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练习题--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练习题--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5 16:3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3练习题
第二章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2023·山东德州期末]近年来,我国多地积极实施“小田变大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一户多块地”改造为“一户一块地”,并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据此完成1~2题。
1.“小田变大田”土地整治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流转费用上涨 B.劳动力成本上升
C.饮食消费结构升级 D.耕地分布不平衡
2.该项土地整治可以(  )
A.增加农业经营主体数量
B.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
C.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
D.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
[2023·湖南岳阳期末]盐碱地亦称“农业荒漠”。当土壤盐碱含量超过0.5%,只有少数耐盐作物适宜种植。中科院经过长期的试验,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含量高于0.5%的重度盐碱地上,基于完全自然雨养条件,培育出两个具有亩(1亩=1/15公顷)产超250千克的耐盐高产大豆品系。据此完成3~4题。
3.耐盐碱大豆的推广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提高大豆自给比例 B.提高土地管理水平
C.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D.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4.下列措施能使试验耐盐碱大豆单产提高的是(  )
①提高机械化水平 ②采用喷灌、滴灌的灌溉措施 ③筛选和培育优良品种 ④施用化肥、生物肥 ⑤覆盖地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2023·福建莆田期末]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永久基本农田。2020年我国财政部已安排702.05亿元,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据此完成5~7题。
5.国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B.改善农田生产条件,提高农民收入
C.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D.提高土壤肥力,生产绿色农产品
6.依据我国气候特点,推测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处于优先位置的是(  )
A.田间道路交通建设 B.平整土地
C.农田防护林网建设 D.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7.下列属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省份的是(  )
A.河南 B.上海 C.陕西 D.贵州
[2023·安徽巢湖期末]我国中部粮食主产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省,土地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0.69%,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24.06%,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粮食产量的30%,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区域内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有明显优势。读我国中部粮食主产区分区图(图甲)及各区域耕地面积及等级结构图(图乙),完成8~10题。
图甲
图乙
注:根据我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成果,将我国耕地划分为1—15等,1等地质量最好,15等地质量最差。
8.上图中耕地质量最优的地区是(  )
A.黄土高原区 B.黄淮海区
C.长江中下游区 D.四川盆地区
9.图乙反映出四川盆地区和云贵高原区的耕地面积较小,主要原因是(  )
A.位置偏远,农业技术落后
B.地表崎岖,平地面积小
C.地表岩石裸露,无法耕作
D.人口少,土地资源开发力度小
10.图甲中有一区域的耕地质量最差,为提高该地区的耕地质量,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种植耐旱作物 B.全部施用农家肥
C.修建水平梯田 D.大规模更换表土
11.[2023·四川南充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生产格局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中国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汾渭平原是黄河流域汾河平原、渭河平原及其台塬阶地的总称。汾渭平原历史文化悠久,是中国历史的摇篮,也是黄河流域资源条件优越、工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
(1)指出汾渭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并分析汾渭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
(2)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汾渭平原地区应如何提高耕地质量以保证粮食供应安全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田保姆”是一种新型的农事托管模式,农户将农业生产的个别环节或全过程委托给专业机构,专业机构提供的“保姆式”服务涵盖旋耕机耕地、机器播种、无人机植保(下图)等方面。“田保姆”是未来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有力保障措施。据此完成12~13题。
12.全过程委托的“田保姆”模式,更适用于(  )
A.跨村种田大户农民
B.务农务工兼业农民
C.经营自家耕地农民
D.常年外出务工农民
13.“田保姆”模式对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有(  )
①加快科技推广,藏粮于技 ②确保耕地红线,藏粮于地 ③增加农民数量,藏粮于民 ④增强粮食流通,藏粮于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3·北京丰台期末]粮食安全是治国安邦的“压舱石”。我国耕地资源紧缺,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的现象,称作种植结构的“非粮化”。下图为河南省2020年种植结构“非粮化”水平分布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三门峡市非粮化率高的原因主要有(  )
①地势起伏大 ②水热条件差 ③机械化程度低 ④政策支持 ⑤种粮比较收益低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15.为保障粮食安全,开封市降低非粮化率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提高粮食收购价格 ②提倡居民饮食结构的多样化
③积极发展特色农业 ④利用遥感技术动态监测耕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2023·河北名校联考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青藏地区一直是我国粮食短缺地区之一,提高其粮食自给能力和确保粮食安全一直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青藏地区粮食问题历来受到我国政府和学者的高度关注。20世纪60年代的垦荒运动、70年代的商品粮基地建设、90年代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和青海东部农业综合开发及2000年后黄河丘陵台地土地整治工程等,均是为了提高该区域粮食生产能力和保障食物安全。2020年该区域粮食缺口依然高达100多万吨。下图示意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农业生产类型分布状况。
(1)试分析2020年青藏地区粮食缺口依然较大的原因。
(2)指出青藏地区的两大粮食生产中心,并分析两区域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
(3)从供给角度,据图指出青藏地区粮食风险指数较高的地区,并为保证该地区粮食安全提出合理建议。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1.B 2.C 解析 第1题,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农业机械化不断发展,我国耕地撂荒和弃耕现象严重,劳动力成本上升,因此实施“小田变大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B正确;为了提高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政府积极对流转土地种粮食的大户给予资金补贴,因此耕地流转费用有所降低,排除A;该举措主要是为了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与饮食消费结构升级关系不大,排除C;该举措主要在耕地集中分布地区实施,排除D。故选B。第2题,土地整治可以减少我国耕地撂荒和弃耕现象,因此能够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C正确;“小田变大田”,能够减少农业经营主体数量,A排除;该举措主要是为了缓解劳动力流出造成的土地撂荒现象,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不能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和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排除B、D。故选C。
