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学期 第二十章 能源、材料与社会 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有悖文明的做法是( )
A.将秤砣内部用密度小的材料填充
B.用黄金制作首饰
C.将纳米技术应用于生活之中
D.用铝这种轻质材料制造飞机
【答案】A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将秤砣内部用密度小的材料填充,在秤砣体积一定时,由m=ρV可知,秤砣的质量偏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平衡时秤砣离提纽的距离会增大,所以称得物体的质量偏大,这属于“短斤少两”的不文明行为,有悖文明的做法;故A符合题意;
B、黄金有金属光泽,因此可以用黄金做首饰;B不符合题意;
C、纳米材料除了基本单元的尺度小以外,在力、热、声、光、电灯方面都表现出需多特殊的性能.因此纳米技术将应用于生活之中;C不符合题意;
D、飞机的体积一定,由m=ρV可知,材料的密度越小,飞机的质量越小.由G=mg可得出,质量小则重力小.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1)杆秤为费力杠杆,利用较小的秤砣称量较重的物体,利用杠杆平衡的条件分析;(2)黄金具有金属光泽,价值又昂贵;(3)根据纳米材料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可知;(4)由公式m=ρV可知,当体积一定时,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2.(2017·河南模拟)2017年,共享单车风靡郑州,如图是街头的摩拜单车.单车车锁内有一张手机卡,开锁时车锁、手机和服务器通过微信交换信息.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打开车锁是通过超声波来完成信息交换的
B.蜂窝轮胎可以减轻轮胎重量
C.二代摩拜单车车筐内的太阳能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单车轮救内侧涂有反光涂层,增强安全性
【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太阳能及其利用与转化;电磁波的传播
【解析】【解答】解:
A、打开车锁是通过电磁波来完成信息交换的,故A错误;
B、蜂窝轮胎可以减小轮胎的体积,根据m=ρV可知,可以减轻轮胎重量,故B正确;
C、摩拜单车车筐内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故C正确;
D、摩拜单车前后车轮轮毂内侧有反光涂层,大大增大了光的反射面,能使周围的人看见,增大了安全性,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1)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2)根据密度的公式分析;(3)太阳能电池板能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4)光的反射是一种光学现象,指的是光在传播到不同介质中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的现象.
3.LED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节能光源,它的核心元件是一种发光二极管.二极管不同于其它电子元件的特点是( )
A.具有放大作用性 B.具有导电性
C.具有单向导电性 D.具有较大的弹性
【答案】C
【知识点】半导体特点及作用
【解析】【解答】二极管的导电性能很特殊,它只允许电流从它的正极流向负极,不允许从负极流向正极,具有单向导电性。
故答案为:C。
【分析】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4.下列四种能源,在使用中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 )
A.水力发电 B.煤 C.柴薪 D.石油
【答案】A
【知识点】能源危机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水力发电是环保节能,对环境影响最小,煤、柴薪、石油使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答】A、水力发电消耗可再生能源,环保节能.A正确;
B、煤是不可再生能源,燃烧会造成大气污染.B错误;
C、柴薪燃烧会放出很多烟,造成大气污染.C错误;
D、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燃烧会造成大气污染.D错误;
故选:A.
【点评】要根据每种能源的特点做出选择.
5.(2017·眉山模拟)关于能源、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航空器材采用的是低强度、高密度的合金材料
B.目前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释放出来的能量来发电的
C.超导材料可用做高压输电线
D.太阳能是一种既无污染又取之不尽的新能源
【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基本属性;能源及其分类;核能;超导体特点及作用
【解析】【解答】解:A、航空器在太空中时,舱外是真空,舱内有空气,内外压强差大,故需要硬度大的材料,使它不容易变形;又因为要想使航空器材需升空容易,必须减小航空器材质量,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减小密度.故A错误;
B、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是通过可控裂变(链式反应)释放能量的.故B正确.
C、当导体的温度降至某一低温时,它的电阻突然变为零,这种特性称超导性.由于超导体的电阻为零,所以在用超导体进行远距离输电时不会消耗电能产生热量,减少了在输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大大节约了能源.故C正确.
D、太阳能属于一次能源,是一种既无污染又取之不尽的新能源.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①航空器材需要硬度大的材料制成,这样在内外压强差作用下,才不容易变形,同时航空器材需要升空,应选用轻些的材料制成,这样升空才容易,因此材料的密度也应小一些.②核电站主要利用核裂变的可控链式反应来发电的.
