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2-13 14:37:27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八下·来宾期末)2017年10月18日,在中共十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关于两岸交流,习近平指出,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这表达了大陆领导人(  )
A.继续推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意愿
B.扩大两岸政治分歧的意愿
C.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已经没有任何障碍因素
D.打破两岸长期相互隔绝状态的意愿
【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习近平指出,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这表达了大陆领导人”可知,这表达了大陆领导人继续推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意愿,A项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两岸关系的内容,需要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与台湾的关系,也表达了两岸人民的交流合作之情。
2.(2018八下·揭西期末)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就任新一届台湾地区领导人。国台办评论称:蔡英文并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全面落实八项主张
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D.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九二共识”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被称为“九二共识”,D项是“九二共识”的核心,D项符合题意;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A项不符合题意;
全面落实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B项不符合题意;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是汪辜会谈的内容,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学生要掌握“九二共识”形成的时间、主要内容和影响。
3.(2018八下·新会期末)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我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坚持不运用武力的原则 D.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答案】A
【知识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祖国统一的相关知识,针对海峡两岸关系,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促进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其中规定: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属于常考的知识点,学生要牢记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4.(2018八下·惠城期末)被火烧为两截的元朝名画《富春山居图》,分藏于浙江和台湾。2011年6月1日,“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拉开序幕,这是该画自分开后首次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幅名画的历史性合璧说明(  )
A.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海峡两岸科技交流比较活跃
C.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D.“一国两制”构想的完成
【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海峡两岸的交往的准确识记。通过分析材料,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富春山居图》在台北完整的展现在世人面前,首次实现山水合璧,说明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故答案为A。
【点评】用排除法解答本题比较适合,BCD三项明显与题意不符合,应排除掉。
5.(2018八下·苏州月考)海峡两岸美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是(  )
A.海协会成立 B.海基会成立 C.九二共识 D.汪辜会谈
【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海峡两岸交往的相关知识点。据题意根据所学,1993年在新加坡,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台湾与中国的关系内容,两岸人民的交流和沟通,新中国不断进行努力,促进海峡两岸人民的互通友好往来,学生需要关注时事政治。
6.(2018八下·苏州月考)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
A.武力解决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国共合作 D.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一国二制的内容,台湾与中国的关系,一直以来台湾都是中国的领土,所以两岸人民都在努力。
7.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实现直接“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海峡两岸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岸关系能够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双方确立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在九二共识中双方达成一致,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台湾与中国的关系,海峡两岸人民的交往,最根本的在于一国二制的提出,促进民族团结,这是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
8.(2018八下·东台月考)当前台湾政局发生显著变化,两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两岸关系怎么走是当下各方关注的焦点。人民日报海外版发文称:没有“九二共识”何以“点亮台湾”。“九二共识”是指(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答案】B
【知识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因此B符合题意;
A是对台基本方针,与“九二共识”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加强两岸合作交流与“九二共识”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有利于两岸统一,与“九二共识”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达成“九二共识”的时间和意义。
9.(2018八下·阳江月考)进入新世纪以来,两岸关系经历种种风云变幻,不断取得进展。下列属于两岸关系得到发展的是(  )
①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开展“和平之旅”访问大陆
②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
③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习马会”
④蔡英文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蔡英文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阻碍了两岸关系发展,④排除;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开展“和平之旅”访问大陆;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习马会”属于两岸友好发展的史实。仔细审查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10.(2018八下·阳江月考)针对台湾当局“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中央政府的反应是(  )
A.宣布断绝与台湾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往来
B.向联合国投诉“台独”分子
C.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
D.对台湾进行了警告性打击
【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针对台湾当局“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中央政府的反应是: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中央政府宣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容分割,C项符合题意;
A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B项说法对台湾当局“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不起作用。
由此可知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
二、材料分析题
11.(2017八下·临川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一幅撞墙的漫画!”
