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题--第三章素养综合训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题--第三章素养综合训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5 20:0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题
第三章素养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晴朗的天空,喷气式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身后会出现一条或数条“白烟”。这是飞机发动机排放出来的高温高湿废气与周围空气混合后,在-41~-60 ℃条件下,水汽凝结形成的特殊云系,被称为飞机尾迹。飞机尾迹出现的频率和高度有一定的季节差异。大连1月和7月的平均气温分别为-4 ℃和23.5 ℃。图1示意拍摄的某飞机尾迹,图2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图1
图2
1.7月,大连上空飞机尾迹出现频率最高的海拔为(  )
A.7~9千米 B.11~13千米
C.15~17千米 D.19~21千米
2.飞机尾迹出现的海拔最低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贴地逆温是指起始高度为0米(地面)的逆温,下图为青海格尔木地区2015—2017年贴地逆温发生频率的月变化图。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该地贴地逆温发生频率存在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起伏 B.植被差异
C.昼夜长短 D.人类活动
4.关于该地逆温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早晨,适宜开展户外活动
B.冬季早晨,山腰冻害较山麓小
C.夏季傍晚,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D.冬季傍晚,污染物扩散作用强
地表反照率表征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反射能力。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北部的准噶尔盆地,下图为该沙漠某月26日至28日降雪前后地表反照率日变化图。据此完成5~7题。
5.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出现降雪最可能在(  )
A.1月28日 B.4月27日
C.10月26日 D.12月27日
6.据图判断,地表反照率的大小总体上(  )
A.雪后晴天>雪前晴天>雪天
B.雪天>雪后晴天>雪前晴天
C.雪后晴天>雪天>雪前晴天
D.雪前晴天>雪后晴天>雪天
7.研究发现,被稳定积雪覆盖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温会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  )
A.沙子反射地面辐射少
B.积雪减少地面辐射散失
C.沙子吸收太阳辐射多
D.积雪吸收大气辐射较多
[2023·广东广州高一期中]在20世纪,户外生存者一般会利用露天柴火进行煮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侦察小分队发明了一种特殊的火灶,大大提高了野外生存能力,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侦察任务,下图为该火灶的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该火灶使用效果较好时,甲、乙两处的气流方向分别是(  )
A.向西、向东 B.向东、向西
C.向西、向西 D.向东、向东
9.为了进一步缩短煮食时间,可以适当挖低图中的(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下图为某区域某日沥青路面、草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近地面大气温度低于沥青路面和草地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
B.地面增温增强了地面辐射
C.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
D.近地面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增温
11.假如该日沥青路面和草地间存在热力环流,则此环流最为明显的时间是(  )
A.6:00 B.10:00
C.14:00 D.18:00
城市热岛强度为城区平均温度与其周边郊区平均温度的差值,造成城区气温高于周围郊区气温的现象,被称为城市热岛效应。晋江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濒临台湾海峡。下图示意晋江市海陆风日与非海陆风日的热岛强度日变化特征。据此完成12~13题。
12.晋江市海陆风对城市热岛日变化的影响是(  )
A.0—6时为海风,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B.0—6时为陆风,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C.11—17时为海风,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D.11—17时为陆风,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13.海陆风会引起城区温度的变化,从而影响城区的热岛强度。晋江市东南部热岛环流与(  )
A.冷湿海风叠加,引导海风进入,降低城区温度
B.冷湿海风相遇,阻挡海风进入,降低城区温度
C.暖干海风叠加,引导海风进入,增高城区温度
D.暖干海风相遇,阻挡海风进入,增高城区温度
[2022·浙江1月选考]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大于冬季 ②郊区大于城区 ③冬季大于夏季
④城区大于郊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 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 ③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 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城市热岛是指城市温度高于周边地区温度的现象。由城市热岛激发出的次级环流称作城市热岛环流。城市热岛环流在低层表现为由郊区吹向城市的气流,称为乡村风。目前国内外对于城市热岛环流的产生原因、结构特点已有一部分认识,研究表明,城市热岛环流的产生是由于城乡地表热量平衡存在差异。下图为某日某时刻重庆市自动气象站观测的2米高度温度分布和等高线地形图。
