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大气的运动(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5 06:22:02

文档简介

第1讲地球上的大气
课标要求 命题方向 考题取样 核心素养
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2.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逆温的成因分析 2021广东,T12—14 【人地协调观】 调整人类活动,减轻热岛效应以及减缓全球变暖的进程;增强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综合思维】 这部分内容抽象,但紧密联系生活。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和热力环流原理分析与气温、气压和风相关的日常生活案例,可让观察力、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 【地理实践力】 调查当地城市热岛效应,并提出对策;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热力环流原理指导生产与生活
大气受热过程分析 2023浙江1月,T24—25 2020全国Ⅱ,T6—8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2021浙江1月,T13
热力环流及应用 2023湖北,T13—15 2022全国乙,T9—11 2022湖南,T19(1)
大气的水平运动分析 2022山东,T16(1) 2022浙江6月,T24—25 2022浙江1月,T15—16
命题分析预测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是高考热点之一。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涉及太阳、大气、地面等不同维度、不同尺度的地理事物及能量转化过程,最终影响气温和大气运动。命题方式及考查内容差异性明显,灵活性强
考点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大气成分 主要作用
干洁 空气 N2 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1]基本元素
O2 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2]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CO2 绿色植物进行[3]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O3 吸收太阳光中的[4]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伤害
水汽 水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
固体杂质 作为凝结核,是[5]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
(1)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特点
地球上的大气从地面向上可以划分为[6]对流层(①)、[7]平流层(②)和[8]高层大气(③)。
分层 特点
对流层 对流层高度随纬度升高而降低;气温随[9]高度增加而降低;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10]对流运动;集中了大气圈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天气复杂多变
平流层 顶部高度为50—55千米;该层的[11]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命免受过多紫外线伤害;该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以[12]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高层大气 气温随高度增加[13]先降后升;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2)逆温
[14]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故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 ℃。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下图)。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如下图所示。
逆温现象的影响包括利弊两个方面。
利:抑制沙尘暴;利于高空飞行;可作为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
弊:阻止烟尘、污染物扩散,加剧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形成大雾天气,影响正常生产生活;对航空造成影响;等等。
情境1航迹云
民航客机在飞过蔚蓝的天空时,其身后经常拖着白色的尾巴,被称为航迹云(下图)。当客机水平飞行在气温为-60 ℃—-40 ℃的大气层中,且空气湿度较大时,才容易产生航迹云。
(1)判断客机水平飞行过程中更容易产生航迹云的范围。
【提示】根据大气垂直分层各层特点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 对流层顶部和平流层底部。
(2)5月某日,上海城区的天空出现横贯东西且长时间停留的航迹云,颇为壮观。据此推测上海当日的天气特点。
【提示】仔细分析材料中航迹云出现时的条件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天气晴朗少云,空气质量优良。
情境2“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
2022年5月15日凌晨,由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发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从中国科学院珠穆朗玛峰大气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附近海拔4 270米的发放场地升空,4时40分,浮空艇升空高度达到4 762米,创造了海拔9 032米的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下图示意“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升空时的景象。
(1)分析该浮空艇选择在凌晨升空的原因。
【提示】分析凌晨的大气状况即可。
【参考答案】 大气状况稳定,方便跟踪观测。
(2)推测该浮空艇艇体材料需具备的性能。
【提示】根据浮空艇所处的高度推测艇体材料需具备的性能。
【参考答案】 耐低温,抗辐射。
研透高考 明确方向
命题点1逆温的成因分析
[2021广东地理卷]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 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1—3题。
1.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C)
A.山峰 B.平原 C.谷地 D.丘陵
【解题思路】冬季受地形影响,夜晚山坡和谷底降温幅度不同,山坡地面强烈辐射冷却会使空气收缩下沉,并沿山坡快速沉到谷底,使谷底较暖的空气被迫抬升,形成上热下冷的逆温层,这种地形逆温会加剧谷底的辐射逆温,C项正确。
2.黄河源地区辐射逆温常出现的时间和天气状况是(D)
A.日落前后,大风呼啸
B.正午时刻,雨雪交加
C.午夜时分,浓云密雾
D.日出之前,晴朗无风
【解题思路】日出之前,地面辐射降温达到最大,晴朗无风时大气保温作用弱,会加剧降温冷却,且有利于逆温的持续,D项正确;由材料可知,辐射逆温的形成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的,正午时刻,地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辐射冷却不明显,B错误;浓云密雾会增强夜间的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散失,C错误;大风呼啸会增强大气的对流运动,有利于热量交换,不利于逆温的形成,A错误。
3.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多发是由于(B)
A.锋面气旋多 B.下沉气流盛行
C.准静止锋强 D.热力对流强盛
【解题思路】下沉气流盛行时,当地晴朗少云,大气的保温作用微弱,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多,降温明显,易出现逆温现象,B正确;锋面气旋、准静止锋均多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阴雨天气大气的保温作用好,近地面气温较高,一般不会产生逆温,A、C错误;冬季气温低,热力对流弱,D错误。
命题拓展
简析黄河源地区冬季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黄河源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冬季夜晚地面降温快,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降温较慢,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考点2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受热过程可用四种辐射、三个环节、两个作用说明,见下图。
(1)四种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其中,太阳辐射为[1]短波辐射,其他三种为长波辐射。
(2)三个环节: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层,大部分到达地面,故而“太阳暖大地”,即环节1;由于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强,故而“大地暖大气”([2]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即环节2;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故而“大气还大地”,即环节3。
(3)两个作用: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即大气对太阳辐射的[3]削弱作用;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的补偿作用,即大气对地面起[4]保温作用。
2.影响大气受热过程的主要因素
