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4.3 平面镜成像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反射现象
B.小明面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C.人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比鱼在水中的实际位置浅
D.太阳通过树叶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A不符合题意;
B、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相等,小明向平面镜靠近时,人的大小不变,则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也不变,B不符合题意;
C、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我们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由于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位置升高了,所以看到的水中的鱼位置比实际位置浅,C符合题意;
D、太阳通过树叶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生活中的各种与光有关的现象的解释的正确性。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是光的折射现象;在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等大;人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光线在水面发生了折射现象,并不沿着直线传播;太阳通过树叶小孔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如图所示,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镜中的像( )
A.是等大实像 B.是放大虚像
C.与演员关于镜面对称 D.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且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B错误;
(2)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故C正确;
(3)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解答此题应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3.(2017八上·无锡期中)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 )
A.不成像
B.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
C.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
D.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
【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关于镜面对称的,由题意可知,平面镜只是下移了,并没有改变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所以也不会改变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仍会在原来的位置.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如图所示,平面镜M1和M2的夹角为60°,物点S经这两块平面镜所成的清晰像共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两个平面镜互相成像,所成像将360°角分成几个均等的区域,呈放射状,出现的像就在每个区域上面,所以,成像的个数是:n= -1=5.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中能成物体的像,成角度的平面镜还可看到另一个平面镜中的像在镜中的像.
5.(2017八上·钦州月考)小李从平面镜里看到平面镜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A.10:21 B.21:10 C.10:51 D.12:01
【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关于镜面对称的,根据图示可知,实际的时间应是10:51,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由像再做出物,还原实际图象后再读时间.
6.如图所示,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
B.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比实物大
C.棋子与它的像关于镜面对称
D.棋子面镜时,像会远离平面镜
【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A、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无法呈现在光屏上,所以是虚像,A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B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并且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所以棋子与它的像关于镜面对称,C符合题意;
D、棋子面镜时,像会面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7.检查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 )
A.3m B.4m C.5m D.6m
【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像离平面镜的距离应为3m,所以可知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3m+2m=5m,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平面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分析.
二、填空题
8.人们从平面镜中看见物体的像,这是光的 现象。小明在和朋友在玩“躲猫猫”游戏时,他通过大的穿衣镜看到了小王的后脑,如果小王立即转身,他 (能/不能)通过镜子看到小明,理由是 。
【答案】反射;能;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知识点】光反射的可逆性;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人们从平面镜中看见物体的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现象。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小明通过大的穿衣镜看到了小王的后脑,如果小王立即转身,他能通过镜子看到小明。
故答案为:反射;能;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9.小明身高为1.5m,站立在平面镜前2m处,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秒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是 ,像的大小 .
【答案】4.4m;不变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由v= 可得,2秒后人运动的距离s=vt=0.1m/s×2s=0.2m,此时他距离平面镜为2m+0.2m=2.2m,由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2m,则他的像到他的距离是2.2m 2.2m=4.4m;由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可知,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4.4m;不变.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10.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若视力表全长为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 m.
【答案】5;0.8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如图,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5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5m,所以人到视力表像的距离为2.5m+2.5m-0.4=4.6m,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大,若视力表全长为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也为0.8m。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三、作图题
11.(2017·孝义模拟)如图是人照镜子时的情景,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解:取人和像其中对应的物点和像点,连接像点和物点,作出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可总结为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根据这个特点可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12.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AB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物连线被平面镜垂直平分,成像为虚像;分别作出点A和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 用虚线连接A’B’, A’B’即是AB的像;如下图所示: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13.某发光点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分别沿O1A和O2B方向射出,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
【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先将两条反射光线O1A、O2B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并联接与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分析】根据平面镜中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的规律作图.
