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01 09:56:34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7七下·东莞期中)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C.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对外开放、双向交流。从唐朝交往范围广泛,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欧洲、非洲也都有往来。范围之广,历史少见。如日本连续十三次派出遣唐使。中国传出去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产技术等,推动了各国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外国传入的主要是土特产、物种、艺术,佛教等丰富了唐朝的社会生活。故选C项。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对外政策。
2.(2016七下·莆田期中)《西游记》中唐唐僧取得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该故事发生在(  )
A.唐高祖时期 B.唐太宗时期 C.武则天时期 D.唐玄宗时期
【答案】B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是《西游记》中唐僧的人物原型。贞观初年(唐太宗时),他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国。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玄奘。
3.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题干的关键信息“中外文化双向交流”。链接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向日本传播佛教文化和唐朝先进文化;遣唐使学习中国先进文化;玄奘西行,从天竺(古代印度)学习佛教。①是民族交往,排除。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点是唐朝对外交往,考查学生辨析问题的能力。
4.(2017七下·厦门期末)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为这组图片拟定了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A.祖国统一 B.中外交往 C.民族团结 D.抵抗侵略
【答案】B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所给人物,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日本,宣传佛法和中国文化;玄奘西行天竺学习佛教;戚继光平定东南沿海的倭寇之患;郑和先后七下西洋,加强了明朝与各国的联系和经济文化往来;上述四人的活动都与对外交往有关,只不过ABD是和平友好的交往,C为中外之间的冲突。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知识。
5.(2017七下·鄂托克旗期末)某班准备通过课本剧形式来体现唐朝的对外交往活动,下列不应该出现在此剧中的一幕是(  )
A.日本遣唐使觐见皇帝
B.鉴真在唐昭提寺讲经
C.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
D.玄奘回国后和皇帝讲述路上的见闻
【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遣唐使;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时接受松赞干布求婚,属于民族关系,C项符合题意;唐代所学开放的对外政策,A、B、D选项都是与外国友好往来的史实,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唐朝对外交往和民族关系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6.(2017七下·海南月考)唐代扬州大明寺的高僧鉴真6次东渡弘扬佛法,终于成功,他东渡的国家是(  )
A.天竺 B.波斯 C.新罗 D.日本
【答案】D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去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历尽艰辛,到达日本后受到朝野的热烈欢迎,并主持设计了唐招提寺。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鉴真的识记。
7.(2017七下·合肥月考)通过“遣唐使”,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的国家是(  )
A.波斯 B.大食 C.日本 D.天竺
【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带回本国,日本政府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遣唐使的相关知识,属于识记层面,难度不大。记忆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称为遣唐使,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得出答案。
8.(2017七下·宝鸡期中)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
A.吸收先进的唐朝文化 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 D.加强两国的经济贸易
【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遣唐使的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吸取唐朝先进的文化,故答案是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
9.(2016七下·厦门期中)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是(  )
A.《大唐西域记》 B.《西游记》
C.《马可 波罗行纪》 D.《史记》
【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大唐西域记》。
10.(2017·柘城模拟)复旦大学钱文忠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位伟大僧人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筑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
A.释迦牟尼 B.鉴真 C.玄奘 D.郦道元
【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分析问题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僧人玄奘不畏艰险西游天竺,回来后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这部书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重要典籍,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鉴真东渡日本而不是西行,郦道元是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分析问题能力。
11.(2016七下·徐闻期中)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①鉴真东渡 ②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华 ⑤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去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唐太宗时期的玄奘西行,是为了去天竺求取佛法。大食是古代阿拉伯。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华和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都能反映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属于民族关 系,不属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所以答案选C。
12.(2016·济宁)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多民族和中外交往的过程.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的正确的是(  )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文成公主入藏③鉴真东渡日本 ④孝文帝迁都洛阳.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答案】A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①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西汉;②文成公主入藏是唐太宗在位时期;③鉴真东渡日本是唐玄宗在位时期;④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北魏时期.所以先后顺序是①④②③.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民族交往和中外交往的史实.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民族交往和中外交往的史实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知识.
13.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答案】D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对外交往有关知识的认识。唐朝时,把印度称为天竺。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玄奖西游天竺取经,著有《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玄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佛教,因为古代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故选D。
二、材料分析题
14.【世界闻名的唐朝】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帝国,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盛世最多的朝代,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关系和睦,对外交往频繁……
请回答:(1)唐朝统治者先进的治国理念是唐朝出现多个盛世的原因之一,其治国理念是什么?
(2)唐朝的盛世很多,其中最鼎盛时期称之为什么?其治国措施有哪些独到之处?