③超导体的电阻为零,不会放热,所以电能无法转化为内能,也就避免了内能的损耗,适合做输电线路.④太阳能可以直接被人类获取,属于一次能源,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不会产生任何污染.
6.如图是我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在月球表面上工作时的情形.它由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发射的“嫦娥三号”探测器送往月球.下列有关“玉兔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玉兔号”携带的太阳能电池板在工作时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玉兔号”和绕月卫星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声音来实现的
C.“玉兔号”有6只宽大的车轮是为了减小对月面的压强
D.“玉兔号”的车轮上都有多条凸起的棱是为了增大车轮和月面间的摩擦力
【答案】B
【知识点】太阳能及其利用与转化
【解析】【解答】解:A、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所以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太空中是真空,所以不能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故B是错误的,符合题意;
C、6只宽大的车轮,可以增大与月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玉兔号”对月面的压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车轮上的凸起可以增大车轮的粗糙程度,增大与月面间的摩擦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①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
②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
③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④摩擦力的大小和压力的大小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
B.原子、原子核、电子是按物体尺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C.核能是再生能源
D.目前,核电站利用核裂变产生的能量发电
【答案】D
【知识点】能源及其分类;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不符合题意;
B原子、原子核、电子是按物体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不符合题意;
C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
D目前,核电站利用核裂变产生的能量发电,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能源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像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都是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像化石能源、核能等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
核电站主要组成包括: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
8.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人类所需的能源.在下列几组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一组是( )
A.水能、石油、核燃料 B.风能、水能、太阳能
C.煤炭、潮汐能、电能 D.风能、地热能、天然气
【答案】B
【知识点】能源及其分类
【解析】【解答】解:
A、石油、核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故该选项错误;
B、风能、水能、太阳能都是可再生能源,故该选项正确;
C、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电能是二次能源,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故该选项错误;
D、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像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都是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像化石能源、核能等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
9.今年上海世博会上,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全方位展示了当今世界的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以下与物理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碳动力设备(内燃机)的工作效率均高于电动机
B.电瓶车内的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C.太阳能电池的发电原理是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
D.大量使用氢能源可以降低“温室效应”的程度
【答案】C
【知识点】太阳能及其利用与转化
【解析】【解答】解:A、高碳动力设备(内燃机)的工作效率要低于电动机,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电瓶车内的电动机是利用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原理工作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太阳能电池的发电原理是把太阳能转变成电能,该选项说法正确;
D、大量使用氢能源,不仅不能降低“温室效应”,相反获得氢能的过程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分析】(1)内燃机是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热机,一般情况下内燃机由于燃烧产生的废气带走一部分能量,导致效率较低;
(2)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电动机是利用了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原理工作的;
(3)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板是由非晶态硅制成的,它能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4)尽管氢燃料电池本身不会像内燃机那样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但由于氢的存在方式具有特殊性,制造氢燃料电池的过程仍然无法避免污染.目前制造氢的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天然气中提取氢,这个过程本身仍然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另一种是通过电解工艺从水中提取氢,由于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能源,如果这些能源来自于哪些靠矿物质燃料发电的电厂,这个过程依然是非常污染和不洁净的.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B. 炒菜时如果油锅起火应立即向锅内倒入冷水来灭火
C. 木棒锤打使衣服突然运动起来,污渍由于惯性脱离衣服
D. 地球上的各种能量都是来自太阳辐射,可以互相转化
【答案】B
【知识点】紫外线;太阳能及其利用与转化;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而识别真伪,A符合题意。B在油锅起火时如果倒入冷水,由于油密度小于水密度,从而使油漂在表面继续燃烧,B不符合题意,最好的办法是盖上锅盖,木棒捶打衣服,使得衣服污渍一起运动,当衣服停止运动时,污渍由于惯性仍然运动从而脱离衣服。C符合题意。地球上的化石能源风能水能等都是太阳辐射到地球而累积成的。
故答案为:B
【分析】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是:①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②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③光化转换(绿色植物).
二、多选题
11.太阳能是人类优先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之一,关于太阳能的利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植物的化学能
B.图乙中,太阳能热水器通过做功方式将太阳能转化为水的内能
C.图丙中,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信号灯的光能
D.图丁中,首架环球航行的太阳能飞机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飞机的机械能
【答案】C,D
【知识点】太阳能及其利用与转化
【解析】【解答】解: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正确;
B、太阳能热水器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B正确;
C、太阳能信号灯先将太阳能先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光能,故C错误;
D、太阳能飞机是先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CD
【分析】从能的转化方向、转化形式分析解答此题.
