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5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
1.“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九一八小调》最早传唱这首民间小调的地区最有可能是在( )
A.东北三省 B.山东半岛 C.华北地区 D.华东地区
【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可知,指的是1931年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标志着日本局部侵华战争的开始。BC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1936年的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但中国政局仍为其所操持,全世界闻讯之余,皆为之震惊。”报纸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华北事变
【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1936年,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是指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扣押了蒋介石,逼蒋抗日,所以说蒋介石失去自由。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西安事变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3.“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辱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
A.争夺地盘和泄私愤 B.夺取国民党政权
C.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投靠中国共产党
【答案】C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我们反对政府屈辱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可以得出其理由为反抗蒋介石的对外妥协,和对内内战的政策,联共抗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4.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
A.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B.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
【答案】A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卢沟桥”“1937年7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符合题意。
B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是从九一八事变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是从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5.1937年7月17 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 “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再退让,“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上述谈话内容表明蒋介石( )
A.要寻求美国的援助 B.要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
C.要抗击日本侵略者 D.要组建南京国民政府
【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蒋介石抗战态度的变化的认识,题目中说“卢沟桥事变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再退让,“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从这些材料看,蒋介石改变了态度,要抗击日本侵略者。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对蒋介石抗战态度同学们要有个明确的认识,抗战开始后,蒋介石的抗战态度还是积极的,国民政府也连续组织了几次大规模正面战场的会战,但广州武汉失陷后,日本改变了侵华政策,对国民党实行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蒋介石在抗战上开始动摇,连续制造反共摩擦,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既团结又斗争的策略,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6.“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古老民族的觉醒。”这段发言最适宜存放在( )
A.北伐战争纪念馆 B.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C.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D.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
【答案】B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30万亡灵的冤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共杀害我南京市民30多万人。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7.下列历史材料反映的军队称号,出现在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内战爆发;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井冈山会师后,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自己的第一支军队叫做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到1945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的军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8.“战役从1938年3月开始,敌我双方展开拉锯战。战场位于徐州东北60千米。近20天后,中国军队歼敌两个最精锐的师团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该战役的指挥者是( )
A.佟麟阁 B.李宗仁 C.彭德怀 D.林彪
【答案】B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1938年,战场位于徐州”的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38年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9.续范亭先生对某次战斗高度评价到:“……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的士气。”这场著名的战斗是 (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答案】A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平型关大捷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是集中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
B项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领导的重大战役;
C项百团大战 是中共领导的主动出击日军的战役;
D项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均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0.在抗日战争的一个战役中,当时参战官兵与群众提出了:“不留一个车站,不留一座水塔,不留一座桥梁,不留一条铁轨,不留一根电线杆,彻底破坏路基”的战斗口号,就此推测该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柳条湖事件 D.卢沟桥事变
【答案】B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抗战时期的战役,结合官兵的行为可知此战役是百团大战。1940年8月,八路军指挥部动员了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地区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对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大规模攻击,拔掉了敌人靠近根据地的碉堡、据点,炸毁了铁路、桥梁、公路,使日军的交通线瘫痪,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1.下图为中华民国三十二年晋寨冀边区银行印制的货币,该货币有助于研究——时期的 政治、经济形势?( )
A.北伐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拉争时期
【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给的时间是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可只是1912+32=1944年,由此可知是抗日战争时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2.(2016·新泰模拟)这是一次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又是一次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的大会。这次大会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遵义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答案】C
【知识点】中共七大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共七大的有关知识。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民主革命时期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召开的唯一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总结了民主革命二十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通过了党的“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选举了毛泽东为主席的新一届中央委会,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故选C。
13.如表汇总了我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发行的纪念邮票。该组邮票意在强调( )
纪念周年 枚数 内容
70 13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东北烈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上海淞沪抗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台儿庄大战、延安革命、八路军总部旧址、百团大战等纪念馆
A.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B.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C.国家统一,民族独立 D.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中邮票纪念的内容都是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事件,所以这些邮票的目的是为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其它选项不符合邮票内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4.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抗战精神将化为永恒,它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下列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无关的是( )
A.中国人民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与民主
B.洗刷了民族耻辱
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答案】A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产生了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国内的,中国取得了第一次反侵略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转折点,一是国际的,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的组成部分,中国为世界发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A项中国人民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与民主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与抗战胜利的意义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15.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文中有如下文字:“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在电文中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主要理由是( )
A.避免内战,共商大计 B.继续合作,惩罚日本
C.巨头聚首,发展友谊 D.明辨是非,打击共党
【答案】A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 月11 日,为垄断接受日本投降的权利,抢夺抗战胜利果实, 蒋介石紧急命令国民党军队“积极推进,勿稍松懈”;同时却命令八路军“原地驻防待命”,不许向敌人收缴枪械。国民党这一行径,遭到全国人民尤其是解放区军民的强烈反对,它要立即发动大规模的内战又面临着种种困难,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为了显示他的“和平”诚意,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共同商讨“国家大计”,解决“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6.《大公报》记载:10月8日晚,张治中在欢送毛泽东的晚宴上致辞时说:“大部分的意见,我们已经一致了。就是:和平、民主、统一、团结,在蒋主席领导之下,彻底实行三民主义。”这次晚宴的背景是( )
A.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国共达成和平建国的协定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形成
【答案】C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0月8日”和信息“我们已经一致了,和平、民主、统一、团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1945年10月重庆谈判达成的和平建国的协定的时候召开的晚宴。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7.下面是一部电视剧中的台词,其中邓小平所说的“大转折”具体是指( )
某电视剧台词:
刘伯承:“渡过黄河,目标大别山!”