材料二: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材料三: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三项协议12月15日正式实施。历经近30年磋商与努力,大陆与台湾通邮、通商、通航的直接三通构想由此基本实现。
——新闻报导(2008年12月)
(1)材料一图片中的正全力撞墙的人代表什么?图片表达了什么样的寓意?
(2)材料二邓小平的话,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已经成功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什么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4)你认为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台独势力;《反分裂国家法》是反台独的重要手段,台独注定失败。
(2)一国两制,和平统一;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取得成功;证明一国两制是切实可行的,是解决台湾问题正确方法。
(3)可通过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的友好往来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4)首先是台湾岛内的顽固台独势力,还有美国等反华势力背后的支持与怂恿。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反分裂国家法》是在2005年3月14日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一部关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法律,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时使用的。由此可知,台独分子触犯了《反分裂国家法》,故图片中的正全力撞墙的人代表台独分子。图片表达了《反分裂国家法》是反台独的重要手段,台独注定失败。(2)根据材料邓小平的讲话可以知道,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方针,针对台湾问题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解决的,但是在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3)结合材料可知,可通过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的友好往来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台独分子的分裂和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等。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台独势力。(2)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的政策。(3)本题主要考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017八下·路南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1月14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4年两岸贸易额为1983.1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出口462.8亿美元,自台进口1520.3亿美元。两岸人员往来总量941.1万人次,其中,台湾居民来大陆536.6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404.6万人次。
材料二:2015年11月7日下午3点,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直接会面。
材料三: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发表“就职演说”,在两岸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态度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其政策论述的实质是降低两岸的连结与依存度,保持所谓的台湾“主体性”,两岸关系的未来依旧无法拨云见日。可以看出,她的两岸政策……不是让两岸愈走愈近,而是让两岸愈走愈远。
——新华社评论
(1)材料一,二反映了台湾与大陆哪些领域的交往?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三,指出蔡英文两岸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各是什么?
【答案】(1)经济、人员、政治
(2)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降低两岸的连结与依存度,让两岸越走越远。
(3)有利:中华民族同根同祖,发展两岸关系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台湾与大陆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地区的成功实践等;不利:台独势力;外国反华势力;两岸意识形态差异等。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两岸贸易额”、“两岸人员往来”可知,材料一反映了两岸在经济和人员外来上的交往;根据材料二“习马会”可知,这是两岸在政治上的交往。(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其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第二小问,可根据材料内容中分析提取,“其政策论述的实质是降低两岸的连结与依存度”,“让两岸愈走愈远”,由此可知其目的是降低两岸的连结与依存度,让两岸愈走愈远。(3)根据所学可知,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进行分析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利因素可以从两岸同属于一个祖先,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与愿望;还可以从我国的对台基本方针,国家经济势力,两岸交流日益密切等角度分析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可以从岛内的台独分裂势力,外国反华势力,以及两岸由于社会制度不同带来的意识形态的差异。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台湾与大陆的交往。(2)本题主要考查“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3.(2017八下·繁昌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不得大陆/不回故乡/大陆乎/何日光复
——国民党元老、国际著名书法家于右任的《国殇》
材料二: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面,“习马会”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会面。习近平指出:“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共同巩固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关系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1)材料一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党和政府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你认为海峡两岸能够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答案】(1)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急切盼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有利因素:①两岸统一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②一国两制政策在港澳的成功实践;③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支持;④祖国统一是历史最终的发展趋势。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于右任老先生表达的是思念故乡,盼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邓小平在 “一国两制”的基础上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海基会和海协会在1992年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被称为“九二共识”。