12.(2017·丰台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燃气灶加热食物的过程中,是利用做功的方法增加食物的内能
B.燃气灶中燃气燃烧时放出了热量,所以能的总量增加
C.高压锅利用了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
D.北方冬天的“暖气”输送,用水做介质,是因为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
【答案】C,D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比热容;能量的转化或转移;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
A、用燃气灶加热食物的过程中,食物从燃气灶的火焰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A错误;
B、燃料燃烧时放出了热量,化学能转化成了内能,但是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故B错误;
C、高压锅密封性强,在使用时锅内气压会逐渐增大,水的沸点也就随着升高,锅内的食物容易熟,故C正确;
D、北方冬天的“暖气”输送,用水做介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条件下放热较多,故D正确.
故选CD.
【分析】(1)内能的改变方式有两种,分别是做功和热传递;(2)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不变;(3)液体的沸点与其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4)水的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条件下吸热和放热都较多.
三、填空题
13.二极管在社会各领域应用广泛,如图所示,二极管的 (填“左”、“右”)为正极,小满在学习了二极管的相关知识后,将二极管与电流表串联起来(如图所示),对电流表起保护作用,这是利用了二极管的 特性.
【答案】左;单向导电
【知识点】半导体特点及作用
【解析】【解答】解:在电路中,电流只能从二极管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如图当电流从较长的接线脚流入时,发光二极管中有电流通过,使其发光,说明引脚较长的左端为正极;
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具有单向导电性,把它和电流表串联起来,能够防止电流表因正负接线柱接反而损坏,从而对电流表起到保护作用.
故答案为:左;单向导电.
【分析】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具有单向导电性.
14.香港一家健身馆,地面装有压电材料,利用健身者对地面的压力产生电能,为室内照明供电,压电材料是将 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健身馆门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能实时记录门口的情况.摄像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所摄景物通过镜头成的是倒立、 的实像.
【答案】机械;缩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解析】【解答】解:利用健身者对地面的压力产生电能,为室内照明供电,说明压电材料是将机械能转化成了电能
摄像头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门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能实时记录门口的情况,即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所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且像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故答案为:机械;.
【分析】(1)从压电材料的性能:压电材料在压力作用下表面会产生电能,为室内照明提供电压;
(2)摄像头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四、计算题
15.由于地球和月球、太阳相互产生的能量,一日两次,日称潮,夜称汐.世界上潮汐能蕴藏量为10亿kW,我国为1.1亿kW.我国东南沿海某海湾经测量面积为1.0×107m2时,涨潮时水深为20m,此时关上水坝闸门,可使水位保持20m不变,退潮时,坝外水位降至18m.假如利用此水坝建成潮沙水力发电站,水的势能变为电能的效率是10%,每天有2次涨潮,问该电站一天能发的电能是多少焦?(g=10N/kg)
【答案】解:一次海湾内水减少的重力:
G=mg=ρVg=ρS△hg=1.0×103kg/m3×1.0×107m2×(20m﹣18m)×10N/kg=2×1011N,
每天有2次退潮,水的重心下降的高度为2m× =1m,则一天中水的重力势能减少量:
W=2G△h=2×2×1011N×1m=4×1011J,
水的势能变为电能:
W电=ηW=10%×4×1011J=4×1010J.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或转移;能源及其分类;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分析】已知海湾的面积和水涨潮退潮时的深度,可求减少的水的体积,根据公式m=ρV可求减少水的质量,还知道产生的水位差,根据公式W=Gh可求产生的势能,根据转化效率求出电站一天能发的电能.
五、简答题
16.如图是核电站发电过程的示意图.请简单说明发电全过程中的能量转换顺序.
【答案】答:据分析可知,核电站发电过程是:核能→水和蒸汽的内能→发电机转子的机械能→电能;
【知识点】核电站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解析】【分析】核电站的核心是核反应堆,它以铀为燃粒,在裂变过程中释放出核能,再通过热交换器变为高温高压的蒸汽,然后利用蒸汽去驱动蒸汽轮机,蒸汽轮机的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
六、实验题
17.学习了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之后,教师让学生考察日常生活中有关的能量转化现象,并从中发现问题.小明说:有资料显示,气象站要每日放飞探空气球,气球下吊有测量仪器,气球和仪器一起匀速上升,它们的机械能增加了,这份增加的机械能是什么能量转化而来的呢?
