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七章自然灾害(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七章自然灾害(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5 06:20:43

文档简介

第七章自然灾害
课标要求 命题方向 考题取样 核心素养
1.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2.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气象灾害分析 2023湖南,T11—13 2022浙江6月,T27 2022全国甲,T37 【人地协调观】 认识避灾、防灾的措施,树立正确的环境观;认识地理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综合思维】 从区域空间联系的角度,认识各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及其相互联系;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结合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综合分析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以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区域认知】 认识典型地区的自然灾害类型
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023福建,T15—16 2021山东,T18
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2023广东,T11—12 2022浙江6月,T1—2
命题分析预测 各区域突发的自然灾害增多,成为命题的热点情境
备考策略 复习自然灾害部分要基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思想,分析自然灾害的发生机制、分布规律以及相互联系。结合实际案例设计不同的问题,梳理基础知识,强化综合思维
考点1气象灾害
1.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灾害 成因 时空分布 危害 防治措施
洪涝 长时间、高强度的降水,[1]排水不畅 我国东部季风区,夏秋季节多发;易受台风影响的沿海地区 淹没农田、村镇,造成人员伤亡;造成经济损失 兴修水利, 植树造林
干旱 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少,大气和土壤中严重缺水 我国华北地区的春季(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2]伏旱);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 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台风 热带、副热带洋面强烈发展的[3]热带气旋 夏秋季节的西北太平洋等海域 带来强风、暴雨、风暴潮,易造成洪涝灾害;影响海上作业 及时预报,做好台风过境准备
寒潮 [4]强冷空气入侵 冬半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北美洲中部等 农作物受冻害,影响交通、通信等 及时预报、作物覆盖、烟熏等
2.典型自然灾害分析
(1)寒潮
我国大部分地区都会受到寒潮天气的影响,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寒潮天气较少外,其他地区均有明显寒潮天气,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影响较大。
寒潮是一种大型的灾害性天气过程,会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农业、牧业、交通、电力和人体健康都有比较大的影响。
然而寒潮也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寒潮也有益处:①寒潮有助于地球表面[5]热量的交换。寒潮挟带大量冷空气向热带、亚热带地区移动,使地表进行大规模热量交换。②寒潮可缓解冬季旱情。中国受季风影响,冬季气候干旱,但寒潮南侵常会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缓解冬季的旱情,使农作物受益。③寒潮带来的低温是目前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可杀死大量潜伏在土壤中的害虫和病菌,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1.并非最冷的时候寒潮最频发:11月寒潮天气过程最多,其次为12月和3月,最冷的1月和2月反而较少。
2.为何隆冬时节的寒潮反而比春秋季少呢?春秋季属于季节转换时段,夏季风与冬季风切换,天气系统及冷空气活动频繁,导致气温起伏比较剧烈。尤其是秋季,前期基础气温比较高,一次冷空气开始之前往往会出现明显升温,冷空气影响后降温幅度非常大,容易形成“断崖式”降温,相对容易达到寒潮标准。而隆冬时节基础气温本来就低,冷空气来袭时降温幅度有限,达到寒潮标准的情况就相对较少。
(2)洪涝灾害
3.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情境1台风“杜苏芮”
受台风“杜苏芮”残余势力等多种因素影响,2023年7月29日到8月1日,华北遭遇历时多日的特大暴雨。部分地区累计降水量超700 mm,突破历史极值,多条河流超历史最高水位。
海河流域,东临渤海湾,西倚太行山,南临黄河流域,北接内蒙古高原,天津地处海河入海口,防洪压力巨大。
(1)从大气、地形角度分析本次华北特大暴雨的形成原因。
【提示】结合降水的影响因素分析。
【参考答案】 台风带来大量水汽,其中心附近气流强烈上升使水汽凝结,形成暴雨;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与台风“杜苏芮”中心气压差大,偏东风(东南风)势力强盛,强风输送水汽能力强;水汽受太行山、燕山地形阻挡,抬升形成暴雨;副热带高压延伸到华北以北地区,阻碍台风向北移动。
(2)为减轻天津防洪压力,说出在流域上游山区和中下游平原区可采取的工程措施。
【提示】结合不用区域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上游山区: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下游平原区:加固大堤,疏浚河道;划定蓄滞洪区,分流洪水;开挖入海运河,分流入海。
情境2欧洲干旱
当地时间2022年8月23日,欧洲干旱观测站(EDO)的研究显示,欧洲可能正面临至少50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该洲大陆近三分之二的地区处于预警和警戒状态,内河运输、粮食生产和能源供应整体堪忧。