大气受热过程可以简化为上图所示。太阳辐射状况(甲)、地面状况(乙)和大气状况(丙)共同影响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辐 射状况 太阳辐射主要受纬度和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在空间上具有由低纬度向高纬度[5]递减的规律,在时间上具有夏季多、冬季少的特点
地面 状况 最具复杂性,它包括地势高低、地形起伏、山地走向与坡向、地表反射率等状况。地面状况的差异导致太阳辐射分布状况更加复杂
大气 状况 主要包括大气成分和大气[6]透明度等状况。大气成分中的二氧化碳、水汽有利于大气吸收长波辐射,增强温室效应;大气透明度与海拔、天气(阴晴等)、大气中尘埃和污染物的含量相关,大气透明度较低时,大气一方面能够在以热量输入为主的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在以热量输出为主的夜间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以上三种状况共同影响各地的大气受热过程,是各地冷热不均和大气运动的重要原因。
3.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大气保温作用原理的应用
①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7]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气温升高,全球变暖。
②分析生产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现象 原因
夜晚多云时气温比晴天高 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散失热量少
晚秋或冬季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热量散失多,地面气温低,易出现霜冻现象
青藏高原光照强但气温低 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保温作用也弱
利用人造烟雾防霜冻 人造烟雾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
(2)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①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②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③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情境1半球形灯罩
日本岐阜媒体中心图书馆拥有多座直径8—14 m的半球形灯罩(下图)。灯罩采用半透明材质,顶部具有通风口,夏季白天常打开灯罩顶部通风口,冬季则关闭灯罩顶部通风口。
(1)指出冬季灯罩能在一定程度起到保温作用的原因。
【提示】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 灯罩能反射地面长波辐射。
(2)指出夏季白天打开灯罩顶部通风口的作用。
【提示】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 利于室内通风散热。
情境2城区乌鸦聚集
近年来,北京市城区每年冬天都会有大群的小嘴乌鸦聚集在特定的地方过夜。乌鸦们白天飞到郊区觅食,夜晚飞回城区休息,飞行高度较低。专家表示,乌鸦通过交流、学习得知城里舒适,于是年年来此。
(1)指出乌鸦冬天夜晚在城区聚集的主要原因。
【提示】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 夜晚城区更加温暖。
(2)鸟粪会释放大量氨气,氨气与某些物质反应会形成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由此推测乌鸦聚集地可能会有的特点。
【提示】分析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即可。
【参考答案】 大气逆辐射增强。
情境3北极放大效应
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北极地区的增温幅度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这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北极放大效应主要发生在海冰的非融化季。有科学家认为云和水汽的增多是近年来北极增温的主要原因,但也有科学家不认同此观点。
(1)推测北极放大效应最弱的月份。
【提示】北极放大效应主要发生在海冰的非融化季。
【参考答案】 7月。
(2)科学家们对云和水汽在北极增温中的作用存在争议,结合材料信息推断他们各自的依据。
【提示】分析云和水汽对大气受热的影响即可。
【参考答案】 云和水汽可以阻挡太阳短波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云和水汽增加,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的保温效应增强。
研透高考 明确方向
命题点1大气受热过程分析
[2023浙江1月选考]当空气经过较暖的下垫面时,底部的大气增温形成比周边温度高的“热泡”,并不断向上运动,这是一切对流现象的基础。“热泡”超过凝结高度就会形成云层,海面上的云层在夜间常常会发生强烈对流,形成雷雨天气。下图为甲地下垫面附近“热泡”上升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若甲地上空1 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则符合图示“热泡”运动的等压线(数值a>b>c>d)分布是(D)
【解题思路】由题图可知,甲地上空800米以下有两个“热泡”,由“若甲地上空1 000米以下受到相同气压系统控制”可知,甲地上空1 000米以下的风向既要满足“热泡1”时的西北风,又要满足“热泡2”时的偏西风。根据选项中图示等压线的数值大小关系可知,A图中甲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东北指向西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应形成偏东风,不会形成西北风和偏西风,A错误。B图中甲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南指向北,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应形成偏东风,不会形成西北风和偏西风,B错误。C图中甲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东南指向西北,结合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右偏,形成偏南风,不会形成西北风和偏西风,C错误。D图中甲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西北指向东南,近地面受南半球向左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西北风,符合“热泡1”;高空的摩擦力较小,再结合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左偏,形成西南风(偏西风),符合“热泡2”。D正确。
2.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层强烈对流的原因有(A)
①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慢
②云顶辐射长波辐射,冷却剧烈
③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降温慢
④云顶水汽蒸发较多,冷却剧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题思路】夜间海面上云层强烈对流,说明下热上冷,即下垫面较暖,由于海洋比热容较大,夜晚海洋降温慢,云底接受海面辐射,降温也慢,①正确;云顶向高层大气辐射长波辐射,冷却剧烈,气温较低,②正确;云底向下垫面辐射长波辐射,热量散失快,降温快,气温较低,③错误;云顶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水汽蒸发较少,④错误。A正确。
命题拓展
平流雾是指暖湿空气缓慢平流到较冷的下垫面上,下部水汽冷却形成的雾。白天大雾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是(B)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削弱了太阳辐射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波长
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解题思路】白天大雾使空气能见度降低,主要是因为大雾削弱了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波段,B正确;大雾削弱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主要影响气温、地温,与空气能见度无关,A、D错误;大雾改变不了太阳辐射的波长,C错误。故选B。
命题点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2021浙江1月选考]秀珍菇生产需避光遮阳。浙江某地在秀珍菇生产大棚上搭建光伏发电系统,实现了棚内种菇、棚顶发电,形成了“农业+新能源”生态高效生产方式。完成下题。
3.该生产方式会使棚内(A)
A.太阳辐射减弱
B.地面辐射增加
C.大气吸收增加
D.地面反射增加
【解题思路】大棚顶部搭建光伏发电系统(有光伏板),光伏板会遮挡部分太阳光,能够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棚内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和地面反射也随之减少。A正确。
命题拓展
农业大棚技术的保温原理主要是(C)
A.增加太阳辐射
B.增加地面辐射
C.阻挡地面辐射
D.阻挡大气辐射
【解题思路】大棚可以阻挡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C正确。考点3大气的运动形式
1.热力环流
(1)形成的根本原因:近地面冷热[1]不均。
(2)形成过程
①高压和低压是对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高低而言的。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向上凸为高压,向下凹为低压。
②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状况相反。
③大气的垂直运动是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大气的水平运动是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形成的。
(3)常见热力环流及其应用
①海(湖)陆差异——海(湖)陆风
原理:白天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洋高,近地面形成[2]低压,而海洋上因增温慢,气温较低,形成[3]高压,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用相反,形成陆风。这个原理亦可解释沙漠和绿洲之间形成的昼夜相反的环流。
