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单元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单元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8.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09-30 09:14:00

文档简介

商务星球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2016七上·临沭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经线
B.0 经线东侧为西经,西侧为东经
C.180 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0 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2.(2015七上·阳江月考)当北半球是冬季时,南半球是(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3.(2016七上·盱眙月考)地球仪中“地轴”与球面交点称为两极,其中北极指向(  )
A.太阳 B.北斗七星 C.北极星附近 D.月球
4.(2016七上·临川期中)下列地点符合“北半球”、“中纬度”两个条件是(  )
A.10°N,180° B.40°N,15°W
C.35°S,10°W D.75°N,165°E
5.(2016七上·滕州期末)北京时间10月17日7时30分,中国载人航天器“神舟十一号”成功将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在两天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中对接。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将在空间实验室中驻留30天。这将是中国航天员迄今在太空驻留最长的一次。读地球公转示意图,“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时,地球位置正处于(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6.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圆形 B.椭圆形 C.正球体 D.不规则球体
7.(2016七上·丰城期中)下列纬线中,属于北半球、东半球的是(  )
A.(23.5°S,180°) B.(10°N,161°E)
C.(10°N,19°W) D.( 90°N,22°W)
8.(2017七上·建湖月考)建湖县昼夜更替的周期是(  )
A.12小时 B.一天 C.一年 D.365天
9.(2016七上·霞浦月考)下列地点,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最吻合的是(  )
A.南北回归线附近 B.南北极圈附近
C.南北极点附近 D.赤道附近
10.(2015七上·上杭月考)下面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11.下图为手机微信的启动画面,这颗“蓝色弹珠”采用的是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宇航员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照片显示的星球是(  )
A.火星 B.土星 C.地球 D.金星
(2)这颗“蓝色弹珠”’形似圆球,但实际上是一个(  )
A.圆柱体 B.不规则的球体
C.圆锥体 D.葫芦体
12.(2017八上·濮阳开学考)下面的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13.(2015七上·阳江月考)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不停地自转
C.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 D.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14.在0°、20°N、40°N、60°N四条纬线中,最长的一条是(  )
A.60°S B.40°N C.20°N D.0°纬线
15.(2016七上·靖江期中)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靖江正处于(  )
A.夏季 B.春季 C.秋季 D.冬季
16.(2016七上·盐都月考)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7.(2016七上·盐城月考)与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
A.20°W B.160°E C.160°W D.20°E
18.地球上五个温度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是极圈
B.气温变化最大的温度带是热带与寒带
C.只有寒带地区才有极昼、极夜现象
D.热带和温带地区都有太阳直射现象
19.(2017七上·郑州月考)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东西方向的分界线 D.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0.(2016七上·临河期中)下列四点中同时符合西半球、北半球、北温带、中纬度条件的是(  )
A.140°E,40°N B.150°W,20°N
C.165°E,45°N D.170°W,70°N
二、填空题
21.下图为“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图”,阴影表示夜,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徐州的节气是   日。
此日,M,N,P三地,夜最长的是   地。
(2)第二天,图中阴影范围将变   (大/小)。
(3)图中M,N,P三地,一年中有阳光直射的是   地。
22.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   不停地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   ,而且它的空间指向   。
23.读图“地球某种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图表示地球的   运动,地球在轨道上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是   。
(2)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太阳直射   (纬线),此时中国昼夜长度   (填相等或不等),此时宜宾为   季。
(3)由于地球在图中A,B,C,D的不同位置,受   的情况不完全相同,从而形成春、夏、秋、冬四季。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正好   。
24.地球赤道半径   千米,极半径   千米,平均半径   千米。
25.纬线的形状是   、指示   方向,最长纬线是指   。
三、问答题
26.从人类对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地球面貌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27.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现在认为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不规则”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思考一下(也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地球为什么会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
四、综合题
28.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发射升空。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顺利进入轨道。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圆满成功。根据以上内容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运行到图中位置②时的节气是   (北半球)。
(2)“天宫”一号发射升空时,地球运行到图中(  )(单选)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3)“神舟”八号顺利进入轨道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是   半球(选填“南”或“北”),太阳直射点向   移动(选填“南”或“北”)。
(4)“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成功时,徐州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  )(单选)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渐长夜渐短 D.昼渐短夜渐长
2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C两地的地理坐标:
A   ,C   
(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   地,位于东半球的是   地,位于西半球的是   地。
(3)从低、中、高纬度看,B在   纬度;C在   纬度。
30.如图,完成以下问题。
(1)甲点的经度   ,纬度   。
(2)此时北极点会有   (填极昼或极夜)。
(3)通过甲乙两点的圆弧线被称为   线。
31.读读某区域经纬网图(图一)和地球公转(图二),完成下列各题。
(1)A点的经纬度是   ,该点一年中有   次太阳直射现象。
(2)B点在A点的   方向。
(3)B点位于五带中的   。
(4)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示意图上的   处。
(5)地球由公转轨道的①处向②处运动过程中,泰安市的白昼将变   (填“长”或“短”)。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经线的长度相等,故A选项错误;
0 经线东侧为东经;西侧为西经,故B选项错误。
180 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故C选项错误。
0 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经纬线的概念要区分开,可以用对比法进行对比辨析、记忆。
2.【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可以得知: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结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地球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3.【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解析】【分析】地球仪中“地轴”与球面交点称为两极,其中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
故选:C.
