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练习题--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练习题--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3.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5 16:3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练习题
第一章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阅读下面四幅景观图,完成1~2题。
1.图中四种大气污染现象中,污染源是天然污染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为减少图片④所示现象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
①改进能源消费结构 ②广泛利用煤炭资源 ③采用消烟除尘技术 ④家庭尽量使用小蜂窝煤炉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23·山东泰安期中]巴巴多斯(如图)位于东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最东端,为珊瑚石灰岩海岛国家,国土面积较小,四周被海洋环绕,生物物种较稳定。一场热带风暴将原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的蓑鲉(一种有毒鱼种,主要以甲壳动物为食,食量较大)带到加勒比海,并在当地大肆繁衍。据此完成3~5题。
3.该国现今最担心的环境问题是(  )
A.淡水枯竭 B.气候变暖
C.酸雨危害 D.臭氧层破坏
4.巴巴多斯生物物种较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
A.岛屿面积较大
B.纬度低,终年光热充足
C.地处板块内部
D.受外界干扰少
5.蓑鲉大肆繁衍的主要危害是(  )
A.容易引发水土流失 B.可能造成土地荒漠化
C.当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D.容易破坏珊瑚结构
[2023·湖南岳阳期末]细颗粒物PM2.5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PM2.5浓度的变化具有非常鲜明的季节性特征,呈现出夏季小于冬季的特点。研究表明,近几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PM2.5年均值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且平均浓度空间重心发生了变化。下图为2013年至2017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PM2.5年平均浓度的空间重心变化图。据此完成6~7题。
6.影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PM2.5浓度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植被覆盖 B.日照长短
C.雨量多少 D.水域面积
7.长江三角洲城市群PM2.5平均浓度空间重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区域年降水量变化大 B.西部经济的快速崛起
C.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 D.大气治理的区域联动
[2023·山西运城期中]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完成8~9题。
8.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森林锐减
C.土地荒漠化 D.矿产资源枯竭
9.该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 B.人口激增,环保意识淡
C.农作物侵入牧区 D.土地生产力下降
[2023·江苏徐州期末]黑炭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炭化产生的表面以灰黑色为主的一类大气污染物。黑炭能在空气中随大气运动、降水等扩散,会对冰川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全球气候。下图为青藏高原及周边冰雪中黑炭含量(单位为10-9)。据此完成10~12题。
10.图中虚线框内高含量黑炭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A.油气资源开发 B.交通运输发展
C.牲畜粪便焚烧 D.工厂废气排放
11.青藏高原东南部空气中黑炭含量呈现夏低冬高的特点,原因主要是夏季(  )
A.太阳辐射强,促进了黑炭的分解
B.西风势力强,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C.气温高,利于大气层中黑炭自燃
D.降水多,利于黑炭随雨水沉降到地面
12.冰雪表层的黑炭会对冰川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因为其对太阳辐射(  )
A.吸收强,加速冰雪消融
B.吸收弱,加速冰雪累积
C.反射强,加速冰雪消融
D.反射弱,加速冰雪累积
13.[2023·四川泸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的核心是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会出现对应的环境质量状况: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环境质量可能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下降,但到一定拐点时,环境质量又有可能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步改善。
(1)若上图中a、b表示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两项指标,那么a、b分别代表什么
(2)b曲线拐点的发生一般需要较高的人均收入,在我国人均收入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实现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3)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更好地落实和谐的发展观,以北京市为例,说明应怎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湖北荆州期末]重庆市构建生活垃圾市、区两级收运体系,各区负责前端收运、市里负责二次中转。生活垃圾运输至二次转运站,经过压缩,采用集装箱式垃圾运输车辆运至各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下图为重庆市生活垃圾二次转运和处理设施布局。据此完成14~15题。
14.符合重庆市生活垃圾市、区两级收运体系特点的是(  )
