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物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抽测物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24 23:2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昌平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抽测
物 理 试 卷
2024.1
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请阅读下述文字,完成第1题~第4题。
国产大飞机C919于2023年5月28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体现了中国制造的科技水平和实力。
1.在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时常常采用“追拍法”。如图1所示,当C919飞机滑行时,让摄影师和飞机同步运动,从而获取清晰的飞机影像,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摄影师为参考系,飞机是静止的
B.以摄影师为参考系,飞机是运动的
C.以摄影师为参考系,大地是静止的
D.以大地为参考系,飞机是静止的
2.C919客机以时速980公里巡航了200公里。其中“时速980公里”、“巡航200公里”分别是指
A.速度、位移 B.速度、路程
C.速率、位移 D.速率、路程
3.C919客机起飞前在平直的跑道上滑行时不同时刻的速度大小如图2所示。假设飞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
A.2.4 m/s2 B.24 m/s2
C.4.8 m/s2 D.48 m/s2
4.假设飞机所受阻力与速度大小成正比,飞机在匀加速滑行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逐渐增大
B.所受牵引力逐渐增大
C.所受牵引力保持不变
D.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逐渐增大
请阅读下述文字,完成第5题~第6题。
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离不开对物理量的精确测量,实验数据加上单位,才是有意义的测量结果。1960年第11届国际计量大会制定了一种国际通用的单位制——国际单位制,简称SI。国际单位制促进了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和科学技术交流。
5.下列单位,全部属于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的是
A.kg、m和s B.N、m和s
C.m/s、kg和s D.N、m/s和m/s2
6.物理学中的关系式在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也确定了物理量的单位之间的关系。对于胡克定律和滑动摩擦力公式中的“k”和“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和μ都有单位 B.k和μ都没有单位
C.k有单位,μ没有单位 D.μ有单位,k没有单位
请阅读下述文字,完成第7题~第8题。
物理学是一门具有方法论性质的自然科学,人们在认识世界、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中总结出许多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指导着人们的生活和实践。
7.物理学家在建立物理概念、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应用了许多思想方法,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研究弹力时,通过激光笔、平面镜观察桌面形变,应用了微小量放大法
B.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C.根据平均速度,当△t很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这里应用了极限思想
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应用了微元法
8.如图3所示,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橡皮条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与轻质小圆环连接。先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共同拉小圆环,小圆环在力F1、F2的作用下静止于O点。再改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小圆环,仍使它静止于O点,此时作用在小圆环上的力为F。本实验用到了等效替代法,其中“等效性”体现在
A.F1、F2与F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B.两次拉动小圆环过程中,使小圆环都处于O点
C.两次拉动小圆环过程中,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
D.两次拉动小圆环过程中,使橡皮条伸长的长度相等
请阅读下述文字,完成第9题~第11题。
如图4所示,蹦极是一项非常刺激的户外运动。为了研究蹦极运动做以下简化:将游客视为质量m = 60 kg的质点,他的运动沿竖直方向,且初速度为0。弹性绳的原长L0 = 10 m,其形变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比例系数k = 100 N/m,弹性绳始终在弹性限度内。游客下落1.8L0时到达最低点,此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和弹性绳质量,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9.游客从离开平台到最低点的过程中,速度大小
A.一直增大 B.先减小后增大
C.先增大后减小 D.增大到某一值后不变
10.游客从离开平台到最低点的过程中
A.一直失重 B.先超重后失重
C.一直超重 D.先失重后超重
11.当游客速度达到最大时,距起跳平台的高度为
A.10 m B.12 m C.16 m D.18 m
请阅读下述文字,完成第12题~第13题。
如图5所示,用网兜把足球挂在竖直墙壁的A点,足球与墙壁的接触点为B。已知足球受到的重力为G,悬绳与墙壁间的夹角为θ。悬绳对足球的拉力用F1表示,墙壁对足球的支持力用F2表示。不计网兜与墙壁间的摩擦力和悬绳及网兜的重力。
12.当足球静止时,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B.
C. D.
13.现将悬绳逐渐变短,使足球缓慢上升。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与F2的合力保持不变
B.F2与G的合力保持不变
C.F1与F2的合力逐渐增大
D.F2与G的合力逐渐减小
请阅读下述文字,完成第14题~第16题。
文字叙述、数学公式和函数图像是表述物理规律或过程的三种基本方法,而函数图像具有形象、直观等特点,表述动态变化过程更加清晰、简洁。
14.甲、乙两物体从0时刻开始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位移x与时间t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6所示。在0~t1时间内,
A.甲的速度总比乙的大
B.甲经过的路程比乙的小
C.甲、乙的平均速度相同
D.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小
15.某大楼中有一部直通高层的客运电梯,电梯运行时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7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4 s与12~16 s电梯的加速度和速度方向均相同
B.0~4 s与12~16 s电梯的加速度和速度方向均相反
C.0~16 s内,电梯运行的平均速度为2 m/s
D.0~16 s内,电梯运行的平均速度为3 m/s
16.某测试汽车在平直的路面上由静止开始启动,在一段时间内其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图像如图8所示。整个过程汽车所受阻力大小恒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t1时间内,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t1时刻,汽车的速度大小为
C.t1~t2时间内,汽车所受牵引力逐渐减小
D.t2~t3时间内,汽车所受牵引力与阻力大小相等
请阅读下述文字,完成第17题~第20题。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由牛顿在1687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总结提出。牛顿运动定律在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17.理想实验有时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计了如图9所示的理想实验,步骤如下: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要达到原来的高度,将运动更长的距离;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持续运动。