影响:使滨海(滨湖)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
②地势起伏——山谷风
原理:白天山顶比山谷增温[4]快,气流上升,气压低,谷底气流从山谷流向[5]山顶形成谷风;夜晚山顶降温[6]快,气流下沉,气压高,气流从山顶流向[7]山谷,形成山风(如上图所示)。
影响:在山谷或盆地,降水可能多出现在夜晚;夜晚山风吹向山谷,易形成逆温。
山谷风对山坡农业的影响
③城郊差异——城郊风
原理:城市中心相对郊区形成“热岛”,气温比郊区高,气流上升,近地面风由[8]郊区吹向[9]市区。抓住市区和郊区的冷热差异即可作出判断。
影响:用于指导城市规划,一般将绿化带布置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原因
①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上的[10]气压差异。
②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近地面冷热不均。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风 作用力 风向 图示(北半球)
高空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 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与等压线间有夹角
(3)风力大小
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11]越大,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12]越小,风力越小。
情境1切洋葱点蜡烛
生活中,我们在切洋葱等辛辣食材时通常会“泪流满面”。若切辛辣食材时在菜板旁边点燃一支蜡烛,便可有效缓解眼部不适(如图)。
(1)从热力环流的角度,分析切辛辣食材时点蜡烛能缓解眼部不适的原理。
【提示】注意从热力环流的角度分析问题。
【参考答案】 从热力环流的角度看,点蜡烛可使蜡烛上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而辛辣食材处气温相对较低,空气收缩下沉,能缓解辛辣食材气味对眼部的刺激。
(2)画出图中蜡烛附近的空气环流图。
【提示】点蜡烛使蜡烛上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然后根据热力环流原理绘图即可。
【参考答案】
情境2雷暴云
雷暴云形成强降水后,随着雨滴落下,雨和干空气之间产生摩擦,带动空气下沉,与此同时干空气开始蒸发雨水,下沉气流性质被改变,当下沉气流冲击地面时,会转而形成水平方向的强阵风,风速可达75 m/s,其影响范围在水平尺度上小于或等于4 km,称为“微下击暴流”,微下击暴流有摧毁天空中任何飞行器的力量,因此它成为飞行员的“梦魇”。下图为微下击暴流示意图。
(1)微下击暴流的外冲气流性质为干冷。(填干/湿,冷/热)
【提示】空气在下沉过程中会增温降湿,但雨水蒸发会吸热。
(2)微下击暴流曾造成美国历史上多起空难,推断这种空难最容易发生的季节。
【提示】分析对流运动最活跃的季节即可。
【参考答案】 夏季。
(3)分析飞机从甲至乙穿越微下击暴流时,危险性特别高的原因。
【提示】从风向的变化方面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 飞机从甲至乙穿越微下击暴流时,由于风向切变快,飞行员必须进行复杂的航向和航速修正,故而危险性特别高。
情境3布拉风
布拉风是指冷空气从山地或高原经低矮隘道像瀑布一样直泻山麓的一种剧烈大气运动,它会给所经之处带来严重灾害。下图为布拉风形成示意图。
(1)分析布拉风风力强劲的原因。
【提示】从地形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 布拉风是由于高原或山地气压较高,海面气压较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下,大气从高处向低处运动,在这一过程中,空气同时受重力影响,风力强劲。
(2)布拉风易形成在冬季(填季节)的夜晚(填时段)。
【提示】布拉风形成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以及重力等因素的影响。
研透高考 明确方向
命题点1热力环流及应用
[2023湖北地理卷]下图示意我国四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测得的2018—2022年地面站点各月平均气压状况。据此完成1—3题。
1.甲、乙、丙、丁四个站点分别位于(B)
A.海口武汉乌鲁木齐拉萨
B.武汉海口拉萨乌鲁木齐
C.乌鲁木齐武汉拉萨海口
D.武汉乌鲁木齐海口拉萨
【解题思路】由所学知识可知,标准大气条件下海平面的气压约为1 013 hPa,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图示甲、乙、丙、丁四个站点中,丙站点气压值最低,最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拉萨,A、D错误。图示丁站点气压值明显低于甲、乙两站点,说明丁站点海拔较甲、乙两站点高,乌鲁木齐的海拔明显高于海口和武汉,因此可确定丁站点位于乌鲁木齐。武汉气温总体低于海口,因而武汉气压总体高于海口,故甲站点位于武汉,乙站点位于海口,B正确,C错误。
2.丙地气压夏季高于冬季的主要原因是(B)
①夏季热,气流辐合②夏季热,气流辐散
③冬季冷,气流辐合④冬季冷,气流辐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题思路】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丙站点位于拉萨,受热力作用影响,青藏高原夏季气温高于周边同海拔大气层,气流受热辐合上升,近地面形成热低压,但空气辐合致使近地面空气密度较冬季大,因而气压较冬季高,①正确,②错误;冬季气温低于周边同海拔大气层,近地面形成冷高压,气流下沉辐散,导致近地面空气密度较夏季小,因而气压较夏季低,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
3.影响四地气压年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有(C)
①地理纬度②天气状况
③海拔④海陆性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题思路】武汉气压总体较海口高,主要是受纬度影响,①正确;武汉气压年较差较海口大,主要是受海陆性质影响,④正确;拉萨气压较其他城市低主要是海拔差异造成的,③正确;天气状况对气压年变化差异影响不大,②错误。故选C。
命题拓展
拉萨市地处雅鲁藏布江谷地的支流拉萨河畔,北侧为念青唐古拉山,南侧为喜马拉雅山,年日照时数3 000小时,有“日光城”的美称。拉萨市多夜雨,从热力环流角度说明原因。
【参考答案】 拉萨市地处雅鲁藏布江谷地,白天盛行谷风,降水少;夜晚山坡上的冷空气下沉到谷底(盛行山风),将河谷中暖湿空气抬升,促进水汽凝结,因此拉萨夜间降水多。
命题点2大气的水平运动分析
[2022浙江1月选考]下图为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图,图中箭头表示甲地风向及受力情况。完成4—5题。
4.表示摩擦力的箭头是(D)
A.a B.b C.c D.d
【解题思路】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垂直于等压线且由高压指向低压,图中a垂直于等压线切线,应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近地面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之间存在夹角且由高压指向低压,所以b应为风向;地转偏向力始终垂直于风向,所以c为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所以d为摩擦力。故选D。
5.乙天气系统的气流运动方向是(A)
①顺时针②逆时针③上升④下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题思路】结合上题分析可知,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b为风向,c为地转偏向力,且地转偏向力位于风向的左侧,说明该地位于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所以乙为南半球的低压中心,水平方向上气流顺时针辐合,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A。
命题拓展
下列关于乙天气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C)
①位于南半球②位于北半球③阴雨天气④晴朗天气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解题思路】根据前面分析可知,a为水平气压梯度力,乙为低压中心,垂直方向上为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c为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则该地位于南半球。①③正确,故选C。
技巧点拨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天气状况 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地势高低 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下垫面 性质 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思维拓展城市热岛的成因第2讲天气系统
课标要求 命题方向 考题取样 核心素养
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锋面系统与天气 2023山东,T17 2022江苏,T7—9 2022湖南,T9—10 【人地协调观】 了解常见的天气系统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综合思维】 对比冷气团与暖气团、冷锋与暖锋、高压(反气旋)与低压(气旋)的异同。 【地理实践力】 阅读并分析天气图,解释天气现象并预测天气变化
气旋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2023辽宁,T18 2021湖北,T11
反气旋的判读及对天气的影响 2023江苏,T11—13
命题分析预测 结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考查天气的变化过程及特征;或结合具体情境,考查气象灾害发生的机制及危害;或运用图文材料,考查天气系统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备考策略 关注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能联系实际,从气温、气压、降水、风等几个方面分析天气系统的成因及特点,进而分析各种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明确天气系统移动前后的天气变化
考点1锋与天气