①节省垃圾收运体系建设投资 ②增加转运次数,运输成本提高 ③利于城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④减少垃圾存放用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重庆市垃圾焚烧厂分散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规模较大,城区分散
B.远离河流,减轻河水污染
C.风向随季节变化大
D.山地地形,交通不便利
[2023·河南开封期末]近年来,我国中东部地区频繁发生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影响。2020年1月,湖北武汉经历了一次长达21天的雾霾天气,雾霾期间空气中PM2.5(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其日均浓度大于250毫克/米3时属于严重污染)浓度较高。图甲示意2020年1月武汉气象要素和PM2.5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图乙示意武汉空气严重污染期间平均温度的垂直分布。据此完成16~17题。
图甲
图乙
16.图示时期,武汉的空气严重污染(  )
A.消散时间慢 B.形成速度快
C.不受逆温影响 D.持续时间长
17.武汉空气严重污染期间的污染物主要来自(  )
A.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
C.武汉市区 D.华北平原
18.[2023·广东湛江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水生植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部分鱼类的繁殖及肥育场所。一般情况下,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某校地理实践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甲湖流域(如图)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部分地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甲湖蓝细菌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1962年,湖口水闸建成后,湖中水生植物覆盖率和食藻鱼类比例大幅下降。20世纪80年代以来,甲湖蓝细菌爆发,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1)遥感监测显示,甲湖蓝细菌爆发集中在夏秋季且湖西部多于东部,说明其原因。
(2)调查表明,在农业社会,甲湖蓝细菌大量繁殖往往出现在洪水年份,推测其可能原因。
(3)分析半个多世纪以来甲湖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度下降的可能原因及不利影响。
第三节 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1.B 2.C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火山喷发是自然现象,是大气的天然污染源,B正确,A、C、D错。故选B。第2题,形成酸雨的污染物主要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后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广泛利用煤炭资源将增加硫氧化物的排放量,②错;小蜂窝煤炉具的燃烧效率不高,会加重大气污染,④错;减少酸性气体排放需要改进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①正确;采用消烟除尘技术,回收酸性气体,可减少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③正确。由此可知,①③正确,故选C。
3.B 4.D 5.C 解析 第3题,该岛所在地区降水丰富,虽然国土有限,淡水资源不足,但更新快,不会枯竭,A错;该岛面积较小,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生存空间会进一步减小,威胁国家安全,B对;岛屿四周环海,工业化水平低,海风吹拂强,一般无酸雨危害,C错;臭氧层破坏虽然是全球性环境问题,但最严重的区域在南极上空,尚不足以威胁该岛的安全,D错。故选B。第4题,材料中提到,该岛面积较小,A错;纬度低,终年光热充足使该岛生物生存环境较好,但和物种稳定性关系不大,B错;地处板块内部是该岛地质条件,而不是物种较稳定的主要原因,C错;该岛位于加勒比海,相对独立,受外界干扰少,外界物种入侵少,且无大型食肉动物,生物物种较稳定,D对。故选D。第5题,蓑鲉是鱼类,大肆繁衍对地面影响小,不会引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A、B错;蓑鲉主要以甲壳动物为食,食量较大,会破坏当地原有的生物结构,使生物多样性减少,C对;蓑鲉不吃珊瑚虫,一般不会破坏珊瑚结构,D错。故选C。
6.C 7.C 解析 第6题,细颗粒物PM2.5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三角洲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东部季风区,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夏季高温多雨,雨水使空气中的颗粒物大量沉降,PM2.5浓度小;冬季降水少,PM2.5浓度大。故影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PM2.5浓度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雨量多少,C正确。第7题,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PM2.5污染较严重的区域之一,污染物主要来自产生大气污染的重化工业,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重化工业对于资金积累过程的完成,长江三角洲地区进行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将产生大气污染的重化工业往中西部邻近地区转移,随着重化工业的转移,PM2.5污染来源也随之向西移动,造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PM2.5平均浓度空间重心变化,C正确。其他选项与PM2.5浓度或浓度空间变化无太大关系,A、B、D错误。故选C。
8.C 9.B 解析 第8题,由该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可知,该环境问题加剧的关键是农作物侵入牧区,导致草原被破坏、草场过度放牧等,加剧了土地荒漠化。C正确。第9题,该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对粮食的需求增加,导致过度开垦草场,加上人们环保意识淡薄,从而导致土地荒漠化。B正确。