(1)推测欧洲干旱观测站(EDO)监测干旱的指标。
【提示】注意与干旱相关。
【参考答案】 降水量,土壤湿度,气温。
(2)分析欧洲西部多国极端高温和干旱天气发生的根本原因。
【提示】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 西风势力弱,降水减少。
情境3“白灾”
雪灾对北方地区农牧业影响较大,气象上俗称“白灾”。 2022年11月11日至12日,内蒙古东部地区多地迎来大暴雪和“断崖式降温”寒潮天气,最大降温幅度超20摄氏度,最大降雪量达30.8毫米。
分析内蒙古畜牧业预防和应对“白灾”的措施。
【提示】根据雪灾可能带来的危害对症下药。
【参考答案】 建立草料库,在入冬前备足草料,以解决雪灾期的饲料问题;在雪灾发生后实行牲畜圈养,避免暴风雪直接危害;若在放牧转场途中,则要利用避风向阳、干燥的地形,垒筑防风墙、防雪墙,尽可能做到避寒防冻,以减轻暴风雪的危害;机械破雪和除雪;加强预警,有关部门应严密监视可能引发暴风雪的天气形势,提前预报暴风雪的强度和影响范围,并发布相关预警信号,提前防御。
研透高考 明确方向
命题点气象灾害分析
[2023湖南地理卷]融雪洪水灾害由大量的积雪快速融化引起,可分为雨雪混合型(简称“混合型”)洪水灾害和升温融雪型(简称“升温型”)洪水灾害,融雪洪水中常夹杂着冰凌和融冰。下表示意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频次。据此完成1—3题。
纬度 3—5月 6—8月 9—11月 12—2月 总计
升 温 型 混 合 型 升 温 型 混 合 型 升 温 型 混 合 型 升 温 型 混 合 型 升 温 型 混 合 型
0°—30°N 0 0 0 0 0 0 0 1 0 1
30°N—40°N 5 24 25 21 0 1 3 12 33 58
40°N—50°N 132 151 10 12 1 5 27 49 170 217
50°N—60°N 34 22 3 5 0 0 3 7 40 34
60°N—70°N 16 1 0 6 1 0 0 1 17 8
1.下列地区中,融雪洪水灾害多发的是(D)
A.尼罗河流域 B.中南半岛
C.北冰洋沿岸 D.亚洲中部
【解题思路】由材料可知,融雪洪水灾害由大量的积雪快速融化引起。尼罗河流域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和热带沙漠气候区,流域内积雪量极少,A错误;中南半岛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总体上积雪量少,B错误;北冰洋沿岸位于高纬度地区,亚洲中部大致位于30°N—60°N,由表中数据可知,1900—2020年北半球融雪洪水灾害频次30°N—60°N的地区远高于其他地区,综上,亚洲中部融雪洪水灾害多发,C错误,D正确。
2.春季与秋季融雪洪水灾害频次差异大,主要是因为(A)
①春季地表积雪较多②气温变化趋势不同
③秋季气温低于春季④秋季雨水少于春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题思路】春季气温较低,地表积雪较多,①正确;春季气温回升快,利于积雪快速消融,夏季气温达到最高,积雪大量消融,秋季气温缓慢下降,加上可融雪量少,融雪洪水灾害频次减少,②正确;北半球秋季(9—11月)气温高于春季(3—5月),③错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降水类型主要是锋面雨,由锋面雨带移动规律可知,秋季雨水多于春季,④错误。A正确。
3.一般认为,混合型洪水比升温型洪水破坏力更强,其理由最可能是(C)
A.混合型比升温型洪水频次高
B.雨水的流动性比积雪融水强
C.积雪面雨水会加速积雪消融
D.混合型洪水中有冰凌和融冰
【解题思路】在积雪快速融化的时段出现较明显的降雨天气过程,降雨在形成径流的同时会加速积雪融化,引发的混合型洪水比升温型洪水破坏力更强,C正确;融雪洪水灾害由大量的积雪快速融化引起,洪水频次指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洪水次数,洪水频次高与洪水破坏力强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A错误;影响水流力量的因素主要是坡度和径流量,其与水流的来源关系不大,B错误;融雪洪水中常夹杂着冰凌和融冰,说明混合型洪水和升温型洪水中都会夹杂着冰凌和融冰,D错误。
命题拓展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预测我国西北干旱区融雪洪水(D)
A.发生期推后 B.发生频次减少
C.灾害风险降低 D.雨雪混合型洪水增加
【解题思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平均气温升高,西北干旱区冰雪融化的时间提前,融雪洪水发生期提前,A错误;高山冰雪融水量增加,融雪洪水发生频次增加,灾害风险增加,B、C错误;平均气温升高,降水中降雨的比例增加,使得雨雪混合型洪水增加,D正确。考点2地质灾害
1.地质灾害的分类
地质灾害 成因 分布规律 危害
地震 地球内能以[1]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 [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3]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破坏建筑、道路,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火山喷发 地球内部热能释放,灼热的岩浆喷出地表
滑坡 岩体或土体在[4]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下滑 降水量较大、[5]植被覆盖情况较差的山区 破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泥石流 破碎的石块、泥沙随洪流顺坡而下
滑坡和泥石流的异同
项目 滑坡 泥石流
不同 发生部位 山体斜坡上 山地沟谷中
运动物质体积 较大 较小
是否有水参与 可以无水参与 必须有水参与
相同 ①具有突发性;②破坏力巨大;③主要发生在山区;④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工程开挖等人类活动、地震等可诱发
2.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分析
地质灾害的成因一般可归纳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地震等自然界固有的强力释放,会对地质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人类活动,如工程开挖、砍伐植被等行为,也会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地质环境,形成外力作用,引发地质灾害。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情况下会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例如,我国西南地区多地质灾害的原因: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①我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环球自然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交会位置,自然灾害分布广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
