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第十四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第十四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3-26 12:01:30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第十四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单选题
1.(2017八下·河源期末)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在2016年5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中依然回避“九二共识”,无意与大陆方面确认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两岸关系的未来仍旧无法拨云见日。下面对台湾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②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③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台湾问题有关知识的认识。历史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④正确;海峡两岸统一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因此③正确;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的说法正确,“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的说法正确。因此①②③④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台湾问题有关知识的认识。本题难度适中。
2.(2017八下·江津期末)小明打算把下图用于历史研究性学习,据图片内容判断,他研究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香港与台湾的交流 B.澳门与台湾的交往
C.海峡两岸的交往 D.香港与澳门的交往
【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图片所给信息“祖国大陆”、“宝岛台湾”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即海峡两岸的交往,C项符合题意;A项是香港与台湾的关系,不符合题意;B项是澳门与台湾的交流,不符合题意;D项是香港与澳门的交往,不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3.(2017八下·潘集期末)20世纪90年代,“海基会”“海协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互补互利 ③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④海峡两岸实现了通邮、通航、通商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二共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1993年,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①②项正确,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二共识”的准确识记,难度适中。
4.(2017八下·江海期末)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与台湾关系的八项主张中指出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A.放弃使用武力 B.实现两岸三通
C.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与台湾关系的八项主张,指出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与台湾问题的有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5.(2017八下·河源期末)2005年4月,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领导人的会谈(  )
A.有利于解放台湾
B.有利于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C.有利于打破两岸隔绝状态
D.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材料的认识。分析题干材料“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大陆和台湾领导人的会谈和香港、澳门无关,排除B;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打破了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排除C;双方领导人的会谈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谈未涉及解放台湾问题,排除A。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材料的认识。本题难度适中。
6.(2017八下·岳池期末)习近平在会见连战一行时,发表重要谈话。谈话中提到“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无论是谁,无论他之前做过什么,只要他现在愿意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们都欢迎。”审视两岸关系,下面解读错误的是(  )
A.坚决反对台独势力
B.不承诺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D.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这是对海峡两岸政策的解读,大陆对台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我们重申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台独势力搞分裂活动;如今,大陆提出的“一国两制”政策,台湾当局并没有接受, D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是错误的。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要求学生了解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国际反华势力的破坏干涉。
7.(2017·广丰模拟)当前台湾海峡和平局面达到了60年来前所未有的程度,这主要因为我们坚持(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三不”政策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使当前台湾海峡和平局面达到了60年来前所未有的程度,故B项正确。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外交政策,不适合用于海峡两岸;C项“求同存异”的方针,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D项 “三不”政策是台湾政府实行的政策,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相关知识。
8.(2017八下·江都期末)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的一步是在(  )
A.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B.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C.“汪辜会谈”
D.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八项主张
【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海峡两岸交往的相关知识点。据题意根据所学,1993年在新加坡,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海峡两岸交往的相关知识点。本题难度适中。
9.(2017八下·山西期末)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与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②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③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④两岸隔绝对峙状态难以打破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海峡两岸交往相关史实,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1993年“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所以①③项正确。②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是在2008年,不符合题干时间;④两岸隔绝对峙状态难以打破说法错误。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海峡两岸交往相关史实,难度不大。本题难度适中。
10.(2017八下·蒙阴期末)台湾不宜从习特会未触及一中或台湾议题而沾沾自喜,反而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应认真思考如何改善陷于僵持的两岸当局之间的关系。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的事件是(  )
A.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B.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
C.汪辜会谈 D.九二共识
【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评】专题复习海峡两岸的交往的史实: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基会;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协会;1992年,两会通过了九二共识以及经济文化交往。
11.(2017八下·耒阳月考)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2011年6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山水合璧”反映了(  )
A.两岸政治经济交流成为常态 B.海协会与海基会开始对话
C.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交流
【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大陆将《富春山居图》的前半卷移交台北故宫博物院,使该实现历史性合璧只能说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两岸政治经济交流形成常态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至于B、D两项明显错误。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二、材料分析题
12.(2017八下·临川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一幅撞墙的漫画!”
材料二: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材料三: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三项协议12月15日正式实施。历经近30年磋商与努力,大陆与台湾通邮、通商、通航的直接三通构想由此基本实现。
——新闻报导(2008年12月)
(1)材料一图片中的正全力撞墙的人代表什么?图片表达了什么样的寓意?
