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17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17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20 16:34:27

文档简介

2017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清明节期间,广东某校组织全体党员到洪秀全纪念馆参观学习。洪秀全在历史上有浓厚的一笔是因为(  )
A.领导虎门销烟 B.领导第二次鸦片战争
C.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D.火烧圆明园
2.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太平军攻占苏州
C.定都天京 D.青浦大败洋枪队
3.1862年9月,令浙江宁波一带的老百姓奔走相告、额手称庆的喜讯最有可能的是(  )
A.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B.太平军定都南京改名为天京
C.太平军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D.义和团把侵略军围困在廊坊
4.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攻占长沙 C.攻占南京 D.永安建制
5.“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1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中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1853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定都(  )
A.西安 B.南京 C.永安 D.安庆
6.1857—1859年印度爆发反英民族大起义,而在遥远的中国一场大起义也在爆发,它是(  )
A.黑水党起义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戊戌变法运动
7.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
A.定都天京 B.太平军北伐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8.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
A.金田起义、天京变乱 B.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C.永安建制、天京变乱 D.定都天京、天京变乱
9.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公平的经济制度;也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是近代民主革命中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你认为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
B.它与我国正在建立的和谐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
C.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理想
D.只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它就会变为现实
二、综合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曾作为许多政权的首都,在近代饱经沧桑。
请回答:
(1)19世纪中期,有一农民政权定都于南京。这一政权的名称是什么?主要领袖是谁?
(2)1912年元旦,在南京建立了一个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一临时政府的名称是什么?临时大总统是谁?
(3)抗日战争中,南京被日军攻陷,日军在此地犯下了什么滔天罪行?
(4)南京何时解放?它的解放标志着什么?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856年是太平军胜利与危机纷呈的一年。
材料2:1856年发生的震撼太平天国的那场灾难。要归咎于他们自己中央领导方面的动荡不定。这种动荡性在运动最初年代中就已经孕育于太平军的制度之中。政权要继续下去,就需要一种在共同事业中形成的兄弟情谊,以刹住诸王之间的不和。但是兄弟情谊不久都被东王杨秀清的无情野心所毁。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胜利”和“危机”主要指什么?
(2)归纳材料2中“那场灾难”发生的主要原因,你认为材料2的说法是否全面?为什么?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太平军叛乱》
材料二 洪仁玕在1859年发表的《资政新篇》中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洪仁玕所提出的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表明,他对西方力量所在的若干因素抱着全心全意的、虽然认识很不全面的赞赏态度。这些建议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是怎样进行“社会革命”的。为什么“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2)为什么说《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分析这种转变未能成功的原因。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洪秀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举行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ABD明显与题意不符合。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ABD与题意不符合。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3.【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所以浙江宁波一带的老百姓会奔走相告、额手称庆,C符合题意。
A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是1851年,不符合题意。
B太平军定都南京改名为天京是1853年,不符合题意。
D义和团把侵略军围困在廊坊是1900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太平军痛打洋枪队的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4.【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领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誓师起义,建号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此开始了,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
5.【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加紧对人民的剥削,人民无法忍受,1851年洪秀全领导农民发起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南坑村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6.【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857—1859年”期间中国爆发的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
A项黑水党起义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以渔民为主体组成的黑水党自发地投入抗英斗争;
B项义和团运动是在1899年兴起的农民起义;
C项太平天国运动是在1851-1864年兴起的农民起义;
D项戊戌变法运动的时间是1898年。
C项与题干的时间相符合。
故答案为C。
【点评】学习历史知识要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这样可使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7.【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天京事变爆发,是一次太平天国领导层的严重内讧,约二万人丧生。天京事变被视为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亦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8.【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851年金田起义;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后,相继建立各项制度,史称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初具建国规模。1853年定都天京,其后进行北伐,东征与西征,1856年军事上达到全盛,同年天京事变爆发,由攻势转为守势;一直到1864年被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以失败而告终。所以途中的①②处是永安建制、天京变乱。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9.【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具有空想性,根本不可能实施,D项叙述不正确,ABC三项都与史实相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0.【答案】(1)太平天国;洪秀全。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
(3)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4)1949年4月23日。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政权垮台。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中华民国;南京大屠杀;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⑴根据题干信息“19世纪中期,有一农民政权定都于南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1864年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在南京建立了政权,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天京。
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中日本在1937年在攻陷南京,并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人民30多万人。
⑷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政权垮台。
故答案为:(1)太平天国;洪秀全。(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3)制造了南京大屠杀。(4)1949年4月23日。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政权垮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1.【答案】(1)“胜利”指太平军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危机”是指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