(3)根据所学可知,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之处包括祖国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即两岸人民都渴望统一;制度政策的保障,即一国两制政策在港澳的成功实践; 两岸文化的同根同祖同源,血脉相连等。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对台基本方针。(3)本题主要考查海峡两岸能够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
1 / 1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18八下·来宾期末)2017年10月18日,在中共十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关于两岸交流,习近平指出,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这表达了大陆领导人(  )
A.继续推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意愿
B.扩大两岸政治分歧的意愿
C.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已经没有任何障碍因素
D.打破两岸长期相互隔绝状态的意愿
2.(2018八下·揭西期末)2016年5月20日,蔡英文就任新一届台湾地区领导人。国台办评论称:蔡英文并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全面落实八项主张
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D.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3.(2018八下·新会期末)我国《反分裂国家法》中规定“……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实现我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则
C.坚持不运用武力的原则 D.坚持反对外国干涉的原则
4.(2018八下·惠城期末)被火烧为两截的元朝名画《富春山居图》,分藏于浙江和台湾。2011年6月1日,“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拉开序幕,这是该画自分开后首次完整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幅名画的历史性合璧说明(  )
A.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海峡两岸科技交流比较活跃
C.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D.“一国两制”构想的完成
5.(2018八下·苏州月考)海峡两岸美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是(  )
A.海协会成立 B.海基会成立 C.九二共识 D.汪辜会谈
6.(2018八下·苏州月考)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
A.武力解决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国共合作 D.民族区域自治
7.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实现直接“三通”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8.(2018八下·东台月考)当前台湾政局发生显著变化,两岸关系面临严峻挑战,两岸关系怎么走是当下各方关注的焦点。人民日报海外版发文称:没有“九二共识”何以“点亮台湾”。“九二共识”是指(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9.(2018八下·阳江月考)进入新世纪以来,两岸关系经历种种风云变幻,不断取得进展。下列属于两岸关系得到发展的是(  )
①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开展“和平之旅”访问大陆
②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
③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习马会”
④蔡英文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2018八下·阳江月考)针对台湾当局“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中央政府的反应是(  )
A.宣布断绝与台湾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往来
B.向联合国投诉“台独”分子
C.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
D.对台湾进行了警告性打击
二、材料分析题
11.(2017八下·临川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一幅撞墙的漫画!”
材料二: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材料三: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三项协议12月15日正式实施。历经近30年磋商与努力,大陆与台湾通邮、通商、通航的直接三通构想由此基本实现。
——新闻报导(2008年12月)
(1)材料一图片中的正全力撞墙的人代表什么?图片表达了什么样的寓意?
(2)材料二邓小平的话,反映出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已经成功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什么重要意义?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4)你认为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12.(2017八下·路南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1月14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4年两岸贸易额为1983.1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出口462.8亿美元,自台进口1520.3亿美元。两岸人员往来总量941.1万人次,其中,台湾居民来大陆536.6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404.6万人次。
材料二:2015年11月7日下午3点,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直接会面。
材料三: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发表“就职演说”,在两岸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态度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其政策论述的实质是降低两岸的连结与依存度,保持所谓的台湾“主体性”,两岸关系的未来依旧无法拨云见日。可以看出,她的两岸政策……不是让两岸愈走愈近,而是让两岸愈走愈远。
——新华社评论
(1)材料一,二反映了台湾与大陆哪些领域的交往?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三,指出蔡英文两岸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各是什么?