四、实验题
14.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他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在实验中,把蜡烛放在距离玻璃板30cm处,它的像到蜡烛的距离是 cm,当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
(3)小明走近实验楼的自动感应玻璃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将 (填“随”或“不随”)门平移。
【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60;不变
(3)不随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他选用玻璃板实验是因为玻璃板能成像的同时,还能看到后面的蜡烛,所以琉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因为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把蜡烛放在距离玻璃板30cm处,它的像到蜡烛的距离是物体到玻璃板距离的2倍,即60cm,当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不变。(3)小明走近实验楼的自动感应玻璃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即镜面平移了一段距离;因为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且物体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物体和像是关于镜面对称的,镜面平移时,像的位置不变,所以可知此时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将不随门平移。
【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可以确定像的位置,用另一蜡烛与像重合可以探究像和物体的大小的关系.
15.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答案】(1)较黑暗;蜡烛B
(2)重合;相等;垂直;相等
(3)B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解:(1)实际操作可知,光线较暗时,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透明的玻璃板能观察到蜡烛B能否与A的像完全重合,同时解决了位置和大小两个问题.(2)实验中,将蜡烛B放置在蜡烛A的像的位置,并使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可以方便的确定物、像的大小和位置关系;实验结果表面:物与像的大小相同,且对应点的连线被镜面垂直平分.(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故答案为:(1)较黑暗;蜡烛B能否与A的像完全重合;(2)完全重合;相同;垂直;相等;(3)B.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实验时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像会更清楚,利用另一蜡烛的重合探究像和物体的大小的关系,多次实验探究成像规律的普遍性.
五、综合题
16.图中所示的是为水位测量仪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竖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
(1)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 m;
(2)画出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光斑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说明水位 (填“上升”或“下降”)了
【答案】(1)6
(2)
(3)下降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1)根据平面镜成像中的像物等距可知,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3m+3m=6m;(2)先通过水面作出发光点A的对称点A′,连接A′B交平面镜于点O,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移动到E点,根据反射定律可知,此时的反射光线EF与BO平行,则说明水位下降了,如下图所示: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作水中物体的像,把像和照射的点连线就是入射点.
1 / 12018-2019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4.3 平面镜成像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反射现象
B.小明面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C.人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比鱼在水中的实际位置浅
D.太阳通过树叶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2.如图所示,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镜中的像( )
A.是等大实像 B.是放大虚像
C.与演员关于镜面对称 D.由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3.(2017八上·无锡期中)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 )
A.不成像
B.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
C.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
D.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
4.如图所示,平面镜M1和M2的夹角为60°,物点S经这两块平面镜所成的清晰像共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5.(2017八上·钦州月考)小李从平面镜里看到平面镜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
A.10:21 B.21:10 C.10:51 D.12:01
6.如图所示,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
B.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比实物大
C.棋子与它的像关于镜面对称
D.棋子面镜时,像会远离平面镜
7.检查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 )
A.3m B.4m C.5m D.6m
二、填空题
8.人们从平面镜中看见物体的像,这是光的 现象。小明在和朋友在玩“躲猫猫”游戏时,他通过大的穿衣镜看到了小王的后脑,如果小王立即转身,他 (能/不能)通过镜子看到小明,理由是 。
9.小明身高为1.5m,站立在平面镜前2m处,他以0.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秒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是 ,像的大小 .
10.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若视力表全长为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 m.
三、作图题
11.(2017·孝义模拟)如图是人照镜子时的情景,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12.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AB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13.某发光点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分别沿O1A和O2B方向射出,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的位置.
四、实验题
14.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他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2)在实验中,把蜡烛放在距离玻璃板30cm处,它的像到蜡烛的距离是 cm,当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
(3)小明走近实验楼的自动感应玻璃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将 (填“随”或“不随”)门平移。
15.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 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五、综合题
16.图中所示的是为水位测量仪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竖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
(1)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 m;
(2)画出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光斑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说明水位 (填“上升”或“下降”)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其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A不符合题意;
B、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大小相等,小明向平面镜靠近时,人的大小不变,则小明在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也不变,B不符合题意;
C、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我们看到的水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在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由于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位置升高了,所以看到的水中的鱼位置比实际位置浅,C符合题意;
D、太阳通过树叶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生活中的各种与光有关的现象的解释的正确性。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是光的折射现象;在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等大;人在岸边看到水中的鱼,光线在水面发生了折射现象,并不沿着直线传播;太阳通过树叶小孔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1)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且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B错误;
(2)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故C正确;
(3)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解答此题应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3.【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关于镜面对称的,由题意可知,平面镜只是下移了,并没有改变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所以也不会改变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仍会在原来的位置.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答案】D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两个平面镜互相成像,所成像将360°角分成几个均等的区域,呈放射状,出现的像就在每个区域上面,所以,成像的个数是:n= -1=5.
