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分层作业
【基础达标】
1.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 )
A.思想解放运动 B.经济改革运动 C.政治改革运动 D.反帝爱国运动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78 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2.下图所示文章发表的时间最早可能是在( )
A.建国初期 B.三大改造期间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答案】D
【解析】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1978 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 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8年正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D项正确;建国初期应该指的是20世纪50年代,与该文章发表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年到1956年,排除B项;文化大革命时期指的是1966年到1976年,排除C项。故选D项。
3.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思想理论界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要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C.实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D.要坚持“左”的指导思想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A项正确;“两个凡是”的方针是“左”的错误的继续,排除B项;实行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历史性决策,且不属于思想方面的问题,排除C项;项均错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思想解放运动,不是要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 )
A.1978年11月 B.1978年12月 C.1979年11月 D.1979年12月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1978年12月,它决定改革开放,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改革开放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四项基本原则 D.民主集中制
【答案】B
【解析】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B项正确;ACD项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排除ACD项。故选B项。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
A.经济建设 B.阶级斗争 C.思想解放 D.法制建设
【答案】A
【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故选A,排除B;思想解放、法制建设不属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排除CD。
7.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A.毛泽东 B.江泽民 C.邓小平 D.习近平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故C项正确;1935年遵义会议形成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1992年中共十四大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2012年中共十八大形成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均与题干“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8.建国以来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是在( )
A.1978年 B.1979年 C.1980年 D.1981年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能力提升】
1.“1978年,中国上百台印刷机转动,不同的报头之下,出现了同一个标题:校园的阅报栏前挤满年轻的面孔,无数学子闻风而至,阅读同一篇文章;千百人重新铺展稿纸,千百支笔重新抖落生埃,准备书写同一个主题;被一种沉重的沉默笼罩的中国大地,随着第一声响动,忽然爆发出轰鸣”这段话描述的场景应该是( )
A.“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答案】C
【解析】题文描述是1978年5月,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在《光明日报》一版刊发,掀起了席卷中国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那支撬动改革开放的哲学杠杆。这场讨论,成为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哲学宣言,不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凝聚了思想共识,而且确立了中国改革进程的理论原则和思维模式。这场讨论,成为中国社会思想现代化的重要一环,解放思想的力量、实事求是的精神,强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演进,从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过渡。这场讨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深入,既成为改革开放的前奏,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奏,使中国在道路探索上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检验的良性互动。C项正确;“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题干未反映,排除A项;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排除B项;经济体制改革起步,题干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2.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关于这次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两个凡是”引起普遍不满为背景 B.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物质基础
C.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D.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它打破了左倾思想的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不是奠定了物质基础,B项符合题意;“两个凡是”引起普遍不满,在这种背景下,开展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它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3.会议以后,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远见,启动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巨轮。他们不唯书,不拘泥于前人的个别结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出发,开创了一条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这次会议( )
A.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做出工作中心转移的历史性决策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作出把工作中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因此题干信息,“会议以后,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远见,启动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巨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的历史性决策,实行改革开放,D项正确;1953年我国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排除A项;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
4.1978年12月,邓小平再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下图),该刊 认为邓小平“给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与安宁”。这是因为( )
A.邓小平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B.邓小平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A项正确;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时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B项;“一国两制”方针是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并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排除C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直接称为“邓小平理论”,由此得名。该会议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中,成为其指导思想之一。排除D项。故选A项。
5.某网站征集“共和国足迹”专栏的解说词,要求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每年所发生的一个重大事件及其影响。其中,1978年的解说词应是( )
A.举国欢庆、翻身做主 B.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C.加入世贸、融入全球 D.建成小康、圆梦中华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时间“197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故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是1978年的解说词,B项正确;举国欢庆,翻身做主与1949年新中国成立有关,排除A项;加入世贸、融入全球与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关,排除C项;建成小康、圆梦中华与2021年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6.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前行,虽然出现过严重失误,但最终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让我们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起步】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摘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下册
(1)材料反映出我国当时怎样的经济现状?党和政府是如何应对的?
【制度确立】
材料二
(2)请用一个事件概括材料二中三幅图片的内容,并指出这一事件的伟大历史意义。
【出现失误】
材料三 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3)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跃进”的特点。除了“大跃进”,在50—70年代的探索过程中还出现了哪些失误?