(1)接着小军补充说:前几天我买了一个氢气球,不小心氢气球飞上了天,在氢气球上升的过程中,机械能增加了,这份增加的机械能是由什么能量转化而来的呢?
在激烈的讨论下,首先大家排除了由空气的内能转化而来.理由是 .
(2)那么增加的机械能究竟是什么能量转化而来的呢?老师做了以下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液体和气体很多时候具有相似的性质,我们不妨先看看木块在水中上浮的情况.
实验发现,当撤去对木块的压力时,由于 ,木块上浮.木块升高了,机械能增加了,而这时,会有一部分水下去填补木块原来占据的位置,此外,当物体最终漂浮后,水面有所下降,所以水的重力势能 (选填“增加”或“减少”)了!
(3)假设气球在空气中上升和木块在水中上浮原理是相同的,你能解释小明小军提出的问题了吗?请试着分析一下 .
【答案】(1)气球上升过程中,和空气摩擦,内能增加,所以增加的机械能不是由内能转化而来
(2)所受浮力大于自身重力;减少
(3)来自于下降空气的机械能
【知识点】机械能及其转化
【解析】【解答】解:
(1)在氢气球上升的过程中,由于克服空气摩擦,其内能增加;所以氢气球的机械能的增加不是内能转化来的;
(2)当撤去对木块的压力时,由于浮力大于重力,所以木块会上浮.
木块升高了,机械能增加了,最后漂浮在水面,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减少,所以水面下降,水的重力势能减少;
(3)与木块在水中上升相似,氢气球在空气中上升,其机械能增加,气球上升后,周围有一部分空气流过来填补气球原来占据空间的空缺,所以空气下降,其机能减小.
故答案为:
(1)气球上升过程中,和空气摩擦,内能增加,所以增加的机械能不是由内能转化而来;
(2)所受浮力大于自身重力;减少;
(3)来自于下降空气的机械能.
【分析】(1)在能量的转化中,减少的能量转化为增加的能.由此分析气球上升不是由内能转化而来的;
(2)当物体受到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物体上浮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少,由此分析液体的机械能的变化;
(3)类比木块在水中上升,分析气球在空气中上升的过程,分析气球机械能增加的能量如何转化而来的.
七、综合题
18.汕尾市地处沿海,风力资源极为丰富,随着各项大型风力发电项目的建设,汕尾市将成为广东省知名风力发电基地。如图甲是某地风力发电的外景。风力发电机组主要由风机叶片和发电机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风力发电利用的是风能,风能是清洁的、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风机叶片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磨损等性能,通常用密度 (填“大”或“小”)、硬度大的复合材料制成;叶片形状像飞机的机翼,若叶片位置和风向如图乙所示,由于叶片两面空气流速不同而产生 差,使风叶旋转;
(3)风叶产生的动力通过传动系统传递给发电机,发电机是利用 原理,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4)某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与风速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以知道,当风速在v1到v2之间时,风速越大,发电机的电功率 ;
(5)请你根据图像判断,台风来临时,能否给风力发电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填“能”或“不能”)。
【答案】(1)可再生
(2)小;压强(或压力)
(3)电磁感应
(4)越大
(5)不能
【知识点】能源及其分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解析】【解答】(1)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2)风机叶片的密度越小,质量越小,在转动时消耗的能量越小;空气流速不同,压强就不同,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压强越小,压力就越小,造成的压力差,使风叶转动;(3)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是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了感应电流;(4)由图示可知,当风速在v1到v2之间时,随着风速的增大,发电机组的电功率是越来越大的;(5)由图示可知,当转速达到一定值后,发电机组的电功率就不再提高了,所以过大的风力并不会带来最大的效益。
【分析】(1)能源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像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都是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像化石能源、核能等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
(2)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3)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制成的.
(4)结合图像得出规律即可.
