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1.4 碱有哪些性质(第1课时) 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下列物质属于碱类的是( )
A.氢氧化钠 B.食醋 C.氧化钙 D.碳酸钙
2.向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能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 )
A.氯化钾 B.稀盐酸 C.氯化铁 D.硫酸铜
3.绪言课上,老师在滤纸上用酚酞溶液画漫画,然后再喷洒某种液体X,滤纸上立即显示出红色图像,则X可能是( )
A.稀盐酸 B.蒸馏水 C.石灰水 D.食盐水
4.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硫酸 B.烧碱溶液 C.浓盐酸 D.双氧水溶液
5.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与二氧化碳反应 B.与盐酸反应
C.与氧化铁反应 D.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6.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等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1)二氧化碳用于制汽水,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 的性质。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又白又硬。这是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产生硫酸的工厂排放的废气含有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硫,治理方法之一是将含SO2的废气通过含有碱性物质的废液。请写出用含有氢氧化钠的废液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 。
二、中档题
7.久置于空气中的石灰水,其表面会形成白膜。此时溶液的pH与变化前溶液的pH相比( )
A.偏大 B.偏小 C.一样 D.无法比较
8.(2017八下·椒江期末)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实验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
A.A处下降,B处上升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上升,B处下降 D.A,B两处都不变
9.把盛有5 克16%的NaOH溶液的短试管放入盛有10 克16%的CuSO4溶液的锥形瓶里,如图所示。倾斜锥形瓶直到使两溶液充分混合,混合后不可能的是( )
A.产生蓝色沉淀0.98 克
B.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
C.所得溶液的Na2SO4质量分数大于9.5%
D.所得的Na2SO4溶液质量与原CuSO4溶液质量相等
10.向酸性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m)与所得沉淀质量(Q)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11.氧化钙俗名生石灰,某同学针对氧化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碱,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分离B中难溶物的操作Ⅰ叫 。
(3)如果要用实验证明C中不是水而是一种溶液,可以选择下列 (填序号)进行实验。
①稀盐酸 ②酚酞溶液 ③二氧化碳
④氯化钠溶液
(4)操作Ⅱ是加入某种物质使无色澄清液出现白色固体,如果加入的是饱和碳酸钠溶液,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 ;如果加入的是固体氢氧化钠(全部溶解),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 。
三、拓展题
12.小明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知道: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
(1)于是小明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 ?
(2)小明同学联想到在做“固体碘溶解在酒精中”的实验时,酒精作为溶剂,能溶解固体碘。酒精能否溶解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呢?小明查阅资料并通过实验获知:氢氧化钠不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但能溶解在酒精中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因此,小明同学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解决方案。
小明同学的解决方案是 。
(3)写出解决方案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
13.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小金模仿化工生产,用如图装置来制取Na2S2O5。
已知:A中发生的反应为:H2SO4(浓)+Na2SO3=Na2SO4+SO2↑+H2O;
B中发生的反应为:Na2SO3+SO2=Na2S2O5。
(1)图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 ;
(2)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在实验过程中,滴加浓硫酸不宜过快,理由是 ;
(4)该实验开始滴加浓硫酸时,应先除尽装置内的空气,若忘记这一操作,新制取的Na2S2O5产品中会混有Na2SO4杂质,这与O2的 (填化学性质)有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碱的定义分析。
【解答】氢氧化钠属于碱类,食醋属于混合物,氧化钙属于氧化物,碳酸钙属于盐;
故答案为:A。
2.【答案】C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碱能与铁盐反应产生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分析。
【解答】氯化钾与氢氧化钠不反应,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明显现象,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
故答案为:C。
3.【答案】C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呈红色,遇中性或酸性溶液都不变色分析。
【解答】稀盐酸呈酸性,蒸馏水、食盐水呈中性,三种物质都不能使酚酞变色,石灰水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故答案为:C。
4.【答案】B
【知识点】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浓硫酸、浓盐酸、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
【解答】A.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会吸水而质量增加,但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烧碱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反应而质量增加,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浓盐酸有挥发性,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减少,不符合题意;