锋面分类及其特征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概念 冷气团(势力强)主动向暖气团(势力弱)方向移动的锋 暖气团(势力强)主动向冷气团(势力弱)方向移动的锋 冷暖气团势力[1]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符号
剖面示意图
气团位置 冷气团密度[2]大,在锋面下;暖气团密度[3]小,在锋面上
锋面坡度 较大 较小 很小
雨区位置
天 气 特 征 过境前 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受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受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4]抬升,常出现雨雪、大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5]爬升,冷却凝结产生连续性阴雨天气 暖气团抬升或爬升,形成持续性降水
过境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6]升高,气温和湿度下降,天气转晴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7]降低、天气转晴 受单一气团控制,天气转晴
我国典 型天气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沙尘暴、寒潮,“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场春雨一场暖” 华南“清明时节雨纷纷”,江淮地区的梅雨时节,贵阳冬半年“天无三日晴”
我国的两种准静止锋
我国的旱涝与锋面雨带的关系
夏半年副热带高压加强,位置北移,受其影响,海洋暖湿气流登陆北上,在高压脊北侧与北方来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雨带。
(1)副热带高压强→北上的速度快→锋面雨带移动速度快→我国南旱北涝。
(2)副热带高压弱→北上的速度慢→锋面雨带移动速度慢→我国南涝北旱。
(3)正常情况→风调雨顺。
情境1《水浒传》中的天气
《水浒传》“呼延灼月夜赚关胜宋公明雪天擒索超”一回中写道“是日,日无晶光,朔风乱吼……其时正是仲冬天气……次日彤云压阵,天惨地裂……当晚云势越重,风色越紧。吴用出帐看时,却早成团打滚,降下一天大雪”。
(1)判断材料中的天气现象所反映的天气系统。
【提示】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出现了大风、大雪等天气现象。
【参考答案】 冷锋。
(2)分析材料中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温、气压的变化。
【提示】本题考查锋与天气的相关知识。
【参考答案】 该天气系统为冷锋,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
情境2海岸锋
在特定自然条件的影响下,我国山东半岛北部沿海有时会形成海岸锋(与海岸大致平行的准静止锋)。某年12月11日至15日,当地形成的海岸锋带来了一次强降雪,下图为此次海岸锋的环流特征示意图。
(1)指出海岸锋形成的基本条件。
【提示】仔细读图并结合当地地形回答即可。
【参考答案】 海陆之间较大的温差。
(2)推测该半岛在图中的位置及此次海岸锋形成时当地近海海域的风向。
【提示】由上题海岸锋的成因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锋面左侧,偏北风。
研透高考 明确方向
命题点锋面系统与天气
[2023山东地理卷,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1)。图2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
图1图2
(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2分)
【参考答案】 6时。(2分)
【解题思路】焚风出现时,温度升高、湿度降低。读图2可知,地方时6时开始,该地偏北风风力开始增强,气温开始增高,相对湿度开始下降,因此焚风出现的时间为地方时6时。
(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从A至B地势逐渐降低,(2分)有利于气流下沉增温,(2分)使焚风势力增强。(2分)
【解题思路】结合上问分析可知,地方时6时开始,该地偏北方向的焚风风力开始增强。结合图中河流流向可知,从A至B地势逐渐降低,偏北风顺着地势下沉,在下沉过程中增温,使焚风势力增强。
(3)解释B处锋面形成的原因并指出15:30后锋面的移动方向。(6分)
【参考答案】 原因:B位于湖泊沿岸地区,湖泊增温速度较慢,气温较低;(2分)陆地增温快,气温较高,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2分)
移动方向:锋面向东南方向移动。(2分)
【解题思路】锋面一般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形成的。图中B处锋面位于湖泊北部沿岸地区,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白天湖泊增温速度较慢,气温较低;陆地增温较快,气温较高,湖泊冷气团和陆地的暖气团在B处相遇形成锋面。由图2可知15:30后焚风为西北风,其推动锋面向东南方向移动。
命题拓展
判断B处锋面的类型,说明理由,并用符号画出锋面。
【参考答案】 暖锋。来自A处的焚风在B处形成锋面,焚风为暖气团,故为暖锋。考点2低气压、高气压与天气
1.低气压(气旋)与高气压(反气旋)
低气压(气旋) 高气压(反气旋)
气压分布 气压中心[1]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2]高,四周低
水平气流与风向 气流形成 (北半球)
气流状况及风向 北 半 球 逆时针方向 向中心[3]辐合 顺时针方向 向四周[4]辐散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南 半 球 顺时针方向 向中心辐合 [5]逆时针方向 向四周辐散
东部:偏北风 西部:[6]偏南风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垂直气流与天气 气流 运动
天气 状况 多[7]阴雨天气 多[8]晴朗、干燥天气
过境前后气 压变化曲线
我国天气 典型实例 夏秋之交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9]台风天气 夏季长江流域的[10]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
2.锋面气旋
锋面气旋主要出现在中纬度地区,多见于温带地区,也称温带气旋。其结构图(北半球)如图所示。
(1)北半球锋面气旋冷气团在北、暖气团在南。
(2)北半球锋面气旋是一个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涡旋。
(3)在低压中心东侧的为暖锋,西侧的为冷锋。
(4)垂直方向上,底层气流辐合,高层气流辐散,中心气流上升。
(5)雨区在冷气团一侧及气旋中心。
3.锋面和气旋是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
在锋面系统中,无论冷锋还是暖锋,锋面上方的暖气团都是沿锋面抬升的,都将形成云、雨天气。当两种系统结合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后,将辐合成更强烈的上升气流,天气变化将更为剧烈,往往会产生云、雨甚至造成暴雨、雷雨、大风天气。
情境1华西雨屏带
每年的5—10月,西南低涡(发生于我国西南地区700百帕或850百帕等压面上的环流)常被副热带高压阻挡在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带,造就了我国“华西雨屏带”。2020年8月11日至8月18日,华西雨屏带降雨量极大,导致乐山市市区普遍被淹,乐山大佛百年来首次被“洗脚”。
(1)判断与每年5—10月华西雨屏带持续降雨天气的形成原理相似的天气系统。
【提示】华西雨屏带形成持续降雨天气的原因是受西南低涡的影响。
【参考答案】 气旋。
(2)分析造成此次大佛“洗脚”的原因。
【提示】结合华西雨屏带降雨量大的原因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 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
情境2孟加拉湾热带气旋
孟加拉湾热带气旋主要生成于孟加拉湾中部,生成后一般向西北方向运动,或在印度东海岸登陆,或转东北方向,最远可达青藏高原南侧,给当地天气带来重大影响。下图是孟加拉湾某热带气旋移近青藏高原时当地日等降水量线分布图。
(1)分析图示天气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
【提示】判断出图示天气现象并加以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 该热带气旋从低纬海洋带来了暖湿气流,遇到青藏高原高大山脉的抬升作用,带来了大量降水。
(2)热带气旋移近高原后会迅速消亡,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从地形对热带气旋的影响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 热带气旋的中心气温较高,气压较低,旋转速度快,辐合上升运动强,移近高原后,受地形阻挡,热带气旋的辐合结构被破坏,水热难以得到补充,导致其迅速消亡。
研透高考 明确方向
命题点1气旋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1.[2023辽宁地理卷,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对流层的中低层,风的辐合、辐散和水汽输送是影响天气和气候的重要因子。辐合是水平气流的流速降低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聚集而产生的上升运动,辐散是水平气流的流速增加或流向变化造成气流分散而产生的下沉运动。图为1981—2010年中亚及周边地区中低层平均风场分布图。
(1)分析甲地1月降水的成因。(6分)
【参考答案】 1月气压带、风带南移,甲地受西风控制;(2分)西风遇到青藏高原阻挡,流速减慢,气流辐合上升;(2分)叠加因地形导致的抬升,水汽凝结,形成降水。(2分)
【解题思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位于37°N左右,1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该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充沛水汽;甲地位于青藏高原西侧,盛行西风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沿地形抬升;盛行西风在青藏高原前大量堆积,气流流速降低,辐合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2)指出7月影响甲地的主要天气系统,分析该系统对甲地天气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高压(脊)。(2分)气流水平辐散,造成水汽扩散,(2分)且气流下沉增温,炎热干旱。(2分)