在上述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属于理想化的推论。下列有关事实和推论的分类和排序均正确的是
A.①(事实),②③④(推论) B.②(事实),①③④(推论)
C.②(事实),③①④(推论) D.③(事实),①②④(推论)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所以先有作用力,然后才有加速度
B.要使物体获得较大的加速度,除了增大作用力外,还要使物体的质量尽可能小
C.加速度的方向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相同,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D.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则物体的加速度等于各个力单独作用时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走路时,只有地对脚的作用力大于脚蹬地的作用力,人才能前进
B.以卵击石,石头无恙而鸡蛋碎了,说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更大
C.甲、乙两人拔河,甲获胜,说明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
D.运动员从地面上竖直跳起,说明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自身重力
20.生活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在匀速行驶的火车上,较光滑桌面上的苹果保持静止;但当火车加速时,桌面上的苹果却动起来了,如图10所示。此时苹果在水平方向的合外力为零,为什么苹果获得加速度动起来了呢?这与牛顿运动定律似乎矛盾了。原来,牛顿运动定律是否成立,与参考系的选择有关。牛顿运动定律成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系,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的参考系则称为非惯性系。在研究地面物体的运动时,一般将地面视为惯性系,相对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其他参考系也可视为惯性系。若选车厢为参考系,当火车匀速行驶时,车厢是惯性系,所以苹果保持静止;当火车加速时,车厢则是非惯性系,此时牛顿运动定律不成立。其实,在非惯性系中,需要引入“惯性力”来修正牛顿运动定律:有一个力 F'作用于苹果,其方向与火车相对地面的加速度a的方向相反,其大小等于苹果质量m与加速度a的乘积,即。修正后的牛顿运动定律既适用于惯性系,也适用于非惯性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修正前的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惯性系
B.在车厢中的观察者看来,苹果运动的方向与车厢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C.只有在非惯性系中才能观测到“惯性力”
D.“惯性力”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惯性力”不存在反作用力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21.某同学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关系。他正确地完成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作图,得到弹力大小F与弹簧长度l的关系图像如图11所示。由图像可知,该弹簧的原长为________ cm;劲度系数为________ N/m。
22.某同学用如图12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实验。改变小车质量时,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当小车的质量________(选填“远大于”或“远小于”)槽码质量时,可以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槽码的重力。
2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图13是打出纸带的一部分,以计数点A为位移测量起点和计时起点,则打下计数点B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__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________ m/s2。
三、计算论证题。本题共4小题,共28分。
解题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结果。有数值计算的题,结果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4.(6分)
在科学研究中,可以用风力仪直接测量风力的大小,其原理如图14所示。一根轻质金属丝,悬挂着一个小球,无风时,金属丝竖直下垂;当有风沿水平方向吹来时,金属丝偏离竖直方向一定角度。风力越大,偏角越大。通过传感器,就可以根据偏角的大小指示出风力大小。已知小球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
(1)推导风对小球作用力F的大小与偏角θ之间关系式;
(2)有同学说:“若角度变为2θ,则风力也为原来的2倍”,你认为这个说法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
25.(6分)
如图15所示,某同学用斜向上的力F拉着一只重G = 66 N的箱子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地面与箱子间的动摩擦因数 μ = 0.5,绳子与水平面的夹角 θ = 37°。已知 sin37° = 0.6,cos37° = 0.8,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1)求拉力F的大小。
(2)如果该同学改用斜向下的力推箱子做匀速运动,她是更省力了还是费力了?简要说明理由。
26.(8分)
在一栋房子的屋檐边缘,每隔一定时间有一水滴落下。若某一水滴用时t = 1.2 s 落到地面时,恰好有另一水滴离开屋檐开始下落,并且空中还有两滴水滴正在下落。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1)求此屋檐离地面的高度H。
(2)正在下落的两滴水滴A和B(A在B的下面),以A水滴为参照物,B水滴做什么运动?简要说明理由。
27.(8分)
从高空下落的物体所受空气阻力随下落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经过一段时间后将匀速下落,这个速度称为此物体下落的终极速度。已知体积很小的雨滴(可视为球体)从云层中下落所受的空气阻力f大小与速度v和半径r成正比,即 f = kvr,k是比例系数。对于常温下的空气,比例系数N·s/m2。已知水的密度 ρ = 1.0×103 kg/m3,球体体积,π取3,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不考虑雨滴下落过程中质量的变化,不计空气浮力。
(1)雨滴在匀速运动之前,加速度和速度如何变化?
(2)求半径r = 0.1 mm的雨滴在无风时的终极速度vm(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若雨滴半径减小一半,终极速度如何变化?简要说明理由。
昌平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质量抽测
物理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4.1
第一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B A C B B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A C D B C A D B
第二部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3题,每题4分,共12分。
21.5 (2分) 100 (2分)
22.不需要 (2分) 远大于 (2分)
23.0.4 (2分) 5 (2分)
三、计算论证题。本题共4题,共28分。
24.(6分)
(1) (3分)
(2)不正确。 (1分)
θ增大原来的2倍,tanθ增大不是原来的2倍,故F不是原来的2倍。 (2分)
25.(6分)
(1)水平方向有 (1分)
竖直方向有 (1分)
滑动摩擦力 (1分)
解得 F = 30 N (1分)
(2)费力了。 (1分)
用斜向下的力推箱子会导致摩擦力增大。 (1分)
26.(8分)
(1)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2分)
解得 H = 7.2 m (2分)
(2)以速度大小g t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2分)
取向下为正方向,,,以A为参照物,
,B水滴以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2分)
27.(8分)
(1)雨滴在匀速运动之前,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 (2分)
(2)雨滴达到终极速度时,受力平衡。
(2分)
而 (1分)
解得 (1分)
(3)终极速度将减小。 (1分)
因为,雨滴半径减小一半,终极速度将减小到原来的。 (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