1 / 1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学期 第二十章 能源、材料与社会 单元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有悖文明的做法是( )
A.将秤砣内部用密度小的材料填充
B.用黄金制作首饰
C.将纳米技术应用于生活之中
D.用铝这种轻质材料制造飞机
2.(2017·河南模拟)2017年,共享单车风靡郑州,如图是街头的摩拜单车.单车车锁内有一张手机卡,开锁时车锁、手机和服务器通过微信交换信息.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打开车锁是通过超声波来完成信息交换的
B.蜂窝轮胎可以减轻轮胎重量
C.二代摩拜单车车筐内的太阳能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单车轮救内侧涂有反光涂层,增强安全性
3.LED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节能光源,它的核心元件是一种发光二极管.二极管不同于其它电子元件的特点是( )
A.具有放大作用性 B.具有导电性
C.具有单向导电性 D.具有较大的弹性
4.下列四种能源,在使用中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是 ( )
A.水力发电 B.煤 C.柴薪 D.石油
5.(2017·眉山模拟)关于能源、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航空器材采用的是低强度、高密度的合金材料
B.目前的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释放出来的能量来发电的
C.超导材料可用做高压输电线
D.太阳能是一种既无污染又取之不尽的新能源
6.如图是我国首辆月球车“玉兔号”在月球表面上工作时的情形.它由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发射的“嫦娥三号”探测器送往月球.下列有关“玉兔号”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玉兔号”携带的太阳能电池板在工作时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玉兔号”和绕月卫星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声音来实现的
C.“玉兔号”有6只宽大的车轮是为了减小对月面的压强
D.“玉兔号”的车轮上都有多条凸起的棱是为了增大车轮和月面间的摩擦力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
B.原子、原子核、电子是按物体尺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C.核能是再生能源
D.目前,核电站利用核裂变产生的能量发电
8.自然界中存在着多种人类所需的能源.在下列几组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一组是( )
A.水能、石油、核燃料 B.风能、水能、太阳能
C.煤炭、潮汐能、电能 D.风能、地热能、天然气
9.今年上海世博会上,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全方位展示了当今世界的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以下与物理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碳动力设备(内燃机)的工作效率均高于电动机
B.电瓶车内的电动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
C.太阳能电池的发电原理是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
D.大量使用氢能源可以降低“温室效应”的程度
10.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B. 炒菜时如果油锅起火应立即向锅内倒入冷水来灭火
C. 木棒锤打使衣服突然运动起来,污渍由于惯性脱离衣服
D. 地球上的各种能量都是来自太阳辐射,可以互相转化
二、多选题
11.太阳能是人类优先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之一,关于太阳能的利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植物的化学能
B.图乙中,太阳能热水器通过做功方式将太阳能转化为水的内能
C.图丙中,太阳能交通信号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信号灯的光能
D.图丁中,首架环球航行的太阳能飞机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飞机的机械能
12.(2017·丰台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燃气灶加热食物的过程中,是利用做功的方法增加食物的内能
B.燃气灶中燃气燃烧时放出了热量,所以能的总量增加
C.高压锅利用了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
D.北方冬天的“暖气”输送,用水做介质,是因为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
三、填空题
13.二极管在社会各领域应用广泛,如图所示,二极管的 (填“左”、“右”)为正极,小满在学习了二极管的相关知识后,将二极管与电流表串联起来(如图所示),对电流表起保护作用,这是利用了二极管的 特性.
14.香港一家健身馆,地面装有压电材料,利用健身者对地面的压力产生电能,为室内照明供电,压电材料是将 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健身馆门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能实时记录门口的情况.摄像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所摄景物通过镜头成的是倒立、 的实像.
四、计算题
15.由于地球和月球、太阳相互产生的能量,一日两次,日称潮,夜称汐.世界上潮汐能蕴藏量为10亿kW,我国为1.1亿kW.我国东南沿海某海湾经测量面积为1.0×107m2时,涨潮时水深为20m,此时关上水坝闸门,可使水位保持20m不变,退潮时,坝外水位降至18m.假如利用此水坝建成潮沙水力发电站,水的势能变为电能的效率是10%,每天有2次涨潮,问该电站一天能发的电能是多少焦?(g=10N/kg)
五、简答题
16.如图是核电站发电过程的示意图.请简单说明发电全过程中的能量转换顺序.
六、实验题
17.学习了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之后,教师让学生考察日常生活中有关的能量转化现象,并从中发现问题.小明说:有资料显示,气象站要每日放飞探空气球,气球下吊有测量仪器,气球和仪器一起匀速上升,它们的机械能增加了,这份增加的机械能是什么能量转化而来的呢?