(3)列举唐朝时的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方面的典型事例各一例。 答:
【答案】(1) “民本”思想或以人为本。
(2)开元盛世或开元之治;任用贤才,重视地方吏治、提倡节俭。
(3) 经济上:曲辕梨、筒车、唐三彩等; 文化上:杜甫、李白、白居易三大诗人的成就;民族关系上:与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 给尺带珠丹)与靺鞨、回纥、南诏等的友好交往。对外交往上: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等。
【知识点】“开元盛世”;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鉴真与玄奘;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根据所学知识,唐朝时期先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这些盛世局面的出现都和统治者的用人和对百姓的宽松政策有关,唐太宗的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和善于用人,唐玄宗的轻徭薄赋政策和善于用人政策都体现了以人为本和民本思想,成为他们盛世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唐朝最鼎盛时期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他的治国措施有任用贤才(姚崇,宋璟为相),重视地方吏治,提倡节俭等
(3)根据所学知识,唐朝的经济繁荣,出现了曲辕犁,筒车等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和闻名于世的手工业唐三彩(任答一个即可),文化上唐诗出现了繁荣 景象,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比较出名。民族关系上,唐与靺鞨,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唐蕃合同为一家,与南诏,回纥的友好交往(任答一例即可),对外关系上,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遣唐使(任答一例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唐朝文化兼容并蓄,全面开放,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全面繁荣,唐朝经济和文化处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统治者能实行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唐朝的开放传播了唐朝文化,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本国经济文化的繁荣。
15.(2017七下·咸阳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三:四大皆空修道义,六根清静解禅缘。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人间。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在唐朝时曾和中国往来密切,当时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叫什么?他们主要把唐朝的哪些东西带回国内?(任选两个即可)
(2)材料二说的是谁?他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哪些贡献?
(3)材料三和唐朝的哪位历史人物有关?他在中印交流史上的地位如何?
【答案】(1)遣唐使。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
(2)鉴真。鉴真东渡日本,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知识,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3)玄奘。玄奘把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为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日本在唐朝时曾和中国往来密切,当时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叫遣唐使;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遣唐使主要学习中国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中国文化,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指的是鉴真;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鉴真东渡日本,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知识,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求取真经为人间”,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指得是唐代玄奘;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玄奘把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为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遣唐使。(2)本题主要考查鉴真。(3)本题主要考查玄奘。
1 / 12017~2018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7七下·东莞期中)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史实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是(  )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C.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2.(2016七下·莆田期中)《西游记》中唐唐僧取得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该故事发生在(  )
A.唐高祖时期 B.唐太宗时期 C.武则天时期 D.唐玄宗时期
3.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
①和亲结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2017七下·厦门期末)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为这组图片拟定了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
A.祖国统一 B.中外交往 C.民族团结 D.抵抗侵略
5.(2017七下·鄂托克旗期末)某班准备通过课本剧形式来体现唐朝的对外交往活动,下列不应该出现在此剧中的一幕是(  )
A.日本遣唐使觐见皇帝
B.鉴真在唐昭提寺讲经
C.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求婚使者
D.玄奘回国后和皇帝讲述路上的见闻
6.(2017七下·海南月考)唐代扬州大明寺的高僧鉴真6次东渡弘扬佛法,终于成功,他东渡的国家是(  )
A.天竺 B.波斯 C.新罗 D.日本
7.(2017七下·合肥月考)通过“遣唐使”,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的国家是(  )
A.波斯 B.大食 C.日本 D.天竺
8.(2017七下·宝鸡期中)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是(  )
A.吸收先进的唐朝文化 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 D.加强两国的经济贸易
9.(2016七下·厦门期中)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是(  )
A.《大唐西域记》 B.《西游记》
C.《马可 波罗行纪》 D.《史记》
10.(2017·柘城模拟)复旦大学钱文忠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位伟大僧人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筑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
A.释迦牟尼 B.鉴真 C.玄奘 D.郦道元
11.(2016七下·徐闻期中)下列史实能够反映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①鉴真东渡 ②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华 ⑤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2.(2016·济宁)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多民族和中外交往的过程.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的正确的是(  )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文成公主入藏③鉴真东渡日本 ④孝文帝迁都洛阳.
A.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13.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二、材料分析题
14.【世界闻名的唐朝】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帝国,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盛世最多的朝代,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民族关系和睦,对外交往频繁……
请回答:(1)唐朝统治者先进的治国理念是唐朝出现多个盛世的原因之一,其治国理念是什么?
(2)唐朝的盛世很多,其中最鼎盛时期称之为什么?其治国措施有哪些独到之处?
(3)列举唐朝时的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方面的典型事例各一例。 答:
15.(2017七下·咸阳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三:四大皆空修道义,六根清静解禅缘。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人间。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在唐朝时曾和中国往来密切,当时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叫什么?他们主要把唐朝的哪些东西带回国内?(任选两个即可)
(2)材料二说的是谁?他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哪些贡献?
