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题
第三章测评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023·山东青岛即墨高一期中]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正确反映北斗导航卫星在升空过程中经历的大气环境状况的是( )
2.下列有关Ⅰ、Ⅱ层可能出现的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飞机在Ⅰ层飞行有时会出现颠簸现象
B.飞机在Ⅱ层飞行时,飞行员常感觉万里无云
C.在Ⅰ层中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
D.在Ⅱ层中沐浴阳光时不会损伤皮肤
[2023·江苏徐州高一期中]图1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2为某市2022年12月15日、16日天气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图1
图2
3.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③
4.与15日相比,16日气温日较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①减弱,③增强 B.②减弱,③增强
C.②增强,③减弱 D.②增强,④减弱
下图中①②两地纬度相同,海陆位置相近,各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形式。读图,完成5~6题。
5.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A2与D2的变化表现为( )
A.两者均增强 B.两者均减弱
C.前者减弱,后者增强 D.前者增强,后者减弱
6.比较①②两地热力状况可知( )
A.A1>A2 B.B1>B2
C.C1D2
读青海省兴海县某年12月12—15日气温变化表,完成7~8题。
日期 白天 夜晚
天气 风力 最高 气温 天气 风力 最低 气温
12日 晴 微风 8 ℃ 晴 微风 -17 ℃
13日 晴 微风 4 ℃ 晴 微风 -17 ℃
14日 晴 微风 2 ℃ 晴 微风 -17 ℃
15日 晴 微风 1 ℃ 晴 微风 -19 ℃
7.影响该时段气温变化的因素有( )
①地面辐射 ②弱冷空气 ③强冷空气 ④冰雪融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该地气温日较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太阳高度大 ②白天气温高 ③大气稀薄 ④云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广东省不少地方都有中秋“烧番塔”的习俗,祈求来年丰收,阖家幸福,火苗高就代表吉祥。读“烧番塔”实景图(图甲)和过程原理图(图乙),完成9~10题。
图甲
图乙
9.下列与图乙所示“烧番塔”过程原理不同的是( )
A.城市风 B.山谷风
C.火山喷发 D.海陆风
10.图乙中①②③④四处气压值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②<① B.③>② C.①<④ D.①>③
[2023·广东广州高一期中]广受年轻人喜爱的一款游戏,其中亦蕴含着不少地理知识,下面几幅图中甲为某海岛地图,乙为某队员在高空跳伞降落时该岛东部小村庄地区海陆热力环流图,丙为气温变化特征图。据此完成11~13题。
甲
乙
丙
11.某队员在该岛从1 500米左右高空跳伞降落过程中,仅从大气的热力状况分析气温和气压变化状况是( )
A.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B.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C.气温升高、气压升高 D.气温降低、气压降低
12.乙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和气压分别最高的组合是( )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③和② D.④和①
13.根据丙图,降落后队员可能感觉到海风的时间段是( )
A.16时至次日8时 B.8时至16时
C.18时至次日6时 D.6时至18时
湟水是黄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受地形影响,山谷地区热力不均匀,形成局地环流——山谷风。一般日出及日落以后的2~3个小时,分别为山风转谷风和谷风转山风时刻。下图示意湟水谷地某地段山谷风风向频次及风速日变化。据此完成14~16题。
14.湟水谷地该地段谷风的主导风向是( )
A.偏东风 B.偏西风
C.偏南风 D.偏北风
15.湟水谷地该地段山谷风风速变化表现为( )
A.山风大于谷风 B.谷风大于山风
C.正午风速最大 D.傍晚风速最小
16.该地是湟水谷地最典型的山谷风地段,主要原因是该地段( )
A.晴好天气多,昼夜温差较大
B.植被覆盖少,摩擦阻力较小
C.河道较宽阔,水平气流显著
D.地形起伏大,热力差异显著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2023·贵州黔东南六校期中](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某年10月14日,奥地利“坠落人”在美国西南部乘坐太空舱升空。约3小时后,他上升至39千米高空。随后他从那里跳下,4分钟后才打开降落伞,成为第一个自由落体速度超音速的人(图1)。他配备的特制宇航服,外表绝缘,密封的内层中填充加压氧气,头盔内有液氧系统,护目镜中装有温度调节器。图2为中纬度某地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图1
图2
(1)指出“坠落人”起跳的位置所属的大气垂直分层,简述该大气层对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6分)
(2)简述“坠落人”自39千米高空起跳至落地的过程中气温的变化特点。(4分)
(3)“坠落人”降至对流层时,发现其特点与起跳层明显不同。简述对流层的主要特点。(6分)
18.(16分)某同学利用自己制作的工具(如下图),在教室中模拟演示大气热力环流过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实验开始前(照片1),学生观察到学具中间悬挂的锡纸条没有明显的水平摆动。实验开始后,学生点燃蜡烛,并在纸杯中放入冰块,逐渐观察到两张锡纸条有明显的摆动(照片2),多次重复实验,学生发现结果相同。
(1)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 。(4分)
(2)依据照片1、照片2及实验过程,请在下图中连续绘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并在环节3中标出近地面气压状况。(6分)