10.B 11.D 12.A 解析 第10题,“黑炭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炭化产生的表面以灰黑色为主的一类大气污染物”表明黑炭的形成主要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使用有关。油气资源开发是以开采为主,不是以燃烧和使用为主,故A错误。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运营和公路交通的发展,火车和越来越多的汽车沿主要交通干道驶入青藏地区,导致道路沿线黑炭数量增加,故B正确。牲畜粪便焚烧不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不会产生大量黑炭,故C错误。青藏地区工业产业活动较少,所以黑炭的主要来源不是工厂废气,故D错误。故选B。第11题,“黑炭能在空气中随大气运动、降水等扩散”说明影响黑炭浓度的因素主要是风和降水。根据材料判断,太阳辐射不是影响黑炭浓度的主要因素,故A错误。西风冬季强,夏季弱,夏季青藏高原受西风影响小,故B错误。即使夏季气温高,大气层中黑炭也不会自燃,故C错误。青藏高原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利于黑炭随雨水沉降到地面,故D正确。第12题,与冰川相比,黑炭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较强,会使冰川表面增温,从而加速冰雪消融,故A正确、B错误。冰川反射强,黑炭反射弱,黑炭的存在会使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增多,从而加速冰雪消融,故C、D错误。故选A。
13.答案 (1)a代表经济发展,b代表环境质量。
(2)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加大行政管理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实行循环经济战略并大力开发新能源。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交通、通信、信息、旅游、商业、餐饮等社会服务行业;调整第二产业,限制污染工业的发展,把污染企业搬迁出去;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花卉业、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绿色农业。
解析 第(1)题,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环境质量可能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下降,但到一定拐点时,环境质量又有可能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步改善,所以a代表经济发展,b代表环境质量。第(2)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环境质量随经济增长先下降,经拐点后上升,实现环境和社会和谐发展需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我国人均收入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应该在生产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实行清洁生产,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加大行政管理力度,出台政策约束企业破坏环境的行为;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环保意识,提高公众参与程度,保护环境;实行循环经济战略并大力开发新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第(3)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解决环境问题,应从限制污染耗能产业和发展清洁生产与无污染产业入手。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特别是交通、通信、信息、旅游、商业、餐饮等社会服务行业;调整、改造第二产业,限制高污染、高能耗工业的发展,把污染企业搬迁出去;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花卉业、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
14.D 15.A 解析 第14题,由材料可知,重庆市构建生活垃圾市、区两级收运体系增加了建设投资,①错误。“生活垃圾运输至二次转运站,经过压缩,采用集装箱式垃圾运输车辆运至各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说明虽增加了转运次数,但是经过压缩之后,并没有提高运输成本,②错误。二次中转处理后,统一运输至各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理,从而有效减少了垃圾运输车辆穿越城区次数和小型垃圾车长距离运输可能造成的“跑冒滴漏”及其他二次污染问题,有利于中心城区生态环境保护,③正确。集中处理之后可减少垃圾存放占用城市土地,④正确。故选D。第15题,重庆位于嘉陵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受河流及地形起伏影响,城区分散布局,因此垃圾焚烧厂分散分布,A正确。从图中可看出,垃圾焚烧厂离河流较近,且垃圾焚烧对河流污染较小,B错误。从图中风频玫瑰图中可知,重庆的风向随季节变化不大,C错误。重庆市城市规模较大,为就近靠近各城区,而将焚烧厂分散布局,交通不是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A。
16.B 17.D 解析 第16题,据图甲可知,1月4日、18日前后武汉空气严重污染,这期间PM2.5浓度上升速度快,下降速度也快,说明武汉空气严重污染形成速度和消散速度均较快,A错误,B正确;据图乙可知,武汉空气严重污染期间气温垂直递减率小于0.6 ℃/100米,出现了逆温现象,逆温使得大气对流减弱,污染物不易扩散,是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C错误;武汉空气严重污染都只持续了一天左右,持续时间较短,D错误。故选B。第17题,据图甲分析可知,武汉空气严重污染期间以北风为主,且风速较大,说明该期间的污染物主要是由北风吹来的,即污染物最可能主要来自华北平原,D正确;黄土高原和武汉之间有山脉阻挡,污染物不易到达此地,A错误;四川盆地位于武汉的西侧,B错误;读图可知,武汉市在此期间出现的污染情况与北风呈明显正相关,故污染物直接来自武汉市区的可能性不大,C排除。故选D。
18.答案 (1)夏秋季水温较高,利于蓝细菌生长繁殖;湖西部沿岸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较多),富含营养物质的废水随地表径流入湖较多;当地夏秋季盛行偏南(东)风,蓝细菌容易在湖西部堆积。
(2)洪水年份流域内降水多,地表径流侵蚀和搬运能力强;含磷地层广泛出露地区的物质大量被侵蚀后搬运至湖中(或湖泊四周耕地及村庄富含养分的污水被带入湖中)。
(3)原因:修建湖闸后,甲湖在冬春季水位较高;“露滩”和“晒滩”时间缩短,水生植物种子难以萌发生长。不利影响:可能影响部分食藻鱼类的繁殖和生长;进而对蓝细菌的直接摄食减少,增加蓝细菌爆发的可能性。
解析 第(1)题,注意问题是“夏秋季”且“西部多”的成因,夏秋季可从气温角度分析,西部多可从排放的区域差异及风向影响角度分析。第(2)题,“含磷地层广泛出露”,说明主要是这些出露的磷等养分被带入湖泊,导致蓝细菌大量繁殖。第(3)题,材料中提及湖泊枯水季节的“露滩”和“晒滩”利于水生植物种子的萌发,湖口水闸建成后水生植物覆盖率大幅下降,据此分析即可;由“食藻鱼类比例大幅下降”分析不利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