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诗句中的“汉祖”是( )
A.嬴政 B.项羽 C.刘邦 D.李斯
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3.(2016七上·东台期中)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4.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士兵还乡务农 ②提倡勤俭治国 ③奴婢释放为平民 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汉朝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进步,耕作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如图是出现于汉代的一种新式农具,它的主要用途是( )
A.灌溉 B.播种 C.收割 D.耕地
6.(2017九下·万州期中)汉初一位皇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这段话代表了汉初统治者的经济政策是( )
A.重农 B.重商 C.农商并重 D.发展手工业
7.今天我们国家提出“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而西汉时期提出“以德化民”是在( )
A.高祖时期 B.文景时期 C.宣帝时期 D.光武帝时期
8.在位20多年间,大到宫室小到车骑都没有增加,以节俭著称的西汉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9.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繁荣盛世局面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10.西汉初年,自汉高祖开始至文帝、景帝的六七十年间,统治者都采取宽刑薄赋的政策。下列选项属于其原因的是( )
A.利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 B.汉初统治者都是仁慈之君
C.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D.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11.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哪一项不符合历史史实( )
A.农民张三仅把收成的1/30交给国家
B.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
二、填空题
12.建立:公元前202年, 建立汉朝,定都 ,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社会状况: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田地荒芜。如何恢复和发展 ,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13.原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 的政策。
措施:让 还乡务农,将 释放为平民;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 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作用:使汉初的 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稳定下来。
14.措施: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实行 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 。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 ”,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表现: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 ”。
三、综合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二:汉文帝说:“夫农,天下之本也。”汉景帝说:“农业是天下之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材料三: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
——《汉书·食货志》译文
(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期怎样的社会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材料二体现了汉初统治者怎样的统治措施?其实施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这一时期出现哪一盛世局面?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的短短几十年间,西汉社会状况发生这样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容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征派了几十万人,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
材料二: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要建造露台呢?”
(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怎样的统治状况?这一状况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2)材料二的描述与汉初的哪一统治政策有关?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3)综合上述问题,请你回答秦亡汉兴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从沛县起兵,最后灭亡秦朝的汉祖,即西汉的建立者汉高祖刘邦。嬴政即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国,是秦朝的建立者;项羽在楚汉之争中被刘邦打败,他没有建立西汉;李斯是秦始皇的丞相;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祖”。
2.【答案】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由于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如何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统治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C项符合题意;项羽的残余势力不足以威胁到西汉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是汉武帝大一统的目的,解除朝中大将兵权是宋太祖的举措,ABD不符合题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3.【答案】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西汉建立初年,由于长期战争破坏,经济萧条,百姓流离失所,西汉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西汉建立。
4.【答案】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措施①③是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符合题意;措施②④是文帝和景帝的措施,且与劳动力无关。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
5.【答案】B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和所学可知,图中的工具是耧车,是西汉出现的新型播种工具。B符合题意;
汉朝出现的灌溉工具是翻车,A不符合题意;
收割工具在铁制农具推广后,应是镰刀之类的工具,C不符合题意;
耕地的工具在汉代为耕犁,并且出现了二牛抬杠法的耕作方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汉出现的新型播种工具。
6.【答案】A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景帝重农,曾和百官一起劝农,令皇后督导植桑、养蚕、织布诸事宜。景帝下诏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因此,题文材料说明汉初统治者重视农业。BCD在题文材料中不能体现,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初统治者的经济政策。