(1)接着小军补充说:前几天我买了一个氢气球,不小心氢气球飞上了天,在氢气球上升的过程中,机械能增加了,这份增加的机械能是由什么能量转化而来的呢?
在激烈的讨论下,首先大家排除了由空气的内能转化而来.理由是 .
(2)那么增加的机械能究竟是什么能量转化而来的呢?老师做了以下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液体和气体很多时候具有相似的性质,我们不妨先看看木块在水中上浮的情况.
实验发现,当撤去对木块的压力时,由于 ,木块上浮.木块升高了,机械能增加了,而这时,会有一部分水下去填补木块原来占据的位置,此外,当物体最终漂浮后,水面有所下降,所以水的重力势能 (选填“增加”或“减少”)了!
(3)假设气球在空气中上升和木块在水中上浮原理是相同的,你能解释小明小军提出的问题了吗?请试着分析一下 .
七、综合题
18.汕尾市地处沿海,风力资源极为丰富,随着各项大型风力发电项目的建设,汕尾市将成为广东省知名风力发电基地。如图甲是某地风力发电的外景。风力发电机组主要由风机叶片和发电机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风力发电利用的是风能,风能是清洁的、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风机叶片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磨损等性能,通常用密度 (填“大”或“小”)、硬度大的复合材料制成;叶片形状像飞机的机翼,若叶片位置和风向如图乙所示,由于叶片两面空气流速不同而产生 差,使风叶旋转;
(3)风叶产生的动力通过传动系统传递给发电机,发电机是利用 原理,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4)某风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与风速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以知道,当风速在v1到v2之间时,风速越大,发电机的电功率 ;
(5)请你根据图像判断,台风来临时,能否给风力发电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填“能”或“不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解:A、将秤砣内部用密度小的材料填充,在秤砣体积一定时,由m=ρV可知,秤砣的质量偏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平衡时秤砣离提纽的距离会增大,所以称得物体的质量偏大,这属于“短斤少两”的不文明行为,有悖文明的做法;故A符合题意;
B、黄金有金属光泽,因此可以用黄金做首饰;B不符合题意;
C、纳米材料除了基本单元的尺度小以外,在力、热、声、光、电灯方面都表现出需多特殊的性能.因此纳米技术将应用于生活之中;C不符合题意;
D、飞机的体积一定,由m=ρV可知,材料的密度越小,飞机的质量越小.由G=mg可得出,质量小则重力小.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1)杆秤为费力杠杆,利用较小的秤砣称量较重的物体,利用杠杆平衡的条件分析;(2)黄金具有金属光泽,价值又昂贵;(3)根据纳米材料的应用以及发展前景可知;(4)由公式m=ρV可知,当体积一定时,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2.【答案】A
【知识点】光的反射;太阳能及其利用与转化;电磁波的传播
【解析】【解答】解:
A、打开车锁是通过电磁波来完成信息交换的,故A错误;
B、蜂窝轮胎可以减小轮胎的体积,根据m=ρV可知,可以减轻轮胎重量,故B正确;
C、摩拜单车车筐内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故C正确;
D、摩拜单车前后车轮轮毂内侧有反光涂层,大大增大了光的反射面,能使周围的人看见,增大了安全性,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1)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2)根据密度的公式分析;(3)太阳能电池板能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4)光的反射是一种光学现象,指的是光在传播到不同介质中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的现象.
3.【答案】C
【知识点】半导体特点及作用
【解析】【解答】二极管的导电性能很特殊,它只允许电流从它的正极流向负极,不允许从负极流向正极,具有单向导电性。
故答案为:C。
【分析】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4.【答案】A
【知识点】能源危机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分析】水力发电是环保节能,对环境影响最小,煤、柴薪、石油使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答】A、水力发电消耗可再生能源,环保节能.A正确;
B、煤是不可再生能源,燃烧会造成大气污染.B错误;
C、柴薪燃烧会放出很多烟,造成大气污染.C错误;
D、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燃烧会造成大气污染.D错误;
故选:A.
【点评】要根据每种能源的特点做出选择.
5.【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基本属性;能源及其分类;核能;超导体特点及作用
【解析】【解答】解:A、航空器在太空中时,舱外是真空,舱内有空气,内外压强差大,故需要硬度大的材料,使它不容易变形;又因为要想使航空器材需升空容易,必须减小航空器材质量,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减小密度.故A错误;
B、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是通过可控裂变(链式反应)释放能量的.故B正确.
