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高二地理
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共8页,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请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校名、姓名、考生号等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在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3分,共48分。)
牦牛是游牧藏族的主要畜种之一,能为人们提供肉、乳、皮、毛、粪等独特的产品。2023年8月,借浙川对口支援的机遇,来自浙江、西藏、四川等6个省(自治区)的近百家企业代表齐聚四川阿坝州参加川浙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大会。据此完成1-2题。
1.牦牛及其产品影响藏族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反映了区域的( )
A.整体性 B.关联性 C.动态性 D.开放性
2.浙川对口支援对阿坝州牦牛产业的主要影响是( )
A.增加牦牛品种类型 B.增加牦牛养殖经验
C.拓展牦牛产品销路 D.降低牦牛养殖成本
发源于祁连山区的疏勒河,以昌马峡和双塔堡水库为界分上、中、下游。该河中游冲积平原上河床宽而浅,多分汊。受全球变暖影响,近年来该河上游山区径流量增多。下图为疏勒河流域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疏勒河上游的主要补给方式是( )
A.湖泊水补给 B.冰川融水补给 C.地下水补给 D.大气降水补给
4.甲区域河道分汊的原因是( )
①流量季节变化小 ②河流含沙量较大 ③水库顶托作用 ④山前地形平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读世界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5-6题。
5.甲地自然带形成的主要成因是( )
A.受暖流影响,且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B.位于山脉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C.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少
D.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多
6.与图中①、②两处分别对应的动物是( )
A.北极熊、骆驼 B.企鹅、长颈鹿 C.长颈鹿、骆驼 D.海豹、长臂猿
如图为2023年8月某时段赤道附近海域海水温度距平的深度—经度剖面图。读图,完成7-8题。
(注:海温距平是指某一时段内海水平均温度与多年平均温度的偏离。)
7.图示海水温度变化可能的影响是( )
A.澳大利亚下沉气流增强 B.秘鲁渔场的鱼类产量增加
C.登陆我国台风数量偏多 D.太平洋东西水温温差增大
8.与甲处相比,乙处( )
A.有结冰期 B.水温较低 C.密度较小 D.盐度较低
戴维森海流(如下图)是发生在美国西海岸固定时段的局地沿岸流,其成因主要是陆地大量径流汇入海洋后,在海洋表层形成高于邻近海水面的淡水楔,在风力与地转偏向力平衡下形成的海流。据此完成9-11题。
9.图示地区的降水特点是( )
A.夏季多雨 B.冬季多雨 C.全年多雨 D.全年少雨
10.图中戴维森海流发生的季节与流向分别是( )
A.夏季、向南 B.夏季、向北 C.冬季、向南 D.冬季、向北
11.淡水楔对所在海域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是由于海水( )
A.温度升高 B.盐度变低 C.层结稳定 D.向上涌升
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最高峰海拔3556米,东坡海拔1700-2200米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下图为贺兰山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贺兰山东坡基带的植被是( )
A.落叶阔叶林 B.山地针叶林 C.山地草原 D.荒漠草原
13.贺兰山东坡海拔1700~2200米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蒸发量少 B.降水较多 C.气温较高 D.光照充足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滇中盆地中心,是我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该湖通过海口河泄水,注入南盘江。受湖泊水位和人为调控的影响,海口河下泄水量变化很大,下图示意抚仙湖近30年湖泊补给量、湖面蒸发量和湖泊蓄水变量变化过程。完成14-16题。
14.影响抚仙湖蓄水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①湖水下渗 ②湖面蒸发 ③人为调控 ④降水补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图示时间段抚仙湖水位最高的年份是( )
A.1994年 B.2001年 C.2008年 D.2018年
16.根据抚仙湖下泄水量的变化,推测2010年以来南盘江可能( )
A.水量减少 B.落差增大 C.水质改善 D.流速加快