7.【答案】B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B项符合题意。汉高祖时期的主要政策是休养生息,恢复发展生产,稳定社会局面,没有提及以德化民,A项排除;宣帝时期在书本上没有提到,C项可直接排除;光武帝时期处于东汉,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汉时期提出“以德化民”时期。
8.【答案】B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提倡勤俭治国的西汉皇帝是文帝和景帝,A和D项排除;文帝和景帝都提倡勤俭治国,汉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没有增加过宫室、园林和车骑,B项符合题意;汉景帝也以勤俭著称,但与题干例子不符,C项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文帝。
9.【答案】A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封建社会中,秦朝没有繁荣盛世局面出现,汉朝的繁荣盛世局面是文帝和景帝时期开创的“文景之治”,是封建社会出现最早的治世局面,A项符合题意;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开创的,开元盛世与唐玄宗有关,康乾盛世出自于清朝的康熙和乾隆;BCD项均在文景之治之后,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繁荣盛世局面。
10.【答案】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苏醒偶尔可知,“宽刑薄赋”是汉初的统治者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的体现,是因为他们吸取了秦朝因暴政迅速灭亡的教训而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C项符合题意;A项是汉武帝时开始实行的治国思想;B项在所学中没有提及;D项应是实施宽刑薄赋的作用。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汉初年,自汉高祖开始至文帝、景帝的六七十年间,统治者都采取宽刑薄赋的政策原因。
11.【答案】D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A项是文帝和景帝进一步减轻赋税的体现,把田税降到三十税一,A项符合史实;文帝和景帝时期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B项符合史实;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故C项符合史实,D项不符合史实。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
12.【答案】刘邦;长安;社会生产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汉的建立者是刘邦,都城是长安;西汉建立后的社会状况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面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故答案为:刘邦;长安;社会生产。
【点评】本题考查西汉建立的相关知识。
13.【答案】汉高祖;休养生息;士兵;奴婢;轻徭薄赋;经济;社会局势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吸取秦暴政而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是西汉的建立者汉高祖刘邦;措施方面:为增加劳动力,让士兵回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为鼓励人民从事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休养生息政策的作用使汉初社会局势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故答案为:汉高祖;休养生息;士兵;奴婢;轻徭薄赋;经济;社会局势。
【点评】本题考查休养生息政策实施的原因、措施和作用。
14.【答案】休养生息;三十税一;以德化民;文景之治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汉初统治者文景帝继续推行的政策是汉高祖是实施的休养生息政策;具体来说经济上,赋税降到三十税一。在政治上,注重“以德化民”,而不是秦朝的严刑酷法;同时提倡节俭。措施的结果就是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统治局面。
故答案为:休养生息;三十税一;以德化民;文景之治。
【点评】本题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知识。
15.【答案】(1)景象:西汉初年,天下刚刚安定,人民非常贫困。天子的车骑不能配齐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将军和丞相只能乘坐牛车;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2)重视农业发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统治。
(3)政治清明,社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国家积累了大量钱粮。文景之治。
(4)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重视“以德化民”,还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等。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西汉建立之初,“民无盖藏”说明老百姓很贫困;“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是说天子的车骑不能配齐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将军和丞相只能乘坐牛车;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两位皇帝都把农业作为天下之根本,说明文帝和景帝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他们发展生产的目的是,通过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统治。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经过70多年的休养生息,西汉社会局面安定,社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国家积累了大量钱粮。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社会局面是封建社会出现的繁荣稳定局面,所以把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的局面,称为“文景之治”。
(4)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几十年,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是因为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其具体体现是:注重农业生产,轻徭薄赋,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重视“以德化民”,还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等。
【点评】本题考查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6.【答案】(1)秦朝实行残暴的统治;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秦朝灭亡。
(2)休养生息政策;秦朝的统治者奢侈腐化,汉文帝注重节俭。
(3)秦朝赋税沉重,徭役、兵役繁重,法律严苛,实行残暴统治,最终导致亡国;汉朝初期的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秦朝时大兴土木,徭役繁重,是秦朝残暴统治的体现;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秦的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秦朝灭亡。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汉文帝节俭的事例是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体现;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对比可知,秦朝大兴土木表明统治者生活奢侈腐化,汉文帝注意节俭。
(3)根据材料可知,秦朝迅速走向灭亡是因为暴政,汉初的兴盛是因为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和汉初统治的差别,解题时从所给材料分析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和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将答案丰富即可。