【点评】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极点,其中北极始终指向北方.
4.【答案】B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
【解析】【分析】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由此可知,四个地点中符合“北半球”、“中纬度”二个条件是45°N、105°W,
故答案为:B
【点评】本小题解题时,基础一般的同学建议在草稿纸上画简图,把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以及低中高纬度的划分界线画出来。
5.【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0月17日地球运行在秋分日与冬至日即④与①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选:D。
【点评】读图可得,②是春分日即3月21日,③是夏至日即6月22日,④是秋分日即9月23日,①是冬至日即12月22日。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解答即可。
6.【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真实形状,属于基础知识,牢记即可。
7.【答案】C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赤道为界.所有的北纬都位于北半球,西经度小于20°时位于东半球,东经度小于160°时位于东半球.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考查了半球的判定,根据半球的经纬度范围判定正确选项.
8.【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地轴的不停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故建湖县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天。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及周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绕地轴运动,公转绕太阳运动,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
9.【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重要经纬线
【解析】【分析】赤道的周长是四万公里,也就是八万里。身处赤道上时,地球自转一圈正好是它的周长;所以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最吻合的是赤道附近的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赤道的长度及地球自转的概况,理解解答即可。
10.【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旋转;
A图中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错误;
B图中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正确;
C图中在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旋转,错误;
D图中在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旋转,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是常考的基础题目,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在不同图上会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11.【答案】(1)C
(2)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形状,理解解答即可。
(1)由图可知,图中照片中显示的星球是地球。故C对,ABD错。
(2)由图可知,图中照片中显示的星球是地球。经过科学家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B对,ACD错。
故答案为:(1)C;(2)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形状,属于基础知识,牢记即可。
12.【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A图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故不符合题意。
B图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故符合题意。
C图由符号“N”判定该图表示北极,但方向是顺时针,故不符合题意。
D图由符号“S”判定该图表示南极,但方向是逆时针,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方向,明确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南顺北逆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相对于另一半未被照亮的半球被称为夜半球.地球在不断自转,一个具体的地点总是不断地昼夜交替.
故选:B.
【点评】地球绕着地轴不停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或一天),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14.【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在0°、20°N、40°N、60°N四条纬线中,最长的一条是0°纬线,即赤道。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纬线的长度变化规律,属于基础知识,理解解答即可。
15.【答案】A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江苏省的靖江处于夏季.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不同节气的太阳直射点位置,牢记即可.
16.【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的长度不一定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每条经线和它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度数和为180°,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解:纬线的长度不一定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的形状是半圆,每条经线和它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度数和为180°.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故选项A、B、C不符合题意;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解答该题时,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运用排除法筛选出正确选项.
17.【答案】C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地球仪上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之和180°,一条是西经度数,另一条是东经度数)组成的经线圈都可将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与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160°W,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相对经线的特点,牢记即可。
18.【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人们根据同一时间不同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五带。
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回归线,故A错误;
气温变化最大的温度带是温带,故B错误;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也无极昼极夜现象,故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五带的划分及特点,属于常考考点,难度不大,理解解答即可。
19.【答案】A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
【解析】【分析】在地球仪上,所有的经线都称为子午线,其中所有经线的起点线,也就是0°经线又称为本初子午线,该经线是经过伦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方没有分界线。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本初子午线的相关知识,理解解答即可。
20.【答案】C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依据各点的经纬度可知,选项A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选项B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热带,选项C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选项D位于西半球、北半球、高纬度、北寒带.依据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经纬度确定任意点的位置,属于基础题,理解解答即可.