第Ⅱ卷 综合题(共52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满分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2023年春季,源自蒙古国南部的沙尘,随气流南下,笼罩我国至少17个省(区、市),多个省(区、市)PM2.5严重超标。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多年来,蒙古国沙漠化日益严重,戈壁地带一年中发生的沙尘暴次数较20世纪60年代增加了4倍。下图示意蒙古国地理位置。
(1)分析春季蒙古国南部沙尘暴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6分)
(2)说明蒙古国沙漠化日益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6分)
(3)请为减轻蒙古国沙尘暴危害、改善该国大气环境质量,提出可行性建议。(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埋藏深度在地面以下0.3~0.7m)上生长有大片泰加林(即亚寒带针叶林)。泰加林的分布南界一般在55°N,而在我国大兴安岭西坡到了48°N,当地树木形态特征显著,叶子为针状,树冠呈塔形,侧根发达。泰加林中可见大量倒木,倒木被清理后往往会积水演变成小池塘。下图示意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分布及泰加林形态特征情况。
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分布示意图 泰加林形态示意图
(1)泰加林的分布南界一般在55°N,在我国大兴安岭西坡南延到了48°N。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4分)
(2)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分析当地树木显著形态特征的成因。(6分)
(3)简述被清理的倒木区域演变成小池塘并逐渐扩大加深的过程。(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南非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之一,黄金开采在南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经济地位。南非黄金的开采深度绝大部分都在地表2000米以下。据统计显示,生产1盎司(约31克)黄金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需要3.3吨矿石、5440升水、572度电和12立方米的压缩空气。虽然矿业向来被视为景气循环产业,但金矿商在南非面对的困难却更为深远。业界指出,若南非金矿商要在未来几十年内继续生存,就必须彻底重整。近年来,南非黄金产量一直在下降,导致南非金矿业在全球的地位下滑。下图为南非金矿及地形分布图。
(1)简述南非早期金矿开采业发达的原因。(6分)
(2)近年来,南非金矿业在全球的地位下滑,分析其主要的国内原因。(6分)
(3)南非政府提出振兴南非金矿业的计划,请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振兴策略。(6分)
电白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B D A C A B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D B D C A
17.(1)蒸发旺盛,降水稀少,地表干燥;戈壁荒漠面积大,植被稀疏;靠近冬季风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风力大;高原地形为主,地势平坦开阔。(每点2分,任三点得6分)
(2)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不合理的采矿导致大量植被砍伐;人口快速增加,快速城镇化,使植被破坏退化。(每点2分,三点得6分)
(3)恢复植被,减少载畜量;矿区回填,恢复草原生态;加强宣传,提升环保意识;建造防护林体系、草方格;调整牧业、矿业产业结构等。(每点2分,任三点得6分)
18.(1)大兴安岭海拔较高,气温较同纬度地区低;西坡是冬季风(西北风)的迎风坡,气温更低。(每点2分,两点得4分)
(2)针状叶:为了适应低温干燥环境,保持体内水分;塔形树冠:有利于积雪下滑,防止压断树木;横向根系:永久性冻土层埋藏浅,根系多横向生长(直根难以向下发育)。(每点2分,三点得6分)
(3)倒木清理后,地表裸露,夏季阳光直接照射地面,地温比有树木覆盖时高(2分),冻土层融化的深度和宽度加大,导致地面沉降(塌陷)形成洼地并积水成小池塘(2分);小池塘雨季的积水向周围传递热量,导致多年冻土融化深度加大,小池塘逐渐扩大、加深(2分)。
19.(1)金矿储量丰富;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水资源较丰富;能源丰富;国际市场需求量大;海运交通便利。(每点2分,任三点得6分)
(2)工人工资大幅度上涨,成本提高;电力能源涨价,成本上升;随着矿井深度增加,开采难度加大;开采历史悠久,设备老化、效率低,开采技术落后;金矿资源逐渐减少,趋于枯竭。(每点2分,任三点得6分)
(3)加强金矿资源勘探;提高分选冶炼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增加现代技术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合理处理矿渣和废弃矿坑,研究如何变废为宝。(每点2分,任三点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