(3)材料三和唐朝的哪位历史人物有关?他在中印交流史上的地位如何?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对外开放、双向交流。从唐朝交往范围广泛,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欧洲、非洲也都有往来。范围之广,历史少见。如日本连续十三次派出遣唐使。中国传出去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产技术等,推动了各国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外国传入的主要是土特产、物种、艺术,佛教等丰富了唐朝的社会生活。故选C项。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对外政策。
2.【答案】B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是《西游记》中唐僧的人物原型。贞观初年(唐太宗时),他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国。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玄奘。
3.【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题干的关键信息“中外文化双向交流”。链接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向日本传播佛教文化和唐朝先进文化;遣唐使学习中国先进文化;玄奘西行,从天竺(古代印度)学习佛教。①是民族交往,排除。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点是唐朝对外交往,考查学生辨析问题的能力。
4.【答案】B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所给人物,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东渡日本,宣传佛法和中国文化;玄奘西行天竺学习佛教;戚继光平定东南沿海的倭寇之患;郑和先后七下西洋,加强了明朝与各国的联系和经济文化往来;上述四人的活动都与对外交往有关,只不过ABD是和平友好的交往,C为中外之间的冲突。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知识。
5.【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遣唐使;鉴真与玄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时接受松赞干布求婚,属于民族关系,C项符合题意;唐代所学开放的对外政策,A、B、D选项都是与外国友好往来的史实,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唐朝对外交往和民族关系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6.【答案】D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去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历尽艰辛,到达日本后受到朝野的热烈欢迎,并主持设计了唐招提寺。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鉴真的识记。
7.【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带回本国,日本政府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遣唐使的相关知识,属于识记层面,难度不大。记忆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称为遣唐使,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得出答案。
8.【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遣唐使的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吸取唐朝先进的文化,故答案是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日本遣唐使来华的主要目的。
9.【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大唐西域记》。
10.【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分析问题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僧人玄奘不畏艰险西游天竺,回来后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这部书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重要典籍,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鉴真东渡日本而不是西行,郦道元是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分析问题能力。
11.【答案】C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去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唐太宗时期的玄奘西行,是为了去天竺求取佛法。大食是古代阿拉伯。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华和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大食旅行者陶俑都能反映唐朝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唐太宗被尊称为“天可汗”属于民族关 系,不属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所以答案选C。
12.【答案】A
【知识点】鉴真与玄奘;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解析】【分析】①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西汉;②文成公主入藏是唐太宗在位时期;③鉴真东渡日本是唐玄宗在位时期;④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北魏时期.所以先后顺序是①④②③.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民族交往和中外交往的史实.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民族交往和中外交往的史实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知识.
13.【答案】D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对外交往有关知识的认识。唐朝时,把印度称为天竺。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玄奖西游天竺取经,著有《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玄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涉及的宗教是佛教,因为古代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故选D。
14.【答案】(1) “民本”思想或以人为本。
(2)开元盛世或开元之治;任用贤才,重视地方吏治、提倡节俭。
(3) 经济上:曲辕梨、筒车、唐三彩等; 文化上:杜甫、李白、白居易三大诗人的成就;民族关系上:与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 给尺带珠丹)与靺鞨、回纥、南诏等的友好交往。对外交往上: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等。
【知识点】“开元盛世”;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鉴真与玄奘;唐朝的文学艺术——唐诗、书法、绘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根据所学知识,唐朝时期先后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这些盛世局面的出现都和统治者的用人和对百姓的宽松政策有关,唐太宗的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和善于用人,唐玄宗的轻徭薄赋政策和善于用人政策都体现了以人为本和民本思想,成为他们盛世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所学知识,唐朝最鼎盛时期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他的治国措施有任用贤才(姚崇,宋璟为相),重视地方吏治,提倡节俭等
(3)根据所学知识,唐朝的经济繁荣,出现了曲辕犁,筒车等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和闻名于世的手工业唐三彩(任答一个即可),文化上唐诗出现了繁荣 景象,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比较出名。民族关系上,唐与靺鞨,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唐蕃合同为一家,与南诏,回纥的友好交往(任答一例即可),对外关系上,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遣唐使(任答一例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唐朝文化兼容并蓄,全面开放,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全面繁荣,唐朝经济和文化处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统治者能实行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最为繁华、最为富庶和文明的城市,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唐朝的开放传播了唐朝文化,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本国经济文化的繁荣。
15.【答案】(1)遣唐使。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
(2)鉴真。鉴真东渡日本,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知识,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3)玄奘。玄奘把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为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日本在唐朝时曾和中国往来密切,当时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叫遣唐使;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遣唐使主要学习中国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中国文化,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指的是鉴真;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鉴真东渡日本,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知识、建筑艺术、书法绘画等知识,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求取真经为人间”,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指得是唐代玄奘;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玄奘把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为中印文化的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遣唐使。(2)本题主要考查鉴真。(3)本题主要考查玄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