C、当导体的温度降至某一低温时,它的电阻突然变为零,这种特性称超导性.由于超导体的电阻为零,所以在用超导体进行远距离输电时不会消耗电能产生热量,减少了在输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大大节约了能源.故C正确.
D、太阳能属于一次能源,是一种既无污染又取之不尽的新能源.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①航空器材需要硬度大的材料制成,这样在内外压强差作用下,才不容易变形,同时航空器材需要升空,应选用轻些的材料制成,这样升空才容易,因此材料的密度也应小一些.②核电站主要利用核裂变的可控链式反应来发电的.
③超导体的电阻为零,不会放热,所以电能无法转化为内能,也就避免了内能的损耗,适合做输电线路.④太阳能可以直接被人类获取,属于一次能源,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不会产生任何污染.
6.【答案】B
【知识点】太阳能及其利用与转化
【解析】【解答】解:A、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所以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太空中是真空,所以不能通过声音来传递信息,故B是错误的,符合题意;
C、6只宽大的车轮,可以增大与月面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玉兔号”对月面的压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车轮上的凸起可以增大车轮的粗糙程度,增大与月面间的摩擦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①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
②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
③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④摩擦力的大小和压力的大小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7.【答案】D
【知识点】能源及其分类;原子结构
【解析】【解答】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不符合题意;
B原子、原子核、电子是按物体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不符合题意;
C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
D目前,核电站利用核裂变产生的能量发电,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的.
能源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像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都是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像化石能源、核能等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
核电站主要组成包括: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
8.【答案】B
【知识点】能源及其分类
【解析】【解答】解:
A、石油、核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故该选项错误;
B、风能、水能、太阳能都是可再生能源,故该选项正确;
C、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电能是二次能源,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故该选项错误;
D、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像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都是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像化石能源、核能等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
9.【答案】C
【知识点】太阳能及其利用与转化
【解析】【解答】解:A、高碳动力设备(内燃机)的工作效率要低于电动机,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电瓶车内的电动机是利用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原理工作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太阳能电池的发电原理是把太阳能转变成电能,该选项说法正确;
D、大量使用氢能源,不仅不能降低“温室效应”,相反获得氢能的过程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分析】(1)内燃机是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热机,一般情况下内燃机由于燃烧产生的废气带走一部分能量,导致效率较低;
(2)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电动机是利用了磁场对电流作用的原理工作的;
(3)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板是由非晶态硅制成的,它能把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4)尽管氢燃料电池本身不会像内燃机那样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但由于氢的存在方式具有特殊性,制造氢燃料电池的过程仍然无法避免污染.目前制造氢的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天然气中提取氢,这个过程本身仍然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另一种是通过电解工艺从水中提取氢,由于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能源,如果这些能源来自于哪些靠矿物质燃料发电的电厂,这个过程依然是非常污染和不洁净的.
10.【答案】B
【知识点】紫外线;太阳能及其利用与转化;惯性及其现象
【解析】【解答】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而识别真伪,A符合题意。B在油锅起火时如果倒入冷水,由于油密度小于水密度,从而使油漂在表面继续燃烧,B不符合题意,最好的办法是盖上锅盖,木棒捶打衣服,使得衣服污渍一起运动,当衣服停止运动时,污渍由于惯性仍然运动从而脱离衣服。C符合题意。地球上的化石能源风能水能等都是太阳辐射到地球而累积成的。
故答案为:B
【分析】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是:①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②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③光化转换(绿色植物).
11.【答案】C,D
【知识点】太阳能及其利用与转化
【解析】【解答】解: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正确;
B、太阳能热水器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水的内能,故B正确;
C、太阳能信号灯先将太阳能先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光能,故C错误;
D、太阳能飞机是先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CD
【分析】从能的转化方向、转化形式分析解答此题.
12.【答案】C,D
【知识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比热容;能量的转化或转移;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
A、用燃气灶加热食物的过程中,食物从燃气灶的火焰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故A错误;
B、燃料燃烧时放出了热量,化学能转化成了内能,但是能的总量保持不变,故B错误;
C、高压锅密封性强,在使用时锅内气压会逐渐增大,水的沸点也就随着升高,锅内的食物容易熟,故C正确;
D、北方冬天的“暖气”输送,用水做介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条件下放热较多,故D正确.
故选CD.