(2)材料认为天京变乱的发生,是由于太平军制度的缺陷造成维护中央领导的兄弟情谊被破坏,从而发生动荡。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材料看到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尖锐是天京变乱的重要原因,但没有看到其发生具有必然性;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者不思进取,腐朽思想日益滋长,为争夺权利而自相残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⑴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1856太平天国运动年军事上达到全盛,同年天京事变爆发,由攻势转为守势;一直到1864年被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以失败而告终。所以“胜利”指太平军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危机”是指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 ⑵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这场灾难指的是天京事变的发生。材料中的观点是片面的。材料认为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尖锐是天京事变的重要原因,但没有看到其发生具有必然性。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者不思进取,腐朽思想日益滋长,为争夺权利而自相残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所以材料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故答案为:(1)“胜利”指太平军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危机”是指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2)材料认为天京变乱的发生,是由于太平军制度的缺陷造成维护中央领导的兄弟情谊被破坏,从而发生动荡。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材料看到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尖锐是天京变乱的重要原因,但没有看到其发生具有必然性;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者不思进取,腐朽思想日益滋长,为争夺权利而自相残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2.【答案】(1)说明: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圣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原因:小农经济的存在。
(2)转变: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近代工业和各项近代事业。
原因: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战争的紧张环境;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3)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一中的内容“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内容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实施的改革中企图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太平天国运动中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并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这种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小生产者的本性,无法实现,也不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所以说“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⑵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说明太平天国经济理论开始转变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近代工业和各项近代事业。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所处的历史时期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列强的侵华战争造成了紧张的环境;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所以这种转变不能成功。
⑶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转变说明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故答案为:(1)说明: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圣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原因:小农经济的存在。(2)转变: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近代工业和各项近代事业。原因: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战争的紧张环境;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3)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点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需要重点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各个阶段、性质、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评价,从积极和消极的角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产生的历史影响,能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1 / 12017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清明节期间,广东某校组织全体党员到洪秀全纪念馆参观学习。洪秀全在历史上有浓厚的一笔是因为(  )
A.领导虎门销烟 B.领导第二次鸦片战争
C.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D.火烧圆明园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洪秀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举行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ABD明显与题意不符合。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2.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太平军攻占苏州
C.定都天京 D.青浦大败洋枪队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ABD与题意不符合。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3.1862年9月,令浙江宁波一带的老百姓奔走相告、额手称庆的喜讯最有可能的是(  )
A.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B.太平军定都南京改名为天京
C.太平军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D.义和团把侵略军围困在廊坊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所以浙江宁波一带的老百姓会奔走相告、额手称庆,C符合题意。
A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是1851年,不符合题意。
B太平军定都南京改名为天京是1853年,不符合题意。
D义和团把侵略军围困在廊坊是1900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太平军痛打洋枪队的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4.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金田起义 B.攻占长沙 C.攻占南京 D.永安建制
【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领拜上帝会群众,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誓师起义,建号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此开始了,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
5.“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1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中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1853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定都(  )
A.西安 B.南京 C.永安 D.安庆
【答案】B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加紧对人民的剥削,人民无法忍受,1851年洪秀全领导农民发起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南坑村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6.1857—1859年印度爆发反英民族大起义,而在遥远的中国一场大起义也在爆发,它是(  )
A.黑水党起义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戊戌变法运动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857—1859年”期间中国爆发的起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
A项黑水党起义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以渔民为主体组成的黑水党自发地投入抗英斗争;
B项义和团运动是在1899年兴起的农民起义;
C项太平天国运动是在1851-1864年兴起的农民起义;
D项戊戌变法运动的时间是1898年。
C项与题干的时间相符合。
故答案为C。
【点评】学习历史知识要注意知识的横向联系,这样可使知识掌握的更牢固。
7.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
A.定都天京 B.太平军北伐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天京事变爆发,是一次太平天国领导层的严重内讧,约二万人丧生。天京事变被视为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亦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8.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
A.金田起义、天京变乱 B.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C.永安建制、天京变乱 D.定都天京、天京变乱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851年金田起义;1851年9月太平军攻克广西永安后,相继建立各项制度,史称永安建制,太平天国初具建国规模。1853年定都天京,其后进行北伐,东征与西征,1856年军事上达到全盛,同年天京事变爆发,由攻势转为守势;一直到1864年被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以失败而告终。所以途中的①②处是永安建制、天京变乱。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9.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公平的经济制度;也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是近代民主革命中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你认为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
B.它与我国正在建立的和谐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
C.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理想
D.只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它就会变为现实
【答案】D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具有空想性,根本不可能实施,D项叙述不正确,ABC三项都与史实相符。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二、综合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曾作为许多政权的首都,在近代饱经沧桑。
请回答:
(1)19世纪中期,有一农民政权定都于南京。这一政权的名称是什么?主要领袖是谁?
