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练习题--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练习题--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5 16:2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练习题
第四章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读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①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  )
A.崇拜 B.依赖
C.征服 D.友好
2.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历史演变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②③①
[2023·广东肇庆期末]从发现并命名大熊猫,到2018年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近年来对于大熊猫的保护与研究,见证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下图为大熊猫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地处岷江上游,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还应聚焦在(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退耕还草,防风固沙
C.垃圾分类,资源优化
D.清淤治污,提升水质
4.大熊猫国家公园所在地区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大熊猫保护与致富双赢过程中,应该(  )
A.大规模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增加游客数量
B.实施生态移民,当地人口全部迁至发达地区
C.合理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林产品的附加值
D.全部依靠财政拨款,避免当地生产经营性活动
[2023·山东日照期末]当地时间2022年9月28日至29日,第八届世界绿色经济峰会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举行,旨在探讨加速实现绿色经济转型的途径。发展绿色经济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据此完成5~6题。
5.发展绿色食品,进行清洁生产,避免在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污染,这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实施清洁生产后,工厂(  )
A.仅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工业联系
D.从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6.下列对“绿色消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要求人们购买、使用带有绿色的物品
B.尽量使用可再生物品
C.尽量使用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物品
D.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
绿色化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内容涵盖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绿色转型。读2015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绿色化等级分布图,完成7~8题。
7.2015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绿色化空间分异格局是(  )
A.内陆各省级行政区绿色化水平较高
B.边境各省级行政区绿色化水平较高
C.西南各省级行政区绿色化水平较高
D.沿海各省级行政区绿色化水平较高
8.实施区域化绿色发展战略的措施,合理的有(  )
A.东北地区加大重工业基地的建设
B.西南地区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C.东南地区注重城镇化速度的提升
D.西北地区注重化石能源的开发
9.[2023·四川宜宾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人类需求的增长与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各类资源必须相适应。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我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抉择。
材料二 据统计,散布在北京城郊的各种新旧垃圾填埋场有4 000余座,形成了“垃圾包围城市”的阵势。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阿苏卫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北京市第一座大型的垃圾填埋场。
材料三 经济与环境关系示意图。
(1)读材料二,分析阿苏卫垃圾卫生填埋场的位置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2)读材料一和材料三,判断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是否合理,若经济按此模式发展下去,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三方面将如何变化
(3)分析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河北石家庄期末]读某岛屿的文明生态湖区规划图,完成10~11题。
10.该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特点有(  )
①主要关注经济领域中产值和利润的增长 ②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了资源的合理开发 ③快速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促进社会财富的积累 ④实现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1.以下措施中,利于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表现有(  )
①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加大科技投入,注重生态经济发展 ③大力发展化学工业,实现产业升级
④培育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2023·浙江温州期末]生态效率是经济增长与环境影响的比值,其核心就是通过最少的资源损耗和最低的环境污染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结合下表,完成12~13题。
长三角部分城市2008—2019年生态效率平均值统计表
城市 上海 南京 杭州 连云港 嘉兴 黄山