【步入正轨】
材料四 从今往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
——《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5日社论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党的中心工作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以史为鉴】
(5)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答案】
(1)现状:工业基础薄弱、水平低下。
应对:制定“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2)事件:三大改造(或社会主义改造)。
历史意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3)特点:高速度。
失误: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4)由“阶级斗争”转变为现代化建设。
(5)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等。(言之有理即可,任意两点)
【解析】
(1)现状:据材料“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薄弱、水平低下。
应对:据所学可知,为此我国制定“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2)事件:据材料“农民报名参加生产合作社……上海资本家接受公私合营”可知,材料反映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或社会主义改造)。
历史意义:据所学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3)特点:据材料“‘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忽视客观规律的高速度。
失误:据所学可知,在50—70年代的探索过程中还出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4)据材料“从今往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并结合所学可知,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变为现代化建设。
(5)据所学可从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任意两点)
【核心素养】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胡福明说:“文章的观点并不是我的首创,我只是在一个特殊的‘时间点’把它写出了。”这个“特殊的‘时间点’”是( )
A.“两个凡是”的提出 B.拨乱反正已经完成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改革开放政策确立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A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这一方针后来被称为“两个凡是”,它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故这个“特殊的‘时间点’”是“两个凡是”的提出,A项正确;当时拨乱反正还没有完成,排除B项;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材料没有涉及,排除C项;改革开放政策确立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2. 1978 年,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答案】B
【解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项正确;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956年召开,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982年召开,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1987年召开,排除D项。故选B项。
3. 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B.经济建设的发展
C.党和国家经济中心转移 D.经济特区的建立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C
【解析】据“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可知,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并取得了巨大成就,C项正确;国企改革是1984年,排除A项;经济建设的发展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政策的指导才开始的,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经济特区的建立是1980年,排除D项。故选C项。
4.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全面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是
A.坚持理论创新 B.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C.坚持自我革命 D.坚持敢于斗争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C
【解析】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途径。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多年发展历史中,坚持自我革命,解决党在自身建设和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党有效清除自身存在的各种不健康因素,纠正前进中的各种失误,保持健康肌体和正确前进方向,从胜利走向胜利。根据材料信息,“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全面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是党纠正自身错误的表现,因此题干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历史经验是坚持自我革命,C项正确;坚持理论创新、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敢于斗争,题干没涉及,与题意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5.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从1978年到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85元提高到59660元。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看,自1978年以来,经过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从1473亿美元增长到12.238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从1.8%提高到15.17%,从位居世界第十上升到第二。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核心含义是( )
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②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③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确立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确立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排除含④的ACD项。故选B项。
6.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一决议标志着( )
A.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思想拨乱反正的完成
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以来党的重大历史问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及功过是非和毛泽东思想基本内容与指导意义作了总结和评价,标志着思想拨乱反正的完成,B项正确;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国家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向经济建设转移,排除A项;“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7.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发生了许多值得我们铭记的重大事件。下列时间轴中与①②③④对应正确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遵义会议
B.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遵义会议
C.遵义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成立、遵义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答案】D
【解析】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怅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D项正确;ABC项顺序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8.新中国自筹备至成立以来,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指引中国不断前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筹建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为目标,把一党领导与多党合作、一党执政与多党协商结合起来,首创人民政协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导入外来党治模式,吸取国民党党治模式变异的经验教训,并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之后所进行的政治创新。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原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哪些准备?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2)以上宪法通过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本次会议上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是第一个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材料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3)中共八大提出的任务是什么?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表现及70年代取得的科技成就。
材料四: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4)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国内背景?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联系所学知识,说明这两次会议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各有什么指导作用?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答案】
(1)原因: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导入外来党治模式,吸取国民党党治模式变异的经验教训。准备: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了代国歌、国旗、首都、纪年方法;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原因:从制定过程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颁布之前,广泛征求了人民群众的意见,由全国人民讨论修改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从内容来看:这部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了人民民主专政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突出了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肯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肯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