1 / 12017-2018学年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诗句中的“汉祖”是( )
A.嬴政 B.项羽 C.刘邦 D.李斯
【答案】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从沛县起兵,最后灭亡秦朝的汉祖,即西汉的建立者汉高祖刘邦。嬴政即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国,是秦朝的建立者;项羽在楚汉之争中被刘邦打败,他没有建立西汉;李斯是秦始皇的丞相;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祖”。
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答案】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由于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如何恢复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统治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C项符合题意;项羽的残余势力不足以威胁到西汉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是汉武帝大一统的目的,解除朝中大将兵权是宋太祖的举措,ABD不符合题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3.(2016七上·东台期中)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答案】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西汉建立初年,由于长期战争破坏,经济萧条,百姓流离失所,西汉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西汉建立。
4.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士兵还乡务农 ②提倡勤俭治国 ③奴婢释放为平民 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措施①③是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符合题意;措施②④是文帝和景帝的措施,且与劳动力无关。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
5.汉朝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进步,耕作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如图是出现于汉代的一种新式农具,它的主要用途是( )
A.灌溉 B.播种 C.收割 D.耕地
【答案】B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和所学可知,图中的工具是耧车,是西汉出现的新型播种工具。B符合题意;
汉朝出现的灌溉工具是翻车,A不符合题意;
收割工具在铁制农具推广后,应是镰刀之类的工具,C不符合题意;
耕地的工具在汉代为耕犁,并且出现了二牛抬杠法的耕作方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汉出现的新型播种工具。
6.(2017九下·万州期中)汉初一位皇帝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这段话代表了汉初统治者的经济政策是( )
A.重农 B.重商 C.农商并重 D.发展手工业
【答案】A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景帝重农,曾和百官一起劝农,令皇后督导植桑、养蚕、织布诸事宜。景帝下诏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因此,题文材料说明汉初统治者重视农业。BCD在题文材料中不能体现,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初统治者的经济政策。
7.今天我们国家提出“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而西汉时期提出“以德化民”是在( )
A.高祖时期 B.文景时期 C.宣帝时期 D.光武帝时期
【答案】B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B项符合题意。汉高祖时期的主要政策是休养生息,恢复发展生产,稳定社会局面,没有提及以德化民,A项排除;宣帝时期在书本上没有提到,C项可直接排除;光武帝时期处于东汉,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汉时期提出“以德化民”时期。
8.在位20多年间,大到宫室小到车骑都没有增加,以节俭著称的西汉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答案】B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提倡勤俭治国的西汉皇帝是文帝和景帝,A和D项排除;文帝和景帝都提倡勤俭治国,汉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没有增加过宫室、园林和车骑,B项符合题意;汉景帝也以勤俭著称,但与题干例子不符,C项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文帝。
9.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繁荣盛世局面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答案】A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封建社会中,秦朝没有繁荣盛世局面出现,汉朝的繁荣盛世局面是文帝和景帝时期开创的“文景之治”,是封建社会出现最早的治世局面,A项符合题意;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开创的,开元盛世与唐玄宗有关,康乾盛世出自于清朝的康熙和乾隆;BCD项均在文景之治之后,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繁荣盛世局面。
10.西汉初年,自汉高祖开始至文帝、景帝的六七十年间,统治者都采取宽刑薄赋的政策。下列选项属于其原因的是( )
A.利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 B.汉初统治者都是仁慈之君
C.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D.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答案】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苏醒偶尔可知,“宽刑薄赋”是汉初的统治者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的体现,是因为他们吸取了秦朝因暴政迅速灭亡的教训而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C项符合题意;A项是汉武帝时开始实行的治国思想;B项在所学中没有提及;D项应是实施宽刑薄赋的作用。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汉初年,自汉高祖开始至文帝、景帝的六七十年间,统治者都采取宽刑薄赋的政策原因。
11.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哪一项不符合历史史实( )
A.农民张三仅把收成的1/30交给国家
B.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
【答案】D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A项是文帝和景帝进一步减轻赋税的体现,把田税降到三十税一,A项符合史实;文帝和景帝时期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B项符合史实;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故C项符合史实,D项不符合史实。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景之治。
二、填空题
12.建立:公元前202年, 建立汉朝,定都 ,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社会状况: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田地荒芜。如何恢复和发展 ,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答案】刘邦;长安;社会生产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西汉的建立者是刘邦,都城是长安;西汉建立后的社会状况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面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故答案为:刘邦;长安;社会生产。
