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请欣赏长征毛泽东 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指图),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开动每人的双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时代背景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作者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诗歌体裁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学习目标礴
丸
岷
( wán )( bó )(磅礴)(泥丸)( mín )(岷山)生字学习丸崖岷远征:
万水千山:
等闲:
逶迤:词语积累指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
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平平常常的意思。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常
用来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磅礴:
三军:
开颜:①(气势)盛大、雄伟。
②(气势)充满。
如:革命者大义凛然、正气磅礴,
吓得敌人心惊胆颤。 ①指陆军、海军、空军。
②对军队的统称。
③本课指中国工农红军第一、 第二、
第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脸上现出高兴的样子。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 “只等闲”只当作平平常常之事。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两句诗解释一下。
(3)红军为什么把无数艰难困苦当作平平
常常的事?(因为红军有英勇豪迈的
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理解诗句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 “五岭”“乌蒙”是上一句诗中“千山”的代表。
(2) “逶迤”“磅礴”说明“五岭”“乌蒙”的险峻雄伟。
(3)“腾细浪”,水面吹起的细小波浪。“走泥丸”,
滚动着的泥丸。在红军眼里,险峻雄伟的
高山就像是细小的波浪、滚动的泥丸。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云崖”,指金沙江两岸的悬崖峭壁。
金沙江水流很急,激浪拍岸,给人以“云崖暖”
的感觉。“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桥下
水流湍急,桥上只剩下十三根铁索,叫人看
了心惊胆寒,所以说“铁索寒”。
(2)从“暖”和“寒”这两个字中,还能体会到
什么含义?(“暖”可以体会到战士们的喜悦
心情,“寒”可以体会到长征的惊险悲壮。)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处,山顶
终年积雪,称为大雪山。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这是一首七律
诗,每句七个字,
在节奏上是每句
四顿。读时应按
以下节奏读出“红
军不怕远征难”的
英雄气概。 朗读指导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两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拓展练习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 “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四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课外链接 暖——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形势险要,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敌人戒备森严。但红军一面佯攻龙街,一面分兵到绞车渡奇袭守敌,缴获渡船,活捉了守卫在对岸的敌兵。结果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对岸的阵地,使大部队巧渡成功。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到达江北。 巧渡金沙江 寒——泸定桥高悬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桥上只剩下十三根铁索,叫人看了心惊 胆寒。渡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林弹雨前进。不怕 流血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桥。飞夺泸定桥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