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
——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第二单元 第一节(第2课时)
新课导入
新中国成立之初,黄土高原还是众人不愿意踏进的领地。微风吹过,扬起漫天沙尘,整个华北都笼罩在巨大的阴霾之下。没有植被覆盖,黄土高原呈现光秃秃的一片,毫无美观可言。暴雨过后,这里沟壑纵横,满目疮痍。
如今的黄土高原究竟是怎样的一番光景呢?从天空俯瞰,一幅绿油油的画面映入眼帘,人们至今还能够看到黄
土的影子,只是他们不再是大面积的
触目惊心,而是隐藏在众多绿意之中
的点缀。极目远眺,绿林遍地,这里
好似世外桃源般,静谧、舒适、生机
盎然。
黄土高原发生了什么呢?
30年前
30年后
能通过归纳总结黄土高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学会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一般的思路和方法
降水集中
多暴雨
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速大
土质疏松
三、黄土高原地区的综合治理
水土流失
耕地减少
贫困
过度开垦
人口增加
植被稀少
人类不合理活动
治理水土流失
控制人口增长
优化产业结构
治理水土流失
治土与治水相结合
三结合原则
治坡与治沟相结合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与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
(1)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原则
(2)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
农业技术措施
工程措施
淤地坝
在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在流域沟道中,用于淤地生产的坝叫淤地坝或生产坝。
淤地坝构造图
满山的鱼鳞坑
水平沟
生物措施
蓄水保土
发展多种经营
植树种草 退耕还林还草
功能
种植乔木
种植灌木
种植草本植物
在沟头植树造林
在田埂栽种灌木
通过植物根系对土壤的固结作用提高表土的抗蚀能力。
农业技术措施
源面和较陡山坡发展林草业,山下缓坡和沟谷发展种植业;
实施间作套种、高沟垄作、水平阶种植等耕种手段,采用地膜覆盖及喷灌、滴灌等生产和灌溉技术,增强耕地抗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间作套种
喷灌、滴灌
垄作(地膜)
优化产业结构
优
化
产
业
结
构
以生态农业为基础
以特色农业为核心
以能源开发为龙头
加大农林牧优良品种的培育和引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商品率
利用丰富的煤炭、天然气、石油资源,借国家能源开发西移的契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
陕西周至猕猴桃
陕西大荔冬枣
陕西嘎啦苹果
陕西特色水果业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调整人口布局是区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
结合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和环境承载力达到或超过极限地区的人口迁出,减轻当地生态环境的压力。
视频:变绿的黄土高原
活动
1.根据石漠化的成因,分析讨论我国石漠化的地区分布。
2.分析说明石漠化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3.请为石漠化综合治理提出建议,并为当地解决贫困问题出谋划策。
1.根据石漠化的成因,分析讨论我国石漠化的地区分布。
参考答案:
石漠化是自然与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喀斯特地区石灰岩地貌发育典型,易淋、易溶且成土慢,地表土层薄,土壤贫瘠,基岩比较容易露出;地形起伏,山地坡度大;气候温暖,降水多且集中,对地面冲刷强烈。人为原因:过度樵采、滥砍滥伐,森林不断遭受破坏;过度开垦及陡坡开荒、毁林开荒等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过度放牧、采矿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的综合作用,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被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
我国可溶岩地层分布高达34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南方的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和广东一带,以及北方的山西、山东、河南、河北一带。以云贵高原为中心连带成片形成西南岩溶区,区域面积达115万平方千米,岩溶面积约占61%。贵州省为西南岩溶区的核心,石漠化发展趋势明显,大片丘陵“沦落”为荒山秃岭。
2.分析说明石漠化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参考答案:
石漠化易引发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下降,危及地区的生态系统安全,加剧该地区的生态脆弱性;造成土地丧失、干旱缺水,土地生产力下降,侵害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人地矛盾突出,严重阻碍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灾害多发的根源。
3.请为石漠化综合治理提出建议,并为当地解决贫困问题出谋划策。
参考答案:
石漠化地区面临着生态恶劣和人口贫困的双重危机,因此需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因地制宜,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可采取的措施有: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保护与恢复石漠化地区的植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实施生态移民;修建蓄水池,解决石漠化地区的生产生活问题;调整能源结构,解决农村能源需求问题,减少森林资源的能源性消耗;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按照每个地区的资源禀赋,发展区域经济,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如旅游扶贫、异地扶贫、发展生态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