(3)为了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参与实验的学生想让锡纸条的摆动幅度更大,请提出你的建议。(6分)
19.(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蓝莓,果实颜色极具吸引力,因其好吃又兼营养保健功效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我国东北地区分布有野生蓝莓,果实品质优但产量低。在引进的国外优良品种的基础上,现已培育出70多个品种,这些蓝莓品种的共性是生长环境喜湿怕旱,主要差异是耐寒程度。例如,生长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蓝莓树体一般高0.3~0.5米,可耐-35 ℃低温,但在极端天气下,当地可能会出现超低温,果农经常人工堆雪覆盖以防冻害。图1、图2分别示意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冬、夏季山谷和山顶气温日变化。
图1
图2
(1)据图指出山谷和山顶冬、夏季气温及其日变化的差异。(6分)
(2)说明大兴安岭蓝莓主要种植在山谷的原因。(4分)
(3)分析在半山坡的野生蓝莓比山谷种植的蓝莓不易受到冻害的原因。(4分)
(4)简述当地果农采用人工堆雪方式防止蓝莓冻害的原因。(6分)
第三章测评
1.D 2.D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图中Ⅰ、Ⅱ、Ⅲ分别对应的是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臭氧层的高度主要集中在15~35千米处,位于平流层中,A、C错误;并且平流层中的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对流层中的温度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到对流层顶温度下降到-50~-60 ℃,D正确,B错误。第2题,Ⅰ层为对流层,由于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强烈,飞机受气流影响有时会出现颠簸现象,但在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逆温现象,A、C正确;Ⅱ层为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因此天气晴朗,飞机在Ⅱ层飞行时,飞行员常感觉万里无云,Ⅱ层中在15~35千米处的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但在其中有大量紫外线可损伤皮肤,B正确,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D。
3.A 4.D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⑤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大气升温的过程为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后,同时又持续向外释放辐射能量,大气靠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即①→②→③。故选A。第4题,读图可知,与15日相比,16日的气温日较差更大,表现为最高温更高,最低温更低,主要是天气情况不同导致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日白天温度高是因为晴朗少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温度高(即②增强);夜间晴朗少云,会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热量散失快,温度低(即④减弱),造成了16日天气晴朗而温差较大的情况。故选D。
5.C 6.A 解析 第5题,②地云量增多,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2)减弱,大气逆辐射(D2)增强。第6题,与②地相比,①地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故A1>A2;①地海拔高,地面温度低,B1C2、D17.A 8.B 解析 第7题,表格中该时段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说明大气保温作用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影响该时段气温变化的因素有地面辐射,①对;气温持续下降且有微风,说明受弱冷空气影响,②对。第8题,该地位于青海省,海拔高,大气稀薄;持续晴天,云量少,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这些是气温日较差大的主要原因,③④对。
9.C 10.D 解析 第9题,据图乙可知,由于稻草燃烧,近地面气温升高,中心气流上升,气压变低,其周围地区气温较低,气流下沉,气压升高,近地面气流由火塔周围地区(灰烬落点)流向火塔中心,与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的原理相似,属于小尺度的热力环流。火山喷发与热力环流原理关系不大。故选C。第10题,“烧番塔”导致图乙所示①②③④四处气压值发生变化:①②④处气压升高,③处气压降低。根据同一水平面高气压大于低气压,再根据近地面气压总是大于高空气压,得出图示①②③④四处的气压值大小关系为②>③,③>④,①>④,①>③。故选D。
11.C 12.D 13.B 解析 第11题,某队员在该岛从1 500米左右高空跳伞降落过程中,位于对流层,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下降,故跳伞降落过程中气温升高;在下降的过程中,大气的密度变大,气压升高。故选C。第12题,近地面大气高度越高气温越低,故①④两处温度高于②③两处,①处大气下沉,故推测出大气温度低,④处大气上升,故推测大气温度较高,故温度最高的是④处。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①④两处气压大于②③两处,水平方向上气流由①向④运动,说明①处气压比④处高。故选D。第13题,根据热力环流的过程可知,当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时,海洋大气下沉形成高气压,陆地为低气压,即吹海风,由丙图可知,在8时至16时海洋气温低于陆地,吹海风。故选B。