【解题思路】甲地位于37°N左右,7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该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在水平方向上以辐散气流为主,水汽扩散,不易集聚;高压控制下,以下沉气流为主,下沉过程中,空气增温,水汽不易凝结,以晴朗天气为主,炎热干燥。
(3)与甲地相比,说明乙地的气候特点。(6分)
【参考答案】 1月份西风辐合不明显,降水较甲地少;(2分)7月西风能带来一定降水,降水较甲地多;(2分)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更强,夏热冬冷,年温差大。(2分)
【解题思路】乙地1月份受西风控制,但西风的辐合作用较弱,降水较少,甲地1月份降水较多,所以1月份乙地较甲地降水少;乙地7月份受西风控制,辐合作用较强,降水较多,甲地7月份降水较少,所以7月份乙地较甲地降水多;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地距海洋更远,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更小,所以气候的大陆性更强,气温年较差更大。
命题拓展
中亚低涡是里海以东至新疆经常出现的冷性涡旋系统,是自对流层上部向下延伸的中期时间尺度(4天以上)的深厚切断低压系统,也是新疆暴雨(雪)、持续低温天气的重要影响系统之一。图中能正确反映中亚低涡水平方向空气运动状况的是(D)
ABCD
【解题思路】中亚低涡能带来降水,其水平方向上空气运动状况与北半球气旋类似,由四周向中心逆时针旋转辐合,D正确。
命题点2锋面气旋的判读及对天气的影响
[2023江苏地理卷]蒙古气旋是发源于蒙古国的温带气旋。下图为某年4月9日某时刻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天气图。据此完成2—4题。
2.图中蒙古气旋总体上(B)
A.气压梯度小,冷锋活动弱
B.气压梯度大,冷锋活动强
C.气压梯度小,暖锋活动弱
D.气压梯度大,暖锋活动强
【解题思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蒙古气旋与周围地区之间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且冷锋所处位置等压线比暖锋更密集,说明冷锋活动强于暖锋,B正确。
3.此刻影响西乌尔特地区的气团性质是(C)
A.冷干 B.冷湿 C.暖干 D.暖湿
【解题思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西乌尔特地区位于冷锋锋前、暖锋锋后,受暖气团控制,此时为4月份,位于亚欧大陆内部的西乌尔特地区气候干旱,所以该地气团性质为暖干,C正确。
4.未来我国受该气旋过境影响最大的地区是(C)
A.华中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解题思路】我国东北地区距离该气旋较近,且位于其移动路径之上,受其影响较大,C正确;华中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距离该气旋较远,受其影响较小,A、B、D错误。所以选C。
命题拓展
蒙古气旋(温带气旋的一种)发生或发展在40°N—50°N,100°E—115°E,蒙古中部和东部高原一带,一年中蒙古气旋出现频率最高的季节及原因是(C)
A.冬半年,亚洲高压控制时间长
B.夏半年,空气干燥,晴天多
C.春秋季,冷暖空气频繁交汇
D.秋冬季,亚洲高压加强
【解题思路】蒙古气旋发生或发展在蒙古中部和东部高原一带,处于该地区西部、西北部的背风坡,利于气旋的生成和发展。春秋季冷、暖空气活动频繁,气旋出现次数多,C正确。
方法技巧
天气、气候类试题的规范解答及常见失误
1.天气用语和气候用语相混淆
常见天气用语 晴朗、阴雨、大风、降温、天气转晴、多连续性降水、暴雨等
常见气候用语 终年高温多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大等
2.气候用语表述不当
例如“高温多雨”一词在使用时要注明是“终年”高温多雨,还是“夏季”高温多雨。
3.气候类型名称与自然带、植被类型相混淆
例如将“热带雨林气候”误写为“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带”或“热带雨林带气候”,“热带沙漠气候”误写为“热带荒漠气候”。
4.气候类型名称不准
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误写成“温带海洋气候”。
5.口语化
例如将“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答成“夏天高温多雨,冬天温度不高,下雨不多”等。
归纳总结大气运动与降水难易的关系
有利于大气冷凝的运动一般有利于成云致雨,而这种运动多表现为不同成因的水汽上升运动,可用“两高易雨”来概括。一“高”指“吹向高纬的风”,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挟带的水汽容易因冷凝而致雨,如盛行西风、东南季风等;另一“高”指“流向高空的气流”,如借助斜面上升的气团(地形雨)。
紧抓“两高易雨”的原则,分析大气垂直运动状况是判断大气降水难易的常用方法。另外地面状况对降水也是有影响的,主要是对空气湿度或空气上升运动的影响。例如,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有利于降水的形成;有森林和水域的地方,空气湿度大,易形成降水;中心城区气温高,多上升气流,易形成降水。第3讲气压带、风带
课标要求 命题方向 考题取样 核心素养
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2021浙江1月,T11—12 【综合思维】 三圈环流的形成是热力环流、风的形成等地理基础知识的延伸运用,而且是探讨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基础,知识逻辑性和思维综合性都较强。 【区域认知】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是有规律的,东亚、南亚气压中心的变化等都要从区域的角度去探讨
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2021海南,T19—20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 风带的影响 2020浙江1月,T24—25
命题分析预测 试题一般以区域图、等压线分布图为背景直接考查气压带、风带及季风的相关内容;难度大的试题以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复杂情境为背景,综合考查气压带、风带对自然地理事象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备考策略 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一直是难点,备考时不能机械地记忆气压带和风带,要按照“假设—推理—验证”的方法,运用热力环流和风的基本原理从简到繁、由虚及实构建地理思维过程。学会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认识地理事物,运用等压线图、区域图等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考点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并且以[1]赤道为轴南北对称,相间分布。如下图所示:
气压带和风带 分布 成因和类型 气流 性质
气压带 极地 高压带 南北纬90° 附近 [2]热力原因。终年寒冷,气流下沉形成冷高压 下沉 冷干
副极地 低压带 南北纬60° 附近 [3]动力原因。南北两股冷暖气流相遇形成极锋,暖空气上升形成冷低压 上升 冷湿
副热带 高压带 南北纬30° 附近 动力原因。地转偏向力使流向极地的高空气流在副热带下沉形成热高压 下沉 [4]干热
赤道 低压带 赤道附近 热力原因。终年高温,气流上升形成热低压 上升 湿热
风带 极地 东风带 南北纬 60°—90° 极地高压带流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向右(或左)偏转形成 吹向较 低纬度 冷干
中纬 西风带 南北纬 30°—60° 副热带高压带流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向右(或左)偏转形成 吹向较 高纬度 [5]暖湿
低纬 信风带 南北纬 0°—30° 副热带高压带流向赤道低压带的气流向右(或左)偏转形成 吹向较 低纬度 干燥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1)原因
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2)规律
①在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6]北,冬季偏[7]南;(南半球相反)位置如下图所示:
②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方向一致。
③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幅度和范围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幅度和范围。
情境1“秋老虎”
“秋老虎”发生在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之后,是持续高温、晴朗的天气。下图示意1991—2020年立秋至秋分节气各城市平均高温日数排行。
(1)分析“秋老虎”形成的原因。
【提示】本题考查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参考答案】 受南退的副热带高压带影响大。
(2)推测“秋老虎”“独爱”重庆的原因。
【提示】“秋老虎”为持续高温、晴朗的天气,因此“秋老虎”最怕冷空气和降水。
【参考答案】 受地形影响,冷空气不易进入;距海较远,受台风影响小。
情境2卡卡杜国家公园
卡卡杜国家公园位于澳大利亚北部,受气候影响,景观多样,一年中不断更换着自己的“容颜”。下表示意当地原住居民对一年内季节的划分。
季节 现象或特征
古吉格 怒吼的瀑布、 咆哮的闪电
班格伦 死水潭、水鸟众多
耶格 凉爽、晴朗
乌尔真 凉爽、晴朗
谷融 炎热干燥
滚弥冷 温度递增
(1)分析形成古吉格的主要原因。
【提示】卡卡杜国家公园位于澳大利亚北部,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参考答案】 湿季主要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会出现怒吼的瀑布和咆哮的闪电。
(2)分析谷融最可能代表的时间段。
【提示】从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干季所处的时间段分析。
【参考答案】 8—9月。
研透高考 明确方向
命题点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2021浙江1月选考]如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C)
A.甲风带的风向有明显季节变化
B.乙气流因受动力因素影响而上升
C.丙风向形成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丁风带为大陆西岸带来充足水汽