21.【答案】(1)冬至;M
(2)小
(3)P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根据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判断图中极点为北极点,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此时徐州的节气是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所以M地夜最长。
(2)冬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北半球昼将变长,夜将变短,所以第二天,图中阴影范围将变小。
(3)读图可知,图中P地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位于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MN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属于北温带,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故答案为:(1)冬至;M;(2)小;(3)P。
【点评】(1)本题考查冬至日北半球的昼夜变化情况,属于重点考点,根据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出北半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本题考查冬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五带的划分及特点,属于基础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2.【答案】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倾斜的;北极星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而且它的空间指向北极星。
故答案为: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倾斜的;北极星。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特点,属于基础知识,根据教材知识点牢记即可。
23.【答案】(1)公转;365天或一年
(2)北回归线;不等;夏
(3)太阳照射;相反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本图表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在轨道上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是365天或一年。
(2)读图可知,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中国昼夜长度不等,昼短夜长,此时宜宾为夏季。
(3)由于地球在图中A、B、C、D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从而形成春、夏、秋、冬四季。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
故答案为:(1)公转;365天(一年);(2)北回归线;不等;夏;(3)太阳照射;相反。
【点评】(1)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轨道、周期、方向,属于基础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属于重点考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四季的形成,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4.【答案】6378;6357;6371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故答案为:6378;6357;6371。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属于基础知识,学生牢记即可,但学生很容易混淆,要对比记忆。
25.【答案】圆圈;东西;赤道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纬线。纬线的形状是圆圈,指示东西方向,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故答案为:圆圈;东西;赤道。
【点评】本题考查纬线的特点,属于基础知识,也是重点考点,学生根据教材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26.【答案】人类对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地球面貌的认识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体现了科学家们不怕吃苦、不畏艰难、追求真理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的。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我们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地球面貌的认识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体现了科学家们不怕吃苦、不畏艰难、追求真理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的。
故答案为:人类对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地球面貌的认识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体现了科学家们不怕吃苦、不畏艰难、追求真理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的。
【点评】本题考查人类对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地球面貌的认识过程中的感悟,学生理解解答即可。
27.【答案】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惯性离心力,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膨胀。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 体。地球之所以会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原因在于地球不仅要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还要自转,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惯性离心力,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膨胀。
故答案为: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惯性离心力,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膨胀。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真实形状及呈现出“不规则”形状的原因,其中地球的真实形状是基础知识,学生容易解答,而呈现出“不规则”形状的原因,难度较大。
28.【答案】(1)夏至日
(2)C
(3)南;南
(4)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读图分析可知,当地球运行到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时节气分别是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
(1)从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以看出,地球运行到图中位置②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
(2)根据题意可知,“天宫”一号发射升空时是9月29日,位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即当地球运行到图中③、④之间。故C正确。
(3)根据题意可知,“神舟”八号顺利进入轨道时是11月1日,位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据此可知,此时直射点在赤道以南,位于南半球,且继续向南移动。
(4)根据题意可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成功时是2011年11月3日,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位于北半球的徐州昼夜长短且昼渐短夜渐长。故D正确。
故答案为:(1)夏至日;(2)C;(3)南;南;(4)D。
【点评】本题考查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属于重点考点,也属于难点内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9.【答案】(1)60°N,60°W;40°E,40°S
(2)B;B,C;A
(3)低;中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经纬网地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人们把赤道定为0度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S),度数向南越来越大;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N),度数向北越来越大;人们把本初子午线定为0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在0度经线以东的叫东经(E),度数向东越来越大;在0度经线以西的叫西经(W),度数向西越来越大。读图分析可知,A的经纬度是60°N,60°W;C的经纬度是40°E,40°S;
