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我国南水北调为例
第三单元 第三节(第2课时)
新课导入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汉江水从丹江口水库(图4.14)出发,历经15天、1432千米的行程,于12月27日抵达中线工程终端北京团城湖,并通过自来水管网进入首都的千家万户。到2017年国庆节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达100亿立方米,沿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直辖市5310万人喝上了汉江水。
为什么要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在我国,类似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还有哪些?
丹江口水库
能结合某区域,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三、南水北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调出区
调
入
区
输水沿线地区
主体
如何分析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影响?
社会效益
胡焕庸线
我国几大城市群
调入区是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区域。南水北调工程能有效缓解当地水资源供需矛盾,为人们提供洁净的饮用水源,并保障工农业用水。
南水北调一期工程通水后,长江水可直接供应近300个县市,替代北京城区超过七成的供水,郑州中心城区的全部供水,天津14个区的全部供水,以及石家庄、邯郸、保定、衡水等城市75%以上的主城区供水。
南水北调河南濮阳水厂
上万平方千米的农田,可新增近20亿立方米的灌溉用水,而曾经被城市挤占的农业用水,以及污水净化处理后的再生水,共计近6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将重新流入农田。
河北邢台的农田灌溉
穿黄工程全景
穿黄隧洞承担着将长江水从黄河底部运输过河的任务,全长4 250米,其中过河段隧洞3 450米。退水洞穿越邙山,将穿黄隧洞进口与黄河连通,主要作用是将穿黄隧洞检修期间总干渠多余水量排往黄河,同时兼有向黄河补水的作用。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
经济效益
南水北调工程的全面实施,有效利用水量300亿~350亿立方米,破除了调入区水资源短缺的瓶颈,有利于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东线一期工程建设后,京杭大运河成为一条自黄河以南直至长江全线都可通航的“黄金水道”,新增运力达到1350万吨,相当于在水上架设了一条新“京沪铁路”。
京杭大运河山东段
南水北调东线路线及沿途高程示意
生态效益
南水北调增加了调入区的水资源总量,有效保障了地区生态用水的需求,有利于美化环境和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
在南水的补给下密云水库的蓄水量逐年刷新目前已突破26亿立方米是2003年的3倍之多。
中线工程已向白洋淀补水2.5亿立方米,荷花荡漾的白洋淀由于得到充足的生态补水水体污染也得到明显改善。
河北保定白洋淀
同时,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有效缓解了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控制地面沉降,使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截至2018年底北京市地下水位比南水进京前回升了2.63米,而随着地下水使用的削减,北京自来水硬度下降近70%,整个华北地区更有超过500多万人结束了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历史。
2000-2018年北京市地下水埋深变化
南水北调对调出区及沿线地区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例如,东线工程范围内,一些地区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盐碱化;
径流量减少有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淤塞航道,图为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两艘挖泥船“航浚14号”和“吸盘1号”正在荆州长江大桥下的太平口浅险水道施工。
长江径流量减少后,海水会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知识拓展
移民安置工程
青山绿水的丹江口水库为中线工程提供了绝佳的水源却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当水库水位成功抬高13米的同时,周边超过300平方千米的土地,将没入茫茫碧波之下,这就意味着曾经生活在库区周边40个乡镇、441个村的共计超过34万人,将不得不搬离原本的家园。
加之工程干线沿途占用土地又需搬迁安置约9万人整个中线工程可谓是一项浩大而艰巨的移民安置工程。
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状况示意
西气东输:一项史无前例的超级管道工程!
活动
1.读图3-3-5,说说华北平原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以后可有效减缓地面沉降现象?
3.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华北平原还有哪些影响?试举例说明。
读图3-3-5,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3-3-5,说说华北平原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总体来说,华北平原东北部(天津市及其附近)地面沉降较严重,华北平原南部地面沉降相对较轻。
2.为什么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以后可有效减缓地面沉降现象?
参考答案: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缓解了华北地区缺水的状况,减少了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位回升,从而有效缓解地面沉降。
3.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华北平原还有哪些影响?试举例说明。
参考答案:
影响:为人们提供洁净的水源,提高生活质量;保障工农业用水,提高经济效益;缓解城乡、地区、工农争水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保障了生态用水需求,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地下水开采,控制地面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