故答案为:D
【分析】平面镜中能成物体的像,成角度的平面镜还可看到另一个平面镜中的像在镜中的像.
5.【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是关于镜面对称的,根据图示可知,实际的时间应是10:51,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由像再做出物,还原实际图象后再读时间.
6.【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解:A、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无法呈现在光屏上,所以是虚像,A不符合题意;
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B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并且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所以棋子与它的像关于镜面对称,C符合题意;
D、棋子面镜时,像会面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7.【答案】C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可知,像离平面镜的距离应为3m,所以可知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3m+2m=5m,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平面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分析.
8.【答案】反射;能;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知识点】光反射的可逆性;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人们从平面镜中看见物体的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现象。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小明通过大的穿衣镜看到了小王的后脑,如果小王立即转身,他能通过镜子看到小明。
故答案为:反射;能;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分析】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9.【答案】4.4m;不变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由v= 可得,2秒后人运动的距离s=vt=0.1m/s×2s=0.2m,此时他距离平面镜为2m+0.2m=2.2m,由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2m,则他的像到他的距离是2.2m 2.2m=4.4m;由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可知,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4.4m;不变.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10.【答案】5;0.8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如图,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5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5m,所以人到视力表像的距离为2.5m+2.5m-0.4=4.6m,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大,若视力表全长为0.8m,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也为0.8m。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11.【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解:取人和像其中对应的物点和像点,连接像点和物点,作出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可总结为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根据这个特点可作出平面镜的位置.
12.【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物连线被平面镜垂直平分,成像为虚像;分别作出点A和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 用虚线连接A’B’, A’B’即是AB的像;如下图所示: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13.【答案】解:如图所示:
【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先将两条反射光线O1A、O2B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并联接与入射点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分析】根据平面镜中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的规律作图.
14.【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60;不变
(3)不随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他选用玻璃板实验是因为玻璃板能成像的同时,还能看到后面的蜡烛,所以琉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因为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把蜡烛放在距离玻璃板30cm处,它的像到蜡烛的距离是物体到玻璃板距离的2倍,即60cm,当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不变。(3)小明走近实验楼的自动感应玻璃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即镜面平移了一段距离;因为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且物体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即物体和像是关于镜面对称的,镜面平移时,像的位置不变,所以可知此时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将不随门平移。
【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可以确定像的位置,用另一蜡烛与像重合可以探究像和物体的大小的关系.
15.【答案】(1)较黑暗;蜡烛B
(2)重合;相等;垂直;相等
(3)B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解:(1)实际操作可知,光线较暗时,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透明的玻璃板能观察到蜡烛B能否与A的像完全重合,同时解决了位置和大小两个问题.(2)实验中,将蜡烛B放置在蜡烛A的像的位置,并使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可以方便的确定物、像的大小和位置关系;实验结果表面:物与像的大小相同,且对应点的连线被镜面垂直平分.(3)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操作.
故答案为:(1)较黑暗;蜡烛B能否与A的像完全重合;(2)完全重合;相同;垂直;相等;(3)B.
【分析】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实验时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像会更清楚,利用另一蜡烛的重合探究像和物体的大小的关系,多次实验探究成像规律的普遍性.
16.【答案】(1)6
(2)
(3)下降
【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解答】(1)根据平面镜成像中的像物等距可知,A点与水面相距3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3m+3m=6m;(2)先通过水面作出发光点A的对称点A′,连接A′B交平面镜于点O,AO为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移动到E点,根据反射定律可知,此时的反射光线EF与BO平行,则说明水位下降了,如下图所示: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作水中物体的像,把像和照射的点连线就是入射点.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