(2)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故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B;位于东半球的是B、C;位于西半球的是A;
(3)低纬度的范围为0°~30°,中纬度的范围为30°~60°,高纬度的范围为60°~90°。根据题意。B在低纬度;C在中纬度。
故答案为:(1)60°N,60°W;40°E,40°S;(2)B;BC;A;(3)低;中。
【点评】(1)本题考查经纬度的判读,属于重点考点,熟练掌握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本题考查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属于重点考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属于基础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0.【答案】(1)90°E;0°
(2)极昼
(3)晨昏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经纬度的判读及地壳运动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读图可知,图中相邻经线的度数差是30°,甲地的纬度是0°。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因此图中甲点的经度是90°E。(2)读图可知,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所以北极点有极昼;
(3)昏昏线指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是地球的大圆圈。读图可知,通过甲乙两点的圆弧线被称为晨昏线。
故答案为:(1)90°E;0°;(2)极昼;(3)晨昏。
【点评】(1)本题考查经纬度的判读,属于重点考点,熟练掌握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本题考查北极点出现的现象,读图解答即可,难度不大,了解极昼极夜现象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本题考查晨昏线的判读,属于基础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1.【答案】(1)90°E,23.5°N;一
(2)东南
(3)热带
(4)②
(5)长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经纬网地图及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根据经度向东变大为东经,纬度向北变大为北纬可以判定。A点的经纬度为(90°E,23.5°N),该点一年中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2)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判定,B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
(3)读图可知,B点位于赤道上,属于热带;
(4)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读图二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中①、②、③、④四处上分别是北半球的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因此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示意图上的 ②处。
(5)地图,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地球由公转轨道的①春分处向②夏至处运动过程中,泰安市的白昼将变长。
故答案为:(1)90°E,23.5°N;一;(2)东南;(3)热带;(4)②;(5)长。
【点评】(1)本题考查经纬度的判读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属于常考考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在经纬网地图上方向的判读,属于重点考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五带的划分,熟练掌握五带的范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5)本题考查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属于重点考点,也是难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 / 1商务星球版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地球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2016七上·临沭月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仪上最长的经线
B.0 经线东侧为西经,西侧为东经
C.180 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0 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经线的长度相等,故A选项错误;
0 经线东侧为东经;西侧为西经,故B选项错误。
180 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故C选项错误。
0 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故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经纬线的概念要区分开,可以用对比法进行对比辨析、记忆。
2.(2015七上·阳江月考)当北半球是冬季时,南半球是(  )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可以得知: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结合题意.
故选:C.
【点评】地球绕太阳不停的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
3.(2016七上·盱眙月考)地球仪中“地轴”与球面交点称为两极,其中北极指向(  )
A.太阳 B.北斗七星 C.北极星附近 D.月球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解析】【分析】地球仪中“地轴”与球面交点称为两极,其中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
故选:C.
【点评】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的固定夹角,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是极点,其中北极始终指向北方.
4.(2016七上·临川期中)下列地点符合“北半球”、“中纬度”两个条件是(  )
A.10°N,180° B.40°N,15°W
C.35°S,10°W D.75°N,165°E
【答案】B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
【解析】【分析】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由此可知,四个地点中符合“北半球”、“中纬度”二个条件是45°N、105°W,
故答案为:B
【点评】本小题解题时,基础一般的同学建议在草稿纸上画简图,把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以及低中高纬度的划分界线画出来。
5.(2016七上·滕州期末)北京时间10月17日7时30分,中国载人航天器“神舟十一号”成功将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在两天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中对接。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将在空间实验室中驻留30天。这将是中国航天员迄今在太空驻留最长的一次。读地球公转示意图,“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时,地球位置正处于(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答案】D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0月17日地球运行在秋分日与冬至日即④与①之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故选:D。
【点评】读图可得,②是春分日即3月21日,③是夏至日即6月22日,④是秋分日即9月23日,①是冬至日即12月22日。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解答即可。
6.关于地球形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圆形 B.椭圆形 C.正球体 D.不规则球体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真实形状,属于基础知识,牢记即可。
7.(2016七上·丰城期中)下列纬线中,属于北半球、东半球的是(  )
A.(23.5°S,180°) B.(10°N,161°E)
C.(10°N,19°W) D.( 90°N,22°W)
【答案】C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
【解析】【分析】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赤道为界.所有的北纬都位于北半球,西经度小于20°时位于东半球,东经度小于160°时位于东半球.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考查了半球的判定,根据半球的经纬度范围判定正确选项.