13.(2017八下·繁昌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不得大陆/不回故乡/大陆乎/何日光复
——国民党元老、国际著名书法家于右任的《国殇》
材料二:2015年11月7日,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面,“习马会”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首次会面。习近平指出:“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共同巩固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关系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1)材料一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党和政府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 “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你认为海峡两岸能够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习近平指出,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这表达了大陆领导人”可知,这表达了大陆领导人继续推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意愿,A项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两岸关系的内容,需要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与台湾的关系,也表达了两岸人民的交流合作之情。
2.【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九二共识”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被称为“九二共识”,D项是“九二共识”的核心,D项符合题意;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A项不符合题意;
全面落实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B项不符合题意;
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是汪辜会谈的内容,C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学生要掌握“九二共识”形成的时间、主要内容和影响。
3.【答案】A
【知识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祖国统一的相关知识,针对海峡两岸关系,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促进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其中规定: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属于常考的知识点,学生要牢记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4.【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海峡两岸的交往的准确识记。通过分析材料,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富春山居图》在台北完整的展现在世人面前,首次实现山水合璧,说明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故答案为A。
【点评】用排除法解答本题比较适合,BCD三项明显与题意不符合,应排除掉。
5.【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海峡两岸交往的相关知识点。据题意根据所学,1993年在新加坡,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会长辜振甫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ABC均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台湾与中国的关系内容,两岸人民的交流和沟通,新中国不断进行努力,促进海峡两岸人民的互通友好往来,学生需要关注时事政治。
6.【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ACD均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一国二制的内容,台湾与中国的关系,一直以来台湾都是中国的领土,所以两岸人民都在努力。
7.【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海峡两岸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岸关系能够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双方确立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在九二共识中双方达成一致,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台湾与中国的关系,海峡两岸人民的交往,最根本的在于一国二制的提出,促进民族团结,这是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
8.【答案】B
【知识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因此B符合题意;
A是对台基本方针,与“九二共识”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加强两岸合作交流与“九二共识”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有利于两岸统一,与“九二共识”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达成“九二共识”的时间和意义。
9.【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蔡英文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阻碍了两岸关系发展,④排除;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开展“和平之旅”访问大陆;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两岸关系取得历史性进展;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习马会”属于两岸友好发展的史实。仔细审查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
10.【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针对台湾当局“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中央政府的反应是: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中央政府宣布: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容分割,C项符合题意;
A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B项说法对台湾当局“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不起作用。
由此可知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
11.【答案】(1)台独势力;《反分裂国家法》是反台独的重要手段,台独注定失败。
(2)一国两制,和平统一;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取得成功;证明一国两制是切实可行的,是解决台湾问题正确方法。
(3)可通过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的友好往来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
(4)首先是台湾岛内的顽固台独势力,还有美国等反华势力背后的支持与怂恿。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反分裂国家法》是在2005年3月14日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一部关于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法律,是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时使用的。由此可知,台独分子触犯了《反分裂国家法》,故图片中的正全力撞墙的人代表台独分子。图片表达了《反分裂国家法》是反台独的重要手段,台独注定失败。(2)根据材料邓小平的讲话可以知道,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方针,针对台湾问题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解决的,但是在香港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实践,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3)结合材料可知,可通过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交通,密切两岸人员的友好往来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的因素有台独分子的分裂和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涉等。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台独势力。(2)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在统一的问题上采取的政策。(3)本题主要考查通过哪些途径来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2.【答案】(1)经济、人员、政治
(2)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降低两岸的连结与依存度,让两岸越走越远。
(3)有利:中华民族同根同祖,发展两岸关系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台湾与大陆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地区的成功实践等;不利:台独势力;外国反华势力;两岸意识形态差异等。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两岸贸易额”、“两岸人员往来”可知,材料一反映了两岸在经济和人员外来上的交往;根据材料二“习马会”可知,这是两岸在政治上的交往。(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其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第二小问,可根据材料内容中分析提取,“其政策论述的实质是降低两岸的连结与依存度”,“让两岸愈走愈远”,由此可知其目的是降低两岸的连结与依存度,让两岸愈走愈远。(3)根据所学可知,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进行分析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利因素可以从两岸同属于一个祖先,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与愿望;还可以从我国的对台基本方针,国家经济势力,两岸交流日益密切等角度分析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可以从岛内的台独分裂势力,外国反华势力,以及两岸由于社会制度不同带来的意识形态的差异。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台湾与大陆的交往。(2)本题主要考查“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3.【答案】(1)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急切盼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有利因素:①两岸统一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②一国两制政策在港澳的成功实践;③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支持;④祖国统一是历史最终的发展趋势。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可知,于右任老先生表达的是思念故乡,盼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邓小平在 “一国两制”的基础上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海基会和海协会在1992年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被称为“九二共识”。
(3)根据所学可知,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之处包括祖国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即两岸人民都渴望统一;制度政策的保障,即一国两制政策在港澳的成功实践; 两岸文化的同根同祖同源,血脉相连等。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对台基本方针。(3)本题主要考查海峡两岸能够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