14.A 15.B 16.D 解析 第14题,山谷风一般表现为白天吹谷风,夜间吹山风。日出2~3小时后的白天应以谷风为主,图中显示白天吹偏东风。第15题,根据风速日变化曲线,日出2~3小时后的白天风速大,则谷风大于山风;图中显示傍晚时风速较正午大。第16题,由材料“受地形影响,山谷地区热力不均匀,形成局地环流”可知,地形起伏大,热力差异显著是主要原因。昼夜温差大只是温度变化的时间差异,不能反映山和谷的热力空间差异;湟水谷地在天气和植被覆盖率上,各地段差异较小;河道较宽阔,山谷间的热力差异应较小,山谷风不典型。
17.答案 (1)平流层。有利影响:因大气稳定,天气晴朗,有利高空飞行;因臭氧层强烈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被称作“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2)大部分时间气温都在0 ℃以下,先下降,后上升。
(3)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下降;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解析 第(1)题,自对流层顶向上至50~55千米高度的范围为平流层。平流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该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臭氧集中在15~35千米的气层中,形成臭氧层。臭氧层以上,臭氧含量逐渐减少,但是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烈,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迅速上升。平流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平流层由此而得名。该层中水汽、杂质含量稀少,天气现象少见。平流层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航空飞机飞行。第(2)题,依据示意图分析可知,“坠落人”自39千米高空跳下到落地,起跳位置是平流层,气温随高度下降而降低;后进入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下降而升高;大部分时间气温都在0 ℃以下。第(3)题,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这是因为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空气就会产生对流。随着空气的对流运动,近地面的水汽和杂质向上空输送,在上升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因此,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18.答案 (1)冷热不均会引起大气运动
(2)
(3)选择更轻薄的纸进行实验;增加蜡烛与冰块的数量(或缩小学具尺寸、提高学具的密封性等,合理即可)。(至少写两条)
解析 第(1)题,大气热力环流是气温高低不同引起的大气环流,锡纸条一侧为点燃的蜡烛,一侧为冰块,气温差异明显,冷热不均会引起大气运动。第(2)题,在点燃蜡烛与放入冰块前,锡纸条两侧气温相同,没有明显的大气运动;锡纸条左侧蜡烛点燃,升温,气流上升;右侧放入冰块,降温,气流下沉;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在水平方向上,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第(3)题,想让锡纸条的摆动幅度更大,则风力应更大,因此应考虑增加锡纸条两侧的温差,减少外界的影响等,增加锡纸条两侧的温差可以通过增加蜡烛与冰块的数量;在不改变蜡烛与冰块数量的前提下,将锡纸条更换为更轻薄的纸。
19.答案 (1)冬季:山顶气温高,山谷气温低;山谷气温日较差大,山顶气温日较差小。夏季:白天山谷气温高,夜间山顶气温高;山谷和山顶气温日较差均较大,山谷变化更大。
(2)山谷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山谷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山谷有水源,土壤湿润;山谷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3)夜间山坡降温快,山坡近地面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至山谷,下沉的冷空气将山谷原本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使半山坡气温相对较高,在此生长的野生蓝莓不易受到冻害;野生蓝莓长期生长在当地,对当地气候适应性强。
(4)东北地区冬季降雪量大,当地蓝莓植株较矮,方便人工堆雪覆盖;冬季时堆雪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散失,又可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树体和土壤;雪堆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气对地面和树体具有保温作用。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曲线,注意比较山顶与山谷气温的高低、日较差的大小。图1示意冬季气温曲线,山顶气温高,山谷气温低;山谷气温日较差大,山顶气温日较差小。图2示意夏季气温曲线,白天山谷气温高,夜间山顶气温高;山谷和山顶气温日较差均较大,山谷变化更大。第(2)题,大兴安岭蓝莓主要种植在山谷,原因主要从温差、水分、热量、土壤等角度分析。结合上题分析,山谷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山谷有水源,土壤湿润;山谷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第(3)题,主要分析山坡、山谷之间冬季热力环流的影响。应侧重分析夜间山坡近地面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至山谷而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另外,注意分析野生蓝莓对当地气候的适应性。第(4)题,东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降雪量大,且不易融化,当地蓝莓树体较矮,方便人工堆雪覆盖。冬季时人工堆雪覆盖,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散失,又可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树体和土壤。雪堆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气对地面和树体具有保温作用,从而减少了冻害发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