(1)概括重庆市区及周边地区的地形特征。
(2)分析图示时刻重庆市气温分布与城市热岛环流之间的关系。
(3)推测重庆市城市热岛环流的日变化状况。
(4)简述城市热岛环流对区域降水的影响。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在暑期赴甘肃进行考察,下图示意祁连山北麓绿洲及周边地区。
图1
(1)依据大气受热原理,分析张掖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
干旱地区土壤的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在浅层土壤出现“逆湿”现象。学生在图1所示采样点的某处无人干扰土地进行采样,测量土壤湿度随深度变化数据,并绘制连续两日不同深度土壤湿度变化图(图2)。
图2
(2)据图2说出“逆湿”发生的主要时段及深度,并分析成因。
同学们发现坡地上“摆”着一个个圆滚滚的大西瓜(图3)。当地人们为了适应气候条件,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创造了“砂田”这一耕作方式。砂田作物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图3
(3)说明采用“砂田”耕作方式对种植西瓜的好处。
18.下图为我国某地菜农建造的温室大棚及其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温室大棚棚顶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简要说明塑料薄膜的作用。
(2)依照菜农的经验,每天下午都要在棚内洒水,以保证蔬菜安全过夜,试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做法。
(3)菜农发现大棚内种植的蔬菜在B位置的长势较好,而在A位置的蔬菜口感较好,分别说明原因。
第三章素养综合训练
1.B 2.D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通常只有环境温度在-41~-60 ℃时才可能出现飞机尾迹。7月,大连的平均气温为23.5 ℃,按照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每上升1千米,气温约下降6 ℃,可以算出7月大连上空10.75~13.92千米的高度,温度为-41~-60 ℃。故选B。第2题,根据材料描述的关于飞机尾迹形成的温度条件可以推测,夏季近地面温度越高,飞机尾迹出现的下限高度应越高,冬季近地面温度越低,飞机尾迹出现的下限高度应越低。故选D。
3.C 4.B 解析 第3题,贴地逆温发生频率存在季节差异,地形的起伏一般在全年无差异;格尔木地区夏季植被覆盖率高,但对于逆温的影响不显著;冬季由于昼长较短,地面降温幅度较大气降温幅度大,因此贴地逆温频率更高,强度更大;该地人类活动对于贴地逆温的影响并不大。故选C。第4题,夏季早晨,逆温发生频率较高,空气流动性差,空气质量较差,不宜开展户外活动,A错误;冬季早晨逆温发生频率很高,山腰的气温比山麓高,冻害较轻,B正确;夏季傍晚,逆温发生频率较低,对流较强,对沙尘暴的抑制作用不大,C错误;冬季傍晚,逆温发生频率较高,大气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扩散,D错误。
5.D 6.C 7.B 解析 第5题,首先可通过三条折线出现的时间来大致确定月份。地表反照率存在,则表示此时为白昼,读图可知,这三天的昼长都小于12小时,昼短夜长,即北半球此时为冬半年;从三条折线的对比来看,27日的地表反照率在午后从低到高有明显转折,意味着此时天气发生了变化,地表反照率发生变化,26日与28日的地表反照率变化较小,天气状况比较稳定,可判断降雪最有可能发生在27日。故选D。第6题,雪后由于地表覆盖积雪,新雪由于表面较“粗糙”,对光线的漫反射作用大,反照率高;雪前地表为沙地,沙子对太阳辐射的反照率较低而吸收率较高,所以沙地在太阳照射下容易升温。雪天意为正在降雪的当时,雪花呈晶体状,而且形状多样,可对太阳辐射产生较大的反射作用,因此反照率也较高。因此地表反照率的大小总体上雪后晴天>雪天>雪前晴天,C正确。第7题,积雪较为疏松,雪片间空气含量较大,空气的导热性能较差,积雪可以减少地面辐射的散失,使地表温度下降较慢,B正确;被稳定积雪覆盖的沙子不会反射地面辐射,A错误;积雪覆盖后,沙子吸收太阳辐射少,C错误;积雪颜色较浅,反射率高,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吸收弱,D错误。
8.D 9.A 解析 第8题,乙处东侧为燃烧室,空气遇热上升,气压降低,因而乙处气流从气压较高的西侧流向东侧,能够及时补充氧气,甲处气流向东吹,故甲、乙两处的气流运动方向都是向东。故选D。第9题,当图中A、B之间的洞口朝向来风的方向,适当挖低图中的A处,外部新鲜空气会补充得更快,A正确,B错误;挖低C、D处对缩短煮食时间影响不大,C、D错误。
10.C 11.C 解析 第10题,主要考查大气受热过程。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为地面,近地面大气热量来源于沥青路面和草地,所以近地面大气温度较沥青路面和草地低。故选C。第11题,沥青路面与草地之间的温度有差异,使得温度相对较高的沥青地面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相邻的草地温度较低,形成高气压,气流运动形成热力环流。读图可知,图中两种路面的温度差异在14时达最大值,热力环流最为显著。故选C。
12.C 13.A 解析 第12题,读图可知,0—6时为夜间,海陆风日时,海洋降温慢,陆地降温快,海洋表面气压低于陆地表面气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0—6时海陆风日的热岛强度强于非海陆风日的热岛强度,即增强了城市热岛效应,A、B错误。11—17时,海陆风日,海洋升温慢,陆地升温快,海洋表面气压高于陆地表面气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海陆风日的热岛强度弱于非海陆风日的热岛强度,即减弱了城市热岛效应,C正确,D错误。第1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的热岛效应存在,城市比郊区气温高,城区气流上升,郊区气流下沉,气流由城区上空流向郊区上空,近地面气流再由郊区流回到城区,晋江市东南部的热岛环流所形成的城市风为东南风;晋江市东南部濒临台湾海峡,在陆地与海洋之间,白天,海洋升温慢,陆地升温快,海洋的温度低于陆地,海洋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陆地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冷湿的海风。热岛环流与冷湿海风叠加,引导海风进入,降低城区温度,从而可以减弱城市热岛效应。故选A。