8.(2017七上·建湖月考)建湖县昼夜更替的周期是(  )
A.12小时 B.一天 C.一年 D.365天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绕着地轴的不停旋转叫做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故建湖县昼夜更替的周期是一天。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及周期,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绕地轴运动,公转绕太阳运动,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
9.(2016七上·霞浦月考)下列地点,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最吻合的是(  )
A.南北回归线附近 B.南北极圈附近
C.南北极点附近 D.赤道附近
【答案】D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重要经纬线
【解析】【分析】赤道的周长是四万公里,也就是八万里。身处赤道上时,地球自转一圈正好是它的周长;所以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最吻合的是赤道附近的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赤道的长度及地球自转的概况,理解解答即可。
10.(2015七上·上杭月考)下面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旋转,在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旋转;
A图中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错误;
B图中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正确;
C图中在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旋转,错误;
D图中在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旋转,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是常考的基础题目,难度不大,要求学生在不同图上会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11.下图为手机微信的启动画面,这颗“蓝色弹珠”采用的是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宇航员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照片显示的星球是(  )
A.火星 B.土星 C.地球 D.金星
(2)这颗“蓝色弹珠”’形似圆球,但实际上是一个(  )
A.圆柱体 B.不规则的球体
C.圆锥体 D.葫芦体
【答案】(1)C
(2)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形状,理解解答即可。
(1)由图可知,图中照片中显示的星球是地球。故C对,ABD错。
(2)由图可知,图中照片中显示的星球是地球。经过科学家精确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B对,ACD错。
故答案为:(1)C;(2)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形状,属于基础知识,牢记即可。
12.(2017八上·濮阳开学考)下面的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A图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故不符合题意。
B图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故符合题意。
C图由符号“N”判定该图表示北极,但方向是顺时针,故不符合题意。
D图由符号“S”判定该图表示南极,但方向是逆时针,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方向,明确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南顺北逆是解题的关键。
13.(2015七上·阳江月考)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不停地自转
C.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 D.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相对于另一半未被照亮的半球被称为夜半球.地球在不断自转,一个具体的地点总是不断地昼夜交替.
故选:B.
【点评】地球绕着地轴不停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或一天),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14.在0°、20°N、40°N、60°N四条纬线中,最长的一条是(  )
A.60°S B.40°N C.20°N D.0°纬线
【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在0°、20°N、40°N、60°N四条纬线中,最长的一条是0°纬线,即赤道。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纬线的长度变化规律,属于基础知识,理解解答即可。
15.(2016七上·靖江期中)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靖江正处于(  )
A.夏季 B.春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A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此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江苏省的靖江处于夏季.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不同节气的太阳直射点位置,牢记即可.
16.(2016七上·盐都月考)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条经线都自成一个圆圈 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 D.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答案】D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的长度不一定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每条经线和它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度数和为180°,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解:纬线的长度不一定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的形状是半圆,每条经线和它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度数和为180°.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故选项A、B、C不符合题意;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解答该题时,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运用排除法筛选出正确选项.
17.(2016七上·盐城月考)与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
A.20°W B.160°E C.160°W D.20°E
【答案】C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地球仪上任何两条相对的经线(之和180°,一条是西经度数,另一条是东经度数)组成的经线圈都可将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个半球,与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160°W,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相对经线的特点,牢记即可。
18.地球上五个温度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是极圈
B.气温变化最大的温度带是热带与寒带
C.只有寒带地区才有极昼、极夜现象
D.热带和温带地区都有太阳直射现象
【答案】C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人们根据同一时间不同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五带。
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是回归线,故A错误;
气温变化最大的温度带是温带,故B错误;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也无极昼极夜现象,故C正确,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五带的划分及特点,属于常考考点,难度不大,理解解答即可。
19.(2017七上·郑州月考)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东西方向的分界线 D.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答案】A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
【解析】【分析】在地球仪上,所有的经线都称为子午线,其中所有经线的起点线,也就是0°经线又称为本初子午线,该经线是经过伦敦的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方没有分界线。故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本初子午线的相关知识,理解解答即可。
20.(2016七上·临河期中)下列四点中同时符合西半球、北半球、北温带、中纬度条件的是(  )
A.140°E,40°N B.150°W,20°N
C.165°E,45°N D.170°W,70°N
【答案】C
【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依据各点的经纬度可知,选项A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选项B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热带,选项C位于西半球、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选项D位于西半球、北半球、高纬度、北寒带.依据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经纬度确定任意点的位置,属于基础题,理解解答即可.