生态效率 平均值 1.00 0.89 0.96 0.69 0.53 1.00
12.下列与生态效率呈正相关的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第二产业所占比重
C.对外开放程度
D.科学技术水平
13.为提高嘉兴生态效率,正确的措施有(  )
①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②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③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④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3·安徽巢湖期末]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始终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读生态环境质量拐点图,完成14~15题。
注:A点指以常规生态环境监测指标衡量的生态环境质量由持续恶化转向逐步改善的阈值点。
B点指被社会公众普遍接受、能满足公众对良好生态环境需求的生态环境质量阈值点。
C点指在考虑部分未观测指标、区域差异和恢复周期等因素影响后,生态环境质量达到能够满足人类健康和生存发展需求的阈值点。
14.据图文信息可推测(  )
A.“拐点”出现前,GDP与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呈负相关
B.“拐点”出现后,GDP与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呈正相关
C.若土壤监测中添加汞含量指标,则“拐点”出现时间提前
D.东部经济地带出现“拐点”的时间比西部经济地带早
15.“公众感知的质量拐点”出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质量要求更高
B.和“C拐点”同时出现
C.生态环境质量最优
D.可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16.[2023·湖北荆州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九间棚村位于山东省沂蒙山腹地平邑县天宝山风景区内,属于全国著名旅游度假区、国家森林乡村和农业示范区。该村四面悬崖,山高涧陡,共有耕地112亩(1亩=1/15公顷),零零星星分成3 100多块,散布在23条山梁上。即使赶上好年景,村民也只能吃个七八成饱。20世纪70年代,是出了名的“干山顶”、贫困村。
改革开放后,在当地政府支持下,该村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劈山开路,引进和培育以金银花、天宝梨为代表的高附加值农产品,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并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围绕乡村休闲度假、红色文化教育、沂蒙风情体验、生态康体养生等主题,完善配套了民宿客栈、农家乐、停车场、景区厕所等服务设施。下图为九间棚地区景观示意图和天宝梨图片。
(1)指出20世纪70年代九间棚村贫困的原因。
(2)试说明九间棚村“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采取的具体措施。
(3)指出九间棚村成功经验对我国类似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第四章 第一节 走向生态文明
1.C 2.B 解析 第1题,这三幅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中,第一幅图强调人类对自然界的开发,第二幅图强调人类只能受自然界的影响,第三幅图强调人类不仅受自然界的影响,也反作用自然界,依次反映了人类中心论、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地伙伴论三种思想,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态度依次为征服、崇拜和友好。故选C。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按照人类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演变可知,符合人地关系历史演变的是②①③。故选B。
3.A 4.C 解析 第3题,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片区地处岷江上游,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降水丰富且集中,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现象,因此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还应聚焦在植树造林,保持水土,A对;岷山片区降水较丰富,气候湿润,植被以森林为主,应以退耕还林为主,当地风沙现象少,B错;岷江上游人口较少,人类活动较少,生态文明建设不应聚焦在垃圾分类、资源优化,C错;岷江上游水流急、落差大,泥沙淤积较少,且水质较好,生态文明建设不需要聚焦在清淤治污上,D错。故选A。第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持续发展应当追求经济、生态、社会三者共同效益。大规模发展旅游业,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A错;生态移民中,既要充分保证迁移人口的利益,又需要满足他们安土重迁的故土情感诉求,全部迁移显然不对,B错;发展生态农业,兼顾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C对;全部依靠财政拨款,不符合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D错。故选C。
5.D 6.A 解析 第5题,清洁生产基本内容包括生产过程使用的清洁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保证中间产品无毒、无害)、清洁的产品(节约能源,尽可能实现废物利用,产品使用过程中及使用后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故D正确。第6题,“绿色消费”是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需求、购买和消费活动,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行为,要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不是购买带有绿色的物品。故选A。
7.D 8.B 解析 第7题,据图例分析判断,内陆各省级行政区、边境各省级行政区绿色化水平多为中等水平区、较高水平区,A、B错误。西南各省级行政区多为较高水平区、中等水平区,C错误。沿海各省级行政区绿色化水平较高,多为高水平区,D正确。故选D。第8题,东北各省级行政区实施区域化绿色发展战略应该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减少重工业比重,A错误。西南各省级行政区地质灾害多发,经济较落后,实施区域化绿色发展战略应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B正确。东南各省级行政区实施区域化绿色发展战略应注重缓解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产业升级改造,C错误。西北各省级行政区实施区域化绿色发展战略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开发资源,保持社会稳定,兼顾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不能只注重化石能源的开发,D错误。