(2)材料二邓小平的话,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已经成功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什么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4)你认为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台独势力;《反分裂国家法》是反台独的重要手段,台独注定失败。
(2)一国两制,和平统一;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取得成功;证明一国两制是切实可行的,是解决台湾问题正确方法。
(3)可通过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的友好往来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4)首先是台湾岛内的顽固台独势力,还有美国等反华势力背后的支持与怂恿。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反分裂国家法》是在2005年3月14日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一部关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法律,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时使用的。由此可知,台独分子触犯了《反分裂国家法》,故图片中的正全力撞墙的人代表台独分子。图片表达了《反分裂国家法》是反台独的重要手段,台独注定失败。(2)根据材料邓小平的讲话可以知道,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方针,针对台湾问题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解决的,但是在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3)结合材料可知,可通过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的友好往来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台独分子的分裂和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等。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台独势力。(2)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的政策。(3)本题主要考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2017~2018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第十四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单选题
1.(2017八下·河源期末)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在2016年5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中依然回避“九二共识”,无意与大陆方面确认两岸共同的政治基础,两岸关系的未来仍旧无法拨云见日。下面对台湾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②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③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2017八下·江津期末)小明打算把下图用于历史研究性学习,据图片内容判断,他研究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香港与台湾的交流 B.澳门与台湾的交往
C.海峡两岸的交往 D.香港与澳门的交往
3.(2017八下·潘集期末)20世纪90年代,“海基会”“海协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互补互利 ③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④海峡两岸实现了通邮、通航、通商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4.(2017八下·江海期末)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与台湾关系的八项主张中指出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A.放弃使用武力 B.实现两岸三通
C.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2017八下·河源期末)2005年4月,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领导人的会谈(  )
A.有利于解放台湾
B.有利于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C.有利于打破两岸隔绝状态
D.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6.(2017八下·岳池期末)习近平在会见连战一行时,发表重要谈话。谈话中提到“对台湾同胞一视同仁,无论是谁,无论他之前做过什么,只要他现在愿意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们都欢迎。”审视两岸关系,下面解读错误的是(  )
A.坚决反对台独势力
B.不承诺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D.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
7.(2017·广丰模拟)当前台湾海峡和平局面达到了60年来前所未有的程度,这主要因为我们坚持(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三不”政策
8.(2017八下·江都期末)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的一步是在(  )
A.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B.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C.“汪辜会谈”
D.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八项主张
9.(2017八下·山西期末)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与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②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③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④两岸隔绝对峙状态难以打破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0.(2017八下·蒙阴期末)台湾不宜从习特会未触及一中或台湾议题而沾沾自喜,反而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应认真思考如何改善陷于僵持的两岸当局之间的关系。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的事件是(  )
A.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B.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
C.汪辜会谈 D.九二共识
11.(2017八下·耒阳月考)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2011年6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山水合璧”反映了(  )
A.两岸政治经济交流成为常态 B.海协会与海基会开始对话
C.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交流
二、材料分析题
12.(2017八下·临川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一幅撞墙的漫画!”
材料二: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材料三: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三项协议12月15日正式实施。历经近30年磋商与努力,大陆与台湾通邮、通商、通航的直接三通构想由此基本实现。
——新闻报导(2008年12月)
(1)材料一图片中的正全力撞墙的人代表什么?图片表达了什么样的寓意?
(2)材料二邓小平的话,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已经成功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什么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4)你认为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台湾问题有关知识的认识。历史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④正确;海峡两岸统一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因此③正确;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的说法正确,“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的说法正确。因此①②③④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台湾问题有关知识的认识。本题难度适中。
2.【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图片所给信息“祖国大陆”、“宝岛台湾”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大陆与台湾的关系,即海峡两岸的交往,C项符合题意;A项是香港与台湾的关系,不符合题意;B项是澳门与台湾的交流,不符合题意;D项是香港与澳门的交往,不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3.【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二共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达成共识,1993年,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①②项正确,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二共识”的准确识记,难度适中。
4.【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与台湾关系的八项主张,指出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与台湾问题的有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5.【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材料的认识。分析题干材料“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大陆和台湾领导人的会谈和香港、澳门无关,排除B;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打破了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排除C;双方领导人的会谈有利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谈未涉及解放台湾问题,排除A。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材料的认识。本题难度适中。
6.【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这是对海峡两岸政策的解读,大陆对台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我们重申一个中国原则,坚决反对台独势力搞分裂活动;如今,大陆提出的“一国两制”政策,台湾当局并没有接受, D两岸当局都接受“一国两制”是错误的。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要求学生了解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国际反华势力的破坏干涉。
7.【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使当前台湾海峡和平局面达到了60年来前所未有的程度,故B项正确。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外交政策,不适合用于海峡两岸;C项“求同存异”的方针,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D项 “三不”政策是台湾政府实行的政策,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相关知识。
8.【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海峡两岸交往的相关知识点。据题意根据所学,1993年在新加坡,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海峡两岸交往的相关知识点。本题难度适中。
9.【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海峡两岸交往相关史实,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1993年“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所以①③项正确。②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是在2008年,不符合题干时间;④两岸隔绝对峙状态难以打破说法错误。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海峡两岸交往相关史实,难度不大。本题难度适中。
10.【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评】专题复习海峡两岸的交往的史实: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基会;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协会;1992年,两会通过了九二共识以及经济文化交往。
11.【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大陆将《富春山居图》的前半卷移交台北故宫博物院,使该实现历史性合璧只能说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两岸政治经济交流形成常态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至于B、D两项明显错误。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12.【答案】(1)台独势力;《反分裂国家法》是反台独的重要手段,台独注定失败。
(2)一国两制,和平统一;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取得成功;证明一国两制是切实可行的,是解决台湾问题正确方法。
(3)可通过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的友好往来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4)首先是台湾岛内的顽固台独势力,还有美国等反华势力背后的支持与怂恿。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反分裂国家法》是在2005年3月14日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一部关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法律,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时使用的。由此可知,台独分子触犯了《反分裂国家法》,故图片中的正全力撞墙的人代表台独分子。图片表达了《反分裂国家法》是反台独的重要手段,台独注定失败。(2)根据材料邓小平的讲话可以知道,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方针,针对台湾问题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解决的,但是在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3)结合材料可知,可通过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的友好往来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台独分子的分裂和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等。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台独势力。(2)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的政策。(3)本题主要考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