【解题思路】据图可知,甲风带为东北信风带,风向无明显季节变化,A错误;乙气流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受热力因素影响而上升,B错误;丙风向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后,向右偏转而形成的,C正确;丁风带为东南信风带,受其影响,大陆西岸吹离岸风,无充足水汽,D错误。
2.图示季节,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有(B)
A.北印度洋的洋流呈逆时针流动
B.黄河中游含沙量明显增加
C.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D.地中海沿岸地区温和多雨
【解题思路】由丙风向的成因可知,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为北半球的夏季。北印度洋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流动,A错误;北半球夏季为黄河汛期,河流流量大,中游黄土高原流水侵蚀作用明显,河水含沙量明显增加,B正确;夏季,北半球大陆为低压,副极地低气压带并不会被切断,C错误;北半球夏季,地中海沿岸气候特征为炎热干燥,D错误。
命题拓展
描述丙风向的形成过程,以及丙对非洲西部沿岸气候的影响。
【参考答案】 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丙为西南风,从海洋带来充足的水汽,给非洲西部沿岸带来丰沛的降水。
命题点2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2021海南地理卷]研究表明,中纬西风厚度从近地面可达对流层的上部,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近地面西风带会被破坏。如图示意亚洲部分地区某季节高空(海拔约5 500米)西风的位置。据此完成3—4题。
3.此季节江西和湖北等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其原因是(C)
A.中纬西风向南快速移动
B.南海热带气旋活动频繁
C.西太平洋副高西伸登陆
D.北方冷空气快速向北退缩
【解题思路】图中高空西风位置偏北,说明此季节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应为北半球夏季。结合所学知识,北半球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不断增强时,会北进、西伸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持续高温天气,C对;中纬西风位于副热带高压北侧,因此受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影响,中纬西风一般会向北快速移动,A错;南海热带气旋活动一般影响不到内陆的江西和湖北地区,并且热带气旋影响下降水较多,会缓解因副热带高压影响而产生的高温天气,B错;夏季北方冷空气早已退缩,D错。
4.图示高空西风(A)
A.向南移动最远到30°N附近
B.南北移动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C.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南侧是副极地低压
【解题思路】图示高空西风为中纬度地区上空的气流,随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最远可到30°N附近,A对;全球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是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影响的结果,而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是地球公转引起的,B错;高空西风的形成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C错;中纬西风南侧是副热带高压带,D错。
命题拓展
分析高空西风对祁连山区降水的影响。
【参考答案】 高空西风从大西洋挟带而来的水汽为祁连山区的降水提供了物质基础。考点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1.高、低气压中心
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实际的气压带往往不能呈连续的带状分布。
(1)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气压分布
①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1]快,陆地气温较低,出现冷高压;海洋气温相对较高,气流上升,形成[2]低压中心。
②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高,出现热低压;海洋气温相对较低,气流下沉,形成[3]高压中心。
(2)海陆相间分布影响气压分布
①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而且海陆相间分布,对气压的影响尤为显著,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切割为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如下图所示。
海平面气压分布(1月)
海平面气压分布(7月)
②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以南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2.季风环流
(1)海陆分布与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及季风
海陆热力差异导致冬、夏季海陆温度、气压形势出现较大差异,这就造成海陆分布形势下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发生变化。下面两图反映了亚欧大陆冬、夏季气压中心对气压带的[4]切割作用。
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这种切割作用在北美大陆等陆地上均有表现,只是强度有所不同。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陆地,其临近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亚洲东部海陆[5]热力差异最为明显,所形成的气压场及冬、夏季风破坏了原有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格局,形成特有的季风环流。在亚洲东部以外也有类似季风的现象,但不能构成季风环流。
(2)东亚与南亚季风对比
类型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气候 [6]热带季风气候
季节 (北半球)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成因 [7]海陆热力差异 海陆热力差异 [8]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炎热湿润 高温干燥 炎热湿润
比较 冬季风[9]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情境1“咆哮西风带”
中国第39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和“雪龙2”号两艘极地科学考察船于2022年10月出发,4次穿越西风带,两艘船总航程超6万海里。位于南纬40°—60°之间的西风带处于强劲西风的控制下,洋面风浪较大,有“咆哮西风带”之称,在此行船危险系数较高。
(1)依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判断“雪龙2”号科考船穿越的“咆哮西风带”的盛行风向。
【提示】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判断。
【参考答案】 西北。
(2)分析“咆哮西风带”海况恶劣的主要原因。
【提示】根据西风带的特征和位置推断海况恶劣的原因。
【参考答案】 西风带位于温带地区,常年以西风为主,风速较大,且雨雪天气变化频繁,常出现狂风巨浪的情况,因此海况恶劣。
情境2副热带急流
副热带急流是对流层上层强而窄的高速气流带。副热带天气系统是动力成因下的深厚系统,其高层和低层气流方向和气压性质相似。研究表明,夏季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会导致中亚降水增加。下图示意夏季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时的局部环流形势(H表示高压中心,L表示低压中心)。
(1)推测夏季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时,对印度半岛季风环流的影响。
【提示】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时,印度半岛的高压势力范围较小。
【参考答案】 西南季风减弱。
(2)说明夏季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导致中亚降水增加的原因。
【提示】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时,中亚低压势力强盛,根据低压的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参考答案】 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时,中亚低压势力强盛,中心气流上升,西南风势力强盛,使阿拉伯海的水汽输送量增加,中亚降水增多。
情境3西风分速
西风分速是指在各风向风速中西风所占的分量。下图为南、北半球冬、夏季西风分速分布图。
(1)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冬季西风分速比夏季大,试分析主要原因。
【提示】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差异方面分析。
【参考答案】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该季节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该纬度范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大;二是由于该季节北半球陆地降温快,为高压,海洋降温慢,为低压,大陆东岸盛行西北季风,也加大了西风的分速。
(2)分析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西风分速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
【提示】从海陆分布方面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 海陆分布。
研透高考 明确方向
