失较轻。
(2)裸露土地。地表植被覆盖少,水土保持作用较小;位于坡顶,坡度较大,地表径流流速快,侵蚀能力强;开矿导致表土疏松,土壤易被侵蚀。
(3)草灌植被生长快,治理水土流失效果好,开矿所致的裸露土地区肥力差,与乔木相比,草灌更耐贫瘠,生命力顽强,适应性更强。
解析 第(1)题,蒋家塘小流域位于浙江省中部偏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多且集中在夏秋季节(夏秋季节受梅雨、台风等影响,降水量大且较集中),水土流失严重;冬春季节降水较少,水土流失现象较轻。第(2)题,由蒋家塘小流域土地利用示意图可知,裸露土地位于坡顶,坡度较大,地表径流流速快,侵蚀能力强;其余土地类型都有植被覆盖,裸露土地地表植被覆盖少,水土保持作用较小;裸露土地为开矿所致,土质疏松,土壤易被侵蚀加剧水土流失。第(3)题,裸露土地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养分条件较差,与乔木相比,草灌更耐贫瘠,存活率高;草灌植被生长快,与生长缓慢的乔木相比,治理水土流失效果更好。
18.答案 (1)大量农耕人口迁入带来了传统的耕作方式,多年的大规模垦荒、超载放牧、过度樵采,使原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地面裸露;裸露的地表,在风力、流水的作用下,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恶化。
(2)大面积森林挡住了流沙,改善了区域内的湿度,调节了温度;由于森林的防护作用,湿地系统逐渐恢复,草场退化得到了有效遏制,村内的耕地也得到了保护。
(3)因地制宜地“禁”,通过“禁垦、禁牧和禁砍”,修复生态环境;季节性地“休”,实施休牧和休耕政策;坚定不移地“植”,主要是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湿地。
解析 第(1)题,大量农耕人口迁入,增加了当地的人口数量,也带来了传统的耕作方式,过度农垦、超载放牧、过度樵采等,破坏了当地原生植被,失去了植被的保护,地面直接裸露;当地位于内蒙古东南部,位于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降水变率大,裸露的地表,在风力、流水的作用下,土质变得更加沙化,土层变薄,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第(2)题,据材料信息可知,河甸村位于科尔沁沙地辖区内,四周为沙地。据图可知,大面积森林挡住了外围的流沙,防止沙漠化的蔓延,森林的蒸腾作用旺盛,能改善区域内的湿度;森林对局部区域的温度也可以进行调节,减小昼夜温差;由于森林的防护作用,当地逐渐恢复了湿地系统,有效遏制了草场退化,村内的耕地也得到了保护。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是土地沙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该地通过“禁垦、禁牧和禁砍”,减少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修复当地生态环境;“耕地定期进行休耕”“约1/3耕地的农产品作为牛羊饲料”,据此可知当地实施了休牧和休耕政策,减少了对土地的过度使用;根据“通过植树造林,突破生态恶性循环”“经过多年治理,该村森林、草地、湿地约占总面积的80%”可知,当地大力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保护湿地,实现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19.答案 (1)位于山区,煤炭开采不便且不易运出;位于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易造成矿洞塌陷;技术水平较为薄弱,开采成本高;周边地区工业基础薄弱,能源需求量小。
(2)煤炭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环境污染严重。
(3)注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替代产业;加大科技投入,综合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等。
解析 第(1)题,夕张市早期煤炭开发面临的不利条件主要从开采条件、开采技术水平和市场等角度分析。从开采条件分析,煤矿点位于山区,煤炭开采不便且不易运出;位于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易造成矿洞塌陷,开采条件较差;从开采技术水平角度分析,开采经验较少,技术水平较为薄弱,开采成本高;从市场角度分析,周边地区工业基础薄弱,能源需求量小,对煤炭资源开发促进作用弱。第(2)题,借鉴德国鲁尔区衰落的原因,从煤炭资源角度分析,煤炭资源枯竭,煤炭产业无煤炭可以开发;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煤炭需求减小,进一步限制煤炭产业发展;长时间发展煤炭产业使得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煤炭资源开发对环境污染严重,使得人地关系紧张。第(3)题,根据衰落的原因进行逐条分析。从产业结构单一问题看,注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替代产业;从煤炭资源枯竭问题看,加大科技投入,综合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从环境污染问题看,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