3.A 4.D 解析 第3题,我国大豆自给率较低,对外依存度比较高,耐盐碱大豆的推广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提高大豆自给比例,A正确;耐盐碱大豆的推广和土地管理水平没有关系,B错误;耐盐碱大豆的推广,可以扩大大豆的种植面积,和农业生产效率关系不大,C错误;耐盐碱大豆的研发可以提高农业的科技水平,推广和农业科技水平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第4题,筛选和培育优良品种,可以提高单产,③正确;施用化肥、生物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单产,④正确;黄河三角洲土地盐碱化较严重,覆盖地膜可抑制蒸发,缓解盐碱化,⑤正确。故选D。
5.C 6.D 7.A 解析 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建设高标准农田是通过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作物抵御灾害的能力(旱涝保收),保证粮食稳产,保障粮食安全,C正确。扩大耕地面积、改善农田生产条件、提高土壤肥力都不是国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目的。故选C。第6题,高标准农田要求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题目要求根据我国的气候特点进行分析。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雨热同期,同时也容易造成水旱灾害,因此影响农田高产稳产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旱涝灾害。在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中,首先要实现的是旱涝保收,也就是通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来减少旱涝灾害对农田的影响,D正确;田间道路交通建设、平整土地、农田防护林网建设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需要进行的项目,但不是从气候背景下最优先考虑的因素,A、B、C错误。故选D。第7题,材料中提到高标准农田的要求是“土地平整、集中连片、土壤肥沃、生态良好”,而四个选项中,上海、陕西、贵州都无法满足这个要求,只有拥有广阔平原的河南能够达到这个要求。故选A。
8.C 9.B 10.C 解析 第8题,读图乙可知,长江中下游区的优等地、高等地面积最大,且平均等别最高,因此耕地质量最优,C正确。故选C。第9题,四川盆地四周多山地,平地面积小,而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因此两地区的耕地面积较小。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人口密集,土地资源开发力度较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10题,结合图乙可知,图甲中耕地质量最差的区域是黄土高原区,黄土高原区由于地表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加上降水集中、多暴雨,所以水土流失严重,提高该地区耕地质量较合理的措施是修建水平梯田,保持水土,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答案 (1)小麦、玉米。纬度位置适中,光热充足,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汾河、渭河等河流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形成农业主产区。
(2)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抵御旱涝灾害,实现稳产高产。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提高土壤肥力。免耕栽培或轮作,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综合生产能力。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修筑梯田,保水保土。
解析 第(1)题,汾渭平原位于秦岭以北,属于半湿润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玉米。农业区位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自然条件主要是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等因素,社会条件主要是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等因素。读图可知,汾渭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主要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渭河等河流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第(2)题,关键点在于“提高耕地质量”,汾渭平原地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土流失和土地盐碱化问题突出。因此应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抵御旱涝灾害;采取土壤改良、保护性耕作、农机深松整地、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土壤肥力;应注意免耕栽培或轮作,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综合生产能力。在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在缓坡修筑梯田,保水保土。
12.D 13.A 解析 第12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全过程委托的“田保姆”模式,农户基本上不参与整个生产过程,因此更适用于常年外出务工农民,D正确;跨村种田大户农民,自己参与农事活动,不需要托管土地,A错误;务农务工兼业农民应属于个别环节托管,不需要全过程委托,B错误;经营自家耕地农民不需要托管,C错误。故选D。第13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田保姆”模式对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有加快科技推广,藏粮于技;确保耕地红线,藏粮于地,①②正确。故选A。
14.B 15.C 解析 第14题,由图可知,三门峡市山地较多,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导致非粮化率较高,①正确;三门峡市位于季风区,夏季水热条件好,②错误;三门峡市山地较多,机械化程度低,导致耕地由种植粮食作物改种非粮食作物,③正确;政策应支持粮食作物种植,④错误;非粮食作物中的经济林、水果、蔬菜、花卉等经济效益均高于粮食作物,故种粮收益较低会导致非粮化率高,⑤正确。故选B。第15题,由图可知,开封市非粮化率较高,降低非粮化率可从扩大耕地数量、保证耕地质量、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等角度进行分析。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可提高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的积极性,降低非粮化率,①正确;提倡居民饮食结构的多样化,会导致粮食作物减少,使非粮化率上升,②错误;特色农业中除粮食生产外,还包括水果、花卉、蔬菜、经济林等,故发展特色农业有可能会导致非粮化率上升,③错误;利用遥感技术动态监测耕地,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有助于保护耕地,确保我国的耕地数量、质量和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产量,降低非粮化率,④正确。故选C。
16.答案 (1)农业县少,耕地面积小,产量低。海拔高,气温低,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产量小。
(2)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人口较多,劳动力较充足;灌溉水源充足。
(3)风险较高的地区:青藏地区的中部、北部和西北部的牧业县和半农半牧县地区。建立完善的粮食储备与交通物流体系;增大粮食存储量;适当进行垦荒运动。
解析 第(1)题,粮食生产主要依赖于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看出,青藏地区以牧业县为主,农业县少,可利用的耕地资源少;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产量小。第(2)题,材料显示,青藏地区粮食产区主要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青藏地区海拔高,热量不足,热量是当地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条件,但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河谷地区靠近水源,农业灌溉水源充足;河谷地区热量充足,人口较多,劳动力较充足。第(3)题,材料显示,农业县主要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位于青藏地区南部和东北部。所以青藏地区粮食风险指数较高的地区主要位于青藏地区中部、北部和西北部的牧业县和半农半牧县地区。为解决该地区粮食安全问题,可以提升当地的粮食生产能力以及粮食流通和储存能力。可以通过改变土地性质,适度开垦来提高当地的粮食生产能力;可以完善运输和物流仓储系统,提升粮食的流通能力,从外界运粮;还可以增大粮食存储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