邓小平:“这是大转折啊!革命要胜利了!”
A.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
C.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D.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决战开始了
【答案】C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大别山”可知这个事件是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A项指的是遵义会议;
B项是在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
D项指的是三大战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8.下列历史影片中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是( )
A.《大决战》 B.《千里挺进大别山》
C.《血战台儿庄》 D.《长征》
【答案】A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的胜利,使人民群众胜利地完成了与敌主力的战略决战。人民解放军共计歼敌182万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灭殆尽。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三大战役即大决战。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19.如图是一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战士珍藏的战争纪念章。虽已锈迹斑斑,但辉煌的过去仍能勾起他对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回忆。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位老战士参加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D
【知识点】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本题难度低,右图的纪念章,有明确的时间1949年4月,可知是渡江战役,D符合题意。辽沈战役是1948年,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是1948年1月——1949年1月。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如果下列图片可以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你会把它确定为(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国共关系的变化
C.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 D.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答案】B
【知识点】黄埔军校建立;南昌起义;重庆谈判;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成就;图二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国共进入对峙时期;图三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为争取和平建国,国共之间的谈判;图四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共之间的战略决战。四个图片反映的都是关于国共两党的关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二、判断题
21.在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喊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等口号。
【答案】错误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所以本题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
22.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反击,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
【答案】正确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所以本题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七七事变。
23.1940年秋,百团大战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答案】错误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是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上取得的重大胜利,所以本题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百团大战。
24.1945年4月-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这次大会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正确
【知识点】中共七大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所以本题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七大。
25.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谱出时代强音。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曲被定为国歌。
【答案】错误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定为国歌。所以本题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聂耳。
26.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在美国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
【答案】正确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在美国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这句话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战。
27.毛泽东既参加了西安事变后国共谈判也参加了重庆谈判。
【答案】错误
【知识点】西安事变;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既参加了西安事变后国共谈判也参加了重庆谈判的是周恩来,毛泽东没有参加西安谈判。所以本题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周恩来的相关知识。
28.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人民解放军队第一次取得数量上的优势。
【答案】正确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为后面两大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所以本题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辽沈战役。
29.毛泽东所作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淮海战役。
【答案】错误
【知识点】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毛泽东所作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渡江战役。所以本题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渡江战役。
30.在平津战役中,华北敌军总司令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1月31日,古城北平和平解放。
【答案】正确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平津战役中,为了保护北平这座古城,中央军委决定和傅作义进行谈判,通过谈判,华北敌军总司令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1月31日,古城北平和平解放。本题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津战役。
三、综合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
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发生于何时? “强邻”是指哪一个国家?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对这次事件的态度如何?派谁来谈判?
(4)这一事件的解决对当时的时局有何影响?
【答案】(1)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日本。
(2)停止内战,逼蒋抗日。
(3)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周恩来等。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中“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1936年12月24日”等信息可以得出“陕变”是指的是1936年12月12日发生的西安事变,联系时代背景可知“强邻压境”是指的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变,所以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停止内战,逼蒋抗日。
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是为了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在民族危机严重情况下,中共共产党为了全民族抗日,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停止了内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故答案为:(1)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日本。(2)停止内战,逼蒋抗日。(3)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周恩来等。(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点评】本题考查了西安事变有关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材料二:
图一重庆谈判的老照片 图二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怎样才能“挽救祖国的危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中的老照片,指出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代表是谁?后来国民党撕毁达成的协定,发动内战,图二中的A、B、C分别是哪场战役?
