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观察物体(三)——例1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可以摆出几种组合体? ②知识与技能 :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③思维与表达 :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④交流与反思: 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培养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根据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的方法。 难点:能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
3.教学准备:小正方体、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吧,老师给你们4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下图的图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观察物体(三)。
教师活动: 1.现在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立体图形,才能从正面看到的是
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多。 2.探究结果汇报。 3.师: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 4.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 学生活动: 1.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 2.学生分组探究,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3.学生展示: 4.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学生展示。
活动意图:给出探究要求,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小组交流过程中初步感知摆放方法的多样化。
环节二:自主探究
教师活动: 1.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状不变,应该怎样拼搭呢 2.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手中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多。 3.教师分别对各个小组所拼搭的图形进行点评,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可以讨论。 学生活动: 1.学生分组探究,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2.汇报探究结果。 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拼搭的图形,如下图所示: …… 3.生讨论交流得出: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活动意图:通过操作交流,让学生发展只看一个面摆小正方体的方法是多样的,同时体会不同方法的内在联系。最后增加的体验练习,让学生由依赖几何直观逐步过渡到空间想象。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联系比较、分析推理、归纳概括的能力,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5.作业设计 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6.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7.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