D.双氧水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会分解产生氧气质量减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答案】C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酸、盐反应分析。
【解答】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盐酸、氯化铜都反应,而与氧化铁不能反应,氢氧化锂的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所以不能与氧化铁反应;
故答案为:C。
6.【答案】(1)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Ca(OH)2+CO2=CaCO3↓+H2O
(3)SO2+2NaOH=Na2SO3+H2O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根据碱溶液能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盐和水分析。
【解答】(1)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二氧化碳用于制汽水;(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又白又硬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的缘故,反应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3)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7.【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pH与酸碱性关系分析,溶液pH<7时,呈酸性,且酸性越强pH越小,溶液pH>7时,呈碱性,且碱性越强pH越大,溶液pH=7时,呈中性。
【解答】久置于空气中的石灰水,其表面会形成白膜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的缘故,所以在反应后溶液的碱性变小,则pH变小;
故答案为:B。
8.【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动物呼吸时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被澄清石灰水反应吸收,装置内气压变化,导致A、B液面出现高度差。
【解答】由于小白鼠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澄清石灰水吸收使装置内的A液面的气压小于大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B液面会下降,A液面上升,所以C选项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利用方程式进行计算时,要先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根据方程式量的关系找出相关物质的相对质量比,再从题中找出已知物质的质量,利用相对质量比与实际质量比相等利出比例式求解,注意溶液之间的反应,参加反应的物质为溶液中的溶质,代入方程式中的质量必须是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纯净物的质量。
【解答】设5 克16%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消耗16%的硫酸铜溶液质量为x,生成氢氧化铜质量为y,生成硫酸钠质量为z
2NaOH+CuSO4=Na2SO4+Cu(OH)2
80 160 142 98
5g16% 16%x x y
80:160=5g16%:16x 80:98=5g16%:y 80:142=5g16%:z
x=10g y=0.98g z=1.42g
A.产生蓝色沉淀0.98 克,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正确;
C.所得溶液的Na2SO4质量分数大于9.5%,正确;
D.所得的Na2SO4溶液质量为14.02g,与原CuSO4溶液质量不相等,错误;
故答案为:D。
10.【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碱的性质分析;混合溶液发生反应时酸和碱要先发生反应然后再与盐发生反应。选择图像时要注意图像的变化规律及起点、转折点。
【解答】向酸性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酸发生反应,酸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铁发生反应,所以沉淀要在加氢氧化钠一段时间后生成;故答案为:D。
11.【答案】(1)CaO+H2O=Ca(OH)2
(2)过滤
(3)②③
(4)CaCO3;Ca(OH)2
【知识点】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分析;根据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 升高而降低分析。
【解答】(1)生石灰能与水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为CaO+H2O=Ca(OH)2;(2)过滤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操作,分离B中难溶物的操作Ⅰ叫过滤;(3)实验C中是氢氧化钙溶液,稀盐酸、氯化钠加入后都没有明显现象,不能证明,酚酞遇氢氧化钙溶液能变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选②③;(4)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而固体氢氧化钠不与氢氧化钙反应,但氢氧化钠溶解放热,会使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降低从而析出固体。
12.【答案】(1)能否让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明显的现象
(2)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
(3)CO2+2NaOH=Na2CO3↓+H2O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分析,信息题在解答时要注意题中所给内容,仔细分析与题目的关联,找出关键所在。
【解答】(1)由题中所给信息可知,小明的问题是能否让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明显的现象;(2)因碳酸钠与氢氧化钠在酒精中的溶解性不同,所以可利用溶解性区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小明的解决方法为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3)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13.【答案】(1)分液漏斗
(2)SO2+2NaOH=Na2SO3+H2O
(3)防止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过快,来不及与B中的亚硫酸钠进一步反应生成Na2S2O5
(4)氧化性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分析。
【解答】(1)图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2)C中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钠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3)防止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过快,来不及与B中的亚硫酸钠进一步反应生成Na2S2O5,所以浓硫酸不宜加入过快;(4)氧气有氧化性,会将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