(3)图二中B战役人民解放军采取了什么战术? A战役的最关键的一战是攻克哪座城市?C战役胜利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1)民族内部团结一致,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雪洗了民族耻辱,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蒋介石、毛泽东。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
(3)“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锦州。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重庆谈判;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一可知,中华民族要“挽救祖国的危亡”就必须民族内部团结一致,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为洗雪近代中国的耻辱,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⑵材料二中的老照片反映的就是重庆谈判的国共双方代表,左边的是蒋介石,右边的是毛泽东。根据图片中ABC的地理位置可知,A是辽沈战役;B是平津战役,C是淮海战役。
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采取的战士是“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在辽沈战役中最关键的战役是攻克了锦州;淮海战役的意义不是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故答案为:(1)民族内部团结一致,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雪洗了民族耻辱,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蒋介石、毛泽东。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2)“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锦州。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33.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就“国共两党的发展史”专题进行探究,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国共两党合作,以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为目标的事件是什么?
(2)国共两党同仇敌忾,在哪次战争中取得了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3)说出1927年4月以后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4)对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你有什么感悟?
【答案】(1)北伐战争。
(2)抗日战争。
(3)由合作走向破裂。
(4)启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实行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够打败外来侵略者。
【知识点】北伐战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解析】【分析】⑴根据题干信息“推翻北洋军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时期进行的北伐战争的目的。
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到1945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破裂。
⑷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实行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够打败外来侵略者。
故答案为:(1)北伐战争(2)抗日战争(3)由合作走向破裂。(4)启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实行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够打败外来侵略者。
【点评】国共两党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过两次合作两次分裂,掌握国共两次合作和分裂的时间段、对中国产生的历史影响,从中认识到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争取为实现台湾统一做出重要贡献。
34.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揭穿谎言】材料一:日本右翼势力宣称:“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
材料二:日本右翼势力胡说:“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
【誓死抗争】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伟大胜利】材料四:1945年8月21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半个世纪的愤怒,五十年的屈辱,在今天这一天宣泄清洗了……”
(1)结合有关史实,批驳材料一、材料二中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
(2)“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列举中国民众万众一心抗战的事例。
(3)《新华日报》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表这篇社论的?
(4)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否定南京大屠杀、制造钓鱼岛争端、参
拜靖国神社等失去良知的事情,你想对日本当局说些什么?
【答案】(1)材料一观点批驳:日本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已经侵占中国东北;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又占领中国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
材料二观点批驳: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2)主要表现: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英勇抗击日寇的进攻;中国共产党组织一二 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3)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或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
(4)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信守和平承诺,做一个负责任的国家;真诚向受害国道歉,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等等。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⑴材料一中日本的观点是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过程中,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批驳材料一中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早在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已经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又占领中国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批驳材料二中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⑵材料三中提及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主要表现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中国民众万众一心抗战的事例有: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英勇抗击日寇的进攻;中国共产党组织一二 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⑶根据材料四中的时间1945年8月21日,可知这是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背景下发表的。
⑷本题答案开放,主要考查学生对的分析能力。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民族牺牲。特别是南京大屠杀,暴露了日本法西斯的罪行。作为日本应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反省自己的战争罪行;信守和平承诺,做一个负责任的国家;真诚的向受害国道歉,主动承担历史责任。
故答案为;(1)材料一观点批驳:日本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已经侵占中国东北;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又占领中国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
材料二观点批驳: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2)主要表现: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英勇抗击日寇的进攻;中国共产党组织一二 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3)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或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4)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信守和平承诺,做一个负责任的国家;真诚向受害国道歉,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等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 / 12017-2018学年岳麓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5单元检测卷
一、选择题
1.“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九一八小调》最早传唱这首民间小调的地区最有可能是在( )
A.东北三省 B.山东半岛 C.华北地区 D.华东地区
2.1936年的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但中国政局仍为其所操持,全世界闻讯之余,皆为之震惊。”报纸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华北事变