9.答案 (1)不合理。该垃圾填埋场位于北京冬季风的上风向。
(2)合理。环境质量提高;社会经济产品数量增加、质量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提高,实现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三者之间的协调良性发展。
(3)人口压力巨大;资源短缺;环境危机深刻。
10.D 11.B 解析 第10题,从图中显示的信息来看,该地既注重发展经济(有养殖基地和种植基地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同时也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因地制宜开发,并有水土保持林),②④正确,故选D。①③都只强调了该地的经济发展,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第11题,该湖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该是继续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既要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要注意生态环境效益,②④正确;①的做法易导致水土流失,③的做法易造成环境污染,都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12.D 13.B 解析 第12题,根据材料可知,生态效率是通过最少的资源损耗和最低的环境污染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故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其生态效率不一定就高,A错误;第二产业比重高,可能会导致资源损耗增加,环境污染加剧,生态效率下降,B错误;对外开放程度高可能会加剧环境污染,使得生态效率下降,C错误;科学技术水平越发达,能源和资源利用率越高,消耗越低,保护环境的技术条件越好,故与生态效率呈正相关,D正确。故选D。第13题,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可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减轻环境污染,提高生态效率,①正确;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并不能说明资源损耗低、环境污染轻,故不能提高生态效率,②错误;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可能会加剧环境污染,并不能提高生态效率,③错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可降低资源损耗,减轻环境污染,④正确。故选B。
14.D 15.A 解析 第14题,由图可知,基于常规监测指标的质量拐点出现前,GDP与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呈正相关,A错误。基于常规监测指标的质量拐点出现后,GDP与生态环境恶化程度呈负相关,B错误。土壤中出现重金属污染,是常规监测指标外的新因素,拐点出现时间滞后于基于常规监测指标的质量拐点出现时间,C错误。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程度高于西部,经济实力强,环境保护意识强,出现“拐点”的时间比西部经济地带早,D正确。故选D。第15题,由注解可知,公众感知的质量拐点指被社会公众普遍接受、能满足公众对良好生态环境需求的生态环境质量阈值点,对环境质量的要求高于常规监测指标,环境质量要求更高,A正确。公众感知的质量拐点出现时的 GDP低于考虑新因素的质量拐点出现时的 GDP,时间早于“C拐点”,B错误。公众感知的质量拐点出现时只能反映环境恶化程度降低,不是环境质量最优,C错误。公众的环保意识提高是“B拐点”出现时间滞后于“ A拐点”的原因,不是因为“公众感知的质量拐点”出现而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D错误。故选A。
16.答案 (1)地形崎岖,人均耕地面积有限,土地承载力与人口发展、生产发展矛盾突出;基础设施不发达,交通条件落后,对外联系不便;受交通条件制约逐步影响教育、文化等发展。
(2)完善道路建设;引种高附加值农作物,提高生态承载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旅游及生态农业;完善农业经营模式,提高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改变落后传统观念,建设田园综合体等。
(3)应结合地方特色,因地制宜,挖掘地区特色农产品或文化产品,打造集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大力发挥政府的统筹引领作用;贯彻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深度融合当地文化,注重品牌建设、宣传包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乡村体验式旅游等。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九间棚村贫困的原因主要是受地形影响。九间棚村地处沂蒙山腹地,四面悬崖,山高涧陡,共有耕地112亩(1亩=1/15公顷),受地形条件的限制,耕地面积有限,分布分散,土地瘠薄,土地承载力与人口发展、生产发展矛盾突出,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恶劣。由于地形闭塞,缺水少电,通信、交通条件落后,对外联系不便。基础设施不发达,进而影响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第(2)题,九间棚村的发展是因为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劈山开路,完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治山种树,提高生态承载力;结合该区域特点,发挥山区优势,引进和培育以金银花、天宝梨为代表的高附加值农产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延长了产业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改变落后传统观念,建设田园综合体,围绕乡村休闲度假、红色文化教育、沂蒙风情体验、生态康体养生等主题,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第(3)题,应结合区域特点,可发挥地区优势,因地制宜,在注重发展地方特色产业的基础上,重视第二、三产业发展,打造集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注重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统筹引领作用;始终坚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依托当地文化,打造特色产业,依托特色产业以及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积极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品牌建设,提高知名度,积极打造特色旅游产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