命题点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2020浙江1月选考]海陆间常常存在气温差异。T1、T2分别为亚欧大陆东、西海岸海陆间平均气温差(T1、T2取绝对值)。下图分别为1月和7月ΔT沿经向分布折线图(图中ΔT为T1与T2差的绝对值)。完成1—2题。
1.T1、T2在(A)
①7月70°N,都较小②1月30°N,都较小
③7月40°N,都较大④1月50°N,都较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题思路】由于70°N纬度高,7月海洋和陆地气温差异小,亚欧大陆东、西海岸海陆间平均气温差都较小,①正确;由于30°N纬度较低,1月亚欧大陆东岸冬季风南下对该纬度地区的影响较弱,海陆间平均气温差较小,图示1月30°N ΔT较小,说明同纬度大陆西岸海陆间平均气温差也较小,②正确;图示7月40°N ΔT较大,说明T1、T2差异大,其中必有一地较大,另一地较小,③错误;图示1月50°N ΔT最大,说明T1、T2差异大,其中必有一地较大,另一地较小,④错误。综上,选A项。
2.1月亚欧大陆45°N以北,ΔT较大的主要原因是(C)
①亚洲低压与大洋副热带高压形成热力差异
②北大西洋暖流增加西部海岸温度
③大陆中部高原的存在缩小了东西沿岸温差
④季风影响了东部陆地与海洋间温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题思路】1月亚欧大陆45°N以北,ΔT较大的原因主要是T1变大和T2变小。1月亚欧大陆45°N以北受亚洲高压控制,亚洲低压出现在7月,①错误;1月北大西洋暖流增加西部海岸温度,使亚欧大陆西海岸海陆间平均气温差T2变小,②正确;亚欧大陆中部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冬季风对东海岸影响加强,扩大了东海岸45°N以北海陆间平均温差T1,③错误;冬季风的影响使亚欧大陆东部陆地降温强烈,扩大了45°N以北海陆间平均温差T1,④正确。故选C。
命题拓展
(1)丹麦和韩国是分属亚欧大陆东西两岸的两个半岛国家,自然环境有着明显差异。韩国的气候冬夏差异较大,而丹麦的气候全年差异较小,其主要原因是(B)
A.韩国地形南低北高 B.韩国盛行风季节变化大
C.丹麦常年受西北风控制 D.丹麦地形以平原为主
【解题思路】韩国位于朝鲜半岛,地形以山地为主,东北高西南低,A错误;韩国位于东亚季风区,受冬季风控制时气候寒冷干燥,受夏季风控制时气候高温多雨,故盛行风季节变化大,气候冬夏差异较大,B正确;丹麦位于日德兰半岛,境内多丘陵、山地,D错误;丹麦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南风的影响,C错误。故选B。
(2)柑橘是原产于我国的热带、亚热带水果,在我国有4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橘逾淮而北为枳”大致反映了古人对柑橘分布的认识,目前淮河依然是我国柑橘分布的北界。柑橘随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在亚欧大陆西岸种植柑橘的最北界可以延伸到北纬40°。分析亚欧大陆东西两岸柑橘分布北界的差异及其原因。
【参考答案】 差异:亚欧大陆东岸柑橘分布纬度比西岸低。原因:亚欧大陆西岸受西风影响,柑橘种植北界的纬度位置更高。
规律总结
1.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是热力作用形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作用形成的。
2.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近地面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区域,近地面则为低气压带。
3.风带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
4.受低气压带和西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地区多阴雨天气。受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大陆东部因来自温暖海洋上的信风带来水汽,降水较多。
方法技巧季风环流的判断
1.通过30°N或60°N处的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季节:例如,30°N的陆地近地面有低压中心(70°E附近,即印度低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夏半年;60°N的陆地近地面有高压中心(90°E附近,即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2.通过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判断季节:偏北风为北半球冬季,偏南风为北半球夏季。
3.根据季节可判断30°N或60°N处气压分布状况及东亚、南亚、东南亚风向。第4讲气候
课标要求 命题方向 考题取样 核心素养
运用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2022天津,T18 2021海南,T12 2020山东,T18 【人地协调观】 运用图文材料等分析区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综合思维】 从要素综合、时空综合角度分析影响某地的气候因素。 【区域认知】 分析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
影响气候的因素 2023北京,T17
气候差异对比及其成因分析 2022海南,T19(1) 2022广东,T17(1)
命题分析预测 以区域图、气候统计图表等为载体,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成因;或要求具体分析每个气候因子的成因,考查综合分析能力;或以区域相关气候资料为背景,考查区域水文特征、农业生产等
备考策略 气候在考试中已经成为思维工具,很少单独考查。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落实在区域图上是备考的第一步,还要形成动态联系的思维方式,在不同尺度区域中判断气候类型及其特点;该部分内容在考查地形、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及农业生产、交通等相关知识时得到充分体现
考点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世界气候分布规律与大气环流、洋流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
2.气候类型的判断
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分布及特点受特定的[5]地理环境影响,因此,在判断气候类型时,要从其所处的特定环境入手,具体可按以下思路分析:
3.特殊气候现象的分布及成因
特殊气候现象 具体区域 具体成因
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 东非高原 [6]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
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背风坡),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
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澳大利亚东南部 位于[7]西风带,受盛行西风影响大,且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显著
气候分布呈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特征 南、北美洲西海岸 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陆,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 南美洲秘鲁沿岸 沿岸[8]秘鲁寒流减湿作用显著
同一气候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比东岸高 北半球中高纬度 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寒流降温减湿,西岸暖流增温增湿
情境1东非野生动物迁徙
每年,随着干季的到来,东非大草原上数以百万计的斑马、角马、瞪羚等食草动物长途跋涉,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出发,到肯尼亚的马萨伊马拉禁猎区寻找充足的水源和食物,之后又回到出发地。这是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和探索者。下图为东非野生动物迁徙路线图。
(1)说明旅游者要观看食草动物向北横渡马拉河的壮观景象应选择的时间。
【提示】主要考虑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参考答案】 旅游者要观看食草动物向北横渡马拉河的壮观景象,应选择7—9月。
(2)分析大量食草动物在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南部享受充足的水源和青草时,影响当地的气压带或风带。
【提示】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所在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参考答案】 赤道低压带控制。
情境2雅鲁藏布江流域特殊气候
雅鲁藏布江沿喜马拉雅北坡山谷一直向东,流至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尾翼,在林芝、米林、墨脱、波密四地交界处直转南下,形成一个马蹄形大峡湾。在这个峡湾内侧,东经95°,北纬29.6°处就是海拔7 782米的南迦巴瓦峰。
南迦巴瓦峰位于亚热带地区,分析其南坡1 100米以下分布着热带季雨林的原因。
【提示】根据南迦巴瓦峰的地形和位置等特征分析。
【参考答案】 南迦巴瓦峰南麓处于夏季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致使1 100米以下地区分布着热带季雨林。
研透高考 明确方向
命题点1气候类型及其判断
[2022天津地理卷,12分]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智利是首个与我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南美洲国家,并于2019年与我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
(1)智利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国家”,从位置和自然环境的角度分析原因。(6分)
【参考答案】 智利西临太平洋,与南美洲外的其他国家距离遥远;南部隔海与南极洲相望,南极大陆无人定居;陆上东部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北部有沙漠阻隔,与邻国交往不便。(每点2分,共6分)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主要从位置(侧重海陆位置)和自然环境(影响地域联系)两方面分析智利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国家”的原因。位置方面:智利位于南美洲西南部,西临太平洋,太平洋海域辽阔,与南美洲外的其他国家距离遥远;南部隔海与南极洲相望,南极大陆无人定居。自然环境方面,陆上东部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北部有沙漠阻隔,交通不便,与邻国交往困难而被“孤立”。