1 / 1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1.4 碱有哪些性质(第1课时) 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下列物质属于碱类的是( )
A.氢氧化钠 B.食醋 C.氧化钙 D.碳酸钙
【答案】A
【知识点】酸、碱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碱的定义分析。
【解答】氢氧化钠属于碱类,食醋属于混合物,氧化钙属于氧化物,碳酸钙属于盐;
故答案为:A。
2.向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能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 )
A.氯化钾 B.稀盐酸 C.氯化铁 D.硫酸铜
【答案】C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碱能与铁盐反应产生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分析。
【解答】氯化钾与氢氧化钠不反应,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明显现象,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
故答案为:C。
3.绪言课上,老师在滤纸上用酚酞溶液画漫画,然后再喷洒某种液体X,滤纸上立即显示出红色图像,则X可能是( )
A.稀盐酸 B.蒸馏水 C.石灰水 D.食盐水
【答案】C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呈红色,遇中性或酸性溶液都不变色分析。
【解答】稀盐酸呈酸性,蒸馏水、食盐水呈中性,三种物质都不能使酚酞变色,石灰水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故答案为:C。
4.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使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硫酸 B.烧碱溶液 C.浓盐酸 D.双氧水溶液
【答案】B
【知识点】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浓硫酸、浓盐酸、氢氧化钠的性质分析。
【解答】A.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会吸水而质量增加,但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烧碱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会与二氧化碳反应而质量增加,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浓盐酸有挥发性,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减少,不符合题意;
D.双氧水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会分解产生氧气质量减小,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5.航天员舱外服内含有与氢氧化钠性质相似的氢氧化锂(LiOH),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A.与二氧化碳反应 B.与盐酸反应
C.与氧化铁反应 D.与氯化铜溶液反应
【答案】C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酸、盐反应分析。
【解答】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盐酸、氯化铜都反应,而与氧化铁不能反应,氢氧化锂的化学性质与氢氧化钠相似,所以不能与氧化铁反应;
故答案为:C。
6.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等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1)二氧化碳用于制汽水,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 的性质。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又白又硬。这是因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产生硫酸的工厂排放的废气含有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硫,治理方法之一是将含SO2的废气通过含有碱性物质的废液。请写出用含有氢氧化钠的废液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会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2)Ca(OH)2+CO2=CaCO3↓+H2O
(3)SO2+2NaOH=Na2SO3+H2O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根据碱溶液能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盐和水分析。
【解答】(1)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所以二氧化碳用于制汽水;(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又白又硬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的缘故,反应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3)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
二、中档题
7.久置于空气中的石灰水,其表面会形成白膜。此时溶液的pH与变化前溶液的pH相比( )
A.偏大 B.偏小 C.一样 D.无法比较
【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解析】【分析】根据溶液pH与酸碱性关系分析,溶液pH<7时,呈酸性,且酸性越强pH越小,溶液pH>7时,呈碱性,且碱性越强pH越大,溶液pH=7时,呈中性。
【解答】久置于空气中的石灰水,其表面会形成白膜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的缘故,所以在反应后溶液的碱性变小,则pH变小;
故答案为:B。
8.(2017八下·椒江期末)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数小时实验后,U形管A、B两处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
A.A处下降,B处上升 B.A,B两处都下降
C.A处上升,B处下降 D.A,B两处都不变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呼吸作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分析】动物呼吸时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被澄清石灰水反应吸收,装置内气压变化,导致A、B液面出现高度差。
【解答】由于小白鼠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澄清石灰水吸收使装置内的A液面的气压小于大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B液面会下降,A液面上升,所以C选项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把盛有5 克16%的NaOH溶液的短试管放入盛有10 克16%的CuSO4溶液的锥形瓶里,如图所示。倾斜锥形瓶直到使两溶液充分混合,混合后不可能的是( )
A.产生蓝色沉淀0.98 克
B.锥形瓶内物质总质量不变
C.所得溶液的Na2SO4质量分数大于9.5%