二、填空题
21.下图为“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图”,阴影表示夜,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徐州的节气是   日。
此日,M,N,P三地,夜最长的是   地。
(2)第二天,图中阴影范围将变   (大/小)。
(3)图中M,N,P三地,一年中有阳光直射的是   地。
【答案】(1)冬至;M
(2)小
(3)P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根据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逆时针判断图中极点为北极点,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此时徐州的节气是冬至日。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夜越长,所以M地夜最长。
(2)冬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北半球昼将变长,夜将变短,所以第二天,图中阴影范围将变小。
(3)读图可知,图中P地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位于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MN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属于北温带,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故答案为:(1)冬至;M;(2)小;(3)P。
【点评】(1)本题考查冬至日北半球的昼夜变化情况,属于重点考点,根据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出北半球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本题考查冬至日过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五带的划分及特点,属于基础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2.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   不停地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   ,而且它的空间指向   。
【答案】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倾斜的;北极星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而且它的空间指向北极星。
故答案为: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倾斜的;北极星。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特点,属于基础知识,根据教材知识点牢记即可。
23.读图“地球某种运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图表示地球的   运动,地球在轨道上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是   。
(2)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太阳直射   (纬线),此时中国昼夜长度   (填相等或不等),此时宜宾为   季。
(3)由于地球在图中A,B,C,D的不同位置,受   的情况不完全相同,从而形成春、夏、秋、冬四季。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正好   。
【答案】(1)公转;365天或一年
(2)北回归线;不等;夏
(3)太阳照射;相反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本图表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地球在轨道上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是365天或一年。
(2)读图可知,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中国昼夜长度不等,昼短夜长,此时宜宾为夏季。
(3)由于地球在图中A、B、C、D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完全相同,从而形成春、夏、秋、冬四季。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
故答案为:(1)公转;365天(一年);(2)北回归线;不等;夏;(3)太阳照射;相反。
【点评】(1)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轨道、周期、方向,属于基础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及昼夜长短的变化,属于重点考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四季的形成,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4.地球赤道半径   千米,极半径   千米,平均半径   千米。
【答案】6378;6357;6371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球体,经过测量,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故答案为:6378;6357;6371。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大小,属于基础知识,学生牢记即可,但学生很容易混淆,要对比记忆。
25.纬线的形状是   、指示   方向,最长纬线是指   。
【答案】圆圈;东西;赤道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
【解析】【分析】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纬线。纬线的形状是圆圈,指示东西方向,纬线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故答案为:圆圈;东西;赤道。
【点评】本题考查纬线的特点,属于基础知识,也是重点考点,学生根据教材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三、问答题
26.从人类对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地球面貌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答案】人类对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地球面貌的认识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体现了科学家们不怕吃苦、不畏艰难、追求真理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的。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我们知道,人类对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地球面貌的认识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体现了科学家们不怕吃苦、不畏艰难、追求真理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的。
故答案为:人类对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地球面貌的认识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体现了科学家们不怕吃苦、不畏艰难、追求真理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的。
【点评】本题考查人类对地球形状,地球运动,地球面貌的认识过程中的感悟,学生理解解答即可。
27.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现在认为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不规则”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思考一下(也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地球为什么会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
【答案】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惯性离心力,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膨胀。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科学家经过长期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 体。地球之所以会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原因在于地球不仅要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还要自转,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惯性离心力,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膨胀。
