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背诵:
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结论、地位、意义
2.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地点、内容、意义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阶段 模仿 (1949-1956) 探索 (1956-1976) 创新
(1978-至今)
内容
三大改造、一五计划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道路:新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对内改革
一:解放农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二:解放企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三:解放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目录
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与建立。
史料实证
通过研读材料和图片,了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
家国情怀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改革对经济和社会的推动作用,体会改革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时空观念
通过表格梳理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变革。
课程标准:了解农村改革、城市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中国需要一场改革吗?如果需要,国内改革的任务是什么?
政府报表中的中国农村:
1978年全国人民公社社员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平均74.67元,其中2亿农民平均收入低于50元,有1.12亿人每天能挣到0.11元,1.9亿人每人每天能挣0.13元,有2.7亿人每天挣0.14元。有2/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50年代,1/3农民生活水平不如30年代。
——农业部人民公社管理局
视点一
史学家笔下的中国城镇:
天津市:
1975年,工厂第一线工人70%是二级工,月薪41.5元。1950年人均住房面积3.8平方米,1972年,3平方米。
——杨继绳《三十年河东》
视点二
中美对比:
中国人均创造价值0.9万元人民币,
美国人均创造价值11.18万元人民币。
中国GDP1495亿美元,美国GDP23566亿美元,只占美国6.35%。(1978年)
视点三
①尽快摆脱贫穷落后面貌
②进一步提高综合国力
一.解放农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背景
史料实证
改革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
材料一
①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缺乏自主权,挫伤生产积极性
时间 总人口 农业人口 农业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例
1949 54167万 48402万 89.4%
1952 57482万 50139万 87.2%
1958 65994万 54704万 82.8%
1978 96259万 79014万 80.08%
——《三农问题的由来和发展前景》
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大包干纪念馆》
材料二
一.解放农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概况
全国第一份大包干契约(“生死状” )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
敢为人先的实践
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一.解放农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概况
名词释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农民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歌谣
问题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
问题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
问题三:什么是农民的责任、权利和利益?
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土地公有制
权:土地的使用权
(而没有所有权)
责
利
一.解放农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意义
实行包产到户后,粮食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到1984年时粮食产量就超过了4亿吨,而1977年时还只有3亿吨。1981年以后,粮食供应的增长导致政府鼓励农户改种蔬菜、水果和经济作物。据官方估计,1977年到1984年的人均粮食消费从195公斤增加到了250公斤,猪肉、牛肉和禽蛋的消费增长得更快。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史料实证
1980年,湖南省华容县万庾公社兔湖大队社员正在交“秋粮”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年代及农业政策 是否改变土地所有制 突出意义或问题
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变革或调整及启示
改革要依据国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改革对经济发展有着重大作用;
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素养提升
1950-1952土地改革
1953-1956农业合作社
1958-1983人民公社化
1978年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地主→农民
农民→集体
无
无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确立了农业的公有制
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一.解放农民——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二.解放企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背景
中国人眼中的中国企业:
80年代初,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器厂(青岛冰箱厂)职工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10点钟时随便在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该厂当年亏损147万元。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企业:
20世纪70年代末,一位日本记者访问重庆炼钢厂,看到两台正在使用的机器。他惊奇地发现这两台机器,一台生产于1887年,一台生产于1905年。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80年代初,这些企业面临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
问题: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不高;管理松散;企业亏损;机器设备陈旧等。
原因:分配中平均主义,打击了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企业没有自主权;国家发展缓慢,生产力低下;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二.解放企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概况
1984年10月21日刊登在《人民日报》
(1984 )我们都想干一番事业......然而,现有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手脚,企业处在只有压力,没有动力,也谈不上活力的境遇,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企业呼吁
国家通过
二.解放企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内容
国有企业“病情诊断书”
1.政企不分,行政命令管理经济,企业没有自主权。
2.平均主义分配,职工缺乏生产积极性;企业缺乏活力。
3.物资匮乏,人民的生活水平低下。
4.国家综合国力低,竞争力不强。
国有企业的好“处方”
1.政府管理方面: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2.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所有制:把原来的单一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配套改革:实行社会保障制度,兼顾社会公平与效率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1992年海尔集团利润8亿元2017年全球营业额2419亿元;同比增长120%;
2017年利税首次突破301亿元;全球经营利润增幅达41%;
交易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增幅273%。
2020年中国共有133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二.解放企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意义
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思想界:姓社 姓资 人心惶惶......
包产到户姓“社”姓“资”
——这是单干,是倒退,姓“资”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生气勃勃,姓“社”姓“资”
—乡镇企业是不争之风之源,姓“资”
城市企业改革搞厂长负责制,姓“社”姓“资”
——这是削弱党的领导,姓“资”
市场经济姓“社”姓“资”
—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姓“资”
1985年9月23日
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
回到计划经济?
VS
坚定市场方向?
1992年 计划还是市场 邓小平一锤定音
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南方谈话要点
三.解放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概况
名词释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4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5%,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4.6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6%,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开始进入良性循环。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素养提升
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应汲取的教训又有哪些?
发展不平衡;
社会不公;
民生问题;
环境问题。
本课小结
1.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中国成立以来,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的措施是( )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当堂测评
D
2.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之前,著名国营企业北京天桥百货商场的总经理只有10元钱的审批权,就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这表明该商场需要通过改革( )
A.实行分配制度“大锅饭” B.缩减企业的经营规模
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获得更多的政府拨款
当堂测评
C
3.西方曾有人断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可能兼容,社会主义不可能搞市场经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实践和理论总结,有力而响亮打破了这个谶言。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
当堂测评
B