3.“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辱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
A.争夺地盘和泄私愤 B.夺取国民党政权
C.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投靠中国共产党
4.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
A.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B.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
5.1937年7月17 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 “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再退让,“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上述谈话内容表明蒋介石( )
A.要寻求美国的援助 B.要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
C.要抗击日本侵略者 D.要组建南京国民政府
6.“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古老民族的觉醒。”这段发言最适宜存放在( )
A.北伐战争纪念馆 B.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C.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D.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
7.下列历史材料反映的军队称号,出现在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的有(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8.“战役从1938年3月开始,敌我双方展开拉锯战。战场位于徐州东北60千米。近20天后,中国军队歼敌两个最精锐的师团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该战役的指挥者是( )
A.佟麟阁 B.李宗仁 C.彭德怀 D.林彪
9.续范亭先生对某次战斗高度评价到:“……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我们的士气。”这场著名的战斗是 (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10.在抗日战争的一个战役中,当时参战官兵与群众提出了:“不留一个车站,不留一座水塔,不留一座桥梁,不留一条铁轨,不留一根电线杆,彻底破坏路基”的战斗口号,就此推测该战役是(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柳条湖事件 D.卢沟桥事变
11.下图为中华民国三十二年晋寨冀边区银行印制的货币,该货币有助于研究——时期的 政治、经济形势?( )
A.北伐战争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拉争时期
12.(2016·新泰模拟)这是一次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又是一次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的大会。这次大会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遵义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3.如表汇总了我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发行的纪念邮票。该组邮票意在强调( )
纪念周年 枚数 内容
70 13 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东北烈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上海淞沪抗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台儿庄大战、延安革命、八路军总部旧址、百团大战等纪念馆
A.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B.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C.国家统一,民族独立 D.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14.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抗战精神将化为永恒,它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下列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无关的是( )
A.中国人民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与民主
B.洗刷了民族耻辱
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D.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15.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文中有如下文字:“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在电文中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主要理由是( )
A.避免内战,共商大计 B.继续合作,惩罚日本
C.巨头聚首,发展友谊 D.明辨是非,打击共党
16.《大公报》记载:10月8日晚,张治中在欢送毛泽东的晚宴上致辞时说:“大部分的意见,我们已经一致了。就是:和平、民主、统一、团结,在蒋主席领导之下,彻底实行三民主义。”这次晚宴的背景是( )
A.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国共达成和平建国的协定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全形成
17.下面是一部电视剧中的台词,其中邓小平所说的“大转折”具体是指( )
某电视剧台词:
刘伯承:“渡过黄河,目标大别山!”
邓小平:“这是大转折啊!革命要胜利了!”
A.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
C.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D.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决战开始了
18.下列历史影片中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是( )
A.《大决战》 B.《千里挺进大别山》
C.《血战台儿庄》 D.《长征》
19.如图是一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战士珍藏的战争纪念章。虽已锈迹斑斑,但辉煌的过去仍能勾起他对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回忆。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位老战士参加的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0.如果下列图片可以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你会把它确定为(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国共关系的变化
C.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 D.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二、判断题
21.在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喊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等口号。
22.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反击,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
23.1940年秋,百团大战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24.1945年4月-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这次大会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5.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谱出时代强音。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曲被定为国歌。
26.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在美国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
27.毛泽东既参加了西安事变后国共谈判也参加了重庆谈判。
28.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人民解放军队第一次取得数量上的优势。
29.毛泽东所作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淮海战役。
30.在平津战役中,华北敌军总司令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1月31日,古城北平和平解放。
三、综合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
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发生于何时? “强邻”是指哪一个国家?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对这次事件的态度如何?派谁来谈判?
(4)这一事件的解决对当时的时局有何影响?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材料二:
图一重庆谈判的老照片 图二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华民族怎样才能“挽救祖国的危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中的老照片,指出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的代表是谁?后来国民党撕毁达成的协定,发动内战,图二中的A、B、C分别是哪场战役?
(3)图二中B战役人民解放军采取了什么战术? A战役的最关键的一战是攻克哪座城市?C战役胜利有何重大意义?
33.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就“国共两党的发展史”专题进行探究,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国共两党合作,以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为目标的事件是什么?
(2)国共两党同仇敌忾,在哪次战争中取得了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3)说出1927年4月以后国共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4)对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你有什么感悟?
