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正方体》例3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①情境与问题:观察正方体物体,并提出问题:“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②知识与技能 : 认识并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③思维与表达 : 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正方体的特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④交流与反思: 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正方体的特征及长、正方体的异同点。 学习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的特点,请你回忆一下,回答下面的问题。 (1)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3)长方体有(8)个顶点。 在我们的身边,除了许多长方体的物体,还有许多是正方体。 比如:骰子、魔方、沙包、积木、礼品盒等,这些都是正方体。 你还能说出生活中的哪些物体是正方体呢?2、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并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 生举例说。
活动意图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引入,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环节二:探究新知
教师活动: 仔细观察课前准备好的正方体,你发现正方体有什么特点? 拿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观察一下: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列表比较一下: 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师:特殊在哪里? 师:你会用集合图来表示它们的关系吗? 5.小结: (1)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2)正方体的12条棱都相等。 (3)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学生活动: (1)小组合作: 拿一个正方体的物品来观察,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 (2)汇报交流: 生1: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并且完全相同。 生2: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都相等。 2.总结正方体的特点。 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这6个面完全相同。 正方体有12条棱,所有的棱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有8个顶点。 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所有的棱长度相等。 3.小组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 生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生2:长方体的6个面一般是长方形,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 生3: 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的所有棱长度都相等。 4、学生汇报: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 生1: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正方体也是特殊的长方体 生2:正方体可以看做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活动意图 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从观察实物的过程中发现正方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对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加深学生印象,使学生能查漏补缺,更好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环节三:做一做:
教师活动: 师:小组同学配合,用棱长1cm的小正方体搭一搭。并思考: (1)搭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 (2)用12个小正方体搭一个长方体,可以用几种不同的摆法?搭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3)搭一个四个面都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 (1)搭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如图: (2)用12个小正方体搭成一个长方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摆法?搭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 第一种摆法: 这个长方体的长是12cm,宽是1cm,高是1cm。 第二种摆法: 这个长方体的长是6cm,宽是2cm,高是1cm。 第三种摆法: 这个长方体的长是4cm,宽是1cm,高是3cm。
活动意图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可以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理解的更为透彻,为下一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好准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作业设计 (1)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有几个面的形状完全相同? 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5cm。它有6个面的形状完全相同。 (2)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72分米,它的棱长是多少分米? 正方体12条棱相等,棱长和是72dm,可以求出一条棱的长度。 72÷12=6(分米) 答:它的棱长是6分米。
板书设计 正方体的认识 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相等。 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6.教学反思与改进 成功之处: 不足之处: 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