故答案为: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惯性离心力,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膨胀。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真实形状及呈现出“不规则”形状的原因,其中地球的真实形状是基础知识,学生容易解答,而呈现出“不规则”形状的原因,难度较大。
四、综合题
28.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酒泉发射升空。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顺利进入轨道。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圆满成功。根据以上内容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运行到图中位置②时的节气是   (北半球)。
(2)“天宫”一号发射升空时,地球运行到图中(  )(单选)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①之间
(3)“神舟”八号顺利进入轨道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是   半球(选填“南”或“北”),太阳直射点向   移动(选填“南”或“北”)。
(4)“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成功时,徐州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是(  )(单选)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渐长夜渐短 D.昼渐短夜渐长
【答案】(1)夏至日
(2)C
(3)南;南
(4)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读图分析可知,当地球运行到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时节气分别是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
(1)从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以看出,地球运行到图中位置②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
(2)根据题意可知,“天宫”一号发射升空时是9月29日,位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即当地球运行到图中③、④之间。故C正确。
(3)根据题意可知,“神舟”八号顺利进入轨道时是11月1日,位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据此可知,此时直射点在赤道以南,位于南半球,且继续向南移动。
(4)根据题意可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成功时是2011年11月3日,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位于北半球的徐州昼夜长短且昼渐短夜渐长。故D正确。
故答案为:(1)夏至日;(2)C;(3)南;南;(4)D。
【点评】本题考查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属于重点考点,也属于难点内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C两地的地理坐标:
A   ,C   
(2)在图中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   地,位于东半球的是   地,位于西半球的是   地。
(3)从低、中、高纬度看,B在   纬度;C在   纬度。
【答案】(1)60°N,60°W;40°E,40°S
(2)B;B,C;A
(3)低;中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重要经纬线;东西半球的划分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经纬网地图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人们把赤道定为0度纬线,向南向北各分为90度,在赤道以南的叫南纬(S),度数向南越来越大;在赤道以北的叫北纬(N),度数向北越来越大;人们把本初子午线定为0度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在0度经线以东的叫东经(E),度数向东越来越大;在0度经线以西的叫西经(W),度数向西越来越大。读图分析可知,A的经纬度是60°N,60°W;C的经纬度是40°E,40°S;
(2)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故A、B、C三地中,位于南、北半球分界线上的是B;位于东半球的是B、C;位于西半球的是A;
(3)低纬度的范围为0°~30°,中纬度的范围为30°~60°,高纬度的范围为60°~90°。根据题意。B在低纬度;C在中纬度。
故答案为:(1)60°N,60°W;40°E,40°S;(2)B;BC;A;(3)低;中。
【点评】(1)本题考查经纬度的判读,属于重点考点,熟练掌握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本题考查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属于重点考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低中高纬度的划分,属于基础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0.如图,完成以下问题。
(1)甲点的经度   ,纬度   。
(2)此时北极点会有   (填极昼或极夜)。
(3)通过甲乙两点的圆弧线被称为   线。
【答案】(1)90°E;0°
(2)极昼
(3)晨昏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经纬度的判读及地壳运动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读图可知,图中相邻经线的度数差是30°,甲地的纬度是0°。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因此图中甲点的经度是90°E。(2)读图可知,图中所示北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所以北极点有极昼;
(3)昏昏线指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是地球的大圆圈。读图可知,通过甲乙两点的圆弧线被称为晨昏线。
故答案为:(1)90°E;0°;(2)极昼;(3)晨昏。
【点评】(1)本题考查经纬度的判读,属于重点考点,熟练掌握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本题考查北极点出现的现象,读图解答即可,难度不大,了解极昼极夜现象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本题考查晨昏线的判读,属于基础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1.读读某区域经纬网图(图一)和地球公转(图二),完成下列各题。
(1)A点的经纬度是   ,该点一年中有   次太阳直射现象。
(2)B点在A点的   方向。
(3)B点位于五带中的   。
(4)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示意图上的   处。
(5)地球由公转轨道的①处向②处运动过程中,泰安市的白昼将变   (填“长”或“短”)。
【答案】(1)90°E,23.5°N;一
(2)东南
(3)热带
(4)②
(5)长
【知识点】经纬线的特点及划分;经纬网判断方向、定位;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经纬网地图及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根据经度向东变大为东经,纬度向北变大为北纬可以判定。A点的经纬度为(90°E,23.5°N),该点一年中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2)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判定,B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
(3)读图可知,B点位于赤道上,属于热带;
(4)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读图二可知,当地球公转到图中①、②、③、④四处上分别是北半球的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因此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示意图上的 ②处。
(5)地图,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地球由公转轨道的①春分处向②夏至处运动过程中,泰安市的白昼将变长。
故答案为:(1)90°E,23.5°N;一;(2)东南;(3)热带;(4)②;(5)长。
【点评】(1)本题考查经纬度的判读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属于常考考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本题考查在经纬网地图上方向的判读,属于重点考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本题考查五带的划分,熟练掌握五带的范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5)本题考查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属于重点考点,也是难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