【分析】(1)内能的改变方式有两种,分别是做功和热传递;(2)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其总量不变;(3)液体的沸点与其上方的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4)水的比热容较大,在相同条件下吸热和放热都较多.
13.【答案】左;单向导电
【知识点】半导体特点及作用
【解析】【解答】解:在电路中,电流只能从二极管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如图当电流从较长的接线脚流入时,发光二极管中有电流通过,使其发光,说明引脚较长的左端为正极;
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具有单向导电性,把它和电流表串联起来,能够防止电流表因正负接线柱接反而损坏,从而对电流表起到保护作用.
故答案为:左;单向导电.
【分析】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具有单向导电性.
14.【答案】机械;缩小
【知识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能量的转化或转移
【解析】【解答】解:利用健身者对地面的压力产生电能,为室内照明供电,说明压电材料是将机械能转化成了电能
摄像头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门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能实时记录门口的情况,即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所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且像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故答案为:机械;.
【分析】(1)从压电材料的性能:压电材料在压力作用下表面会产生电能,为室内照明提供电压;
(2)摄像头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15.【答案】解:一次海湾内水减少的重力:
G=mg=ρVg=ρS△hg=1.0×103kg/m3×1.0×107m2×(20m﹣18m)×10N/kg=2×1011N,
每天有2次退潮,水的重心下降的高度为2m× =1m,则一天中水的重力势能减少量:
W=2G△h=2×2×1011N×1m=4×1011J,
水的势能变为电能:
W电=ηW=10%×4×1011J=4×1010J.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或转移;能源及其分类;功的计算及应用
【解析】【分析】已知海湾的面积和水涨潮退潮时的深度,可求减少的水的体积,根据公式m=ρV可求减少水的质量,还知道产生的水位差,根据公式W=Gh可求产生的势能,根据转化效率求出电站一天能发的电能.
16.【答案】答:据分析可知,核电站发电过程是:核能→水和蒸汽的内能→发电机转子的机械能→电能;
【知识点】核电站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解析】【分析】核电站的核心是核反应堆,它以铀为燃粒,在裂变过程中释放出核能,再通过热交换器变为高温高压的蒸汽,然后利用蒸汽去驱动蒸汽轮机,蒸汽轮机的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
17.【答案】(1)气球上升过程中,和空气摩擦,内能增加,所以增加的机械能不是由内能转化而来
(2)所受浮力大于自身重力;减少
(3)来自于下降空气的机械能
【知识点】机械能及其转化
【解析】【解答】解:
(1)在氢气球上升的过程中,由于克服空气摩擦,其内能增加;所以氢气球的机械能的增加不是内能转化来的;
(2)当撤去对木块的压力时,由于浮力大于重力,所以木块会上浮.
木块升高了,机械能增加了,最后漂浮在水面,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减少,所以水面下降,水的重力势能减少;
(3)与木块在水中上升相似,氢气球在空气中上升,其机械能增加,气球上升后,周围有一部分空气流过来填补气球原来占据空间的空缺,所以空气下降,其机能减小.
故答案为:
(1)气球上升过程中,和空气摩擦,内能增加,所以增加的机械能不是由内能转化而来;
(2)所受浮力大于自身重力;减少;
(3)来自于下降空气的机械能.
【分析】(1)在能量的转化中,减少的能量转化为增加的能.由此分析气球上升不是由内能转化而来的;
(2)当物体受到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物体上浮排开液体的体积减少,由此分析液体的机械能的变化;
(3)类比木块在水中上升,分析气球在空气中上升的过程,分析气球机械能增加的能量如何转化而来的.
18.【答案】(1)可再生
(2)小;压强(或压力)
(3)电磁感应
(4)越大
(5)不能
【知识点】能源及其分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解析】【解答】(1)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与不可再生能源,风能属于可再生能源;(2)风机叶片的密度越小,质量越小,在转动时消耗的能量越小;空气流速不同,压强就不同,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压强越小,压力就越小,造成的压力差,使风叶转动;(3)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是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了感应电流;(4)由图示可知,当风速在v1到v2之间时,随着风速的增大,发电机组的电功率是越来越大的;(5)由图示可知,当转速达到一定值后,发电机组的电功率就不再提高了,所以过大的风力并不会带来最大的效益。
【分析】(1)能源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像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都是能够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的能源叫可再生能源;像化石能源、核能等短期内不能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叫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
(2)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3)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制成的.
(4)结合图像得出规律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