【点评】本题考查西汉建立的相关知识。
13.原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 的政策。
措施:让 还乡务农,将 释放为平民;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 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作用:使汉初的 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稳定下来。
【答案】汉高祖;休养生息;士兵;奴婢;轻徭薄赋;经济;社会局势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吸取秦暴政而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是西汉的建立者汉高祖刘邦;措施方面:为增加劳动力,让士兵回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为鼓励人民从事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休养生息政策的作用使汉初社会局势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故答案为:汉高祖;休养生息;士兵;奴婢;轻徭薄赋;经济;社会局势。
【点评】本题考查休养生息政策实施的原因、措施和作用。
14.措施: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实行 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 。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 ”,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表现: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 ”。
【答案】休养生息;三十税一;以德化民;文景之治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汉初统治者文景帝继续推行的政策是汉高祖是实施的休养生息政策;具体来说经济上,赋税降到三十税一。在政治上,注重“以德化民”,而不是秦朝的严刑酷法;同时提倡节俭。措施的结果就是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统治局面。
故答案为:休养生息;三十税一;以德化民;文景之治。
【点评】本题考查文景之治的相关知识。
三、综合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二:汉文帝说:“夫农,天下之本也。”汉景帝说:“农业是天下之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材料三: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
——《汉书·食货志》译文
(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期怎样的社会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材料二体现了汉初统治者怎样的统治措施?其实施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这一时期出现哪一盛世局面?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的短短几十年间,西汉社会状况发生这样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景象:西汉初年,天下刚刚安定,人民非常贫困。天子的车骑不能配齐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将军和丞相只能乘坐牛车;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2)重视农业发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统治。
(3)政治清明,社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国家积累了大量钱粮。文景之治。
(4)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重视“以德化民”,还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等。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分析可知,西汉建立之初,“民无盖藏”说明老百姓很贫困;“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是说天子的车骑不能配齐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将军和丞相只能乘坐牛车;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两位皇帝都把农业作为天下之根本,说明文帝和景帝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他们发展生产的目的是,通过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统治。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经过70多年的休养生息,西汉社会局面安定,社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国家积累了大量钱粮。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题干描述的社会局面是封建社会出现的繁荣稳定局面,所以把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的局面,称为“文景之治”。
(4)根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几十年,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是因为实行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其具体体现是:注重农业生产,轻徭薄赋,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重视“以德化民”,还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等。
【点评】本题考查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容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征派了几十万人,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
材料二: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要建造露台呢?”
(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怎样的统治状况?这一状况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2)材料二的描述与汉初的哪一统治政策有关?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3)综合上述问题,请你回答秦亡汉兴的原因。
【答案】(1)秦朝实行残暴的统治;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秦朝灭亡。
(2)休养生息政策;秦朝的统治者奢侈腐化,汉文帝注重节俭。
(3)秦朝赋税沉重,徭役、兵役繁重,法律严苛,实行残暴统治,最终导致亡国;汉朝初期的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秦朝时大兴土木,徭役繁重,是秦朝残暴统治的体现;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秦的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秦朝灭亡。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汉文帝节俭的事例是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体现;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对比可知,秦朝大兴土木表明统治者生活奢侈腐化,汉文帝注意节俭。
(3)根据材料可知,秦朝迅速走向灭亡是因为暴政,汉初的兴盛是因为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和汉初统治的差别,解题时从所给材料分析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和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将答案丰富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