D.所得的Na2SO4溶液质量与原CuSO4溶液质量相等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分析,利用方程式进行计算时,要先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根据方程式量的关系找出相关物质的相对质量比,再从题中找出已知物质的质量,利用相对质量比与实际质量比相等利出比例式求解,注意溶液之间的反应,参加反应的物质为溶液中的溶质,代入方程式中的质量必须是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纯净物的质量。
【解答】设5 克16%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消耗16%的硫酸铜溶液质量为x,生成氢氧化铜质量为y,生成硫酸钠质量为z
2NaOH+CuSO4=Na2SO4+Cu(OH)2
80 160 142 98
5g16% 16%x x y
80:160=5g16%:16x 80:98=5g16%:y 80:142=5g16%:z
x=10g y=0.98g z=1.42g
A.产生蓝色沉淀0.98 克,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正确;
C.所得溶液的Na2SO4质量分数大于9.5%,正确;
D.所得的Na2SO4溶液质量为14.02g,与原CuSO4溶液质量不相等,错误;
故答案为:D。
10.向酸性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m)与所得沉淀质量(Q)的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酸碱的性质分析;混合溶液发生反应时酸和碱要先发生反应然后再与盐发生反应。选择图像时要注意图像的变化规律及起点、转折点。
【解答】向酸性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酸发生反应,酸反应完全后再与氯化铁发生反应,所以沉淀要在加氢氧化钠一段时间后生成;故答案为:D。
11.氧化钙俗名生石灰,某同学针对氧化钙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碱,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分离B中难溶物的操作Ⅰ叫 。
(3)如果要用实验证明C中不是水而是一种溶液,可以选择下列 (填序号)进行实验。
①稀盐酸 ②酚酞溶液 ③二氧化碳
④氯化钠溶液
(4)操作Ⅱ是加入某种物质使无色澄清液出现白色固体,如果加入的是饱和碳酸钠溶液,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 ;如果加入的是固体氢氧化钠(全部溶解),白色固体的化学式是 。
【答案】(1)CaO+H2O=Ca(OH)2
(2)过滤
(3)②③
(4)CaCO3;Ca(OH)2
【知识点】碱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分析;根据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氢氧化钙溶解度随温度 升高而降低分析。
【解答】(1)生石灰能与水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方程式为CaO+H2O=Ca(OH)2;(2)过滤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操作,分离B中难溶物的操作Ⅰ叫过滤;(3)实验C中是氢氧化钙溶液,稀盐酸、氯化钠加入后都没有明显现象,不能证明,酚酞遇氢氧化钙溶液能变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选②③;(4)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而固体氢氧化钠不与氢氧化钙反应,但氢氧化钠溶解放热,会使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降低从而析出固体。
三、拓展题
12.小明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知道: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产生明显的现象。
(1)于是小明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 ?
(2)小明同学联想到在做“固体碘溶解在酒精中”的实验时,酒精作为溶剂,能溶解固体碘。酒精能否溶解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呢?小明查阅资料并通过实验获知:氢氧化钠不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但能溶解在酒精中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钠不与酒精反应也不溶于酒精。因此,小明同学对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了清晰的解决方案。
小明同学的解决方案是 。
(3)写出解决方案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能否让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明显的现象
(2)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
(3)CO2+2NaOH=Na2CO3↓+H2O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分析,信息题在解答时要注意题中所给内容,仔细分析与题目的关联,找出关键所在。
【解答】(1)由题中所给信息可知,小明的问题是能否让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明显的现象;(2)因碳酸钠与氢氧化钠在酒精中的溶解性不同,所以可利用溶解性区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小明的解决方法为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的酒精溶液中;(3)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13.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小金模仿化工生产,用如图装置来制取Na2S2O5。
已知:A中发生的反应为:H2SO4(浓)+Na2SO3=Na2SO4+SO2↑+H2O;
B中发生的反应为:Na2SO3+SO2=Na2S2O5。
(1)图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 ;
(2)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在实验过程中,滴加浓硫酸不宜过快,理由是 ;
(4)该实验开始滴加浓硫酸时,应先除尽装置内的空气,若忘记这一操作,新制取的Na2S2O5产品中会混有Na2SO4杂质,这与O2的 (填化学性质)有关。
【答案】(1)分液漏斗
(2)SO2+2NaOH=Na2SO3+H2O
(3)防止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过快,来不及与B中的亚硫酸钠进一步反应生成Na2S2O5
(4)氧化性
【知识点】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常用仪器名称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的反应分析。
【解答】(1)图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分液漏斗;(2)C中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钠和水的反应,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3)防止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过快,来不及与B中的亚硫酸钠进一步反应生成Na2S2O5,所以浓硫酸不宜加入过快;(4)氧气有氧化性,会将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