34.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揭穿谎言】材料一:日本右翼势力宣称:“在支那事变(指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的过程中,日军……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性质,最重要的是,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
材料二:日本右翼势力胡说:“南京大屠杀是20世纪最大的谎言”。
【誓死抗争】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伟大胜利】材料四:1945年8月21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指出:“半个世纪的愤怒,五十年的屈辱,在今天这一天宣泄清洗了……”
(1)结合有关史实,批驳材料一、材料二中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
(2)“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列举中国民众万众一心抗战的事例。
(3)《新华日报》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发表这篇社论的?
(4)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否定南京大屠杀、制造钓鱼岛争端、参
拜靖国神社等失去良知的事情,你想对日本当局说些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可知,指的是1931年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标志着日本局部侵华战争的开始。BC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1936年,蒋介石将军,虽已失去自由”,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是指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中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扣押了蒋介石,逼蒋抗日,所以说蒋介石失去自由。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西安事变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3.【答案】C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我们反对政府屈辱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可以得出其理由为反抗蒋介石的对外妥协,和对内内战的政策,联共抗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4.【答案】A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卢沟桥”“1937年7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A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符合题意。
B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是从九一八事变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是从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5.【答案】C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蒋介石抗战态度的变化的认识,题目中说“卢沟桥事变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再退让,“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从这些材料看,蒋介石改变了态度,要抗击日本侵略者。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对蒋介石抗战态度同学们要有个明确的认识,抗战开始后,蒋介石的抗战态度还是积极的,国民政府也连续组织了几次大规模正面战场的会战,但广州武汉失陷后,日本改变了侵华政策,对国民党实行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蒋介石在抗战上开始动摇,连续制造反共摩擦,中国共产党采取了既团结又斗争的策略,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6.【答案】B
【知识点】南京大屠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30万亡灵的冤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共杀害我南京市民30多万人。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7.【答案】B
【知识点】内战爆发;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井冈山会师后,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自己的第一支军队叫做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到1945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的军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8.【答案】B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1938年,战场位于徐州”的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38年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9.【答案】A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平型关大捷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是集中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
B项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领导的重大战役;
C项百团大战 是中共领导的主动出击日军的战役;
D项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均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0.【答案】B
【知识点】正面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抗战时期的战役,结合官兵的行为可知此战役是百团大战。1940年8月,八路军指挥部动员了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地区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对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大规模攻击,拔掉了敌人靠近根据地的碉堡、据点,炸毁了铁路、桥梁、公路,使日军的交通线瘫痪,这就是著名的百团大战。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1.【答案】C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给的时间是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可只是1912+32=1944年,由此可知是抗日战争时期。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2.【答案】C
【知识点】中共七大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共七大的有关知识。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民主革命时期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召开的唯一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总结了民主革命二十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通过了党的“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选举了毛泽东为主席的新一届中央委会,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故选C。
13.【答案】A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根据表格中邮票纪念的内容都是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事件,所以这些邮票的目的是为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其它选项不符合邮票内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4.【答案】A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产生了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国内的,中国取得了第一次反侵略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转折点,一是国际的,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的组成部分,中国为世界发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A项中国人民实现了真正的和平与民主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与抗战胜利的意义无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15.【答案】A
【知识点】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 月11 日,为垄断接受日本投降的权利,抢夺抗战胜利果实, 蒋介石紧急命令国民党军队“积极推进,勿稍松懈”;同时却命令八路军“原地驻防待命”,不许向敌人收缴枪械。国民党这一行径,遭到全国人民尤其是解放区军民的强烈反对,它要立即发动大规模的内战又面临着种种困难,在这种形势下,蒋介石为了显示他的“和平”诚意,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共同商讨“国家大计”,解决“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6.【答案】C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0月8日”和信息“我们已经一致了,和平、民主、统一、团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1945年10月重庆谈判达成的和平建国的协定的时候召开的晚宴。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7.【答案】C
【知识点】挺进大别山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大别山”可知这个事件是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A项指的是遵义会议;
B项是在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
D项指的是三大战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8.【答案】A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的胜利,使人民群众胜利地完成了与敌主力的战略决战。人民解放军共计歼敌182万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灭殆尽。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三大战役即大决战。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本题难度适中。
19.【答案】D
【知识点】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本题难度低,右图的纪念章,有明确的时间1949年4月,可知是渡江战役,D符合题意。辽沈战役是1948年,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是1948年1月——1949年1月。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B
【知识点】黄埔军校建立;南昌起义;重庆谈判;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成就;图二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国共进入对峙时期;图三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为争取和平建国,国共之间的谈判;图四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共之间的战略决战。四个图片反映的都是关于国共两党的关系。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是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所以本题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时期的口号。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所以本题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七七事变。