(2)从S市和M市中任选一地,说明该地的气候特征,并分析成因。(6分)
【参考答案】 S市。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2分)成因:地处30°S—40°S大陆西岸,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影响。(4分)
或M市。气候特征:全年温和多雨。(2分)原因:地处40°S—60°S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带控制;位于山脉迎风坡,降水多。(每点2分,共4分)
【解题思路】结合图示,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描述气候特征。气候特征成因一般从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状况等三方面分析。如下表:
城市 S市 M市
气候特征 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 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
成因 纬度 位置 地处30°S—40°S 地处40°S—60°S
地面 状况 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岸,西临太平洋 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岸,西临太平洋;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属于山脉迎风坡,降水多
大气 环流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较少;冬季受西风影响,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较多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丰沛
命题拓展
判断图中40°S—50°S大陆东部的气候类型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温带大陆性气候。理由:40°S—50°S大陆东部地处安第斯山脉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考点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影响气温的因素
2.影响降水的因素
影响因素 内容
大气环流 气流上升易产生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风由低纬地区吹向高纬地区易产生降水,如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易产生降水,如夏季风
海陆位置 海陆位置不同,受海洋影响的程度不同,降水的分布也会存在差异
下 垫 面 山地坡向 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的降水存在着明显差异
海拔 在一定海拔范围内,降水是随海拔的升高而[5]增加的,但当达到一定的海拔后,降水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少
洋流 暖流增湿,寒流减湿
森林和水 域等 有森林和水域的地方降水较[6]多
人类活动 人类通常通过改变下垫面状况来影响降水
情境1丽江古城
在滇西北纳西族聚居地,有一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城——丽江古城。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西北部,海拔2 400余米,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两面比较开阔。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水,在城北玉龙桥附近被分为三股干流(东河、中河和西河)引入城中,再分多股支渠流贯大街小巷。古城、老街和纳西文化,造就了独具风情的高原水乡。
分析丽江古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原因。
【提示】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丽江古城北面和西面有山地阻挡西北寒冷气流,且其纬度相对较低,因此冬无严寒;夏季因其坐落于云贵高原,地势相对较高,夏无酷暑。
情境2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和龙首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狭长且直,形如走廊,因地处黄河之西,故名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气候干旱,许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此处灌溉农业发达,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集中产地。河西走廊地区三大内流水系,均发源于祁连山。各河出山后,大部分渗入戈壁滩形成潜流,或被绿洲利用灌溉。
分析河西走廊气候干旱的原因。
【提示】根据材料信息从影响气候的因素分析。
【参考答案】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研透高考 明确方向
命题点1影响气候的因素
1.[2023北京地理卷,8分]近年来,中国在农业领域为巴哈马国提供相关技术支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拿骚气候资料图
(1)概述拿骚的气候特征。(4分)
【参考答案】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或降水季节变化大)。(2分)5—10月为湿季,高温多雨;11月—次年4月为干季,温暖少雨。(2分)
【解题思路】可从气温(最热月、最冷月、年均温、年较差)和降水(降水总量、季节分配)等方面描述。气温方面,拿骚最冷月气温也在22 ℃以上,全年高温;5—10月气温较高,11月—次年4月气温稍低,气温年较差小。降水方面,全年降水总量较大,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可分为干湿两季,5—10月降水较多,为湿季;11月—次年4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2)简述卡特岛的形态特征,并说出图中所示的风对该岛形成所起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岛屿为长条状堆积体,呈西北—东南走向,地势较低;东北坡较陡,西南坡较缓。(2分)东北坡为迎风坡,风力及海水对东北坡的侵蚀作用强,形成陡坡;西南坡为背风坡,受风力和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缓坡。(2分)
【解题思路】主要从岛屿走向、地势高低等方面分析。岛屿走向方面,岛屿为长条状堆积体,整体呈西北—东南走向。地势高低方面,岛屿地势较低,且东北坡较陡,西南坡较缓。风对该岛形成所起的作用可从风力、海浪的侵蚀和堆积等角度分析。
命题拓展
“加勒比明珠”古巴位于19°N—24°N,74°W—85°W,是西印度群岛中最大的岛国,国土狭长,由古巴岛、青年岛等1 600多个热带岛屿组成。西北部、中部和东南部为高原和山区,西部是丘陵和沼泽地。并不辽阔的国土上涵盖了种类繁多的生态系统,拥有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1)说明古巴的气候类型差异并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 古巴东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西南部沿岸为热带草原气候。
古巴东北部位于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受到地形抬升,降水多,沿岸暖流增温增湿,西南部位于东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2)分析古巴原生物种丰富而独特的原因。
【参考答案】 纬度低,水热条件好;相对封闭,对外交流少。
命题点2气候差异对比及其成因分析
2.[2022海南地理卷,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分别示意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地理位置,图2分别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气候资料图。
图1
图2
比较那波利和蒙特雷气候特点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不同特点:那波利比蒙特雷夏季气温更高,气温年较差更大;(2分)那波利比蒙特雷年降水总量大,且降水时间更长。(2分)
原因:蒙特雷受(加利福尼亚)寒流降温减湿影响;(2分)两地都地处中纬度大陆西岸,降水主要受西风影响,但那波利纬度高于蒙特雷,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时间长,年降水量大。(4分)
【解题思路】气候特点一般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描述。比较两幅气候资料图可知,那波利比蒙特雷夏季气温更高,气温年较差更大;那波利比蒙特雷年降水总量大,且降水时间更长。气候特点不同的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地面状况等方面分析。如下图:
命题拓展
分别说出蒙特雷及其同纬度北美大陆东岸的陆地自然带。
【参考答案】 蒙特雷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蒙特雷同纬度北美大陆东岸陆地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知识拓展降水类型
降水类型 空气上升原因 降水特征 主要分布地区
对流雨 湿润空气强烈受热上升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有风暴、雷电 赤道附近地区,中纬度大陆地区(夏季午后)
地形雨 暖湿空气前进受山地阻挡上升 降水强度较大,雨时较长 山地迎风坡
锋面雨 冷暖气流相遇,暖湿空气抬升 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 中纬度地区
台风雨 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附近旋转上升 强度大,多暴雨,伴有狂风、雷电 低纬度大洋沿岸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