(2)1912年元旦,在南京建立了一个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一临时政府的名称是什么?临时大总统是谁?
(3)抗日战争中,南京被日军攻陷,日军在此地犯下了什么滔天罪行?
(4)南京何时解放?它的解放标志着什么?
【答案】(1)太平天国;洪秀全。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
(3)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4)1949年4月23日。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政权垮台。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中华民国;南京大屠杀;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⑴根据题干信息“19世纪中期,有一农民政权定都于南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1864年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在南京建立了政权,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天京。
⑵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中日本在1937年在攻陷南京,并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人民30多万人。
⑷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政权垮台。
故答案为:(1)太平天国;洪秀全。(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3)制造了南京大屠杀。(4)1949年4月23日。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反动政权垮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856年是太平军胜利与危机纷呈的一年。
材料2:1856年发生的震撼太平天国的那场灾难。要归咎于他们自己中央领导方面的动荡不定。这种动荡性在运动最初年代中就已经孕育于太平军的制度之中。政权要继续下去,就需要一种在共同事业中形成的兄弟情谊,以刹住诸王之间的不和。但是兄弟情谊不久都被东王杨秀清的无情野心所毁。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胜利”和“危机”主要指什么?
(2)归纳材料2中“那场灾难”发生的主要原因,你认为材料2的说法是否全面?为什么?
【答案】(1)“胜利”指太平军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危机”是指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
(2)材料认为天京变乱的发生,是由于太平军制度的缺陷造成维护中央领导的兄弟情谊被破坏,从而发生动荡。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材料看到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尖锐是天京变乱的重要原因,但没有看到其发生具有必然性;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者不思进取,腐朽思想日益滋长,为争夺权利而自相残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⑴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1856太平天国运动年军事上达到全盛,同年天京事变爆发,由攻势转为守势;一直到1864年被中外反动势力镇压以失败而告终。所以“胜利”指太平军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危机”是指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 ⑵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这场灾难指的是天京事变的发生。材料中的观点是片面的。材料认为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尖锐是天京事变的重要原因,但没有看到其发生具有必然性。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者不思进取,腐朽思想日益滋长,为争夺权利而自相残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所以材料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故答案为:(1)“胜利”指太平军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危机”是指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2)材料认为天京变乱的发生,是由于太平军制度的缺陷造成维护中央领导的兄弟情谊被破坏,从而发生动荡。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材料看到领导集团内部的矛盾尖锐是天京变乱的重要原因,但没有看到其发生具有必然性;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领导者不思进取,腐朽思想日益滋长,为争夺权利而自相残杀;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造成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太平军叛乱》
材料二 洪仁玕在1859年发表的《资政新篇》中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洪仁玕所提出的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表明,他对西方力量所在的若干因素抱着全心全意的、虽然认识很不全面的赞赏态度。这些建议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是怎样进行“社会革命”的。为什么“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2)为什么说《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分析这种转变未能成功的原因。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答案】(1)说明: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圣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原因:小农经济的存在。
(2)转变: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近代工业和各项近代事业。
原因: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战争的紧张环境;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3)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⑴根据材料一中的内容“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内容体现了太平天国运动实施的改革中企图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太平天国运动中把小农自然经济作为追求的理想化目标,实际上并没有超越封建主义的经济范畴,这种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小生产者的本性,无法实现,也不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所以说“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⑵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说明太平天国经济理论开始转变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近代工业和各项近代事业。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所处的历史时期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列强的侵华战争造成了紧张的环境;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所以这种转变不能成功。
⑶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转变说明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故答案为:(1)说明: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圣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原因:小农经济的存在。(2)转变: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近代工业和各项近代事业。原因: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战争的紧张环境;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3)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点评】关于太平天国运动,需要重点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各个阶段、性质、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评价,从积极和消极的角度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产生的历史影响,能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