23.【答案】错误
【知识点】敌后战场的抗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是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上取得的重大胜利,所以本题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百团大战。
24.【答案】正确
【知识点】中共七大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战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所以本题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七大。
25.【答案】错误
【知识点】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定为国歌。所以本题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聂耳。
26.【答案】正确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在美国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这句话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战。
27.【答案】错误
【知识点】西安事变;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既参加了西安事变后国共谈判也参加了重庆谈判的是周恩来,毛泽东没有参加西安谈判。所以本题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周恩来的相关知识。
28.【答案】正确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使全国的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为后面两大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所以本题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辽沈战役。
29.【答案】错误
【知识点】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毛泽东所作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渡江战役。所以本题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渡江战役。
30.【答案】正确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平津战役中,为了保护北平这座古城,中央军委决定和傅作义进行谈判,通过谈判,华北敌军总司令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1月31日,古城北平和平解放。本题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津战役。
31.【答案】(1)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日本。
(2)停止内战,逼蒋抗日。
(3)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周恩来等。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主题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中“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1936年12月24日”等信息可以得出“陕变”是指的是1936年12月12日发生的西安事变,联系时代背景可知“强邻压境”是指的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变,所以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停止内战,逼蒋抗日。
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是为了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在民族危机严重情况下,中共共产党为了全民族抗日,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停止了内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故答案为:(1)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日本。(2)停止内战,逼蒋抗日。(3)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周恩来等。(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点评】本题考查了西安事变有关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32.【答案】(1)民族内部团结一致,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雪洗了民族耻辱,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蒋介石、毛泽东。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
(3)“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锦州。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重庆谈判;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一可知,中华民族要“挽救祖国的危亡”就必须民族内部团结一致,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为洗雪近代中国的耻辱,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⑵材料二中的老照片反映的就是重庆谈判的国共双方代表,左边的是蒋介石,右边的是毛泽东。根据图片中ABC的地理位置可知,A是辽沈战役;B是平津战役,C是淮海战役。
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采取的战士是“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在辽沈战役中最关键的战役是攻克了锦州;淮海战役的意义不是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故答案为:(1)民族内部团结一致,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雪洗了民族耻辱,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蒋介石、毛泽东。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2)“围而不打,隔而不围”“先打两头、后取中间”。锦州。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地区。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33.【答案】(1)北伐战争。
(2)抗日战争。
(3)由合作走向破裂。
(4)启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实行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够打败外来侵略者。
【知识点】北伐战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解析】【分析】⑴根据题干信息“推翻北洋军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时期进行的北伐战争的目的。
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到1945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破裂。
⑷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实行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够打败外来侵略者。
故答案为:(1)北伐战争(2)抗日战争(3)由合作走向破裂。(4)启示: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实行民族团结才能维护民族利益,任何党派、团体和个人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够打败外来侵略者。
【点评】国共两党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过两次合作两次分裂,掌握国共两次合作和分裂的时间段、对中国产生的历史影响,从中认识到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争取为实现台湾统一做出重要贡献。
34.【答案】(1)材料一观点批驳:日本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已经侵占中国东北;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又占领中国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
材料二观点批驳: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2)主要表现: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英勇抗击日寇的进攻;中国共产党组织一二 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3)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或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
(4)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信守和平承诺,做一个负责任的国家;真诚向受害国道歉,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等等。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的胜利;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⑴材料一中日本的观点是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发展过程中,日本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批驳材料一中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早在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已经侵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又占领中国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批驳材料二中日本右翼分子的谎言: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⑵材料三中提及的“民族凝聚力”在政治上主要表现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中国民众万众一心抗战的事例有: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英勇抗击日寇的进攻;中国共产党组织一二 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⑶根据材料四中的时间1945年8月21日,可知这是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背景下发表的。
⑷本题答案开放,主要考查学生对的分析能力。1937-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民族牺牲。特别是南京大屠杀,暴露了日本法西斯的罪行。作为日本应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反省自己的战争罪行;信守和平承诺,做一个负责任的国家;真诚的向受害国道歉,主动承担历史责任。
故答案为;(1)材料一观点批驳:日本在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前已经侵占中国东北;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又占领中国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
材料二观点批驳:据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统计,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2)主要表现: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英勇抗击日寇的进攻;中国共产党组织一二 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3)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或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4)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信守和平承诺,做一个负责任的国家;真诚向受害国道歉,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等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