②地形多种多样,多山,地壳运动强烈。
③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环流不稳定。
④生态破坏严重,生产活动不合理。
情境1摩洛哥地震
据中国地震台网消息,摩洛哥当地时间2023年9月8日23时10分58秒(北京时间2023年9月9日6时10分58秒)发生地震,震级为6.9级,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31度,西经8.55度。
(1)指出此次地震发生后,当地最应立即采取的措施。
【提示】围绕“立即”分析。
【参考答案】 及时抢修道路,以便救援人员与物资进入。
(2)国际应急救援人员紧急驰援摩洛哥,说出其最需要携带的物品。
【提示】灾区急需生存物资。
【参考答案】 食品、医药。
情境2灾害链
许多自然灾害具有关联性,一种灾害可能引发多种其他灾害。读我国某地区灾害链图(图1)及等高线地形图(图2)。
图1
图2
(1)分析图1中,①②③④依次代表的自然灾害。
【提示】根据灾害链图分析判断。
【参考答案】 从图示灾害链分析,地震能引发其他自然灾害,而其他自然灾害不能引发地震,所以①为地震;崩塌、滑坡能引发泥石流,但泥石流不能引发滑坡和崩塌,所以②③表示滑坡、崩塌(可互换),④表示泥石流。
(2)该地如果发生泥石流,推测受灾最严重的村落。
【提示】泥石流一般沿河谷流动,根据等高线可判断甲、丙、丁三村离河谷有一定距离。
【参考答案】 乙村位于河谷,易受到泥石流侵害。
研透高考 明确方向
命题点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021山东地理卷,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巴洛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下图),面积53.4 km2。主沟发源于哈巴雪山西侧,汇入金沙江一级支流冲江河,长度12.8 km。流域自上而下分为高山寒带峰脊区和宽谷区、温带窄谷区、亚热带低谷区。该流域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显著增加,其中海拔4 200 m以上的峰脊区年降水量超过1 100 mm。 2019年7月28日,峰脊区6小时降雨量达60.4 mm,激发了特大规模降雨—冰川融水混合型泥石流。
(1)指出海巴洛沟流域形成泥石流的四类固体物质来源。(4分)
【参考答案】 冰碛物(冰川搬运堆积物);风化碎屑物;崩滑体堆积物;断层破碎物。(4分)
【解题思路】由材料可知,海巴洛沟流域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主沟发源于哈巴雪山西侧。该地带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夏季暴雨集中,导致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海巴洛沟流域形成泥石流的四类固体物质来源分别是冰川搬运堆积物、岩石风化碎屑物、崩滑体堆积物和断层破碎物。
(2)分析海巴洛沟流域主沟道AB段、BC段和CD段地形对泥石流形成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AB段:地形陡峻,易发生崩塌,且径流汇流速度快,为泥石流形成提供物质和水动力条件;(2分)BC段:地形较和缓开阔,为大量松散固体物质积累提供了场所;(2分)CD段:沟道狭窄顺直,坡度大,加快了泥石流的通过速度。(2分)
【解题思路】读图可知,AB段等高线密集,地形陡峻,易发生崩塌,且径流汇流速度快,为泥石流形成提供物质和水动力条件;BC段等高线较稀疏,地形较和缓开阔,为大量松散固体物质积累提供了场所;CD段沟道狭窄顺直,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大,加快泥石流的通过速度。
(3)分析海巴洛沟流域泥石流对当地构成严重威胁的自然原因。(6分)
【参考答案】 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和水源条件,导致泥石流易发;(2分)泥石流运动速度快,规模大,冲击力强;(2分)峰脊区降水量大,并叠加冰雪融水,使得泥石流多发育在高海拔地区,下游不易察觉,隐蔽性强。(2分)
【解题思路】自然原因主要从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生物等方面分析。泥石流是山区暴发的特殊洪流,其挟带着泥沙、砾石甚至巨大的石块,破坏力极强。海巴洛沟流域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和水源条件,导致泥石流易发。该地地势起伏大,泥石流运动速度快,规模大,冲击力强。峰脊区降水量大,并叠加冰雪融水,使得泥石流多发育在高海拔地区,下游不易察觉,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及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命题拓展
(1)从地质角度分析该区域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参考答案】 多断层,多地震;岩石破碎,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物质来源;地质不稳定,易形成滑坡面。
(2)指出当地预防地质灾害需要加强监测的主要地理现象。
【参考答案】 地壳运动(地质变化);天气变化(降水变化);地下水位变化;植被变化。考点3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一、地理信息技术
1.遥感
遥感技术(RS)是利用装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1]远距离感知的地理信息技术。
工作过程图示如下:
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是一种地理信息技术,它利用[2]卫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定位、导航。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工作卫星不间断地发送各自与定位相关的参数和时间信息,信号接收系统接收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得出其所在点位的三维位置、运动速度和时间等信息。如下图所示:
3.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3]管理、[4]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工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二、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的考查,主要是判断不同地理信息技术的作用和应用领域,总体上要抓住地理信息技术的区别。三种技术的主要区别与联系如下图所示:
1.“点”与“面”判断地理信息技术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5]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为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对象——“面”。在地理信息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如果是“面”则选用遥感技术或地理信息系统。
2.“想”与“看”区分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是[6]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事象”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需要计算、思考,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尤其是对于大范围、人类不易观测的地物信息的获取,即“看”,只“看”不用“想”的选用遥感技术。
3.关键词判断地理信息技术
(1)遥感技术:“获取”。(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导航”“精确”“精准”等。(3)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处理”“查询”“预测”等。
情境1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023年7月5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作为联合国认可的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北斗系统已服务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户,在民航、海事、搜救等领域积极履行国际义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说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属的地理信息技术。
【提示】根据其名称及应用领域分析。
【参考答案】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情境2青子坪滑坡
2023年9月28日8时许,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空山镇龙池村六组青子坪发生滑坡灾害,因预警及时,提前转移全部受威胁群众,避免了可能的因灾伤亡,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滑坡预警是在地质灾害发生前,当原本固定在某个区域的传感器发生沉降或偏移时,卫星能够感知其运动变化,实现全天候全自动在线监测预警。
(1)分析监测传感器沉降或偏移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
【提示】能够监测滑坡体位置变化的技术。
【参考答案】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2)指出遇到滑坡灾害,我们应该采取的行动。
【提示】分情况分析。
【参考答案】 处在滑坡体上时,应跑向与滑坡方向垂直的高处;无法逃离高速滑坡时,可以抱住身边大树等固定物体,争取不被滑坡带走。
情境3台风路径概率预报图
台风路径和强度预报是台风天气预警中的重要内容。阅读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未来24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你会发现预报图中有一条彩色的线,那便是预计台风中心前进的路线。
分析台风路径概率预报图制作过程中运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
【提示】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分析。
【参考答案】 预测台风路径需要用到GIS,确定或预测台风的中心位置及影响范围需要用到RS。
研透高考 明确方向
命题点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2023广东地理卷]某中学学生在山西省太行山青龙峡景区研学活动中发现,这里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两岸岩壁直立,软硬岩层交互,陡壁下常有崩塌物堆积,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下图是同学们绘制的岩体崩塌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是因为(A)
A.软岩受风化剥蚀更快 B.硬岩的重力作用更大
C.软岩抗侵蚀能力更强 D.硬岩水土流失更严重
【解题思路】图中岩壁直立,软硬岩层交互,软岩抗侵蚀能力弱,更容易被侵蚀,软岩层被侵蚀后其上部的硬岩层支撑力大幅减小,在裂隙和重力作用的共同影响下易崩塌,A正确,C错误;岩层密度越大、厚度越大,所受的重力越大,重力与岩性没有直接联系,B错误;硬岩层的抗侵蚀能力更强,水土流失较软岩层更轻,D错误。
2.下列预防崩塌危害的措施中,不能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完成的是(B)
A.岩土变形预警 B.危险岩体清除
C.气象水文预报 D.游客行为监管
【解题思路】可以运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点观察岩土的位移情况,并用GIS进行分析,作出岩土变形预警,A不符合题意;危险岩体清除需要采取工程措施,运用地理信息技术不能完成,B符合题意;气象水文可以运用RS进行监测,并用GIS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预报,C不符合题意;游客行为监管可以通过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GIS完成,D不符合题意。
命题拓展
该区域易发生崩塌,为防治崩塌灾害提出合理建议。
【参考答案】 加强崩塌灾害的监测与预报,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清除(规模小危险性高的)危岩体(或减小陡坡的坡度);修建排水设施,防止水体渗透;在坡度大的区域(或危岩体)修建固坡工程。
归纳总结地质灾害的防御措施
名师提醒灾后恢复的内容及目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