(3)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挫折: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成就: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4)背景:广大干部群众坚决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78年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为党的建社和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解析】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把一党领导与多党合作、一党执政与多党协商结合起来”、“吸取国民党党治模式变异的经验教训”、“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之后所进行的政治创新”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新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原因是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导入外来党治模式,吸取国民党党治模式变异的经验教训。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作的准备有,制定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定了代国歌、国旗、首都、纪年方法;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此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从制定过程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颁布之前,广泛征求了人民群众的意见,由全国人民讨论修改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从内容来看,这部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了人民民主专政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突出了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肯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肯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因此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是第一个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1956 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因此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表现挫折是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三小问,根据所学可知,70年代取得的科技成就成就有,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4)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国内背景是广大干部群众坚决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78年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为党的建社和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分层作业
【基础达标】
1.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 )
A.思想解放运动 B.经济改革运动 C.政治改革运动 D.反帝爱国运动
2.下图所示文章发表的时间最早可能是在( )
A.建国初期 B.三大改造期间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3.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思想理论界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要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C.实行改革开放的必要性 D.要坚持“左”的指导思想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 )
A.1978年11月 B.1978年12月 C.1979年11月 D.1979年12月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
A.改革开放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四项基本原则 D.民主集中制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
A.经济建设 B.阶级斗争 C.思想解放 D.法制建设
7.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A.毛泽东 B.江泽民 C.邓小平 D.习近平
8.建国以来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是在( )
A.1978年 B.1979年 C.1980年 D.1981年
【能力提升】
1.“1978年,中国上百台印刷机转动,不同的报头之下,出现了同一个标题:校园的阅报栏前挤满年轻的面孔,无数学子闻风而至,阅读同一篇文章;千百人重新铺展稿纸,千百支笔重新抖落生埃,准备书写同一个主题;被一种沉重的沉默笼罩的中国大地,随着第一声响动,忽然爆发出轰鸣”这段话描述的场景应该是( )
A.“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2.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关于这次讨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两个凡是”引起普遍不满为背景 B.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物质基础
C.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D.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3.会议以后,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远见,启动了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巨轮。他们不唯书,不拘泥于前人的个别结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历史条件和时代要求出发,开创了一条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这次会议( )
A.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B.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做出工作中心转移的历史性决策
4.1978年12月,邓小平再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下图),该刊 认为邓小平“给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与安宁”。这是因为( )
A.邓小平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B.邓小平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5.某网站征集“共和国足迹”专栏的解说词,要求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每年所发生的一个重大事件及其影响。其中,1978年的解说词应是( )
A.举国欢庆、翻身做主 B.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C.加入世贸、融入全球 D.建成小康、圆梦中华
6.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探索前行,虽然出现过严重失误,但最终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让我们回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工业起步】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摘自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下册
(1)材料反映出我国当时怎样的经济现状?党和政府是如何应对的?
【制度确立】
材料二
(2)请用一个事件概括材料二中三幅图片的内容,并指出这一事件的伟大历史意义。
【出现失误】
材料三 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3)根据材料二,概括“大跃进”的特点。除了“大跃进”,在50—70年代的探索过程中还出现了哪些失误?
【步入正轨】
材料四 从今往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
——《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5日社论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党的中心工作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以史为鉴】
(5)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核心素养】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胡福明说:“文章的观点并不是我的首创,我只是在一个特殊的‘时间点’把它写出了。”这个“特殊的‘时间点’”是( )
A.“两个凡是”的提出 B.拨乱反正已经完成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改革开放政策确立
2. 1978 年,在历史的转折关头,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3. 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B.经济建设的发展
C.党和国家经济中心转移 D.经济特区的建立
4.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全面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是
A.坚持理论创新 B.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C.坚持自我革命 D.坚持敢于斗争
5.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从1978年到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385元提高到59660元。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看,自1978年以来,经过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从1473亿美元增长到12.238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从1.8%提高到15.17%,从位居世界第十上升到第二。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核心含义是( )
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②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
③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确立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一决议标志着( )
A.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B.思想拨乱反正的完成
C.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
7.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发生了许多值得我们铭记的重大事件。下列时间轴中与①②③④对应正确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遵义会议
B.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遵义会议
C.遵义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成立、遵义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
8.新中国自筹备至成立以来,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指引中国不断前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筹建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为目标,把一党领导与多党合作、一党执政与多党协商结合起来,首创人民政协制度,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导入外来党治模式,吸取国民党党治模式变异的经验教训,并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之后所进行的政治创新。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原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哪些准备?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2)以上宪法通过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本次会议上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是第一个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材料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3)中共八大提出的任务是什么?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表现及70年代取得的科技成就。
材料四: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4)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国内背景?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联系所学知识,说明这两次会议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各有什么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