14.B 15.A 解析 第14题,据材料可知,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又据图可知,北京时间12—14时,太阳高度大,大气散射辐射强,说明大气散射辐射与正午太阳高度呈正相关,故大气散射辐射夏季大于冬季,①正确,③错误;又据图可知,阴天云层厚,大气透明度低,大气散射辐射强,说明大气散射辐射与大气透明度呈负相关,城区比郊区污染较严重,大气透明度低,大气散射辐射城区大于郊区,②错误,④正确。故选B。第15题,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①正确;日出和日落的时候,太阳光要穿过较厚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波长较短的蓝光、紫光大部分已被上层大气散射掉了,到达近地面大气时主要包括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故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②正确;秋冬季节出现霜冻,与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有关,与大气散射无关,③错误;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是因为云层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弱,新雪的反射率高,④错误。故选A。
16.答案 (1)地形以丘陵为主;山体多呈东北—西南走向;东部地势起伏大,西部相对平缓。
(2)在城区东侧两江交汇地带,形成高温中心(区域),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附近四周的气流向该地区汇聚,形成城市热岛环流;在区域的西南侧和东北侧均有高温中心(区域)出现,会形成小规模的城市热岛环流;图示地区分布着三个高温中心(区域),城市热岛环流整体呈现多中心态势。
(3)城市热岛环流整体上白天较强,夜晚较弱;重庆市位于河谷地区,散热较慢。高温中心(区域)保持时间长,城市热岛环流持续时间长,消失的时间短。
(4)城市热岛环流加大城乡降水差异;城市中心地区气温高,气流上升强烈,易出现短时强降雨天气;周边地区由于气温相对较低,气流下沉趋势明显,降水偏少。
解析 第(1)题,地形特征可以从地形类型、分布、地势特征方面进行分析。由等高线数值及其分布可知,重庆市区及周边地区海拔较高,地形以丘陵为主;山体多呈东北—西南走向;东部地区等高线较为密集,地势起伏大,西部等高线较稀疏,地势相对平缓。第(2)题,城市热岛环流是由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的,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区气温高于周边的现象。由图可知,在城区东侧两江交汇地带形成高温中心,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附近四周的气流向该地区汇聚,形成城市热岛环流;另外,在区域的西南侧和东北侧均有规模较小的高温中心,会形成小规模的城市热岛环流,从而在图示地区形成三个高温中心,使城市热岛环流呈现多中心态势。第(3)题,由于重庆市位于河谷地区,散热较慢,因此高温中心保持时间长。一天中重庆市市区与周边地区的温差白天较大,夜晚较小;城乡温差越大,热岛强度越大,热岛环流越强,因此热岛环流的日变化是白天较强,夜晚较弱;且城市热岛环流持续时间长。第(4)题,在城市热岛环流中,城市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易产生降水;周边地区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出现的频率较低。
17.答案 (1)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强),气温较高;夜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或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
(2)1—6时(或凌晨),10~20厘米深度土壤出现“逆湿”现象。原因:临近绿洲,水汽较多,此时气温低,地表水汽凝结量较大;土壤水分蒸发少,表层土壤湿度大,出现“逆湿”现象。
(3)增大气温日较差,利于糖分积累;利于地表水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利于保持土壤水分;覆盖土壤表面,减少对土壤的侵蚀,保持水土。
解析 第(1)题,张掖气温日较差大,即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张掖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晴天多,云层薄。白天,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地温高,地面辐射强,大气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得白天气温高。夜间,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热量散失快,气温较低。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干旱地区土壤的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在浅层土壤出现“逆湿”现象。读图可知,在1—6时(或凌晨),10~20厘米深度土壤出现“逆湿”现象。读图1可知,采样点位于绿洲附近,水汽相对较多,在1—6时(或凌晨),气温低,水汽凝结在地表,加之此时土壤蒸发少,从而出现表层土壤湿度略大的现象,即出现“逆湿”现象。第(3)题,当地人们为了适应气候条件,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首先,砂石的比热容小,增温快,降温快,有效增大了昼夜温差,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其次,当地气候干旱,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最后,当地多大风,风蚀作用较强,砂石覆盖能有效减少风力对表土的侵蚀,保持水土。
18.答案 (1)白天,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塑料薄膜,使地面增温,地面增温后向外辐射能量,薄膜能有效阻隔长波辐射,使棚内蓄积的热量更多,从而达到保温的效果。
(2)在棚内洒水增加棚内水汽含量,可以吸收更多的地面辐射,储存更多的热量,增强大气逆辐射。
(3)B处保温效果好,热量充沛,利于蔬菜生长;A处在门口位置,温差较大,利于提高蔬菜品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